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439508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9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级: NANCHANG UNIVERSITY学 士 学 位 论 文THESIS OF BACHELOR(200 201 年)题 目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 院: 公共管理 系 社会学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起讫日期: 摘 要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 “空巢”家庭问题 ,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 ,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问题 ,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关注“空巢”老年家庭 ,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此外,农村空巢老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条件匮乏 ,如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得不到改善 ,可能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农村空巢家庭数量增多,使得农村空巢老人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生活基本情况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成因、目前面临的困境,从而探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养老困境 生存现状 社会支持系统 Abstract Empty-nester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AbstractEmpty nest family problems, not just individual families, but has the broadest sense of the soci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Concerned about the empty nest elderly families, empty nest problem of the elderly, especially the pension problems of the rural empty-nesters, with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addition, the substance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lack of spiritual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did not improve, may affect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hinder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and constraints of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rural process. With the aging of our popul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family structure, the empty nest in rural area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families, empty-nesters in rural areas to become social concerns, so the pension problems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of rural empty nesters, so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the current dilemma in order to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ension plight of the rural empty-nesters.Key word :Empty-nesters;Pention plight;Survival status;Social support systems;Countermeasures- 23 - 目 录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的依据和意义11.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第二章 农村空巢老人相关概念及整体概况32.1农村空巢老人的定义和特点32.2农村空巢老人的整体概况4第三章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53.1 农村空巢老人现状概况53.2 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调查63.3 调查的总结分析6第四章 农村老人空巢现象原因及社会影响94.1 农村老人空巢现象产生的原因94.2 农村老人空巢现象的社会影响10第五章 空巢现象的社会学理论分析及对策115.1 空巢现象的社会学理论视角分析115.2 空巢现象的对策14参考文献(References)17致 谢18附 录19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1研究的依据及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愈发明显。“十一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据全国老龄委在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发布的最新资料,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并超过4亿,这意味着我国每10个人当中就有将有1个是老年人,届时我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出现的还有老年人口的空巢现象,从2000年至今,空巢家庭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农村留守老人人口数量约4000万,约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照顾问题日益突显。我国是在未富先老、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的国情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相伴随,与城乡差异、地区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相重叠,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相交织,这给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了新难度,同时也给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养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先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下,什么是空巢?