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401383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复习指南】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较为常见的日常交际礼仪,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与案例分析部分紧密结合;建议考生复习此块内容时,注意相关理论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考生可重点看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或吴为善的跨文化概论,这两本书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都有全面介绍。【知识点归纳】1. 重点概念:(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2) 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3) 编码与解码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4) 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5) 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6) 文化模式: 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语言;物质特质;美术;神话与科学知识;宗教习惯;家庭与社会体制;财产;政府;战争。(7) 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 文化定势“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 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的,指不同社会群体“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个体对一定情形作出反映的某种心理准备状态和确定的心理倾向。又分“自定势”和“他定势”定势概念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上后,称为文化定势(又译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先验的看法。(9) 文化冲突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最早由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10) 文化曲解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其他文化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会有不顾客观事实歪曲原意或作错误理解。文化曲解既是文化冲突的诱发因素,也是文化冲突的表现。(11)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具有群体认同的文化。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12) 文化距离 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主要包括语言方面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等。(13) 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文化休克常见于移民当中或者是在一个社会内,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 大体经历4个阶段:蜜月阶段、沮丧(或敌意)阶段、恢复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14) 异文化感知文化感知是人们借助感官感知文化信息的过程,是人们对来自社会物质、制度和观念等方面信息形成的有意义的经验。异文化感知即人们对于其他文化的感知而形成的对于其他文化的认知的过程。(15) 文化适应 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为适应对方所产生的变化称为文化适应。(雷德菲尔德和赫斯科维茨,1936) 分为四个阶段:同化、分离、融合、微小化(16) 移情作用“移情”最早是西方美学中的概念,日本语言学家库诺(Kuno)于 1987年首先把移情用于语言学研究中。顾嘉祖教授认为:“移情不仅指觉察和认识他人的情感、情绪状态,而且还包括对他人情感、情绪状态的正确反馈或反应”。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即有意识地超越本民族语言文化定势的心理束缚,站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中进行思维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心理适应和行为认同的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它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17) 文化融合 指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趋于统一的过程;是文化调整的方式之一。主要过程:接触-碰撞、筛选-整合。(18) 第三文化 研究异文化沟通的美国学者西特拉姆特地把由外国移民构成的下位文化称做“第三文化”。(19)传播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实现信息有效的传递的即是有效传播。影响有效传播的有语言障碍、非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理念障碍等。2. 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理论(1) 文化交际环境理论 Hall(1976)为了区别不同文化中交际对其环境的依赖程度,提出了强交际环境文化和弱交际环境文化的概念。在强交际环境文化中,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因此暗码信息相对较多,明显的语码则负载较少的信息量。说者倾向于采取间接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因此听者需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能避免误会。