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模拟)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49247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攫取(ji)簇新(c)鳞次栉比(zh)B荣膺(yng)瘠薄(j)引颈受戮(jn)C蓬蒿(ho)阔绰(chu)周道如砥(d)D骸骨(hi)干瘪(bi)蹑手蹑脚(li)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举办好本次读书节,4月初,学生会发布了题为“我的青春,我的阅读”,动员大家一起投身到读书活动中去。B不能只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用应付考试的方法接近知识、吸收知识,要为完善自我而努力学习。C责任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信念。对于青年人来说,有没有责任心是工作取得成绩的关键。D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这种艺术风格影响和吸引了相当一批的读者。3 .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是一篇赠序。B我昨日登门拜访,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高升的消息告诉我了。C“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是表递进关系的复句。D苏州园林高超的建筑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句话提取出的句子主干是:建筑水平和艺术价值彰显智慧和力量。)4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B期末考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开始筹划即将来临的暑假生活。C同学们像一只只辛勤的小蜜蜂,一心扑在书本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D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老俞叶圣陶(1)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上的人影儿,或者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顾客,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叫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顾客自然坐了他的车。(2)老俞推车,会一路跟你聊家常(3)他原籍眉山,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后因家道衰落,到他这一辈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差,到江边拉过船,还种过庄稼,后来跟小儿子各推一辆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号。部队经常换防,他也记不清那些时时变更的地名。(4)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舍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的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不成了。(5)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酒,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面一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斜。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声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6)“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7)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原因,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的没意义,就含糊其辞应接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8)“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的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做得活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呀!”(9)我不敢多问,随口说:“你把他埋了?”(10)“埋了,就埋在邻舍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11)“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12)“腊月间卖当然不止,五千六千也卖得。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忙,还论什么高啊低的?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是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13)我想起他跟我同年,周岁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再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困苦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14)“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走了,你赶紧回来吧。”(15)“你明白。”我有些激动。(16)“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只两个弟兄受了轻伤,都在腿上,没关系。”(17)他又琐琐碎碎地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它的话,吃些什么,宿在哪儿,那边的米价多少,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嚼得稀烂。(18)这会儿,那个原先的老俞似乎又回来了。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注本文原题春联儿,创作于1944年7月,有删改。鸡公车:当时四川成都地区一一种独轮手推车。5 . 第(17)段加点词“嚼得稀烂”在文中的意思是_6 . 从叙述顺序看第(3)段是_,其作用是:_7 . 第(5)段画线句属于人物的_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_。