所谓空巢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空虚寂静的死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沉寂的状态。而农村空巢老人则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一人留守家庭的老年人。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和夫妻两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相近而又相互区别,都是缺乏家庭的基本生活交流,家庭功能不全的人群。1.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当前,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加速已是不争的事实,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高龄、失去生活基本机能老人的养老问题,以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问题,而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空巢老人在身体上一般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老年疾病,日常生活开支勉强应付,可是碰到重大疾病就捉襟见肘、束手无策。首先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状况堪忧,乡村医疗设施简陋直接导致老人疾病得不到有效医治;同时部分空巢家庭存在啃老现象,这无疑愈加加重了老人们的经济状况;其次在心理上老人们孤单无助,缺乏家庭的基本交流,孤独的空巢感里又包含着对儿女的思念,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精神上郁郁寡欢,惆怅孤寂,很少与外界来往,深居简出,他们普遍认为人老了,生活没什么盼头,对生活缺乏希望,得过且过,食欲下降,睡眠失调,这更加剧了他们身体状况的下降;在生活条件上,部分农村空巢老人还居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有些房屋安全状况让人颇为担忧,子女搬离至市区,他们不愿跟随,独自生活在日常保洁不到位的狭窄空间里,有些年老体弱,还需要自己做饭买菜,独自应对琐碎的生活;在养老观念上,老人们还停留在陈旧的老观念里,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子女的赡养,养老保险未能深入展开,有些农村空巢老人甚至没有医疗保险,老年生活面临极大困境;社会层面上,“空巢家庭”的增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生育制度的逐渐稳定,子女逐渐减少,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因而子女离开家庭的时间也逐渐变早。本文以不同社会阶层的农村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文献分析、剖析近年由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功能缺失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等方法,探讨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空巢化的出现、特点,空巢化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农村空巢老人的表现形式及特点,其次分析空巢化对不同社会阶层老人的生活心理影响,同时通过上述分析指出空巢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二章 农村空巢老人相关概念及整体概况 第二章 农村空巢老人相关概念及整体概况2.1农村空巢老人的定义和特点美国学者 P.C.格里克最早于1947年从人口学角度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到了空巢阶段,家庭的代际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父母和子女在居住上开始分离 P.C格里克.家庭生命周期.1947.。在我国,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蔡文媚教授较早提出了空巢家庭的概念。农村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其分类按照居住形式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农村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农村空巢老人;按照年龄可以将其分为低龄农村空巢老人和高龄农村空巢老人,低龄农村空巢老人的年龄为6 0 至7 9 岁,80岁以上为高龄农村空巢老人;同时,考虑到空巢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又可将子女都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定义为绝对空巢;与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在一起吃住的老人定义为相对空巢。农村空巢老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价值观丧失:身体机能衰退、遭遇退休 ,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很容易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这种自我怀疑得不到调节将会导致老年抑郁,这也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第二、缺乏精神慰藉,孤独、悲观、寂寞、抑郁。老人没有子女陪伴,如果又不能和其他老人结成较好的关系,将会长期生活在孤独的状态中,没有人说话,孤独感对老年人的身心都造成较大影响。部分农村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农村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有的人甚至会产生厌世念头。第三、生活无人照料,需要独自面对琐碎的生活。据实际走访发现,由于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相当多的农村老人面临留守在家,无人照顾的困境。第四、健康状况下降,生理机能的严重下降。第五、医疗需求大,经济困难。老年人医疗支出大,而农村老人往往收入较低,疾病通常导致农村老人经济困难。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许多农村空巢老人都患有家庭“空巢”综合症。家庭“空巢”综合症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2.2农村空巢老人的整体概况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诸多问题在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无人照料、疾病无人过问、物质生活困难、缺乏精神安慰、孤独寂寞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高龄、独居、体弱多病的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现象尤为明显。首先,农村空巢老人比一般老年人在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孤独和寂寞的感觉。子女成年后由于求学、工作、成家等各种原因离家生活,使留在家中的父母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适应,出现一种角色缺失的表现。