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习题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28685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填空题1.宇宙的构成原本是( )。2.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 )。3.气的根本属性是( )。4.气的运动称为( )。5.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 )说。6.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7.根据阴阳的属性与可分性,一天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8.脏腑分阴阳,则五脏属( ),六腑属( )。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 );阳在外,( )。10.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或( )。11.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或( )。1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证,内经称之为( )。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 )证,内经称之为( )。14.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 )和( )两种。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 ),阳胜则( ),阳胜则( ),阴胜则( )。”16.五行相生关系又称( ),相克关系又称( )。17.五行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和( )。18.五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和( )。19.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和( )。20.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是( )和( )。21.中和思维中的“中和”包括着( )和( )两层意思。22.类比法在中医学中叫做( )或( )法。选择题(一)A1型题23.精气学说滥觞于( )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E.西周时期24.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万物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 ) A.变化 B.气化 C.转化 D.消化 E.代谢25.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 ) A.水地说 B.五材说 C.元气说 D.五方说 E.人体之精说26.古代哲学认为人类的化生本原是( ) A.人气 B.精气 C.元气 D.烦气 E.水地27.使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是( ) A.精气 B.阴阳之气 C.五行之气 D.风气 E.云气28.植物的生长收藏的变化形式属于( ) A.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B.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C.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D.有形之体自身的更新变化 E.以上都不是29.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说明气的运动具有( ) A.特殊性 B.普遍性 C.对立性 D.统一性 E.以上都不是30.气的剧烈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称为( ) A.化 B.变 C.升 D.降 E.气化31.“元气一元论”形成于( )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秦汉时期 D.春秋时期 E.战国时期32.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内与外 B.明与暗 C.上与下 D.左与右 E.水与火33.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34. 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35. 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肾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36. 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37. 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38.“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39.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40.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41.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42.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4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互根的关系( )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44.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自和与平衡45.阴阳交感是指( ) A.阴阳二气的运动 B.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C.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的状态 D.阴阳二气相互感应 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46.“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表实证47.阴邪盛而导致的实寒证,其治疗方法是( ) A.实则泻之 B.虚则补之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阴病治阳48.“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 A.阳偏盛 B.阴偏盛 C.阳偏衰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49.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 A.阳偏盛 B.阴偏盛 C.阳偏衰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50.“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5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 )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52.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53.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木克土 B.火生土 C.金生水 D.金克木 E.水克木54.下列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 )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E.金为土之子55.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金和火56.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土”? ( ) A.目 B.舌 C.口 D.鼻 E.耳57.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金”? ( )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58.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水”? ( ) A.恐 B.喜 C.怒 D.思 E.忧59.在五行学说中,五季中的“长夏”应归属于(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6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木胜土61.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 A.“客色”胜“主色”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之脉 E.以上皆非6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的是( )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子63.