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调研(一)语文试题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51959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调研(一)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调研(一)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调研(一)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调研(一)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传不习乎(传播)B博学而笃志(专一,心意不改变)C不辩礼仪(通“辨”,分辨)D与民由之(循着)二、字词书写2 . 下面的这两段话中每段话中各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村头那口历经苍桑的古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子孙。清凉的泉水甘甜似乳,喝一碗下肚,灵魂仿佛变得纯净如水,不安分的思绪跌落井底,化做一缕清风漂散在古村上空。在舞水河升起的迷雾中,我看到古村落从战国的硝烟中走来。寂寞的老墙站立河岸,端庄古朴,幽静甜淡,阳光下绝无半点箫瑟的感觉。袅袅升起的炊烟,沿着古巷石板走进现代诗。三、现代文阅读阅读这则课外的文章,完成小题。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 )和( )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 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3 . 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4 . 选出恰当的词填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备选词:萌动 涌动 蔓延 洋溢 】 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 )和( )了。5 . 从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第小节:第小节:第小节:6 . 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赞颂了师生之间 ,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7 . 第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的笑的原因是什么?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8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9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B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D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10 .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的清澈。B从甲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生活。C甲乙两文都写作者仕途上遭受挫折,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D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第段侧重于叙述,乙文第段侧重于描写。11 . 翻译下面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2 . 甲乙两文中划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五、句子默写13 . 古诗文默写。(1)如何向他人学习?孔子在论语中说:“_,_。”(2)_,志在千里。(3)_,闻道龙标过五溪。(4)正是江南好风景,_。(5)不知何处吹芦管,_。(6)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六、情景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人生路漫漫。穷冬烈风,求学之路艰难,“负箧曳屣(1)_”,但宋濂走得坚定;关山险恶,前路茫茫,“(2)_?雪拥蓝关马不前”,但韩愈何曾后悔;知音难觅,世俗强大,“(3)_。莽红尘,何处觅知音”,但秋瑾执着前行;无论进退,初心不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_”,范仲淹之志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叶儿飘洒,花儿明丽,山野的情趣冲淡了温庭筠羁旅的辛苦,“(5)_,(6)_”;无路可通,托意青鸟,李商隐的惆怅尽在其中,“(7)_(8)_”;道路曲折又何惧,重要的是我们要心怀坚定的信念,“(9)_,(10)_”。七、诗歌鉴赏15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两句分别描绘了池水和植物的什么特点?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八、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西部,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据史书记载,作为长江主要支流的岷江曾泛滥成灾、危害甚重。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率众借助四川岷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结合当地的水流态势,以疏导型无坝引水方式建成都江堰水利工程。该工程核心系统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分别承担着自动分水、泄洪与排沙、引水等作用。经过历朝历代的加固、维修与扩建,都江堰这项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不仅改变了“蜀人几为鱼”这样严重的水涝灾害局面,而且在2274年后的今天,仍旧发挥着巨大作用。截至2018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总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282万亩,增长到1076万亩;同时还向成都主城区以及龙泉驿、青白江等城区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材料二)姜席堰位于浙江龙游县,创建于公元1330年至1333年。姜席堰由渠首引水枢纽、灌排渠系和控制工程组成。渠首枢纽包括姜堰、席堰、进水闸和冲砂闸。工程布置充分利用“S”形河湾、江心沙洲、天然河汊及河床高差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姜席堰建设施工等技术均超越了当时,自创建680余年来,一直发挥着灌溉作用,是古代山区河流引水工程的典范。1973年以后,姜席堰渠系经过整合优化,干渠总长18.8公里,15条支渠,总长度30.87公里,主要灌溉龙洲、东华街道和詹家镇所辖的21个行政村,灌区总面积3.5万亩。(材料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岭南的广大区域而修建的。它连接了湘、漓二水,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将南中国的水运网联系在了一起。开凿之初,只为通船运输。自宋代开始,灵渠新增了灌溉供水功能。目前,灵渠总灌溉面积达6.5万亩,灌区覆盖兴安县的5个乡镇、18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5.9万多人。灌区除种植水稻外,还有葡萄、柑橘、草莓等经济作物,农业年产值约13.16亿元。灵渠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它独特的工程结构,体现了古人因地制宜、科学巧妙地治水智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由南渠入漓江,七分水由北渠入湘江,无论汛期还是旱季,永远不变,显示出古代中国水利建设先进的科技水平。16 . 2018年8月14日,我国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四座水利工程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条写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遗条件。(写出三点即可)17 . 下面这首诗是描述的上面三则材料介绍的哪座水利工程,判断并陈述理由。三七分派北南渠,水碧湘漓向两区。凿筑秦时流惠远,今来览渡尽欢愉!18 . 阅读(材料一)的文字及图表,说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九、作文19 . 也许我无法确定太阳月亮的生日、人类母爱的生日、无名先烈的生日但是我可以确定:破土而出,是小苗的生日;一声啼哭,是孩子的生日;天安门城楼前第一次国歌奏响,是共和国的生日。请以“生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情景默写1、七、诗歌鉴赏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