父母(尤其是母亲)可能会经历痛苦、悲伤、烦躁不安和抑郁的情感体验,严重者可以表现为空巢综合征,出现精神空虚、无所事事、情绪紊乱、烦躁不安、消极抑郁、孤独悲观、社会交往逐渐减少,从而导致各种身体不良症状或疾病,甚至会诱发诸如老年痴呆、老年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愈发依赖他人对自身的帮助,脆弱性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患病时缺乏必要的照顾是摆在农村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特别是当老年人突然发病或发生意外时,家中无人照看不能及时得到抢救,其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此外,在日常生活方面,人到老年,身体的各项功能逐渐衰弱,做饭、购物、料理家务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的甚至起床、穿衣、洗澡、进食等简单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所有这一切,离开了家人的帮助和监护,其生活将是十分困难和无助的。因此,随之而来的养老和医疗的基本保障问题成为有效管理农村空巢老人的关键。 第三章 农村老人空巢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三章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3.1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概况 发达国家空巢家庭的出现 ,是在其他社会机构补充了一些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 ,尤其是有经济供养能力以后才出现的。在工业社会 ,家庭对养老支持并不一定完全依靠与子女同居或与子女就近居住 ,家庭可以有许多方式支持老年父母 ,关键是要有承认老龄意识和照料老人的意识。但是 ,中国是在社会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人口老龄化,养老的物质基础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另一方面 ,随着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忠孝两难全,由于受时间、精力所限 ,成年子女越来越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尤其是对于卧床不起的老人来说 ,他们的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数量众多、覆盖广泛、历来已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中国农村老人虽然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传统家庭的多代共居模式和赡养支持发生变化,对家庭养老方式产生冲击,老年独居空巢家庭和夫妻空巢家庭增多 ,造成代际空间距离扩大 ,养老资源也逐渐显现出匮乏的颓势 ,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因此 ,农村空巢家庭在养老上潜伏着危机。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农村空巢老人所处家庭的生活质量低于农村人口的平均生活水平家庭养老是我国历来沿用至今的养老方式,也是目前农村最基本的养老方式 ,其特点主要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农村老年人长期被排除在养老保障制度之外 ,这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影响。从老年人家中拥有的电器数量与品种来看,拥有最多的是电风扇电饭煲,然后差异最大的表现在电视机上,空巢家庭明显比正常家庭少,这也愈加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缺乏娱乐,处于空虚孤独的边缘。(二)无力支持看病的支付和看病无人陪护成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困难的事情由于城乡二元结构 ,农村医疗保障一直处于不稳定、没有良好保障的状态 ,总体上讲 ,农村医疗保障正在逐步重新建立,但是大部分老年人依然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 ,老年人最怕就是生病,“拖”病的心理状况很普遍,总是想等到子女在身边或者有空闲的时候再去看病。而且 ,当决定看病时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 ,没钱看病或者看病没人陪 ,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三)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缺位”的现象日趋增多“照顾缺位”是指需要照顾但没有得到照顾的现象。家庭成员中的子女是农村老年人主要的照顾者 ,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其中就包含了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照顾缺位”主要是客观上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在老人身边亲自服侍造成的。如在经济不发达的山区 ,农村中青壮年外出打工挣钱、老人小孩在家看门种田现象较为普遍。许多老人不但要安排田间农活 ,还要照顾好孙辈的生活 ,自己有个头疼脑热的 ,往往强撑硬拖。一旦生病卧床 ,除了担心巨额的医疗费的来源问题外 ,还要担心谁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需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尤其以男性老人为主要体现,他们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在农村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3.2 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调查3.2.1 调查对象调查于2012年3月选取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上圯乡回龙村、凹背村 、下彼村,3个村的138名农村老年人(60 周岁)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问卷详情见附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4.1%。138名农村老年人中,农村空巢老人74名,非农村空巢老人64名。74名农村空巢老人中,平均年龄71.7 岁,男41名 ,女33名 ;丧偶26名,未丧偶48名;小学及以下文化56名,初中及以上文化18名。64名非农村空巢老人中,平均年龄72.2 岁,男37名,女27名;丧偶22名,未丧偶42名;小学及以下文化51名,初中及以上文化13 名。两组老年人的性别 、年龄 、婚姻状况 、文化程度等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2.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所有问卷均由调查员对老年人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填写,对于不识字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就由调查员现场询问,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填写,神智或口齿不清者不予调查。同时对容易产生歧义的条目进行统一说明,以匿名的形式完成,当场收回。3.3 调查的总结分析为了调查农村空巢老人对目前生活安排的态度 ,当我们问老人“您认为老人与子女的最佳居住方式是怎样”时 ,有 70. 8 %的老人同意“孩子单独住 ,但与父母在同一省市”这一说法 ,11. 6%的老人认为“父母与孩子居住在一起好”(见表 1) 。在问到被访老人当时子女离开自己的态度时 ,有 67. 9 %的人回答是支持的 ,28. 5 %的人回答尊重子女的选择 ,只有 3. 6 %的人采取劝阻态度。