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的是( )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胜 C.木为土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不胜 E.木为金之所胜64.以下不属于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的是( ) A.木旺乘土 B.土虚木乘 C.木火刑金 D.水不涵木 E.土虚水侮65.以下不属于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 ) A.肝火犯肺 B.肾病及肝 C.心病及肝 D.脾病传肺 E.肺病及肾66.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 A.脾 B.心 C.肾 D.肝 E.胆67.按五行生克规律,肾的所不胜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膀胱68.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是( ) A.心 B.肺 C.肾 D.胆 E.脾69.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木 C.金水相生 D.佐金平木 E.益火补土70.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 E.肾阳虚而心火旺7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心(二)B1型题 A.精气 B.气机 C.气化 D.升降出入 E.升降聚散72.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73.人体之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有( ) A.水地 B.精气 C.阴阳 D.五行 E.男女之精74.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 )75.精气学说的产生之源是( )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76.以时间分阴阳则上午为( )77.以时间分阴阳则下半夜为( )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78.以时间分阴阳则上半夜为( )79.以时间分阴阳则下午为( )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80.以五脏分阴阳则心为( )81.以五脏分阴阳则脾为( )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真寒假热证 E.阴阳两虚证82.阴阳互损可形成( )83.阴胜格阳可形成( )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扶阳8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在黄帝内经指的是( )85.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在黄帝内经指的是( ) A.阴阳的对立 B.阴阳的互根 C.阴阳的转化 D.阴阳的消长 E.阴阳的平衡8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 )8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 ) A.此消彼长 B.此长彼消 C.此消彼亦消 D.此长彼亦长 E.彼此皆不消长88.属彼此制约不及者为( )89.属互根互用不及者为( ) A.阴阳二气的交感 B.阴阳二气的制约 C.阴阳二气的 D.阴阳二气的 E.阴阳二气的90.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91.阴阳交感的基础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92.面青,嗜酸,脉弦,病多在( )93.面赤,口苦,脉数,病多在( ) A.肝病及心 B.肝病及肾 C.肝病及肺 D.肝病及脾 E.脾病及肝94.属母病及子的是( )95.属子病及母的是( )(三)C型题96.古代哲学精的基本概念是指( ) A.宇宙中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B.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 C.二者皆是 D.二者皆非97.气化过程包括( ) A.气的缓和运动所促成的某些变化 B.气的剧烈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 C.二者皆是 D.二者皆非98. 阴阳的相对性体现在( ) A.阴阳消长 B. 阴阳转化 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99. 阴阳的相互制约体现在( ) A.阴阳消长 B. 阴阳转化 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100阴阳的消长过程是( ) A.量变过程 B. 阴阳转化 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101. 阴阳的转化过程是( ) A. 量变过程 B. 质变过程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102依据阴阳互根互用理论确立的治法是( ) A.阴中求阳 B. 阳中求阴 C.二者皆是 D.二者皆非103. 依据阴阳相互制约理论确立的治法是(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104.滋水涵木法属于( ) A.补母治则 B.泻子治则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05.抑木扶土法属于( ) A. 补母治则 B.泻子治则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06.可以运用实则泻其子治法的证候是( ) A.心肝火旺 B.心肾不交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07.可以运用虚则补其母治法的证候是( ) A.心肝火旺 B.心肾不交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08.属于相克关系异常的是( )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09.属于相生关系异常的是( )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四)X型题110.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可为宇宙万物构成本原的有( ) A.精气 B.气 C.道 D.太极 E.元气111.精气的存在形式有( ) A.有形 B.无形 C.弥散 D.凝聚 E.运动112.在自然界,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 A.升 B.降 C.出 D.聚 E.散113.在古代哲学中,气化的形式主要有( ) A.气与形的转化 B.形与形的转化 C.气与气之间转化 D.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E.无形之精与有形之质的转化114.气的概念源于( ) A.水地说 B.阴阳说 C.五行说 D.云气说 E.元气说115.以下哪些属于以气为中介而相互感应的现象( ) A.磁石吸铁 B.乐器共振 C.公鸡司晨 D.海水潮汐 E.人体昼精夜瞑116.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主要体现于( ) A.促进精为人体生命之本原理论的建立 B.促进气为人体生命之维系理论的建立 C.促进气味人体生命信息传导之中介理论的建立 D.推动气为人体生命之本原理论的建立 E.推动人体之气所分化的阴阳二气升降协调以维持生命进程理论的建立117.阴阳偏盛的治疗方法是( )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泻阴补阳 D.阴病治阳 E.阳病治阴118.阴阳偏衰的治疗方法是( ) A. 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补阴泻阳 D.阳病治阴 E.阴病治阳119.症见寒象的病人,其病机可以是( ) A.阳虚 B.阴虚 C.阳盛 D.阴盛 E.阴阳俱虚120.发热的病人,其病机可以是( ) A.阴虚 B.阳虚 C.阴盛 D.阳盛 E.阴阳俱虚12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 A.补其不足 B.损其有余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损者益之122.根据阴阳互根互用原理确定的治疗原则是( )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泻阳益阴 D.阳中求阴 E.阴中求阳123.按照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原则,下列各项中属阴的有( ) A.发散 B.明亮 C.温煦 D.抑制 E.晦暗124.按照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原则,下列各项中属阳的有( ) A.温煦 B.抑制 C.潜藏 D.滋润 E.推动125.从夏至到冬至的气候变化是( ) A.阴消阳长 B.阳消阴长 C.由阴转阳 D.由阳转阴 E.热极生寒126.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 ) A.辛味 B.酸味 C.甘味 D.