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336538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瑞金市2012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下列各组加点字词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佝(gu)偻(lu) 田圃(p) 心无旁鹜(w) 面面厮觑(q)B.拮(ji)据(j) 汲(x)取 断章取意 锲(qi)而不舍C.诘(ji)难 抽噎(y) 呼天抢(qing)地 无与伦比D.桑梓(z) 栈(zhn)桥 根深蒂固 恪(k)尽职守D 2、选出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这纪念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讽刺作家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雨果在伏尔泰墓前粉墨登场发表了热情洋溢、酣畅淋漓的演讲。 B、秦王飞扬跋扈骄横狡诈但在智勇双全、不畏强暴的唐雎面前终究理屈词穷显出色厉内荏的真实面目。 C、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使其方兴未艾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防患未然大快人心。 D、梁启超引经据典、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做事要心无旁骛乐以忘忧敬业乐群才不会深孚众望。B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找出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改正(3分)(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B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我们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C进入中学以后,他的成绩始终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D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3. (3分,选对并修改正确才得分) C “始终”和“一直”去掉其中一个(或抄写正确句子)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严冬刚过,残雪犹存。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ABCDC.(按照时间顺序应为“严冬刚过”“初春”“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启遍”“为使春色更浓,春色更娇”。)B(残雪雪下春意更浓春满人间)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体型,突出了“瘦”。)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C.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夸张,活画出该邻居讨好范进的小市民嘴脸,揭示了胡屠户对没中举人前的范进极少帮衬的嫌贫爱富的本质。)D.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反复,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状态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A 6、4、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 ( )a、原句: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真是一个奇迹。 改句: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难道不算奇迹?b、原句:邪恶势力扩张,就是正义力量的削弱。 改句:正义力量在削弱,不正表示是邪恶势力在扩张吗?c、原句:如果不去求助于政府,人民又去哪儿寻求帮助啊! 改句:不去向政府求助,人民能去哪儿寻求帮助?d、原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时时刻刻牵挂着家乡。 改句:漂泊在外的游子,无时无刻牵挂着家乡。D7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使用手机,有些同学将手机带进校园。为此,班级将举行一次“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情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就中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情况,将在班级内进行一个调查活动,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进行?(2分) (2)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人们对此看法不一。下面列举了两方面的信息,请你任选一方作出评论。(2分)【信息一】学生能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行踪;遇到疑难问题、作业障碍可以用手机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遇到危险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和警察求助等。【信息二】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不少学生发送短信上瘾,考试时利用手机作弊。很多学生的手机开通了上网功能。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家里、上学放学路上,通过手机上网功能进行聊天、登陆不健康网站,看小说,玩游戏等。 (3)班上学生凌翔由于家庭遭遇变故,再加上自己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平平,压力太大,遂产生了一种轻生的念头。你知道后,想通过手机短信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的事迹来劝说凌翔,请将劝说的话写在下面。(50字左右)(2分) 7(6分) (1)采访(1分)、调查问卷(1分)(有其他的方式也可,只要写出两种。)