在弱交际环境文化中,信息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只有少量信息蕴含在隐性的环境之中,尽可能清楚直接地表达思想以使听者明白是说话者的责任。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倾向弱交际环境, 即对环境依赖较低, 说话直接明了。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倾向强交际环境, 即对环境依赖较高, 说话习惯以间接的方式, 甚至绕弯子。Gudykunst 把世界上 12 种文化按照顺序排列,中国与美国分别属于强交际环境文化和弱交际环境文化。(2)信息内涵的同位调整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简称CMM) Cronen 等人(1988)考察了文化在信息内涵的同位调整中的作用。他们归纳出了CMM的三个目标:(1)CMM寻求以下问题的解释:我们是谁,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与交际现象有何关联(2)在承认文化异质的情况下,CMM寻求不同文化的可比性(3)CMM寻求对包括研究者自身的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启发性评论。 CMM被用来分析社会“情节”中使用的规则(如餐桌上的交流),要描述社会“情节”关键就要看社会场合情景了。总而言之,CMM所说的描述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参与者了解在具体场合情景中要想“建设性地交流”该做些什么。(3)建构理论(Constructivist Theory) Applegate and Sypher(1983, 1988)把文化概念引入结构主义理论中。他们指出交际是指个人分享、交换信息的相互识别的交流过程。该过程受到一定目标的驱动,个人进行其认为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交流活动。 主要观点:复杂信息行为(信息中包含许多目标和环境因素)导致个人中心的交际。认知结构不一样,交际观念和相关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这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定义,并指导他们的策略性的行为。 文化决定交际逻辑,不同文化侧重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都不一样。 跨文化交际培训应当着重培养灵活、整合的策略手段,以达成目标。(4) 期望违背理论 期望违背理论 (Expectancy Violations Theory,EVT)是朱迪伯贡(Judee Burgoon,1987)为了解释非语言传播及其在谈话中对信息的影响而提出的。是指传播效果与传播意图产生了差错甚至违背,可能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造成的,或者是传播手段有问题,或者由于接受者既有的神会、团体、心理背景。 与非语言传播相关的,首先要提到的是空间距离,也称为个人空间和人们期望的交谈距离。在交谈过程中,人们可以感知空间的使用和他人空间的使用。比如教师走进自习课堂中,开始辅导学生时,学生有一种紧张感;开始与学生进行互动时,学生对他们之间空间的变化感到不安。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向学生靠近,学生会感到不舒服。 但是,当辅导内容转向学生当前学习的内容时,学生就不再把教师与他们的接近看成是威胁。 空间距离包括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及公共距离。 这些距离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都适用, 关键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比如,公共距离适合如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比较正式的讨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谈距离、目光控制、手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语言以外的行为发生期望以外的变化,会造成生理唤起,也经常会产生模糊的意义。(5)面子协商理论(Face-Negotiation Theory,简称为FNT) 最初只是关于冲突的面子协商理论(FNT)已经得到扩展,结合文化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特征来解释面子问题、冲突形式和维护面子的行为。Ting-Toomey (1985)说冲突是个人原有身份认知或面子受到威胁或质疑时的面子协商过程(Ting-Toomey, 1988)。面子是个体期望他人予以其自我社会价值认同的一种需求感。 Ting-Toomey 、Kurogi (1998)认为集体主义文化成员更多使用他人导向(other-oriented)的保留面子的策略,而恰恰相反,个人主义文化成员则更多使用自我导向(self-oriented)的保留面子的策略。权力差距小的文化成员更多的是维护和要求自己的个人权利,而权力差距大的文化成员则更多的是负责地承担起一定的义务。权力差距小的文化成员倾向于通过信息交流将尊敬顺从的差距降到最低程度,而权力差距大的文化成员则更喜欢垂直型上对下/下对上的面子交流。 Ting-Toomey 和 Kurogi (1998)认为集体主义文化的成员更注重关系的、过程的解决冲突的策略,而个人主义文化的成员则注重于独立的、结果的解决冲突的策略。权力差距大的文化中地位高的成员比地位低的成员在口头上更倾向于使用间接的面子策略,而权力差距小文化中的地位高的成员比地位低的成员在口头上则往往使用更直接的面子策略。(6)(谈话制约理论(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谈话是有目的的,要求交际者之间相互调整。M. S. Kim (1993) 把谈话制约分为两类:社会关系型和任务导向型。 社会关系型限制强调关心他人,注意避免伤及听者感情,并且尽量不把意见强加给听者;任务导向型的限制则强调透明度(如信息被清晰交际的程度)(M. S. Kim, 1995)。不同的文化选择的交际策略不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集体主义文化成员认为维护面子的行为(如避免伤及听者感情,尽量少地强加意见于人和避免听者给出负面评价)更重要;而个体主义文化成员则更加重视透明度。 M. S. Kim (1995) 认为:目标追求过程中,依赖型自我阐释的个人比独立型自我阐释的个人更看重不伤及听者感情和尽量少地强加意见于人;而独立型自我阐释的个人比依赖型自我阐释的个人把透明度看得更重要。具有双重的自我阐释类型的个人则同时看重关系限制和透明度限制。M. S. Kim (1995) 还认为:个体越渴望赞同,他们就越尊重听众的感情,越不把意见强加于人;个体越渴望支配,他们就越强调透明度。