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同步练习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8017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同步练习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同步练习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同步练习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同步练习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西汉初,地方行政管理布局呈现的特点是( ) A . 统治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B . 郡县制度是主要管理机构,王国受制于地方郡县C . 郡国并行,拱卫汉室D . 诸侯并立,控制郡县2. (2分)若要对北方突厥政权兴兵讨伐,唐朝中央机构从议事到实施的完整过程应是( ) A .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B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C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D .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3. (2分)唐朝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据此判断政事堂是( ) A . 最高议事机关B . 最高立法机关C . 最高行政机关D . 最高决策机关4. (2分)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转机制是( ) A . 尚书中书门下B . 中书门下尚书C . 尚书门下中书D . 门下中书尚书5. (2分)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符合荀子精神的是 ( ) A . 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 . 实行三省六部制C . 实行察举制D . 刺史制度6. (2分)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需要通过( )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 A . B . C . D . 7. (2分)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加政事 A . B . C . D . 8. (2分)在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中,对社会发展意义最大的是( )A . 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B . 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城市C . 是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D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9. (2分)唐玄宗时设立集贤院,负责草拟这一指令的机构是( )A . 中书省B . 尚书省C . 门下省D . 礼部10. (2分)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前面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经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 . 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 . 宰相大臣事务繁多D . 君主专制的加强11. (2分)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 .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 .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 .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 .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2. (2分)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 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唐僧带回的除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B . 别看他带回这些经书, 实际上没人看得懂, 由于那都是梵文写成的C . 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D . 哎, 你别说, 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 外国的东西都敢学13. (2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涉及:( ) A . 权B . 钱C . 兵D . 民14. (2分)2009年,中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现在的省县制最早应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施的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 . B . C . D . 15. (2分)新唐书记载某部门在办案时:四夷朝见,则承诏劳问。临轩命使册皇后、皇太子,则承诏降宣命。慰问、聘召,则涖封题。发驿遣使,则给鱼符。凡官爵废置、刑政损益,授之史官;既书,复涖其记注。职事官六品以下进拟,则审其称否而进退之。材料描述的部门是( ) A . 中书省B . 尚书省C . 门下省D . 吏部和礼部16. (2分)“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 A . 唐朝B . 宋朝C . 明朝D . 清朝17. (2分)以下对我国古代三个朝代的叙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当时地方州县既没兵也没钱,“州郡遂日就困弱”,主要是朝廷集权太甚所致朝廷刚刚平定一场军阀叛乱,却又有更多的军阀割据一方,自任官吏,不供赋税,中央政府几乎有名无实立国之初,实行分封,后来发生了骨肉相残的叛乱事件,平乱后朝廷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A . B . C . D . 18. (2分)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 .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 .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 .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 .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9. (2分)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 A . 尚书省B . 中书省C . 门下省D . 中书门下20. (2分)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 . 秦朝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B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 . 元朝的行省制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D . 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二、 非选择题 (共5题;共80分)21. (15分)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位于北太平洋地区的中国是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其迈向强国的历史轨迹给人类留下众多启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宋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行政体制,使国家的政令在幅员广大的疆域内基本上得到执行,保证了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唐宋政治制度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材 料二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这一过程也正深刻地改变 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 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与北宋初期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是如何探索强国之路的(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大国崛起对你的启示。22. (25分)古今中外, 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 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 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 致使相权逐渐削弱, 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 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 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 资产阶级颁发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 1787年美国国会制定的1787年宪法, 规定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 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确立共与政体材料三 毛泽东说: “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 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 是资产阶级性的, 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 料四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 民主形式日益丰富, 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 不断呈现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材料五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 虽然仅一字之差, 但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1)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2)据材料二, 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3)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建国后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5)1954年与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两个里程碑, 你是怎样理解的?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国之行引发网民们对中美两国地位与未来的热议。你认为美式民主与中式民主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圣旨从“颁布”到“奉行”需要哪些程序?(2)材料一、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两种权威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24.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2: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2)材料2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25.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2: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3: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请回答: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2,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 (共5题;共80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2-5、23-1、23-2、23-3、24-1、24-2、25-1、25-2、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