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09917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奈曼旗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假如我们能像科幻小说一样进行穿越时光的旅行,要回到我国最早原始人类生活的年代,那么我们应该去( )A . 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B . 约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C . 约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D . 约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2. (2分)汉武帝为了纪念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曾经把所有派往西域的使者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这位著名的大臣是( )A . 张骞B . 项羽C . 甘英D . 董仲舒3. (2分)参考下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 )A . 刘备B . 曹操C . 诸葛亮D . 周瑜4. (2分)“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文中评价的最可能是( ) A . 缀术B . 周髀算经C . 九章算术D . 自然史5. (2分)2015年3月,北京发现了千年古墓群,其中东汉晚期的墓室形制具有“胡人”(少数民族)的丧葬文化因素。对此正确的解读是( )A . 胡汉墓葬文化相似纯属巧合B . 胡汉墓葬文化本来就相似C . 胡汉之间民族融合相互学习D . 胡汉之间相互歧视与排斥6. (2分)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治动荡不安,政权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该时期( )科技文化进步江南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实现了区域间的统一A . B . C . D . 7. (2分)阳新正式得名于下列哪一位人物有关( )A . 汉高祖刘邦B . 吴国孙权C . 隋文帝D . 唐高祖8. (2分)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 ) A . 秦朝B . 西汉C . 东汉D . 明朝9. (2分)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资治通鉴编成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麻沸散”的研制使用 齐民要术的问世A . B . C . D . 10. (2分)以时序为基础,容易理解历史发展模式,容易理清历史发展脉络。下列朝代更替,正确的( )A . 西汉一东汉一三国南北朝B . 两汉三国二两晋南北朝C . 两汉两晋南北朝一隋唐D . 两汉一宋一齐一梁一陈一隋11. (2分)东汉的“光武中兴”与西汉的“文景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 . 建立了皇帝制度B . 都实行了调整政策C . 都放权基层郡县D . 都实行裁减官员12. (2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 . 仁者爱人B . 温故知新C . 诲人不倦D . 有教无类13. (2分)汉武帝以后,随着造船等技术的进步,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 ) A . 长安B . 洛阳C . 东南沿海的港口D . 开封14. (2分)公元初年,欧亚大陆同时存在的两大帝国是( ) A . 罗马帝国与秦朝B . 罗马帝国与汉朝C . 古希腊与古印度D . 阿拉伯帝国与唐朝15. (2分)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 . 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B . 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C . 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D . 青铜器工艺精美16. (2分)我国历史上既是部落联盟首领又是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 A . 汤B . 黄帝C . 禹D . 舜17. (2分)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北被成为“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 . 禅让制B . 郡县制C . 分封制D . 行省制18. (2分)(2012岳阳模拟)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祖先,数万华夏子孙汇聚在黄帝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规模宏大的公祭典礼。在古史传说中,他是_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A . 黄河B . 长江C . 珠江D . 淮河19. (2分)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 . 派张骞出使西域B . 设置“十三州部”C . 颁布“推恩令”D . 反击匈奴20. (2分)春秋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发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 战争频繁B . 诸侯争霸C . 百家争鸣D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1. (2分)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 . 和亲政策B . 郡县制C . 分封制D . 禅让制22. (2分)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初中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以下关于“马”字的不同字体,对应正确的是( )A . 隶书楷书行书小篆B . 小篆楷书隶书行书C . 楷书隶书小篆行书D . 隶书楷书小篆行书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56分)23.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请回答:(1)材料一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历史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跟哪一位皇帝有关?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材料三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24. (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 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段时期的历史?(2)材料二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至少写两点)(3)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如何对待?25. (6分)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材料一:同姓王引起的藩国危机【“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3)指出这一措施的高明之处。 (4)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 (5)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6)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7)他采取的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8)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26. (10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条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27. (14分)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二: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凤凰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2题;共4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56分)23-1、23-2、23-3、23-4、23-5、24-1、24-2、24-3、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6-1、答案:略26-2、答案:略26-3、答案:略26-4、答案:略27-1、27-2、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