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运动教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273743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地球的运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3地球的运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3地球的运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标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比较多。教材以“地球的运动”为标题。先讲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并设计活动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对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是从地球自转与时差和地球公转与季节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的划分,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而教材对较难理解的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一地理意义则不作介绍。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也可以先把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讲完,再讲公转的知识。第15页的活动目的既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的归纳和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设计比较项目、如何分析比较结果等。“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教学中的难点,说明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图1.14中的“三颗恒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恒星;而太阳距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要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并要明确晨、昏线上的地点分别正处于日出、日落时刻,其太阳高度为0,并明确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等。在讲授计算方法之后,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进行教学,如宾馆大堂墙壁上反映世界主要城市时间的挂钟、打国际长途电话给亲友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乘坐国际航班到达目的地要“倒时差”等,一方面提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差异,可以从180经线东、西两侧分别是地球上时间最晚和最早的地方,并结合例子(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后发现航海日记少了一天的记录)来说明。至于“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在本章不必涉及,留待第二章学习。“黄赤交角”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以从“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掌握它的概念:“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度26分,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度33分,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度。“三个基本不变”是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度26分;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两个变”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黄赤交角在确定太阳直射范围、极昼极夜范围等方面的意义,结合第20页的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对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应充分利用实验、图像、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归纳其变化规律,重点是掌握两分两至日的情况,但切忌忽略过程而只是死记结论。最后明确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理解其实质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大小、强弱的关系。本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通过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如日出与升旗时间、物体影子的长度、楼房间距等)或虚拟的逆向思维的情景(如地球运动方向改变、黄赤交角改变等),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此外,日照图的判读技能和时间计算的方法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可以专门用一节课,以专题训练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及其地理意义2.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3.掌握判读和绘画日照图的技能教学重点:1理解和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征2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重点是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3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是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季节的关系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2.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系 3.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方法:对于本节教材的处理,可以先讲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接着讲运动的地理意义。在分析地球运动的规律时,可以利用课本的活动题,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来明确。而“恒星日和太阳日”这一难点,可以运用图解的方法,以“三点共线”来分析。对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应充分利用实验、图象、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归纳其变化规律,重点是掌握两分两至日的情况,但切忌忽略过程而只是死记硬背结论。最后,明确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理解其实质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大小、强弱的关系。本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当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此外,日照图的判读技能和时间计算的方法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可以专门用一节课,以专题训练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展示图片、导入:(展示地球运动的动画图)上两节,我们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处于银河系中太阳系的金星和火星之间,它与其他的行星、小行星一样,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而地球的运动是复杂的,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过渡: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会绕太阳公转,那么自转和公转分别具有哪些的特点,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探究、演示:(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形式),完成表格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日,长-小时-日,长-小时公转-年,长度-区分:太阳日和恒星日并演示动画(1)概念:恒星日: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天体每天经过观测者所在的子午圈平面两次,离天顶较近的一次叫上中天。离天底较近的一次叫下中天。)(2)二者的区别: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作为测定地球自转的参照物,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了360。太阳日以距地球较近的太阳作为参照物,所以周期为地球自转36059的时间间隔, 故为假周期。若太阳日为24小时,则恒星日比太阳日少3分56秒。(3)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以平均每日东进59的速度公转,而太阳又距地球较近,如图所示,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某恒星、地心与观测者P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自转360后,到达E2,P又位于恒星与地心的连线上(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可看作平行光)。E1E2为恒星日。此时太阳还未回到此线上,(即还未到达上中天)地球还需多花3分56秒的时间才能运行到E3才又位于太阳与地心的连线上。E1E3为太阳日,该段时间内地球已转过了36059。(4)意义: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共同反映。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活动:讨论活动3,照片上的恒星呈现的运动轨迹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而北半球的夏半年日数比冬半年长的原因是地球在每年7月初接近远日点,公转的速度较慢。