8 .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表现了抗战时期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苦难生活。B文章刻画了社会底层劳动者面对苦难的生命状态。C国难儿丧民生多艰的重击使底层劳动者麻木不仁。D平淡的文字中蕴涵着对底层劳动者的深沉的情感。9 . 作者叶圣陶还给老俞写了一-副对联:“有子荷戈庶无愧,为人推毂()亦复佳。”(意思是“有子扛枪当无愧,为人推车也很好。”)这实际上是老命的精神写照。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俞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作简要分析。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让鱼翅远离餐桌林淼食用鱼翅,是华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我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鱼翅消费,占据着全球鱼翅贸易和消费的95%以上。那么,如此受欢迎的鱼翅到底营养几何呢?所谓鱼翅,即鲨鱼鰭中的细丝状软骨。鱼翅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超切丝干制成,为海味八珍之一,与燕窝、海参和鲍鱼合称中国饮食中的四大美味。传统医学认为,食鱼翅可益气、清神、去痰、利尿、开胃、润肤、养颜、补五脏、解肝郁、活气血;但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此言肯定是夸大其词,因为鱼翅本身并不含有任何人体容易缺乏或高价值的营养。鱼翅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即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并不能直接进入人体发挥作用,而是需要在胃肠道中被消化成基酸后,再被人体吸收。所以,不论我们吃进去的是什么蛋白质,结果都一样,都被消化成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营养专家称,虽然鱼翅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但其质量甚至不如鸡蛋和肉类,因为鱼翅所含蛋白质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不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从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来看,鱼翅和普通海鱼一样,并没有特殊的价值。此外,由于海洋环境污染,鱼翅一般合有高浓度的汞等重金属毒性物质,如大量食用,非但于健康无益,而且极易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危害。至于市场上销售的用明胶、色素及其他化工原料加工调制而成的人工合成鱼翅,更不具有任何营养价值,其中所含一种叫“鱼翅精”的配料,则普遍含有对人体肾脏、肝脏和生殖系统具有毒害的物质。虽然事实上鱼翅的营养价值并不高,但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居民收入的提高,鱼翅价格连年攀升,鱼翅市场空前繁荣。然而,这种畸形繁荣的背后是大量鲨鱼被捕杀,其数量急剧下降近90%,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环保人士坦言,处于海洋生物链顶端的鲨鱼一旦灭绝,将是人类的灭顶之灾。因为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一半以上归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提供,鲨鱼一旦灭绝,其他海洋生物没有了天敌的控制,就会大量繁衍并迅速吞噬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起到调节气候和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的作用,拯救鲨鱼其实就是在拯救人类自己。过去,人们通过吃鱼翅来显示高贵身份,事实上,这是一种残忍、血腥的杀戰行为,因为每一份鱼翅汤或鱼翅捞饭背后,都是一个被扼杀的鲜活生命。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选择,都决定了未来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16期,有删改)10 .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食鱼翅可益气、清神、去痰、利尿、开胃、润肤、荞颜、补五脏、解肝郁、活气血”的说法夸大其词。B由于海洋环境污染,鱼翅含有高浓度的汞等重金属毒性物质,如大量食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危害。C市场上销售的用明胶、色素及其他化工原料加工调制而成的人工合成鱼翅,含有对人体具有毒害的物质。D鲨鱼一旦灭绝,其他海洋生物没有了天敌的控制,就会大量繁衍并迅速吞噬海洋浮游生物,地球上的氧气就会大量减少。11 . 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鱼翅,重点说明鱼翅的营养价值并不高,以及鱼翅市场的繁荣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严重影响。B第段通过描述鱼翅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不仅引出了说明对象,还为下文的进一步介绍作了铺垫,使文章有吸引力。C第段中的“但其质量甚至不如鸡蛋和肉类”和“鱼翅和普通海鱼一样”,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鱼翅的营养价值不高。D本文的说明语言科学严谨,如第段中的“近90%”准确说明了鱼翅市场的繁荣程度。12 . 结合第段,谈谈你对文末“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选择,都决定了未来将会是个怎样的世界”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早起曾文正公说: “作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 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 人儿远远的.” 在这 “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窜出来,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 惟以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作人 的第一件事. 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作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历 史 上若 干嘉言懿 行 ,也有不少是 标 榜早 起 的。例如 ,颜氏 家训里 便有 “黎明即起”的句子.至少我们不会听说哪一个人为了早 晨晏起而受到人的赞美.