苦味 E.咸味127.下列各项中属于五行相克关系者为( ) A.木与火 B.火与金 C.金与木 D.水与木 E.土与水128. 下列各项中属于五行母子关系者为( ) A.木与火 B火与金 C.金与木 D.水与木 E.土与水129.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 ) A.木为水之子 B.火为土之母 C.水为火之所胜 D.金为木之所胜 E.金为土之子130.下列各项中,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佐金平木法 D.金水相生法 E.壮水制火法131.下列各项中,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 A.滋水涵木法 B.佐金平木法 C.培土制水法 D.泻南补北法 E.益火补土法132.下列各项中,哪几项符合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悲胜忧 D.悲胜怒 E.恐胜喜13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 ) A.抑强 B.扶弱 C.补母 D.泻子 E.母子双补134.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之间的平衡是( ) A.是绝对的 B.是相对的 C.是量上相等的 D.不是静止的 E.不是绝对的135.五脏分阴阳,在五脏中属阴的是(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136.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判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逆的有( ) A.肝病色青见浮脉 B.心病面赤见沉脉 C.肝病色青见沉脉 D.肺病色白见洪脉 E.肾病色黑见沉脉137.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 A.木与火 B.土与水 C.木与金 D.水与金 E.水与火138.根据事物阴阳属性划分原则,属阳者为( ) A.外 B.表 C.腹 D.背 E.五脏139.八纲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余六纲中属阴的是( ) A.里 B.寒 C.虚 D.表 E.实140.根据阴阳相互制约原理确定的治法是( ) A.阴阳双补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寒者热之141.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 A.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B.气不及,己所胜者轻而侮之 C.气有余,则侮所不胜 D.气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E.子有余反侮其母142.下列各项中,属于阴阳相互转化的是( ) A.重寒则热 B.重热则寒 C.阴损及阳 D.阳损及阴 E.重阳必阴143.在五行关系中,木气有余可以导致( ) A.克土 B.乘土 C.生火 D.侮金 E.侮水144.下列各项中,属于阴偏衰治疗方法的有( )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滋阴壮水145.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之中复有阴阳146.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表现在( ) A.注重宏观观察 B.注重整体研究 C.擅长哲学思维 D.强调功能联系 E.倡导辨证论治三、名词术语解释147.精气学说(古代哲学)148.精(古代哲学)149.气(古代哲学)150.气化(古代哲学)151.阴阳152.阴阳交感153阴阳互根154.阴阳互藏155.阴阳自和156.五行157.五行相生158.五行相克159.五行制化160.五行胜复161.五行相乘162.五行相侮163.母病及子164.子病及母165.滋水涵木166.培土生金167.益火补土168.金水相生169.抑木扶土170.培土制水171.佐金平木172.泻南补北173.中和174.类比四、简答题175.为什么说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176.气运动的意义是什么?177.气化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178.怎样理解气运动的普遍性?179.为什么说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180.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机理是什么?181.何谓阴阳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182.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183.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之。184.如何分析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18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186.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和制约?187.怎样理解阴阳的互根与互用?188.何谓阴阳的消长、转化?二者关系如何?189.怎样理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190.怎样运用阴阳理论来概括分析药物的性味功能?191.人体五脏阴阳是怎样划分的?192.如何运用阴阳理论来概括分析各种证候?193.怎样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临床有何意义?194.五行各自的特性如何?195.何谓“取象比类法”?举例说明之。196.何谓“推演络绎法”? 举例说明之。197.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如何?198.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如何?199.何谓五行相乘?其次序如何?导致相乘的原因是什么?200.何谓五行相侮?其次序如何?导致相侮的原因是什么?201.何谓“母病及子”?一般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之。202.何谓“子病及母”?一般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之。203.如何以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指导情志病的治疗?204.何谓阴阳互为消长?举例说明之。205.何谓阴阳皆消皆长?举例说明之。206.阴阳转化的条件及形式如何?举例说明之。207.何谓“阴阳自和”?其对自然界和人体有何意义?208.何谓“五行制化”?其规律如何?209.五行生克乘侮理论在针灸取穴中有何指导作用?210.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五.问答题211.试述古代哲学精概念与气概念的形成。212.试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213.气的运动与气化之间的关系如何?214.试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15.试述古代哲学的精、气概念与中医学的精、气概念的区别。216.怎样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举例说明之。217.怎样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举例说明之。218.阴阳转化发生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219.试述阴阳交感的含义及其内在机制?220.试述阴阳互藏的含义及其意义。221.试述阴阳自和的含义及其意义。222.试述阴阳平衡的含义及其意义。223.试述阴阳消长的形式及其与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224怎样运用阴阳理论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225.举例说明阴阳学说在四诊方面的应用。226.阴阳学说在指导确定治疗原则方面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27.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如何?228.何谓“五行胜复”?其规律如何?229.如何运用五行理论指导脏腑用药?230.何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举例说明之。231.如何以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232.如何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阐释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举例说明之。233.五行生克理论在阐释五脏病变的传变方面有何意义?举例说明之。234.如何运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235.何谓“中和思维”?举例说明中和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36.何谓“类比思维”?举例说明类比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