(2)任选一方,评论有理有据,语言通顺即可。 (3)注意劝说的语气(1分),写出主人出保尔及事迹运用得当(1分)。望江南苏轼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壕指护城河。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寒食与清明相连,是旧俗扫墓之时。咨嗟(z ji)叹息声。故国指故乡,亦可理解为故都。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茶。9望江南又名忆江南、江南好,原是单调,五句二十七字,此为双调。那么它的上片主要写_,下片主要写_。(2分)10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请作简要赏析。(2分)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寒食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用新火来烹煮新茶,趁著时光未老,借吟诗饮酒来自得其乐吧。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9点拨】一般情况,中考考词都是短小精悍、两片的,上片写景、写事,下片议论、抒情。做这样的题目,上片应回答清楚在什么地点、时间、什么情况下的景或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或议论了怎样的问题。【答案】示例:登临所见之景象(1分);思乡的落寞心绪(1分)。10【点拨】要抓住题干中的“情”“景”来答题,找出词中描写了哪些景或写了哪些事,然后发挥想象,想象词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再体会词表达的感情、酿造的氛围。最后,把这些用文字一一表达出来。【答案】示例:这首词描绘了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炽烈的思乡之情,然而,作者却能“诗酒趁年华”,道出了作者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之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恢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选自陈鼎八大山人传)【注释】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八大山人为明朝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所以说是宁藩宗室。介:耿直。颖:聪明。菡萏(hn dn):荷花的别名。离披:散乱。生意勃然:生气勃勃。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丈 幅 间 蜿 蜒 升 降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诗( ) (2)工( ) (3)走( )11说说“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的意思。 12朱耷的画有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详细描写朱耷高超的画技的? 1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朱耷是个怎样的人? 丈幅间蜿蜒升降。10(1)写诗。(2)擅长。(3)逃跑。11张挂在中堂之上,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常充满整个屋子。12逼真,栩栩如生。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夸张、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来详细描写朱耷高超的画技。13朱耷性格孤傲耿直,聪明绝伦,无人能比,语言幽默恢谐,喜欢高谈阔论,是一个杰出的画家和书法家。 八大山人,是明朝宁藩的宗室,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败叶散乱,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蜓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其父某某,亦长于书画,在长江下游西部地区名声很响,然而喑哑不能说话莫扎特的造访 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11)“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12)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13)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选自散文,有删改)1.通读全文,你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2分)(考查筛选信息) 2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考查修辞和表现手法和赏析句子) 3文章第(11)段中写到,“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3分)(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 4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考查段落作用和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 5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3分)(考查探究能力) 答案及解析: 1. 【答案】特点:明丽鲜亮,轻盈圆润,充满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有着儿童的梦幻,平静等。【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通读全文、熟悉文意的基础上,确定答案所在的段落,从中捕捉目标句子,筛选出关键词语,最后对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具体到本题,直接抒写莫扎特音乐的是第段。这段诗意的描述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写的是莫扎特音乐的特点,第二个层次是作者从这些特点中所获得的感受。显然,目标句子就在第一个层次中,我们依次可筛选出“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明丽而鲜亮”“梦幻”“轻盈而圆润”“宁静”等能够表现莫扎特音乐特点的关键词语,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就可得出所需要的答案。