个体的心理性别角色越男性化,就强调透明度;越女性化,则越强调不伤害听众的感情及不把意见强加于人。(7)文化辐合会聚理论(Cultural Convergence) 文化辐合会聚理论建立在Kincaid (1979; 也见 Rogers & Kincaid, 1981) 提出的交际辐合模式基础之上。Kincaid (1979) 把交际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分享信息达到理解彼此及所属文化的过程。他说人们可以理解彼此,但却无法达到尽善尽美。通过几个回合的信息交换,双方或多方可以向同一点移动,彼此更加了解对方的信息内涵。 Barnett and Kincaid (1983) 使用交际辐合模式就交际对文化差异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数学理论。他们说热力学原理告诉我们假设交际活动可无限进行下去,封闭系统内的所有参与者将越来越朝着平均的集体思维模式靠拢。来自系统外部的信息可能延缓辐合过程甚至使之朝相反方向前进 (如导致分裂) 。他们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示:来自两个文化成员相互交流时,向着集体性认知状态的辐合过程。Kincaids (1979) 的辐合模式适用于个人层面的交际,而Barnett and Kincaid的数学模型则适用于群体层面的现象 (如文化)。 Kincaid (1987b, 1988) 以口头形式演示了文化幅合会聚理论。Kincaid (1988) 用2个公理和3个假设总结了该理论。例如,公理1,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体系中,成员之间的交际是不受限制的,整个社会倾向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朝着更大的文化统一性状态靠拢;而当交际受限制时,社会体系则分裂的越来越多样化 (公理 2)。3个假设则将公理应用到了移民群体和土著文化的案例当中。(8)互动文化适应模式(Interactive Acculturation Model) Bourhis等人(1997)建立的互动文化适应模式(IAM)指出:居住国成员与移民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受到国家整合政策的影响下的双方文化适应倾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的理论是由Berry(1980,1990)的移民文化适应模式发展而来的。Berry(1980)的理论模式基于移民对两个问题的回答:(1)他们是否想保持原来的文化身份,(2)他们是否想与居住国文化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如果两个问题都答是,说明他们对居住国文化有整合的倾向。如果只想与居住国文化保持良好关系但不想保持原来的文化身份,则说明这些移民倾向被所在的文化同化。如果移民们只想保持原来的文化身份而不想与居住国文化建立良好的关系,则说明他们分离的倾向。而如果他们对两个问题都持否定的态度,则他们就有处在文化边缘的倾向。Bourhis 等(1997)又将边缘化倾向划分为反常倾向(比如文化疏远)和个人主义倾向(比如说他们将自己与居住国文化成员定义为独立的个体而非群体的成员)。 Bourhis等人(1997)就居住国人文化涵化的倾向,建立了一种类似的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上:(1)你是否接受移民保持他们的文化遗存?(2)你是否接受移民适应你所在的文化?。如果两个问题都回答是,则说明居住国文化群体的成员趋向将移民整合进自己的文化。如果第一个问题回答否、第二个问题回答是,则说明他们有将移民同化的倾向。如果第一个回答是、第二个回答 否,则说明他们有隔离的倾向。而如果两个答案皆为否,则说明他们排斥移民或有个人主义的倾向。Bourhis等人(1997)有机地整合了两种模式,形成新的互动文化适应模式(IAM)。他们利用互动文化适应模式(IAM)来预测居住国文化成员与移民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存在问题的还是互相冲突的。例如,当居住国群体成员与移民群体抱有共同的文化适应倾向-或共为整合、或共为同化、或共为个人主义-的时候,相互关系最为和谐)。3. 跨文化交际相关因素概览【经典试题解析】1、英语中 Tomb-sweeping Day, 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华中师大,2010)2、判断:在西餐厅,通常是左手持叉,右手握刀,吃色拉时通常用勺子。(南京师范大学2010)3、 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进行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沉默、面部表情、服饰、体距、体触、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运用等等.(西南大学,2010)4、“文化冲突论”是_提出的。(复旦大学2012)5、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 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厦门大学2010)6.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主要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厦大,2010) A.交际语言学 B.应用语言学 C.言语交际学 D.心理语言学【答案解析】1、七夕节或乞巧节。这道题考察的是中西传统节日的对译,是高频出现的考题。2、。考察西方用餐等社交礼仪,是常见的考题。考生应予以关注。3、非言语交际。这道题考的就是重要的概念,考生应对这些概念有一定认知。4、萨缪尔亨廷顿。相关跨文化交际理论也是考察重点。请参照知识点归纳5、目的语。这个概念是基本概念,重要的是“跨文化交际”的立足点。6、C。有关跨文化交际学科背景,在吴为善的那本书里有一定的介绍。【试题汇总】1、判断:在西餐厅,用餐时若想暂时离开,可将餐巾放到椅背上,表示你还将回来;若将餐巾放在桌上,表示你已用餐完毕。(南京师范大学2010)2、判断:冷餐会(Buffet)通常在室内或在院子里、花园里举行,可设小桌、椅子,自由入座,也可以不设座椅,站立进餐。(南京师范大学2010)3、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地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南京师范大学2010) A观光期 B.挫折期 C.逐渐适应期 D.完全复原期4、人们在会话交际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际原则,如格赖斯总结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 ,但有时会因交际的需要而违反其中的某些准则。