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10453469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 1 页 共 10 页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2002 5 16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是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一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贯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精神 在下列方面重点突破 1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体现基础性 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 体系 为每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设置多样 灵活和有选择性的课程 拓宽 学生的发展渠道 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使学生学会选 择 在选择中学习规划人生 确立发展方向 2 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 密切课程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体现课程的时 代性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与价值观 具有独立选择与 判断的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独 立工作能力 创新能力以及人生规划能力奠定基础 3 建立新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办学自主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 2 页 共 10 页 权 使学校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设计与管理的权力 全面推行学分制管 理 为每一个学生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充分发掘并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建立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互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 4 建立新课程评价制度 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全面推行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 实行普通高中毕业生学 业成就国家认定制度 使评价成为改善课程与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的 有效途径 二 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 1 新课程的特点 基于学习领域 实现课程的基础性 多样化和选择性 打破班级和年级的固定界限 鼓励跨班级跨年级选修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 确定共同必修内容 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 实行学分制 反 映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历程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 3 页 共 10 页 2 新课程结构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结 构 简 图 八 个 学 习 领 域 模 块 研究性学习 社会服务与 社会实践 由学校自主 开发 选修 由国家制定 标准 或必 修 或选修 由地方和学校根据 国家指导纲要自主 实施 必修 语言与文学 数 学 人文与社会 科 学 技 术 艺 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 科 目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 4 页 共 10 页 几点说明 1 学习领域 由一个或几个科目组合而成 同一学习领域中的 不同科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教育价值 学习领域中的科目由国家制定 课程标准 并规定相应的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组织实施 2 模块 是某一科目内具有综合性的相对完整的 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 2 学分 艺术 体育与健康领域内的模块 1 学分 以便于 学生选择 三 新课程的管理与运行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必须有一整套管理与运行机制的配 合 它们既是课程改革的保障系统 同时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分 1 打破年级 班级的固定界限 鼓励跨班级跨年级选择课程 学生入学后 编入一定的班级 行政班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 管理 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 以及各自不同的潜 力与兴趣爱好 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课程设置 教学组织可以打破年级 班级的固定界限 鼓励跨班级跨年级选择课 程 2 实行短学期制 每学年由 4 个短学期组成 每个短学期为 10 周 9 周上课 1 周 考试 学生在每个短学期可以选择 6 8 门课程 并行课程明显减少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 5 页 共 10 页 有利于课程的灵活选择 同一课程学习时间相对集中 有利于学生身 深入学习 3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新课程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 需要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如班 主任制度 学生咨询制度 辅导员制度和学生互助制度等 以保证每 个学生有机会接受充分的选课指导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产 生的问题 减少选课的盲目性 保证学习计划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只 有将选课制与指导制相结合 才能使课程改革收到预期效果 4 实施全面的学分制管理 学分制管理是以学分为单位刻划学生学习的量和质的一种教学管 理制度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 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毕业应获 得的总学分 它是一种灵活的弹性的管理方式 有利于选课制的有效 实施 高中课程改革必须构建选课制 指导制和学分制三位一体的运行 模式 互相支撑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必要条件 指导制是选课制的有 效保证 三者都为学生充分的发展服务 5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学校自主权的大小直接相关 学校是办学的主 体 学校对课程开发负有主要责任 也蕴涵巨大能量 应该赋予学校 更充分而合理的自主权 学校自主权的扩大 实际上是学校开发多样 化课程的基础 它为学生对课程真正而有价值的选择提供基本保证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 6 页 共 10 页 学校自主权的扩大 更能使学校灵活发展 从制度上 体制上为改变 千校一面的现状 为学校特色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在具体操作上 要淡化行政对课程的直接干预 使学校在遵循国 家课程政策的前提下 有较大的课程开发的自主权 能创造性地实施 国家课程方案 进行课程管理 发掘和整合课程资源 同时要加强对 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6 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高中课程改革需要重视学校课程的开发 学校课程既可以是学校 独立开发 也可以是学校联合开发 鼓励学校与学校的合作 包括普 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等其它中等学校乃至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 在条件 许可的地方 高中学生可以跨校选择课程 建议大学积极参与到高中 课程改革之中 特别是为高中学校开发课程提供帮助 与此同时 学 校还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学校要充分发掘自身内部的课程资源 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利用 网络资源 图书馆 实验楼 计算机房 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 场馆要全面向学生开放 要特别关注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四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课程改革必须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同步进行 建立与课程改革相 适应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校招生制度 1 全面推行反映学生状况的过程性评价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 7 页 共 10 页 通过成长记录等多种途径 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过程 内容包括 学生平时的学业成绩 研究性学习的方案 报告 论文 作品 对学 生个人的特长及潜能的描述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经历及 其自我评价 教师 同学的观察和评价 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学校和教师应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形成分析报告 客观 描述学生的成就 优势和不足 给予指导和建议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实行高中毕业生学业成就的认定制度 为确保普通高中教学质量 科学评价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 实施 高中毕业生学业成就的认定制度 依据各科目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 设置不同类别的高中毕业生学 业成就考试 其中 根据取得必修学分所学习内容的考试为该科目毕 业水平考试 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 即为 A 五 新课程的推进策略 略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 8 页 共 10 页 附一 科目结构设计案例 课程结构示意图一 D C B 注 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块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 特长以及将来的发展性向 形成不同的模块选择系列 课程结构示意图二 注 各模块采用并行设计 内容不同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 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块 共同必修 A A1 A2 模块 D1 模块 D2 模块 C3 模块 C2 模块 C1 模块 D3 模块 B2 模块 B1 共同必修 A A1 A2 模块 1 模块 7模块 2 模块 6模块 5模块 3 模块 4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 9 页 共 10 页 附录二 普通高中课程学分设置方案 学 分 学 习 领 域 科 目 必修学分 118 占 62 4 选修学分 I 55 占 29 1 选修学分 II 16 占 8 5 语文 10 语言与文学 外语 英 日 俄 法等 10 数学 数学 10 政治 8 历史 6 人文与社会 地理 6 物理 6 化学 6科学 生物 6 信息技术 4 技术 通用技术 暂名 4 艺术 综合艺术或音乐 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0 研究性学习 18 综合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与 社会实践 8 合 计 118 加 号的表示获得该科目必修学分的内容是相同的 选修学分 II 在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中获得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第 10 页 共 10 页 说明 1 每学年 40 周 分为 4 个短学期 每个短学期 10 周 9 周教 学 1 周复习考试 2 高一高二 4 个短学期 高三 3 个短学期 实际教学时间 99 周 3 每周 35 课时 其中班 团 校 会每周 1 节 教学 34 课时 4 每经历 18 课时学习并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应考试获得 1 学分 5 高中三年总学分为 189 99 34 18 2 社区服务学分 其 中 必修学分为 118 学分 92 26 约占总学分的 62 4 选修学分 I 为 55 学分 约占 29 1 选修学分 II 为 16 学分 约占 8 5 6 毕业学分为 150 学分 相当于总学分的 80 其中必修学分 118 学分 选修学分 I 为 22 学分 选修学分 II 为 10 学分 7 学生在本科目能够获得的最高学分不能超过现行计划中科目 的最高折合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