2【答案】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旋律对人的美妙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辨析和分析、鉴赏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的答题格式为:手法赏析。即先直接说明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进行分析鉴赏,说明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具体到本题,这里所说的“手法”指的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而要按照“修辞手法赏析”和“表现手法赏析”的格式进行操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第段划线句的第一个句子中,“美妙的旋律仿佛是春天的微风”,“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这两种修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莫扎特音乐旋律的美妙感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作者陶醉在莫扎特音乐的美妙旋律中,情不自禁地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眼前展现出美妙的景象: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扇动着彩色翅膀的“小小的蝴蝶”、“金黄色的小花”等。由此,我们可以按照“表现手法赏析”的格式得出结论: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3【答案】这是一种欣慰的笑,儿子起初为莫扎特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感到困惑和不平。但在莫扎特音乐的感染下,他突然意识到金钱并不算什么,音乐才是永恒的。儿子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成长。【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不要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含义上,而要结合全文,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起来,分析隐藏在表层含义后面的深刻意义。具体到本题,从语言的表面意义上看,“一笑”表现的是我和妻子对儿子说的话很满意,但我和妻子为什么满意呢?满意什么呢?这就是隐藏在“一笑”后面的内涵。对儿子说的话,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钱会烂掉”,表明儿子对金钱的蔑视,对莫扎特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感到困惑和不平;“音乐活在人的心里”,表明儿子对莫扎特的崇敬,对崇高精神生活的向往。10岁的儿子对金钱和精神有这样的认识,正是父母所期盼的。所以,我和妻子才会“相视一笑”。这“一笑”,是欣慰的笑,表明父母为儿子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成长而感到无比欢欣。4【答案】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莫扎特的感谢之情,感谢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给人带来了享受和感慨,感谢莫扎特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了思考和启迪。【解析】本题考查对有关段落作用的理解和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注意散文中结尾段的共性;其次要把有关段落放到文章的整体结构中去考察,与文章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具体到本题,结尾句具有收束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的作用,这是理解文章结尾的一般规律;但结尾句又不是简单地照应开头,收束全文,而是有着深刻的含义,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所以要把它的深刻含义揭示出来。那就是,表达了对莫扎特的感谢之情。结合全文内容来看,这种感谢之情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谢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给人带来了享受和感慨,二是感谢莫扎特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了思考和启迪。5【答案】人与自然要相融合,人与人要和睦相处,心胸要开阔(或“心灵要净化”)要追求美好人生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探究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立足文本,即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得出的人生感悟要能够在文中找到依据。具体到本题,莫扎特的乐曲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天地间回响着的永恒的潮汐”,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人与自然要相融合;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他的音乐使我们的生活“安静而美好”,由此我们感悟到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莫扎特是个例外,他“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由此我们感悟到心胸要开阔,要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美好的人生本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莫扎特的音乐给听者的人生感悟几乎是不可穷尽的,只要立足文本作答,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可以。 