(浙江师大,2010)5、判断:V形手势表示胜利,掌心向外或向内都可以。(浙江师大,2010)6、人们在会话交际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际原则,如格赖斯总结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 ,但有时会因交际的需要而违反其中的某些准则。(浙江师范大学,2011)7、判断:很多亚洲国家的文字创制都受到汉字的影响。如日本的假名、朝鲜谚文、越南字喃,都是取汉字笔画而形成的文字。(浙江师范大学,2011)8、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对目的语文化不宜持有的态度是_。 A尊重 B理解适应C求同存异D全盘接受 (浙江师范大学,2011)9、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 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进行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沉默、面部表情、服饰、体距、体触、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运用等等。(西南大学2010)10、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表明了西方价值观中的 取向。(西南大学2010)11、_的问题涉及到人们如何认识宇宙、自然、以及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地关系等。它与价值观紧密相连,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社会行为等起到同样的支配作用。(西南大学2010)12、“惠函”的英文翻译是 。(西南大学2010)13、判断:对于跨文化交际存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因此,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西南大学2010)14、判断: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15、判断:西方人习惯于以十分肯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此不同的是日本人通常是在充分考虑了对方的感情与看法之后才讲话和采取行动。16、判断: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需要正确使用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所以,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就能保证舒畅的交际。17、判断: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需要知觉交际发生的社会文化语境,对交际对象的社会角色、性格特点及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等有充分的了解,这样交际才能顺利进行,否则会出现交际误解。18、判断:在中国,到朋友家串门要先预约,否则很可能被当着对朋友隐私的侵犯。19、判断:文化的很多方面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文化的深层结构也是如此。20、判断:“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在构造东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民族性格方面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对交际行为(交际风格、言语行为、语用规则、语篇组织结构等)的影响不大。21、_的人们把时间看着是一条直线,可以切成一段一段,他们强调时间表,强调事先安排。 A.多时值(Polychronic time)B. 单时值(Monochronic time)C.过去时间取向(Past-oriented)D.将来时间取向(Future-oriented) (西南大学2010)22、下面那一个选项不是“文化休克”的表现 ? A.由于不断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而引起的疲惫B.不能接受属于新文化的成员或者(以及)被这些成员拒之门外C.由于不能对付新环境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感觉D.由于疾病引起的丧失意识的病理性休克 (西南大学2010)23、“敬请指正”的英文翻译是 ? A. Id like to have your comments.B. Will you please point out my errors?C. Id like to have error corrected.D. Ill gratefully indirectly expect your comments. (西南大学2010) 24、在两个人交谈时,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这时,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起到了 的作用。 A.补充 B.否定 C.调节 D.强调 (西南大学2010)25、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最关键因素是 。 A.交际能力B.双语能力C.移情能力D.出国经历 (西南大学2010)26、 “思维”和“思想”不是一回事: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 ;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结果。(厦门大学2010)27、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人际关系取向可以分为:工具型、情感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以“ ”为主要取向。(厦门大学2010)28、人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时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语用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为,因而造成 。(厦门大学2010)29、西方人(主要是说英语的国家)的思维方式在语篇结构上的透射,表现为分析、抽象、 的特征。