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数控加工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研究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上传人:QQ加14****9609 文档编号:106999 上传时间:2017-07-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数控加工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研究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模具数控加工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研究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模具数控加工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研究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文翻译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陈 曦 班 级 制 031 学 号 0320110129 指 导 教 师 刘 道 标 . 1 模具数控加工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研究 耿铁 段修涛 译 引言 数 控加工中包括刀具轨迹的产生和刀具选择两个关键问题。前一问题在过去的20 年里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发展的许多算法已在商用 统中得到应用。目前大多数 统能够在用户输入相关参数后自动产生刀具轨迹。比较而言,对以质量、效率为优化目标的刀具选择问题的研究还远未成熟,当前还没有商用统能够提供刀具优选的决策支持工具,因而难以实现 自动有机集成。刀具选择通常包括刀具类型和刀具尺寸。一般来说,适合一个加工对象的刀具通常有多种,一种刀具又可完成不同的加工任务,所以仅考 虑满足基本加工要求的刀具选择是较容易的,尤其对孔、槽等典型几何特征。但实际上,刀具选择通常和一定的优化目标相联系,如最大切削效率、最少加工时间、最低加工成本、最长使用寿命等,因此刀具选择又是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比如模具型腔类零件,由于几何形状复杂 (通常包含自由曲面及岛 ) ,影响刀具选择的几何约束在 型中不能显式表示,需要设计相应的算法进行提取,因而选择合适的刀具规格及其刀具组合,以提高数控加工的效率与质量并非易事。 模具型腔一般用数控铣的加工方法,通常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工序。粗加工的原 则就是尽最大可能高效率地去除多余的金属,因而希望选择大尺寸的刀具,但刀具尺寸过大,可能导致未加工体积的增多 ;半精加工的任务主要是去除粗加工遗留下来的台阶 ;精加工则主要保证零件的尺寸及表面质量。考虑到目前完全由计算机进行自动选刀还存在一定困难,因而在我们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 统中,立足于给用户提供一个辅助决策工具,即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真正的决策权仍留给用户,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和人的优势。 1 系统基本结构 入为 出为刀具类型、刀具规格、铣削深度、进给量、主轴转速 (切削速度 ) 和加工时间等六个参数 (如图 1) ,包括刀具类型选择辅助决策 2 工具、粗加工刀具选择辅助决策工具、半精加工刀具选择辅助决策工具及精加工刀具选择辅助决策工具等。 图 1 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鉴于粗加工在型腔加工中的重要地位 (通常为精加工时间的 5 10 倍 ) ,粗加工时系统具有刀具自动优化组合的功能,以提高整体加工的效率。除了上述决策工具外,系统还具有查看刀具详细规范、根据刀具类型和尺寸推荐加工参数及评估加工时间等功能,最后生成总的刀具选择结果报表 (如图 2) 。系统所有的刀具数据及知识均由后台数据库做支持。 图 2 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 系统的基本功能与模块 2 关键技术及算法 1) 刀具类型选择 根据模具型腔数控加工实践,型腔铣加工的刀具一般分为平头铣刀、圆角铣刀及球头铣刀三种。设刀具直径为 D,圆角半径为 r ,当 r=0 时为平头铣刀, 0于镶片式,关键是选取刀片的材质,刀片材质的选择取决于三个要素:被加工工件的材料、机床夹具的稳定性以及刀具的悬臂状态。系统将被 3 加工工件的材料分为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难切削材料和硬材料等六组。机床夹具的稳定性分为很好、好、不足三个等级。刀具悬臂分为短悬臂和长悬臂两种,系统 根据具体情况自动推理出刀片材质,决策知识来源于 统由用户首先交互选择刀具类型。对镶片式刀具,基于规则自动推理出合适的刀片材质。例如,如果被加工工件的材料为 “ 钢 ” ,机床夹具的稳定性为很好,刀具悬臂为短悬臂,则刀片材质应为 2) 粗加工刀具组合优化 型腔粗加工的目的就是最大化地去除多余的金属,通常使用平头铣刀,采取层切的方法。因此, 3际上就是对一系列 具型腔的加工。刀具优化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一组刀具组合,使其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切除最多的金属。刀具组 合优化的基本方法如下: 成搜索层。 b. 求出截交轮廓。 c. 计算内外环之间或岛与岛之间的关键距离,即影响刀具选择的几何约束,算法流程如图 3 所示。 图 3 求关键距离算法流程 d. 根据合并原则 (相邻关键距离相差小于给定阈值 ) 对搜索层进行合 并,确定加工平面和可行刀具集,形成加工层。 e. 确定每一加工层使用的刀具,即型腔加工的刀具组合。 f. 根据刀具推荐的加工参数 (切削速度、铣削深度和进给速度 ) ,计算材料去除 . g. 