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D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3746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广南一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1973年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某遗迹发掘出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半坡居民D . 河姆渡居民2. (2分)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 .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C .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D . 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3. (2分)巨大的商代司母大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 A . 畜牧业发达B . 原始农耕出现C . 铁器开始使用D .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4. (2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 A . 2000年左右B . 3000年左右C . 4000年左右D . 5000年左右5. (2分)“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粟的栽培起源地是( ) A . 黄河流域B . 长江流域C . 北京周口店D . 云南省元谋县6. (2分)下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A . 经济的发展B . 战争的需要C . 运输的需求D . 社会的安定7. (2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 因材施教B . 温故知新C . 有教无类D . 当仁不让于师8. (2分)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B . 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 . 它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 . 经过文字学家的努力,所有的甲骨文我们都已经释读9. (2分)战国之初,晋国分裂为( )A . 赵、魏、韩B . 魏、齐、赵C . 楚、齐、燕D . 秦、韩、楚10. (2分)下列有关“北京人”(如图)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始使用天然火B . 开始使用磨制石器C . 开始烧制陶器D . 开始培植农作物11. (2分)“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 . 中华文明B . 埃及文明C . 印度文明D . 希腊文明12. (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成为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的是( ) A . 农作物的出现B . 家畜饲养C . 磨制工具D . 城市的出现13. (2分)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下列能够获得奖励的人包括( )勤于耕织的人 经商的人 战场立功的人 固守传统的贵族A . B . C . D . 14. (2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河姆渡居民D . 半坡居民15. (2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 )A . 蓝田人遗址B . 大汶口遗址C . 半坡遗址D . 河姆渡遗址16. (2分)从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历史上,我们可以吸取的教训是( ) A . 要注意缓和民族矛盾B . 要重视发展生产C . 国家要增强防灾抗灾能力D . 统治者不能荒淫残暴17. (2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 兵马俑B . 司母戊鼎C . 竹木简D . 青花瓷18. (2分)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A . 小麦B . 大米C . 小米D . 玉米19. (2分)原始社会后期出现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私有财产的出现B . 战争的出现C . 生产力的提高D . 部落联盟的出现20. (2分)学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 .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C . 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 .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21. (2分)“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国家繁荣,社会稳定B . 统治暴虐,人民抱怨C . 人民安家乐业D . 社会急剧变化22. (2分)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 . 耜耕B . 牛耕C . 耧车D . 机耕23. (2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下列选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 ) A . “兼爱”“非攻”B . 实行“仁政”C . “无为而治”D . 以法治国24. (2分)据史书记载,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因他的变法而怨恨他。在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奴隶主贵族特权威胁最大的是( ) A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 .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C . 改革户籍制度D .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5. (2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 A . 诸侯B . 卿大夫C . 士D . 国人26. (2分)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事件( )生产发展 阶级产生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出现A . B . C . D . 27. (2分)“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 A . 为政以德B . 刑德并用C . 小国寡民D . 无为而治28. (2分)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小篆笔画圆匀,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A . B . C . D . 29. (2分)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县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处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这处远古人类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B . 北京人遗址C . 半坡遗址D . 河姆渡遗址30. (2分)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A . 约三四百万年B . 约一百七十万年C . 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D . 约七千年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31. (20分)变法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春秋战国时期考古发现:材料二:阅读史书: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请回答:(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得出这次变法背景中的哪些信息?(2)材料二中“教民耕战”指的是这次变法中的哪些具体措施?(3)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4)据材料三,你认为商君最值得你学习的是哪种精神?3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朝代歌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史记周本记材料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四:如下图:战国形势图(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谁?写出商朝末年著名的暴君。 (2)材料二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周王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著名的霸主称霸?请再列举一个这一时期著名的霸主。 (4)写出材料四图中战国七雄中A,B,C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33. (15分)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31-1、31-2、31-3、31-4、32-1、32-2、32-3、32-4、33-1、33-2、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