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同步练习(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84496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同步练习(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同步练习(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同步练习(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题 (共10题;共58分)1. (4分)看拼音写词语。q zh pio fzh bnlng xixing tng_2. (12分)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难 _ _ _ _处 _ _ _ _挑 _ _ _ _3. (3分)读拼音,写汉字。fngzhngbi_4. (7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惨:A悲惨,凄惨;B程度严重,厉害;C凶恶,狠毒。敌人败得很惨。_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惨痛的教训。_商纣王的惨无人道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_隔壁的李大爷死得好惨。_熟:A程度深;B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C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树上的梨已经熟了。_小狮子在母狮子的怀里睡熟了。_这篇文章我看着很眼熟。_5. (4分)写出反义词成熟_ 无望_ 离开_ 肯定_6. (8分)形近字组词架_ 馋_ 偏_ 流_贺_ 谗_ 骗_ 疏_7. (1分)根据课文狐狸和葡萄内容填空生活中的俗语“_”就是从狐狸和葡萄这个故事中演化而来的。8.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它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他必须这么做。9. (5分)阅读短文狐狸和葡萄,回答问题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10.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狐狸和葡萄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个故事说明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农夫和蛇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它放在自己的怀里。蛇暖和后,苏醒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农夫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谊受到恶报。” 这个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1)狐狸和葡萄是通过对拟人化的狐狸的_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农夫和蛇非常出色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是把农夫的善良与蛇的_进行对比,把农夫开始对蛇的_与后来对蛇的憎恶进行对比。(2)生活中的俗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是从狐狸和葡萄这个故事中演化而来的;而我们常说的“好心得不到_”与农夫和蛇的故事是一致的。(3)农夫和蛇的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对恶人千万不要仁慈。有人提出了异议:假如你看到一个人落水,危在旦夕,难道你也要先弄清楚该人的善恶,再决定是否救他,以避免农夫这样的悲剧吗?对此,你有何看法?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10题;共5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0-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