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八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196775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八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八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八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预测卷八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及其运用(共10分)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着力 着急 着手成春 不着边际B . 处置 处所 泰然处之 处心积虑C . 和谈 和睦 和衷共济 一唱百和D . 强迫 强使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2. (2分)下面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 , 很是发人深省。B . 网络小说多有言过其实、语句不通者,让人不忍卒读。C .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到“有权不能任性”,言简意赅 , 令人深思。D .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 结果落选了。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B .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C . 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D .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_,_,_,_。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犹如春风野草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A . B . C . D . 5. (2分)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 ) 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A . 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B . 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C . 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D . 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啦!二、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本大题共24分) (共3题;共24分)6.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B . 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壮丽。C . 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D . 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2)有人说“归雁天”“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7. (12.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沿溯阻绝_虽乘奔御风_属引凄异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先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后写水,则突出其水势大。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B . 作者多次使用侧面来表现景物特点,比如第二段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便侧面表现了夏水的迅急。C . 二,三,四段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致特点,依次突出其奔放美、凄婉美和肃杀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D .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8. (8分)名句默写。 (1)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 (3)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 (4)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其五) (7)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 (8)富贵不能淫,_,威武不能屈。(二章富贵不能淫) (9)在春望中,诗人移情于物,用“_,_”一句,将眼前景和胸中情融为一体。 三、 现代文阅读(30分) (共2题;共30分)9. (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年轻人能踮起脚尖“够着名著”近日,山东大学组织了一项针对“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中。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偏爱阅读漫画小说、网络作品,而非传统的文学名著。即使读名著,也不为兴趣,而为考试。这一结论并不让人意外。近些年,我们常常能听到社会上关于“文学名著正在远去”的忧心之论。某家出版社甚至发起了“死活读不下去的10本图书”排行榜,结果红楼梦高居榜首,四大名著悉数上榜,西方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也都位列其间。不幸印证了马克吐温对名著的定义:“人人都希望读过,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所谓“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反复选择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为什么在今天,这些高知名度、高含金量的作品却失去了阅读的魅力,或成为“束之高阁”的收藏品,或成为“味同嚼蜡”的应试工具?其背后有多重的、复杂的原因。首先,读大著作没有一点静心是读不下去的。信息化时代,人们阅读的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闪阅读、微阅读,让人们对那些动辄洋洋万言、鸿篇巨制式的名著缺乏耐心。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在开篇时就提醒读者:“你最好是先把你的心静下来,然后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其次,名著创作年代久远,内容往往与今天的社会状况大相径庭。如果读者做不到“思接千古远,胸怀寰宇宽”,也至少要对名著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有所了解,才不至于在大战风车的巨人、变成甲壳虫的公务员和长着猪尾巴的男孩面前,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再次,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先有武侠而今仙侠,先有科幻而今玄幻,先有历史而今穿越,网络文学的新形态让创作者脑洞大开,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层出不穷;而它的语言更“接地气”、故事更“生活化”、人物更“多元化”,与传统的类型的文学名著大异其趣,分庭抗礼。如此,又挤压了名著在现代人阅读中所占的比重,让它沦为一些人调侃的“治疗失眠的利器”。或许还有更多的理由,但我们不能坐视“名著远去”,特别是年轻人。年轻人需要读一读名著,因为它所关怀和弘扬的是永恒的主题。作家周国平说,“读名著像给一个人的精神打底子”,精神的根底不正不牢不壮,附丽其上的人生也就扭曲、摇摆、空洞。年轻人需要读名著,因为它是我们祖先的文化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遗言,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是准备去休息的士兵向前来换哨的士兵的命令”。阅读名著就是阅读时代,阅读生活,借由它,我们穿透历史,继承文化的血脉。年轻人需要读名著,但艰涩高深、卷帙浩繁的名著有时就像天上繁星,璀璨夺目,却难以亲近。“循循善诱”才能“欲罢不能”,好的导读和辅助才是叩开“名著之门”的钥匙。创作者、出版者、教育者都应该想方设法去搭建一座通向名著的“天梯”,让年轻人踮起脚尖就能够着漫天的“繁星”。(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引用了一则关于中学生名著阅读的调查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B . 第段,引用马克吐温对名著的定义,是为了说明当今社会人人都不愿去读名著。C . 名著内容与今天社会状况差别太大是人们不愿读名著的一个原因。D . 周国平说读名著可以给一个人的精神打底子,可以传承祖先的文化记忆。(2)下列关于读名著的名言,与第段的名著是“我们的祖先的文化记忆”的说法不吻合的一项是( ) A .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B . 阅读优秀的书籍,就是和过去时代中最杰出的人们书籍的作者进行交谈,也就是和他传播的优秀思想进行交流。C .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D . 读书应具有学习和求知的欲望,也说是说,要用人类的天才积累的知识财富充实自己的头脑和心灵。(3)结合全文,请你谈谈怎样才能让年轻人“够着名著”。 10. (14.0分)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别让速成毁了匠心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正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就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成效,乃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这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只有沉得下心,才会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考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于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整整翻译了6年。他一生始终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二)有此匠心 , 才能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结合文章说说,什么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3)依次指出文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4)为什么说“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 四、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共2题;共56分)11. (6分)学校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德育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树民族自信】为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老师拟写了上联:迎祖国七十华诞。请你结合教材中“长城”这一专题的学习感受,对出下联。 (2)【学身边楷模】你推荐晓峰同学担任“学身边楷模”活动采访组组长,晓峰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你鼓励晓峰说:_。 (3)【抒奋进豪情】采访后,你班准备评选优秀学习心得,班长发现某同学的表述中有两处语病,请你修改。 有两处语病的表述:通过这次采访,激发了我勤奋进取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志向。12. (50分)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及其运用(共10分)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本大题共24分) (共3题;共24分)6-1、6-2、7-1、7-2、7-3、8-1、8-2、8-3、8-4、8-5、8-6、8-7、8-8、8-9、三、 现代文阅读(30分) (共2题;共30分)9-1、9-2、9-3、10-1、10-2、10-3、10-4、四、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共2题;共56分)11-1、11-2、11-3、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