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43345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中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怂恿(sng)蹒跚(pn)莽莽榛榛(zhn)B怪诞(dn)灼伤(zhu)神采奕奕(y)C怅然(chng)抽噎(y)拈轻怕重(nin)D嗔怪(chn)缥缈(pio)哄堂大笑(hng)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3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家长在学校的学习,认识到了教子有方的错误,并及时给予了改正。B经过医院的康复治疗,还有妈妈的不懈努力,五个月后他便奇迹般地康复了!C曼德拉出生于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但南非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却让曼德拉从小就感 受到了种种歧视和不公平。D“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也对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 极大威胁。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古老的防御兵器盾,回答小题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50cm。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宽约45厘米。我国明代时期曾经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这种盾牌不同于以往的盾,它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可以说是古代的“坦克”。这类新式武器,有许多响亮的称呼:神行破敌猛火刀牌、虎头火牌、虎头木牌、无敌神牌等。这种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内藏火器。战斗时,牌手持牌掩护士兵前进,先向敌人喷火,火焰喷射约6m10m远,足可抵挡强敌十余人。“虎头牌”内藏猛箭20余枚,临敌时,突然发射,以杀伤敌兵。明代最大的一个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战时,可施放火焰,阻止敌骑兵的冲击,又能掩护士兵免受箭枪射杀,还能数面无敌神牌相连,迅速布成城墙,阻挡敌兵进攻。这些与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藤牌也是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盾牌。这种藤牌,编制简单,使用轻便,质坚而富有伸缩性,圆滑坚韧,兵器不易砍破射入。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士兵用其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炼中的器具。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对朴刀等,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颇受好评。此外,盾牌还是当今各国防暴警察的必备装备。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久远的盾今天仍在使用。4 . 我国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盾与明代的盾,在功能上各有什么特点?5 . 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 . 第段最后一句“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中的“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7 . 本文选自课文_,作者_8 . 选文第四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9 . “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作“最为心爱的宝书”?10 .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11 . 如何理解第五段划线的句子含义?阅读“习”成了“惯”才是习惯一文,完成小题。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人被埋怨或诟病没有好的习惯。尤其在学校和家里,老师和家长更是会高频率地使用“习惯”这个词,并常常感叹培养习惯的苦恼和无奈。教师说习惯,家长盼习惯,已经成为千古神话和传奇了。可是,到底什么是习惯,好像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理解过。简单说,“习惯”就是:习性、行为变成惯性。那怎样才可以培养成一个习惯呢?简单的概括就是:在一段时间内,让一个人在基本固定的时间或基本固定的地点重复同样内容的行为,令该行为最终形成惯性,一个习惯便养成了。也就是说,当“习”变成下意识的行为、条件反射的行为,就是“习惯”。培养习惯必须要有可操作性强的方法,绝对不是难以执行和操作的空洞理论。举例来说,现在许多孩子房间脏乱,如何培养孩子整洁的习惯呢?首先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承诺想协助、帮助他养成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他房间整洁,同学、客人来了,会很有面子。第一次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整理,直到房间整洁。接下来,父母必须坚持每天监督检查,督促孩子每天做到房间整洁。且注意越是孩子在房间时,越是要去检查,给孩子一种感觉,父母每天都会检查,以达到孩子每天能自己收拾整理房间的效果。如此坚持下去,孩子每天都处在整洁的环境中,他适应了这个整洁的环境,每天都置身清爽美观的房间,如果有一天房间脏乱了,他反而不适应了,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收拾整理。至此,一个习惯养成了。习惯,是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是条件反射般地去做,根本不需要克服懒惰、刻意而为。一旦行为变成习惯,一切都会轻松、自然,而不是约束和负担。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表明习惯已经形成。总是告诫一个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不够的,也是很累的。让一个人自觉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才是正道。只知道孩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习”是远远不够的,“习”不形成“惯”,一切都白谈! (发表于杂文月刊2018年十月上半月刊)12 . 说说文章第段有哪些作用。13 . 文章结构层次清晰,第段阐述了_,第段运用_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培养行为习惯的方法,第段写了习惯养成的好处以及_。14 . 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能符合作者观点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比较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A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B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C习惯是很难改变的答:我认为( )比较恰当,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节选自水经注)(注释)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15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A沿溯阻绝 溯:B空谷传响响:C江水又东东:D人际所绝绝:16 .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仅停一处)。虽 途 迳 信 宿 犹 望 见 此 物17 . 翻译下列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18 .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描写。(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四、句子默写19 . 古诗文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_。(论语)(2)杜牧泊秦淮借历史典故讽喻权贵的诗句是:“_,_。”(3)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4)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5)请把杜甫的望岳默写完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_。_,_。五、名著阅读20 . 下面是选自艾青诗选的诗歌,哪一句诗属于他1978年以后第二个创作高峰的诗歌?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A阳光在照着雾在蒸化着香气在喷发着/我在沉思着感激着终于深情地唱出土地之歌B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六、综合性学习21 . 学校准备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解“孝”字:仔细观察右边的图片。这幅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的,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_)(2)明“孝”道:时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请仿照示例把语段补充完整。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_,_。(3)活动中,主持人写了一段总结语,请你帮他修改。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通过今天的主题活动,使大家对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日行一善”就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行动让【A】善之叶枝枝繁茂,【B】善之树深深扎根,【C】善之花朵朵绽放,希望大家与善为伴,与善同行。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把“_”或“_”删去。【A】【B】【C】三个句子语序混乱,应将_,_调换位置。(4)班委决定于5月8日下午3点在七年级(1)班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德育讲座,班长曹明打算邀请学校德育处的李老师前来做嘉宾,请你代拟一则邀请书(只写正文内容)。(_)七、作文22 . 本文采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来描写牧羊人,使得牧羊人形象很丰满,高大。请你也用一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可只用一种方法,如外貌描写,100字左右)23 . 请以“我们一起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书写正确、规范、美观(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不少于6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