祖逖闻鸡起舞 的故事是 众所熟知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祖逖是志士,他所闻的鸡不是我们在天将破晓时听见的鸡啼, 而是“中夜闻荒鸡鸣”。中夜起舞之后是否还回去再睡,史无明文,我想大概是不再回去睡 了。黑茫茫的后半夜, 舞完了之后还做什么,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前清文武大臣上朝,也是半夜三更地进东华门,打着灯笼进去,不知是不是因为皇帝有特别喜欢起早的习惯。西谚亦云:“早出来的鸟能捉到虫儿吃.”似乎是晚出来的鸟便没得虫儿吃了。我们人早起可有什么好处呢?我个人是从小就喜欢早起的,可是也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只是我个人的习惯而已.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可是并不说有这好习惯的人即是好人,因为这习惯虽好, 究竟在做人的道理上还是比较的一桩小事。所以像韩复榘在山东省做 主席时强迫省府人员清晨五时集合在大操场里跑步,我并不敢恭维。我小时候上学 ,躺 在炕上一 睁眼看见窗户上最高的一 格有了太阳光 ,便要 急 得哭啼,我的母亲匆匆忙忙给我梳了小辫儿 打发我去上学. 我们的学校就 在我们的胡 同里. 往往出门 之后不久又眼泪扑簌的回来,母亲问道:“怎么回来了?”我低着头嚅嗫的回答:“学校还没有开门哩!” 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现在想想,还是不知道为 什么要那样性急。到如今,凡是开会或宴会之类,我还是很少迟到的。我觉得迟到是很可耻的一件事。但是我的心胸之不够开展,容不得一点事,于此也就可见一斑.有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他说这是 “焚膏油以继晷。(晷:gu日影)”。我想,“焚膏油”则有之,日晷则在被窝里糟蹋不少。他说夜里万籁俱寂,没有搅扰,最宜工作,这话也许 是有道理的.我想晚上早睡两个钟头,早上早起两个钟头,还是一样的,因为早晨也是很宜于工作的。我记得我翻译 阿伯拉与哀 绿绮思的情书的时候,就是趁太阳没出的时候搬竹椅在廊檐下动笔, 等到太阳晒满半个院子,人声嘈杂,我便收笔,这样在一个月内译成了那本书,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愉快的。我在上海住几年,黎明即起,弄堂里到处是哗啦哗啦地刷马桶的声音,满街的秽水四溢,到处看得见横七竖八的露宿的人-这种苦恼是高枕而眠到日上三竿的人所没有的。有些个城市,居然到九、十点 钟而街上还没有什么动静,家家户户都门窗紧闭,行经其地如过废墟,我这时候只有暗暗地祝福那些睡得香甜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昨夜做了什么事,以至今天这样晚还不能起来。我如今年事稍长,好早起的习惯更不易抛弃。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男的女的担着新鲜肥美 的菜蔬走进城来,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的女清道夫,还有无数的青年 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 精神抖擞地携带着 “便当”骑着脚踏车去上班, -这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 这是一个活的 世界,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这是生活。就是学佛的人也讲究 “早参” “晚参”。要此心常常摄持。曾文正公说作人从早起起,也是着眼在那一转念之间,是否能振作精神,让此心做得主宰。其实早起晚起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利弊,如是而已。13 .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4 . 文章第、段为什么要引用曾国藩、俞平伯的话,有什么作用?15 . 指出第、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6 . 第段中,作者举了韩复榘早起的例子论证了什么观点?17 . 阅读第段,说说你对 “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作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这句话的理解?18 . 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你的阅读体会。三、文言文阅读(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文】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御:车夫。间:缝隙。策:用马鞭驱使。志念深:智谋深远,态度谦虚。抑损:谦虚退让。.荐:推荐19 .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吏二缚一人诣王(_) (2)夫问其故(_)(3)坐盗(_) (4)其妻请去(_)20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何以也?妾以是求去也。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C齐人也,坐盗。甚自得也。D缚者曷为者也?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21 . 翻译句子(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身相齐国,名显诸侯。22 . 你认为【乙】中,车夫、车夫妻子、晏子三人谁最值得你学习?结合全文,说明理由。四、情景默写23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皮之不存,_。_,膏之沃者其光晔。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鸟欢鱼跃的景象是美好的。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 “_,_” 描绘晴明之景,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借“晓雾将歇,_;夕日欲颓, _”描绘大自然晨昏变化之美。五、诗歌鉴赏2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戏题盘石王维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注)可怜:可爱。【小题1】诗歌通过描写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的妙处。六、名著阅读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七、综合性学习26 . 请仔细欣赏下面的邮票,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邮票内容及蕴含的寓意。(要求:不少于100字)八、作文27 . 写作。请以“我真想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3、三、文言文阅读1、四、情景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