根据加工层实际切除的体积,计算每一加工层的加工时间。 h. 计算型腔总的加工时间和残余体积。 4 j. 重复 a i,直至求出最优的刀具组合。如以时间为目标,即要求以整个型腔的加工时间 t 最短来优化刀具组合。基于上述方法,可建立如下形式化的优化模型。 ( 切割截面积乘进给率 ) 式中: n 型腔加工层数量 ; m 每一加工层刀具的铣削次数 ; l 每一加工层中的搜索层数量 ; q 每一加工层可行的刀具数量 ; h 型腔深度 ; i 加工层第 j 次铣削深度 ; 第 j 切割层底面积 ; i 加工层的铣削体积 ; i 加工层的材料去除率 ; i 加工层的刀具直径 ; i 加工层可行刀具集合 ; i 加工层 k 搜索层的关 键距离 ; 控制搜索层合并的常数 ; 控制残余体积的常数 ;V 型腔体积 ; 残余体积 ; N 主轴转速 ; f 刀具每齿进给量 ; z 刀具齿数。考虑到不同的搜索平面步长会产生不同的加工层,从而导致不同的加工时间和残余体积,因此有时尽管总的加工时间较短,但残余体积可能较多。由此可见,单独以加工时间为目标进行优化有时并不一定科学。为此,提出了效率系数的概念,综合考虑了加工时间和残余体积的因素,加工时间越短,残余体积越少,则效率系数就越高。令: 上式中前一项反映了加工单位体积的时间系数,其中 k = 为残余体积百分数。这样,效率系数可定义为 q = 1/ Q 。 3) 半精加工刀具选择 5 半精加工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粗加工残留下的台阶状轮廓。为完全去除台阶,铣削深度必须大于每一台阶到零件表面的距离 x。其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 1 由零件实体模型获得两个相邻截面的表面积以及相应的轮廓长度 ; 步骤 2 计算平均轮廓 长度 ; 步骤 3 计算台阶宽度 ; 步骤 4 计算台阶拐角到零件表面的法向距离 x ; 步骤 5 重复步骤 1步骤 4 ,决定每一台阶的铣削深度 ; 步骤 6 计算刀具直径 D, 按经验 D=x/根据刀具手册推荐 ; 步骤 7 选择铣削深度大于 x 的最小刀具。 4) 精加工刀具选择 5) 精加工刀具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刀具半径尺寸 R 小于零件表面最小的曲率半径 一般取 R=(0.9)r。其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 1 从零件实体模型计算最小曲率半径 ; 步骤 2 从刀具库中检索出刀具半径小于计算所得的曲率半径的所有刀具 ; 步骤 3 选出满足上述要求的最大刀具 ; 步骤 4 如果所有刀具大于最小的曲率半径,选择最小的作为推荐刀具。 3 系统实施及算例 统在 境下应用 C 语言开发而成。后台数据库为 i ,利用 有的刀具数据及知识来自德国司的硬质合金刀具综合样本。图 4 为一包含岛及雕塑曲面的模具型腔, 根据上文提出的粗加工刀具组合的优化方法,该模具型腔粗加工刀具的优化组合为 20,12, 8, 5。计算中,工件材料选定为中碳钢,切削速度推荐值 为 100m/铣削深度为刀具直径的 1/ 2 ,进给量根据刀具推荐值由程序自动修正计算。同时,假定刀具库中现有平头铣刀刀具规格为 样,根据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刀具选择算法,得到的球头铣刀的刀具直径分别为 4和 3。 6 图 4 包含岛及雕塑曲面的模具型腔 4 小结与讨论 模具型腔加工的工艺规划通常需要很高的技术与经验,准备 据的时间几乎和加工时间一样多。因此,自动产生型腔加工的工艺计划及 工指令的需求就显得愈加迫切 。 本文系统研究了模具型腔工艺规划中的刀具选择问题,提出了模具型腔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刀具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构造了相应的实现算法,并在境下进行了初步编程实现,开发了 型系统。在刀具类型和规格确定的基础上,系统还可根据刀具手册推荐加工参数 (切削速度、铣削深度、进给量等 ) ,对相应的加工时间进行评估。其最终目 的是真正实现 集成,继而通过后处理产生数控加工指令。目前 需要指出的是,要提高模具型腔的总体加工效率,需要从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整体上考虑,进行多目标组合优化,这将是我们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 。 7 C 30074 ,C a in 0 in AM to of is no AM it is to In a a of as as of a of is in we as at so on is a AD it is to to C is an NC is of of 8 to of is to an in is of by in of on to a is to to of AD of of ). of of in is of to In 9 a to to of of to of of ). in of 2 1) C , r, r = 0 0R be is to by of be to of if of 2) is to in of D is a 10 s is to a it to of is as A. To do a in to B. of C. or of of to in . D. is a of a E. to of F. to of G. to of is H. I. of J. Ai of If t to 11 of on we (X of of in i j j of i i of i -i i k ;e1 of a in in So to of a of of of is 12 On a k = of as q = 1/ Q. 3) is to of be of x as of of to of to x of of , D=x/or by x of 4) r = (r. of of to : If of as a of 13 3 of in G/PI i G. a of to in 0,12,8,5. 00m/of to f8 . of 4 of C as C it is We of in a PI a to on of is so 14 to AM is to a to C At is of G of to be AM to be is to be is t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