可以看出 ,虽然 11.6%的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住 ,但当出于一些原因 , 需要选择空巢时 , 11.6%中有大部分老人仍然可以接受这个现实。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选择,农村空巢老人中,有76. 7%的人认为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21. 6%的人认为无所谓正确或不正确 ,只有 2. 7 %的人认为不正确。说明绝大多数老人对与子女分开居住并不后悔。这种现象也表明 ,目前老人的观念已发生很大的改变 ,对空巢已不如十几年前那么反感了。表 1 老人与子女最佳居住方式意愿(N = 138)人数%孩子单独住 ,但与两老在同一省市8775两老与孩子居住在一起1210.3不与孩子住一起43.4无所谓1311.2合计116100农村老年人,由于劳动能力的逐渐丧失,缺少了必要的经济来源,对子女养老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得不到及时的照料,而目前新农合报销的医疗费用仍然较低,由于担心就医花费,他们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健康恶化,从而可能导致生理职能和生理功能两个维度的评分较低。总体健康维度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缺乏家人照顾,身体健康不佳,从而对自身健康评价较低。农村空巢老人没有城里的老年人较多的娱乐和健身场所可供他们消遣,也没有广泛的社交圈,他们大多都说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信息闭塞,接触不到外面丰富的生活,社会交际和休闲娱乐减少,加之子女不在身边,心里话没处诉说,身边缺乏家庭的温暖,没有子女或其孙辈可以照料,感觉自己未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所以精神上就会感到空虚,既而出现烦躁不安 、消沉抑郁等情绪,所以会在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的得分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由于长期生存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其对生活的态度,从而使其生活满意度评分较低。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政府职能部门应增加政府投入 ,逐步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尽快 实施农村养老金制度,解除其就医和生活的压力;建立一定数量的农村老年人喜爱的健身及娱乐设施,鼓励农村空巢老人多交朋友,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所以要鼓励农村空巢老人和邻居、亲戚、朋友多交流;村干部应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技巧及知识,及时地疏导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解决其实际困难,努力增加其生活乐趣,从而增加其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继而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第四章 农村老人空巢现象原因及社会影响 第四章 农村老人空巢现象原因及社会影响4.1 农村老人空巢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我国空巢家庭数量增多、比例增大的情况来看,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现代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包括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的加快、居住方式的改变等诸多 因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家庭从传统的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 空巢家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家庭类型。下面从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三个方面分析空巢家庭的成因:(一)个人原因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确立,人们更加关注自我,对个人的生活质量也较为注重。从老人的自身情况而言,当前住房情况的改善,老人在离退休后能有更多的 自由和自主,许多老人更希望过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特别是低龄老人,他们身体状况良好 ,有较好的经济基础,生活上能够自理 ,因而会 倾向与选择单独居住;此外,从老人所居住的社会环境而言,它们是居住已久的社区,有良好的邻里关系,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在周围,对现在的居住地具有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开已经习惯的环境。鉴于上述两者理由,因而不跟随子女一起住。(二)家庭原因据研究发现,老人虽有与子孙后辈的生活一起的意愿,但是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插于,容易发生家庭矛盾,为避免矛盾,老人会选择独立生活。 此外,当前家庭结构的转变 ,子女的压力较大,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担心影响子女的事业和前途,因而不与子女一起居住。虽然有极少数子女,他们具备丰富的物质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很少关心老人 ,嫌弃老人 ,代际关系的 不融洽,使得老人不得不留守“空巢”。(三)社会原因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家庭人口锐减尤其4-2-1家庭结构的出现,双方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要求很难同时满足,使得必须有一部分老人主动或被动地独立生活而形成空巢家庭。此外,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年轻人异地求学和就业大量增加,出于对教育的需求和对事业的追求,子女们往往选择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流动,寻求更好的受教育机会或工作机会,从而导致空巢家庭的产生。空巢家庭的产生受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但社会原因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4.2 农村老人空巢现象的社会影响(一)经济问题在城市中,城市的老年人大都或有离退休金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上基本上有自我支持的能力。在一个夫妻俩共同生活空巢家庭中,夫妻两位成员都 有退休金,其家庭生活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也相对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空巢家庭只有夫妻一方有退休金,这就使得在“一老养两老”情况存在,如夫妻双方只有一人有退休金,而子女每月没有额外的供给,老人的经济上就会可能困难一些。 但是在农村中,农村的空巢老人大部分有子女抚养,这势必造成农村老人的养老完全依靠子女,一旦子女无能力的赡养,老人的晚年生活就得不到保障。 