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正是有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两种的运动形式,使得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而这些将使我们下面几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日,长-小时-日,长-小时公转-年,长度-教学反馈:1.地球自转周期记为360,时间记为23时56分4秒,这是以何为参照物的时间A.太阳B.月球C.地球自身D.天空中的某一恒星2.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3.下列城市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新加坡B.海口C.广州D.哈尔滨4.当我们在欢度元旦时,地球公转位置在A.近日点附近B.远日点附近C.春分点D.秋分点5.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A.90W 89S B.80E 40N C.10E 1S D.180W 71N第二课时创设问题:麦哲伦环球航行一周回到西班牙后发现航海日记少了一天的记录,为什么?学了我们这节课之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创设情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我们地球上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日复一日,白天黑夜白天,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白天过后为什么会是黑夜,黑夜的尽头为什么又会是白天呢?地球上有昼夜现象产生的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区分)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图解:如何来区分确定晨线和昏线假设: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了自转,地球上昼夜变化的周期多长?回答:只有公转的话,地球上还是有昼夜的交替,但是交替的周期是一年。分析:正是有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就是1太阳日,长度为24小时。这个昼夜交替的周期指导我们人类起居作息,而1太阳日24小时就被用作为我们的基本的时间单位。过渡: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昼夜在不断地交替,太阳高度也在不断地变化。那么,各地的时间也显然是不一样的。演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解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相对偏东的地方就比相对偏西的地方就先迎来新一天的太阳,从而时间就早一点。所以,不同经度时刻就不同,这就是地方时。那么,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的时间呢?换算:依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每小时相差的地理经度与地方时的差距地理经度 (度、分、秒) 地方时(时、分、秒)151小时1 4分钟151分钟151秒钟结论:由上可以看出,在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如果不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时肯定时不一样的,这就给我们的计时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决定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全球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区分:时区与区时 地方时与区时首先,我们要明确全球一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的经度是15,也就是在这15的不同经度范围内,地方时是不一样的,但是,在记时上是一样的。我们把这15的经度范围称为时区,而这人为规定相同的时间称为区时。也就是说,时区指的是时间。那么,同一时区的区时我们人为地把它划为相同,不在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是不同的,我们以哪一条经线作为整个时区记时的标准呢?我们是以时区中的中间的经线地方时作为统帅这个时区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时区中,最边缘的两条经线与中央经线相差了7.5的经度,地方时上差了半小时。承转: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本节课的计算题。(1)地方时计算:A.求经度差,两地同在东经度(或西经度)相减,两地分别在东、西经度相加。B.知西求东:已知时刻+两地时间差数知东求西:已知时刻-两地时间差数【练习】A地(13510E),B地(73E)当A地的地方时为12点时,B地的地方时是多少?(2)时区计算:每15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求某经度所在的时区=已知经度数/15(余数小于7.5,商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商+1为时区数)求某时区的中央经线:15某时区(3)区时计算:(1)求区时差: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相加。(2)知西求东:已知时刻+两地时区差数知东求西:已知时刻-两地时区差数【练习】1、一架飞机于5月1日17时在北京飞往美国洛杉矶(西8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多少?2、当北京时间为2006年3月1日5点时,华盛顿时间是多少?(4)大、小月和平、闰年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2月28天):年份4(有余数)闰年(2月29天):年份4(无余数)(5)国际日界线(讨论分析)计算:A.东、西12区日期相差1天,时刻不变。B.从东12区向东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减1天,时刻不变。C.从西12区向西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加1天,时刻不变。【练习】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课堂总结:二、地球自转与时差1、昼夜更替成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以及地球的自转运动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周期: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意义:使地表昼夜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2、地球自转与时差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1小时/1504分钟/10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法定时:国际日界线:原则上以日界线.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教学反馈:1、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把当地太阳位置升到最高时的时间定为正午12点B纬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C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D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2、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B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C东经5属于东时区D西经52属于西三区3、当北京时间是9月10日6点时,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区时是(C)A10日22点B9日22点C9日14点D10日14点4、如果有人乘飞机越过180经线,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C)A日期增加一天,钟点不变B日期减少一天,钟点不变C日期不变、钟点不变D日期变化,钟点也变化第三课时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导入新课复习上两节课的知识。(承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是同时进行的(演示动画),这两种运动各自形成了一个平面:板书:自转-绕轴运动-赤道平面地球运动黄赤交角公转-绕日运动-黄道平面教师用动画演示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所以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是不断变化的。提问: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同学们看动画演示。板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2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春、秋分日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昼夜长短变化的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2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3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4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四季划分的1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2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3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4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五带划分的1读图:五带的划分2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3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4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课堂总结:一、地球公转的特点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为例)春、秋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春、秋分日: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春季:立春立夏夏季:立夏立秋秋季:立秋立冬冬季:立冬立春(2)气候四季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教学反馈:一、课本P21读图思考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