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教学设计:熊远建.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4805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小教学设计:熊远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肖小教学设计:熊远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肖小教学设计:熊远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教育学会第四届优秀教学设计稿件封面作者姓名熊远见肖清明电话所属市区 县商洛市柞水县手机13991434366工作单位柞水县肖台小学单位类型小学邮政编码711404稿件标题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科类别小学语文使用教材及出版社苏教版年级六年级第几册十二册备注1申报序号由陕西省教育学会统一填写。其他栏目均由作者个人填写,与稿件匹配1式3份。2单位类型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师范、教育机构等。3学科类别只各门具体学科,如中学语文、小学数学、幼儿园语言等课程。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肖台小学:熊远建教材依据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 设计思路课文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一位少年巧妙地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说明了“一心只想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的道理。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突出,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深受学生的喜爱。1、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整合,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2)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确定了:紧扣文中重点句,让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悟促说,合理利用资源体会文本内容的教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自主感悟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学法。根据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流程为:谈话导入、整体回顾唤起情景激发阅读、直奔重点自主学习、个性研读品读想象、内化感悟角色体验、深化理解集体复述、彰显实效巧引升华、深入明理创设平台、语言实践。纵观本节课,我努力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品读文本,感受少年形象。课堂中的活动安排不应是随意的,而是需要对活动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并进行科学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了文章的顺序,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文章的最精要处出发,环环相扣,逐步展开教学。本文中“螳螂捕蝉”的故事是一个表象,而少年想通过故事告诉吴王的道理,才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一开始,我便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引出寓言的寓意,并引导学生分析寓言中的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再点出由物及人的道理所在。鉴于此,我送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思前想后法。把课文前后呼应的写作特点在学生的思前想后中得以渗透,领悟文章前后勾连、一意贯通的特点。二、畅谈收获。文及此,似乎意已断,但语文课堂是人的课堂、是文化的课堂、更是生活的课堂。在引导学生理解:吴王明白少年的用心,那么少年说服成功的奥妙何在呢?这个问题,故事里没有揭示,但生活中却十分重要。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体会、交流、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若想说服别人,也当讲究方式方法。最后又让学生联系实际,找生活中“螳螂捕蝉”的事例,学以致用。 “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为了发展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我把朗读、感悟、想象等整合起来设计,让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故事。拓展延伸时,为吴王设计第二天早朝时向大臣解释打消伐楚想法的讲稿,在进一步深化故事内涵的同时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所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与实际往往存在距离。以上是我对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理念的解说,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人物形象突出,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深受学生喜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2、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借本课的文章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寓言的读物,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向课外延伸,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语言材料的阅读,感悟到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学会一种婉转的语言表达方式,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领会“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感悟少年的足智多谋和他巧妙的劝说方式。帮助学生弄清“螳螂捕蝉”与“吴王伐楚”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作者的安排技巧。教法与学法:教法:紧扣文中重点句,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促说。合理利用资源,体会作者安排的用意,学习写作方法。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自主感悟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谈话:通过上一节课对螳螂捕蝉一文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出示幻灯片1)1、指名根据投影提示回答。(出示幻灯片1,动画播放)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螳螂捕蝉。(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2) 二、品读文本,感受少年形象。 1、过渡:想当初,满朝文武大臣的劝说对吴王没有一点效果,事情似乎没有转机,然而,少年的一个故事却使事情发生了奇迹的变化。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呢?请同学们去读读课文,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在文字的旁边写出自己阅读的感受。(学生自主习)2、讨论点拨。(1)出示(幻灯一):“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命令,怎么办呢?”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A:少年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因为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了,不允许别人来劝阻,他还要去劝说。B:少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如果不是为自己的国家着想,他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区劝说吴王了。真是一个忧国忧民多少年!(2)出示(幻灯二):“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她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A:“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他不在乎的是什么?在乎都是什么?(他一心只想劝阻吴王,其他的什么都没放在心上。)B:在这段文字中,你还能体会出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露水打湿了她的衣裳和鞋子,说明他起得早,不怕吃苦;一转就是三个早晨,说明他有足够的耐心。)C:如果第三个早晨,吴王还还是没有发现少年,他还会转下去吗?(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还是等待吴王的到来,可见他决心确实很大。)D:少年为什么要转来转去?后文有一句话体现了少年的良苦用心(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E:少年讲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吗?能让吴王知道是他编的吗?少年选择什么时候出来?为什么?他选择的地点在哪里?又为什么?(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性)(3)出示(幻灯三):“我没有打着鸟,去见到一件有意思的事。”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他善于抓住人的好奇心理。因为既然是有意思的事,肯定人人都想听,吴王当然不会例外的。故意卖个关子,把吴王的好奇心给吊起来。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确实高明)B:这句话有两个部分,你认为读时应该强调哪部分?为什么?如何读?3、练习朗读这三句话。 4、少年这样说是为了告诉吴王什么呢?出示幻灯四:“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趁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A:字面上理解“不堪设想”。B:如果吴王真的攻打楚国,后果会怎样不堪设想呢?5吴王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反应呢?引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三、畅谈收获,揭示道理1、出示填空题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从少年身上学到了( );从吴王的身上得到的教训是();从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启示是()。2、感悟总结。3、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引导学生从少年身上、吴王身上、寓言本身的寓意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四、布置作业。1、将“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低年级同学听。2、故事推荐: 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板书设计: 10 螳螂捕蝉少年智劝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吴王明理 吴王攻楚 诸侯国在后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隐患,危险!教学反思: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是我们语文课上应该追求的境界,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还要解开文字的密码,透过文字让学生看到更精彩的文本内心世界。本课教学设计意在抓住少年劝说吴王方式之妙以及寓言故事表达方式之妙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讨论、思考、复述、续编,获得对课本内容的深刻理解,进而认识到寓言故事的特点以及独特的表达作用,让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激发读更多寓言故事的兴趣,并且能掌握“读寓言明事理”的阅读方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与实际往往存在距离,由于有些训练还不够到位,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评价的方式还不那么确切,致使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使课堂教学逐步达到优化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