此外,老人非常担心自己生病,且不论身体上的病痛,就大病导致的巨额医疗费用,也使得老人难以承受这额外支出,在我国当前的如此高昂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只要家中其中有一位老人患有大病,势必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从而拖垮家庭经济,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二)日常生活的照料据研究显示,日常的生活照料也成为农村空巢老人的一大难题之一。 对于年龄尚未不大的老人,自己有自我照顾的能力,一般日常生活上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但是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体力的逐渐衰退,高龄的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的困难会明显增大,如基本的买菜 、做饭 、洗衣等基本生活都会存在着困难,身体较 为不好的老人,甚至需要完全又他人照顾。面对这些基本的生活困难,有配偶的老人还可由配偶直接照顾,但是如果没有配偶,或配偶双方都体弱而力不从心, 则需要女定期或不定期地看望陪同、照顾老人。 因此如果子女工作很忙,子女给予的帮助与照料就会较少,从而在对老人的的日常生活照料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三)精神和情感需求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上的照料,还需要情感和精神的支持。老年人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后,闲暇的时间自然多起来,对精神与情感的需求也表现的明显,在这方面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农村空巢老人,来自子女的养老照顾非常有限。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由于不能经常与子女保持沟通联系,常常会感到孤独、寂寞。在空巢家庭中,老人的精神慰藉常常来自与子女的联系沟通,打电话和到老人居所看望成为子女和老人联系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子女工作、生活等原因,老人的精神慰藉还显得不够,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第五章 空巢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 第五章 空巢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5.1 空巢现象的社会学分析5.1.1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遵循一定的周期开始、发展、终结一样,家庭也按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直至消亡,即家庭也有它的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是家庭依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分裂出新的家庭,直至母家庭消亡的全过程。在家庭生命周期过程中,母家庭孕育子家庭并消亡,家庭继续得以延续。家庭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阶段任务和要求1、家庭组成阶段新婚期(没孩子)脱离原生家庭,组成新的家庭,形成夫妻角色分工与规则,发展相互满足的婚姻生活,怀孕及将成为父母的适应,适应彼此的亲戚网络。2、学前子女家庭阶段抚养孩子的家庭育儿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其两岁半)建立父母角色(适应子女的诞生、成长)调整夫妻角色3、学龄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前期(从第一个孩子两岁半到其六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学校等社会机构和社会成员保持更大的开放性;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以激发性、成长方式适应学龄期子女子女的重要需求;充沛的精力适应及满足子女需求,父母因此缺乏隐私)4、学龄期(第一个子女六岁到其十三岁)有学龄子女的家庭以建设性的方法适应社区的生活;鼓励子女教育上的成就5、青少年时期(13岁-20岁)为子女独立生活做准备;接纳和促进子女的独立要求;青少年在自由与责任之内取得平衡;发展中年父母的兴趣和工作6、家庭调整阶段空巢期(从第一个子女到最后一个子女离家出走)成年子女离家就业、服兵役、上大学、另组新家庭等,重新调整夫妻角色;接受孩子独立的成人角色维护支持性家庭关系7、中年夫妇家庭阶段中年父母期(空巢到退休)适应新的,不以子女为中心的角色要求新的婚姻关系重建维护老的及年幼的亲属关系(放手让孩子独立重新面对彼此)8、老年家庭阶段(退休到双亲死亡)因应丧偶及独处亲近家人或适应老年生活适应退休生活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家庭代际关系的演变提供了理论框架。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是家庭模式变化的直观反应,家庭生命周期通常指由夫妇双方结合组成家庭开始,到夫妇双方死亡从而家庭解体而告终的整个家庭发展过程,经典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最后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离家生活的时刻到来之时,也就是家庭生命周期到了老年期,开始解体之际,当配偶一方死亡,老人单独居住时,家庭就从空巢期进入消亡期。一般来说,空巢家庭往往是家庭发展到了生命的晚期,因而在现实生活中,空巢家庭多指老年空巢家庭,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意味着人生步入一个“失去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他们将逐渐失去充沛的体力和精神;退休之后,老人们失去了充实的工作状态,生活突然没了重心;儿女长大后离开身边甚至出国,老人们失去了天伦之乐;与此同时,老年人还要面临丧偶后孤独生活的境况。本次项目的研究对象正是这样的老年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独居的老年空巢家庭和配偶共居的老年空巢家庭。5.1.2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 “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类激励理论.1943.。 第一、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第二、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第三、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第四、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第五、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此理论基础上, 可把老人的需求概括为三个层次:生存需求,即满足衣食住行、健康、卫生、安全等方面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情感需求,即满足在亲情、伦理和情感生活方面的需求;发展需求,即在娱乐、交友、求知等方面充实自我和肯定自我的发展需求。这说明老人的生活质量不仅需要良好的经济支持、 体贴的生活照料, 还需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理层面的舒心。毫无疑问,在 “儿孙满堂全家福,天伦之乐笑开颜” 的传统文化背景下, “空巢化” 使老人进入了“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 的生活状态,这本身就造成了城市老人的精神慰藉缺损。5.1.3 社会撤离理论社会撤离的影响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参与不足。