逃 离郭静娟食堂的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的树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山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大概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生活在我们逃离的背景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巳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竞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与其逃离,不如归来。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18(1)请具体说明食堂门口的那颗树有何风格迥异的美。(4分)答: (2)我为什么会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4分)答:它使我明白了 19文章引用玩笑中的一段话和王维的竹里馆各有什么作用?(4分)答: 20请具体说明“逃离是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2分) 答: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答案: A相对于无可选择的校园生活,绮丽的大千世界是美丽无比的,因而逃离的快感使同吃同住的姐妹分离也不感到伤感。 B总感觉别人的生活自由、快乐、充满着诱惑,因而自己总是脚步匆匆,一次次地逃离。 C总希望别的地方有宜人的风景,可是因为自己不能投身其中,因而处处失望。 D快乐和寂寞是缘自内心的,同样的境界,有的人可以高歌其中,有的却感到不寒而栗。 E生活中充满了假象,就象琐碎和锐利,只有深入生活,面对现实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娇艳和芬芳。18(1)树是古朴的,但静立于夕阳中却象画一般美丽。(2分)云霞不断变化,树的姿态也随之有了韵律,展现出不同的美。(2分) (2)人总是浮躁的,总感到生活的琐碎和锋利,总想逃离。(2分)只有象树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承受生活,才能享受生活的美丽。(2分) 19(1)说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2分) (2)用王维的遗世独立与我的无处遁形,相对比,说明生活在人的心中,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2分) 20躲避现实是懦弱的表现,勇敢地投身生活才是正确的选择。(2分)21A、E(A、没有伤感错,E生活中充满了假象错)14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8分,每小题4分) (1)“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为什么说“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答:_ (2)“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这个比喻含意是什么?答: _15作者认为,王维竹里馆所描写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说明。(4分)答:_16文章所描写的这棵树是生活中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答:_17下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告诉我们,生活并非人们在学生时代想像的那样“美好”,踏入社会后,必须化解生活中的烦恼,承受生活中的磨难,不能采取逃离的态度。B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性,对社会上那种想到效益好、待遇高的单位去的思想倾向提出了诚恳的批评,希望人们安心工作,再不再出现“跳槽”的现象。C文章以“逃离”为线索,写“我们”从校园中逃离,从不如意的环境中逃离,但最终却逃离不出生活的掌心。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哲理性,发人深思。D文章开头写了眼前的一棵树,以引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思考,结尾又回到眼前的这棵树。这样安排,做到了首尾照应、结构严紧。E文章善用比喻,语言清新活泼,富有韵味,如“书本就是我们的天”这个比喻,就形象地反映出学生的校园生活无比明媚、无比快乐的特点。14(1)因为旅行的目的是要消除心中的寂寞,寻找心灵的归宿,但陌生和距离并不能真的“滤去尘沙”,在风景地也找不到心灵的归宿,所以说那里“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用“心寂寞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作答亦可。4分。)(2)含意是:生活中有痛苦,这是生活的表面现象,生活更有欢乐。只要我们勇于承受生活,就会发现痛苦之后便是幸福和欢乐。(4分)15作者认为,王维竹里馆所描写的生活表面上是“静美”、“自由”的,但“自由”的背后却有着无尽的孤独和烦恼。因为诗人虽能逃离现实的喧嚣,却逃不过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4分)16这棵树象征着一种人,他们不虚幻,不浮躁,而是脚踏实地,直面人生,勇敢地承受生活中的痛苦,因而演绎了万种风情。他们感受到了痛苦后的欢乐,享受了生活,同时也醉了别人。(4分)17B E(B项,“想到效果好、待遇高的单位去”是无可非议的;对于“跳槽”也不能一概否定。E项,“书本就是我们的天”这个比喻形容学生生活单调,全部生活就是读书学习。)(4分)18、联系全文看,“逃离”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30字)(2分)答: 19、作者在文中写了那几次逃离?结果如何?(6分)答:(1) (2) (3) 20、文章第一段描写的树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 21、下面是原文中的两句话,请分别指出其运用的修辞格及在文中的含义(每题答案不超过30字)(4分)(1)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答: (2)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答: 18、摆脱世俗的羁绊和喧嚣,获得理想的快乐、自由和幸福。(2分)19、逃离学校生活走上社会,结果快乐只是短暂的。 不断改变现实环境,结果处处都一样。以旅行调剂生活,结果兴味盎然而去,失落而回。(6分,每点2分)20、拙朴而奇异,勇敢地承受刺痛和寂寞。