(厦门大学2010)30、在中国及一些东方国家, 高于个人主义,人们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厦门大学2010)31、_是交际者利用空间距离传递信息的行为,即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处理相互之间空间距离的方式。(厦门大学2010)32、中国人常把 当做隐私,而对其隐私的处理是采取自我节制的心理压缩方式。他们常常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态度深深地埋在心里,不暴露出来,以适应群体取向或达到社会和谐。(厦门大学2010)33、在跨民族、跨性别交际中,敏感的一方多是来自英语国家的 成员。(厦门大学2010)34、西方文化中, 色常被用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厦门大学2010)35、在任何文化中,人们处理角色关系、实际角色行为和理想的角色行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对具有较“宽松”的社会结构的社会而言,人们交往中的社会角色行为与理想角色行为之间允许有较大程度的偏离。(厦门大学2010)36、判断:一切跨文化交际冲突都是社会民俗规范的冲突。(厦门大学2010)37、判断:在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的强文化环境中,人们倾向于把冲突看成是具有情感性质的,他们把冲突事件和与冲突事件相关的人看成一个整体。(厦门大学2010)38、判断: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词在一种语言中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就可能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厦门大学2010)39、判断:在西方文化中,打喷嚏和咳嗽被认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很少有人为此道歉。(厦门大学2010)40、在跨文化交际中, 、话题的选择也是经常产生交际失误的因素。(厦门大学2010) A.谈话内容 B.宗教信仰 C.工资收入 D.个人隐私41、_“求变”的价值取向,集中表现在不同形态的流动:职业选择、事业追求、求学计划、社会地位、居住地域都在频繁地流动。 A.中国人 B.日本人 C.美国人 D.阿拉伯人(厦门大学2010)42、一种文化的规范和规则系统包含交际规范、民俗规范、 规范和法律规范等范畴。 (厦门大学2010) A.社会 B.行为 C.民族 D.道德 43、非言语的行为分为:体态行为、时空行为、外表行为和 行为四种类型。 (厦门大学2010) A.语气 B.类语言 C.手势 D.表情44、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和地理因素。 A.心理因素 B.情感因素 C.环境因素 D.性别因素 45、在正常交际中,人们惯常的交际行为是 的。(厦门大学2010) A.自觉 B.潜意识 C.无意识 D.有意识46、公共空间的近距状态大约在 ,一般教师上课、司法调查、商业谈判等都必须保持这样的距离。(厦门大学2010) A. 1.5米至2米之间 B. 2米至4米之间C. 4米至8米之间 D.8米以上47、英语国家的人食指伸出并略微朝上来回摇动,表示 。 A.轻蔑、鄙视或嘲弄 B.不赞成或警告C.请求搭便车 D.不要出生活小点声48、在跨文化交际中, 最有可能造成理解失误,使对方失望或感到震惊,甚至会使对方觉得受到侮辱,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A.语法错误 B.语用失误 C.语音错误 D.词汇错误49、在很多场合, 对“站”有一种偏爱,他们站着开会,站着吃饭,站着聊天。(厦门大学2010) A.东方人 B.日本人 C.西方人 D.中东人50、文化是 。(中国传媒大学2011) A.生理遗传 B.社会遗产 C.先天所有 D.有意识地学习的固有行为规范 51、关心政治(be concerned about politics)在英语中是 。(中国传媒大学2011) A.褒义 B.中性 C.贬义 D.没有任何色彩52、在英美奥等国,顾客走近柜台,售货员打招呼的方式 是礼貌的。(中国传媒大学2011) A.调门比较上扬地说”yes?” B. What do you want?C. What can I do for you? D. You are welcomed!53、招呼人都过来,美国人的手势是 。(中国传媒大学2011) A.略高地伸出手臂,手心向下,手指上下移动B.平伸手臂,手心向上,手指前后移动C.略高伸出手臂,手心向上,手臂前后移动D.平伸手臂,手心向下,手臂左右移动 54、在泰国这样的佛教国家,孩子的 是不能随便什么人都随便触摸的。(中国传媒大学2011) A.头 B.手 C.肩 D.背 55、文化休克最可能体现在 身上。(中国传媒大学2011) A.去国外短期旅行者 B.外交官 C.留学生 D.去国外探亲的人 56、跨文化训练的目标不包括 。(中国传媒大学2011)A.彻底本土化 B.努力理解和接受新的文化C.向新的文化做一些妥协 D.在语言和习俗等方面适应新的文化 57、英语国家的人不断转动手上的戒指表示 。(中国传媒大学2011) A.显富 B.手指或者身体不舒服 C.闲散 D.情绪紧张不安58、判断:green-eyed monster 的意思是嫉妒心理强的人。(中山大学2011)59、判断:进餐时,英语国家以肘部不放在桌子上为礼貌。(中山大学2011)60、判断:英语国家的人在太阳穴处用食指划一圈表示要动动脑子。(中山大学2011)61、判断:在泰国摸孩子的头没有问题。(中山大学2011)62、下列哪些行为在英语国家被认为不雅?(中山大学2011) A.恋人当众亲吻 B.蹲在地上C.在餐桌上取面包时用手去拿 D.女老师穿着拖鞋去上课63、一般而言,将戒指戴在无名指上表示:(中山大学2011) A.恋爱中 B.已婚 C.独身 D.订婚64、下面哪个说法是对的?(中山大学2011) A.与英语国家的人交谈,可以问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情况。B. busybody 的意思是大忙人。C.如果你对一个西方学生说:“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是不是不舒服?”他会觉得你很关心他。D.阿拉伯人交谈时彼此的距离比中国人近。6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语出淮南子人间训。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华中师范大学2010)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66、跨文化交流是指在 之间的人们的交流。(华中师范大学2010) A.不同民族 B.不同国籍 C.不同文化 D.不同种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