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自我评价语文试题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52529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自我评价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自我评价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自我评价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自我评价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B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C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D老教授的演讲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在对比中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2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模样(m)抽屉(t)嶙(ln)峋潜移默化(qin)B徜(chng)徉镌(jn)刻抖擞(su)苦心孤诣(y)C门槛(kn)自诩 (x)摒(bng)弃锱铢必较(z)D贮(zh)蓄祈(q)祷氛围(fn)锲(qi)而不舍3 . 下列各组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戛然而止梦寐以求B萧然起敬相形见拙C苦心孤旨粗制烂造D巧夺天攻义愤填鹰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龙应台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没有读过鲁迅的请举一下手? (约有一半人举手)鲁迅的短篇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学,使你“看见”。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三个不同层次。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能够完整的背出一阕词?讲我最喜欢的词人苏东坡好了。谁今天晚上愿意为我们朗诵江城子?(骚动、犹豫,一男学生腼腆地站起来,开始背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学生忘词,支吾片刻,一位白发老先生朗声接下:“明月夜,短松岗。”热烈掌声)你说这短短七十个字,它带给我们什么?它对我们的价值判断有什么作用?你说没有,也不过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如果鲁迅的小说使你看见了现实背后的纵深,那么,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相对于“实”。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10)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4 . 结合-段内容,思考作家是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5 .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具体阐述“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6 . 请你结合文章,给出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7 . 请你给出一一个符合作者心中伟大作品的例子(文中出现的作品除外),并简要分析其伟大之处。三、课内阅读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阋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8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有龙则灵(_)(2)谈笑有鸿儒(_)(3)可以调素琴(_)9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0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室主人的“德馨”。B文章从陋室幽美的自然环境、室主人博学多识、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C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扬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志趣和抱负。D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四、情景默写11 . 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寂寂江山摇落处,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 沁园春-雪中虚写雪景的句子: _月夜忆舍弟中借景抒情,表达思亲思乡的句子:_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_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表明远大的志向和夺取胜利的信心。五、语言表达12 .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置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正在淡化。“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传承文化、释放情感、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第处搭配不当,应把_改为_。第处成分残缺,应在_后加上_。(3)第处语序不当,应将_与_互换位置。六、名著阅读13 . 文学名著中,有很多经典的外貌描写,令人难忘。请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文中描写的人物是,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请对文中的人物进行简要的评析。七、综合性学习14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2018年10月25日,一对老人把自己儿子儿媳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带孙费”。2016年7月2017年6月,孙女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儿子儿媳未恰当履行抚养义务,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垫付的抚养费2600元。其实,所谓“带孙费”也并非照看孙女的劳务费,而是此前两位老人为孙女垫付的抚养费(如日常开支,幼儿园花费等)。(材料二)(材料三)“现在老年人因为隔代带养带出情绪问题的,还真不在少数。每天接诊的三四十个睡不着的老人中有三成都跟带孩子有关。”一家睡眠治疗中心的医生表示。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主力军”。只是出于慈爱之情的照看,未必能换来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恐怕也有许多劳苦和辛酸。这一现状折射出当下一些年轻人在经济和家务上双重“啃老”的问题。(材料四)在一次随机的街头采访中,30位老人里有17位老人表示自己是主动要求帮儿女带孩子,另外,有9位老人说是“被要求”帮忙带孩子。石家庄一位带孩子的姥姥在采访中表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小两口工作忙,很不容易。(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新闻内容。(2)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材料二)的画面内容。(3)针对以上材料,你们班举办了一场辩论会,辩题是“老人该不该要带孙费”。反方认为“老人不该要带孙费。因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一是出于对孙辈的喜爱,二是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三是更能体谅到年轻人打拼不易。”作为正方的发言代表之一,你将如何反驳反方呢?八、作文15 . 作文请以“越来越 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如下: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可灵活选用已学表达方式,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迹要清楚,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现代文阅读1、三、课内阅读1、四、情景默写1、五、语言表达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