(2分) A、引发思考,领起下文;B、为末尾的感悟作铺垫。(每点2分,共4分) 21 (1)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们在生活中的尴尬与无奈。(2)文意在末尾句,用拟人手法告诉人们: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要用心去感悟。(每点3分,共6分,写出修辞手法各1分,含义各2分)开头第一自然段,作者极力地描绘了食堂门口的一棵老树。它历经风霜,生长极之不规则,枝条短短长长,随意组合,绿叶淡淡浓浓,曼舞叠影。站在夕阳中,看着天边的云彩,以那棵树作为背景,阐释着各种艺术的美,作者不知不觉为之感动,为之沉思。这不仅仅是一幅夕阳美景,还蕴涵着深刻的内涵,处处散发着逃离的气息,暗示着逃离的归宿。一棵树就象一位从家里逃出来的人,弯弯曲曲的枝条恰似逃离的路径。但不管怎样的逃,始终徘徊在门口的边缘,当晚霞匆匆的走来,依然在黄昏中眷恋,沉醉其中。学生时代,我们没有生活,没有书本。当我们拿着毕业证,逃离校园,难舍的伤感在匆匆的离去的脚步声中沉没。“他们拼命挤进天空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当快乐随着落叶缤纷,那一份流浪的心情也在秋风中失落,校园那一角单纯的天空也随之暗淡。不断地变换工作,迁移新居,改变生活环境。极力地眺望“别处的生活”,但在“生活的秋千上”,还是荡回到“原来的位置”。原来生活早已深入了我们的骨髓,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想在旅行中调剂生活,但风景区只有热热闹闹的烦嚣,没有一份内心的宁静三个片段,三次逃离,逃离却一直走不出昨日的怪圈。蓦然回首,景物模糊而又清晰,在身边萦绕的依然是周围熟悉的环境,生活依然是那样的无可奈何。逃逃一次又一次的逃离,只是得到暂时的满足,接着是更多的惆怅。自己如此,别人呢?一代代的田园山水诗人,他们逃离了政治官场的黑暗,在深山里“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他们真的活得那么自由自在,那么洒脱吗?没有,环境可以改变,心情可以调节,但当独对那空旷的世外山谷,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除了寂寥,剩下的只有孤独和那难以言传的寂寞。外界的事物可以置之不顾,坦然对待,可自己的内心世界,真的可以承受得了那份无人喝彩的孤寂吗?“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作者叙述了自己的几次“逃离”后,接着对王国维的心境进行了剖析,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生活的网无处不在”,提出“与其逃离,不如归来”的主张。逃离,就是对生活的一种逃避,是懦弱的体现,而且逃离的结局也一如往昔。作者层层深入,渐渐地触及生活的核心,揭示逃离的实质。时常的逃离,就是一再对生活的退让,一味对生活的躲避和妥胁。生活不在别处,只在此处,也只能在此地。只有真心真意地生活在此地,不要总是踩着这山而举目张望着那山的朦胧,幻想着遥远的美丽,注视着那飘渺的空中楼阁。只有历经生活的磨难,承受生活的压力,纵使“被刺痛着”,也是幸福的,因为“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幸福的生活时时充斥着,处处存在着,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积极地用心去生活就会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最后,作者又以那棵老树作喻,要求人们独立,活出自己个人的精彩,至此形成首尾照应的模式,同时预示着逃离的回归。在此,我们看到文章的结构思路恰似一次从逃离到回归的全过程。逃离,根本解决不了现代人的病痛,也摆脱不了世俗的喧嚣。自由和幸福只存在于对生活的拼搏奋斗中。我们应该在坎坷的生活征途上用心地播种幸福,而不是在外界飘渺虚幻中找寻幸福。当生活在彼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当彼岸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成生活的另一面:残酷。也许这就是人生追求的怪圈,抬头看到的是繁花粉红,走近踏着的是落红无数。28、【要点概括】本文题目为“逃离”,那么共写了哪几次出逃?结局如何?(3分)_29、【文意把握】本文以“逃离”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活中的多次“逃离”,那么作者旨在说明什么道理呢?(2分)_30、【词句理解】请从文中打横线的ABCD四句中任选一句作句子意思理解。(2分)_31、【内容探究】文章引用玩笑中的一段话和王维的竹里馆各有什么作用?(2分)_32、【作品感受】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一代代的田园山水诗人,他们逃离了政治官场的黑暗,在深山里“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他们真的活得那么自由自在,那么洒脱吗?真的可以承受得了那份无人喝彩的孤寂吗?是以,请结合综合性学习千古风流人物的学习感受及多篇文言文所折射的古代名贤思想来谈谈,如何让自已的世界不再寂寞。(4分)28、逃离书本和校园,以为到了天堂般的大千世界,结果现实却让自己失望; 逃离生活中种种的不愉快,包括挫折、琐碎的人事物,结果发现还是回到原来的位置,无处可逃; 旅行,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29、说明了“与其逃离,不如归来”的道理。告诉人们: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要用心去感悟。(或选用文章最后一句作答也行。)30、A句生动形象表明人们总奢望过最幸福最美好的生活,但最终生活还是回归平淡。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已成了现实而真切生活的一分子;B句意思是作者又以那棵老树作喻,要求人们独立,活出自己个人的精彩,构成首尾照应。同时预示逃离根本解决不了现代人的病痛,也摆脱不了世俗的喧嚣。自由和幸福只存在于对生活的拼搏奋斗中。我们应该在坎坷的生活征途上用心地播种幸福,而不是在外界飘渺虚幻中找寻幸福;C句意思是躲避现实是懦弱的表现,勇敢地投身生活才是正确的选择;D句意思就是当你有一颗务实和豁达的心时,你就会发现原来四处奔波寻找的快乐就在你的身边,生活处处有快乐。31.(1)说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2)用王维的遗世独立与我的无处遁形,相对比,说明生活在人的心中,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32、可扣欧阳修“与民同乐”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处世态度来谈,也可扣诸葛亮、李白的生活方式来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