社会撤离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脱离社会社会。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因此,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他们无法在当前身体条件下继续支撑家庭的主导角色,在家庭也由主导者的角色退为二线,家庭主导权交由自己的儿女,子女开始在家庭处于支配地位,此时更愿过着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更关注自己内心的生命体验。所以农村空巢老人才表现出种种活动缺乏积极性,失去参与热情,社会参与逐渐降低,甚至与人交往减少。 5.1.4 角色扮演及角色失调理论只要是社会成员,都会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角色扮演过程含有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要素。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扮演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和角色失败。其中,角色冲突包括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主要是相同一主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冲突,比如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做朋友;而角色内冲突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的期待所引起的冲突,例如教师的社会角色,国家期望教师在提商学生的素质上下功夫,而家长和管理部门要求多做提高升学率的工作,这样就经常会发生矛盾。人们在社会活动、社会交流参与中扮演自己不可替代的个人角色,由于年龄逐渐增大,身体、精力等各方面原因使其不胜任原来角色所赋予的责任,角色的丧失使老人失去很多社会角色,这也是老人社会参与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老龄化过程中,个人要经历两大变化:一是要退出某些社会工作关系和中年人的典型角色;二是开始退休生活和典型的老人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空巢老人又失去一个角色:父母角色。角色的丧失使他们在社会当中找不到一个恰当的位置,所以在遇到活动时许多人也总是躲躲藏藏,不想参加社区或原单位的活动。一方面,他们扮演不了之前的角色,另一方面,他们适应不了子女逐渐成长取代他们原来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角色失调使他们在自身角色的转变上出现了偏差,5.2空巢现象的对策(一)从老人自身角度来看,老年人加强心理调适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势必要面临晚年生活,在晚年生活中,老人首先应积极主动适应晚年生活,调适自己的空巢心理,积极转变社会角色,消 除角色间的冲突,积极发挥余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合理安排生活。其次,老人应根据自己的生活状况,调整自身的期望值,多参与社区活动,如参加社区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参与并学习自己感兴趣活动与知识,借以丰富自己的老人生活,转移自身消极情绪,转变养儿防老的观念,让子女去选择自己独立生活空间,建立新型亲子关系,使得老人自身良好的适应晚年生活。尽力融入到不断变化发展的年轻世界中,了解年轻人的心理变化起伏,适应年轻人的时尚世界,诸如通讯方面开始尝试市场专为老年人制作的老年人大字体手机,一起与年轻人通过手机来沟通交流,同时又不会因为手机工具的不通而影响联系。(二)从政府角度来看,以下五个方面出发: 第一、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扩大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养老 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在当前情况下,医疗费用普遍较高,针对这一情况,政 府要进一步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将贫困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农村空巢老人列入大病医疗 救助对象,让这部分人就医有 较充分的保障,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 保障事业的发展。第二、加快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建设,为老人提供优质廉价的养老服务,给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替代家庭养老的重要养老方式。敬老院和老年公寓不仅数量上要增加,而且也质量上也需要加强,其中包括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的服务理念、管理模式等都需要提升。在资金和政策上,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的支持。第三、认真贯彻涉老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农村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行政司法机关要加大依法行政司法力度,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严重虐老侵权案件予以曝光,以起到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为农村空巢老人的维权提供各种援助,健全法律援助网络,为农村空巢老人维权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第四、重视家庭赡养,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当然,我们强调家庭养老,其主体内涵是子女尽到赡养的义务,而在养老形式上正日趋多元化,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因为两者只是养老地点的形式问题,而并没有说明养老的支持来源。在子女格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分而不离”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第五、建立各类社区民间组织,为农村空巢老人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的困难是一个方面,而精神空虚和孤独感的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另一个方面。所以,一方面,要发挥老人协会作用,利用这一平台,组织老人开展邻里互助、互相结对等活动,让一些谈得来、相互信任的老人结成互帮伙伴,彼此交流,增进感情,减少精神空虚和孤独感;同时更应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联谊帮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可以建立老年聊天茶吧、老年真情关爱热线,诸如南昌关爱空巢老人热线的开通,南昌慈善义工协会关爱空巢老人分会正式成立,同时两部关爱热线启动。据了解,分会成立后,将通过9项免费服务及关爱热线,为空巢老人提供帮助。昨日,关爱热线已正式开通,热线号码为079188377120、88355120,为空巢老人提供9项免费服务。9项免费服务主要为,走访、慰问空巢老人,为他们排忧解难;为空巢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服务台组织空巢老人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提高身心健康;组织空巢老人开展联谊活动,为单身空巢老人牵线搭桥找老伴;为空巢老人举办养生讲座,提倡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组织空巢老人学习,同时开展网络服务;联系医院,为空巢老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节假日为空巢老人进行慰问演出;陪伴空巢老人谈心,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对一些社区还未建立老年秧歌队、老年健身公园的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快建立起来,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刘亿、吴奇超.经济转型期家庭社会资本与“空巢”老人养老研究问题研究.2006(10)2穆光宗.家庭空巢化过程的养老问题.南方人口.2002(1)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田雪原.中国老年人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穆光宗.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理论分析.社会科学.1999(12)6陈树强.老年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社会学.2003(4)7王正鹏,叶青.空巢怎样变“爱巢”N.北京晨报,2000-12-19.8赵芳.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的选择J.江海学刊,2000,(1) .9伊密.社区接过家庭照顾功能的第一棒M.人口与经济,2000,(3).10费孝通.家庭结构变迁中老年赡养问题M.北京大学学报,1983,(3).11童星,李正军.现代家庭养老功能分析A.张健等.家庭与社会保障C.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王树新.老年社会工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9(1):(30-38)13陈晓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 “空巢”家庭现象论析.长白学刊,2003(6)14肖汉仕.我国家庭空巢现象的成因及发展趋势 ,人口研究 ,1995(5)15姚引妹.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16桂世勋.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的照顾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a17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人口与经济,2005(2)18 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类激励理论.194319祝坤,马文杨.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改善贫困空巢老人精神生活J.改革与开放,2011(8)20郭鹏,边文鑫.天津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7)21王博.浅析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困境及出路J.剑南文学,2012(4)22吴明权.农村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及生活满意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23周春林.江苏苏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2) 致 谢 致 谢四年的大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附 录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亲爱的爷爷奶奶:您好!我是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由于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因而对有关农村空巢老人即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我们想了解您的生活情况。恳切的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合作这次调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我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请您放心填写,衷心感谢您的参与,占用了您的宝贵时间,向您致以深切的谢意,也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项目的序号上划“,或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合作!注: “不同住”指子女虽在本地,但不与老人同住。2012年3月基本情况:l、您的居住地是: _村2、您的性别是:A、男 B、女3、您是否单身:A、是 B、否4、您的年龄是:_周岁5、您的文化程度是:A、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B、小学 C、初中 D、高中或中专 E、大专及以上6、您有几个子女:A、0个 B、1个 C、2个 D、3个以上 E、4个及以上7、您的子女是否外出:(可多选)A、都在本地 B、外出打工或经商 C、在外定居工作 D、出国 E、其他_8、您是否与子女同住:A、同住 B、不同住9、您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离退休金 B、自己的劳动所得 C、子女扶养 D、社会救济 E、其它来源_10、您的日常生活靠谁照顾:A、自理 B、子女照顾 C、亲戚、朋友或邻居照顾 D、其他:_11、您享受过或正在享受哪种社会扶持:(可多选)A、五保 B、低保 C、优抚 D、集体帮助 E、从没享受过12、您的月均收入大约是:A、100元以下 B、100-300元 C、300-500元 D、500元以上13、您平时都参加哪些工作:(可多选)A、干家务活 B、干农活 C、经商、做小买卖 D、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E、其他_14、您平时的都有哪些娱乐活动:(可多选)A、和邻居打扑克、搓麻将等B、看电视、报纸、听广播C、从事长期的兴趣爱好(如棋牌、美术、舞蹈、唱歌等)D、参加体育锻炼(如到公园散步、钓鱼、打球等)E、外出观光旅游F、其他15、您的子女是否经常与您联系:A、经常 B、一般 C、较少16、您与子女的关系如何:A、很融洽 B、一般 C、矛盾较多17、您的子女平均隔多长时间回来一次:A、一周或以下 B、一个月三个月 C、三个月半年 D、半年一年E、一年以上18、您认为影响子女前来探望的原因主要是:A、学习工作忙 B、路途远,交通不方便 C、与子女关系不好D、其他_19、您愿意入住福利院或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吗?A、愿意 B、不愿意 C、无所谓20、如果不愿意,主要是由于哪些原因:A、经济条件不允许 B、不愿意离开自己家 C、喜欢与子女一起生活D、其他原因_21、您最担心的是什么:A、无人赡养 B、住房问题 C、经济困难 D、医疗保障 E、精神空虚F、其他_22、您认为您的身体状况是:A、很健康 B、一般 C、较差 D、很差23、您的医疗费用主要由谁支付:A、个人或子女全额支付 B、由个人与医保共同支付 C、由商业保险支付D、单位和国家报销24.您是否希望和儿女一起生活:A、希望,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 B、不希望,不想拖累儿女 C、无所谓25.您是否愿意帮儿女带小孩: A、愿意 B、不愿意 C、力不从心 D、无所谓26.您平时有没有经常感到心情失落,孤寂,食欲减低,睡眠不足:A、经常 B、偶尔 C、从不27.您与邻居家的关系如何:A、和谐融洽 B、一般 C、不好28.您认为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