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86837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应用题的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高年级学段和初中学段,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又是所有应用题教学中最基础的起始部分,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成功,对后续的应用题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七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考虑和认真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应用题问题难于突破的症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应用题基础薄弱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重课本、轻生活,因而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抱怨“学生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2、受教学方式和教材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而且教材在这方面也比较缺乏,没有实践性活动的专题,而且一些应用题的素材也比较陈旧,根本不能跟当今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以致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甚至对整个数学科都产生不利影响。 3、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无法在短期内形成,所以教学中很少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法指导,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解应用题的能力只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解应用题成为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志,而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只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提高七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1、从算术方法到方程方法的衔接对于应用题,小学采用的是算术方法,而在中学则学习用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两者思路迥异,刚开始时,学生往往习惯用算术方法,对于较简单的应用题,他们用算术方法能很快解出,认为大可不必舌易求难列,而对于稍为复杂的应用题,又往往找不到等量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好这部分内容的衔接,让学生明白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的区别,对比较简单的应用题,两种方法均可解出,然而它们的思路不同,对于稍为复杂一点的应用题,用算术方法求难度较大,而用方程的方法则不难求解。因此,要让学生明白选取算术方法并不容易,而方程解决起来很容易尽可能地用方程的方法求解,在对比中感受方程解应用题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打破小学建立的用算术方法求解的思维定势。在教学初始阶段,宽容一题多解,先允许小学方法,逐步过渡。2、从基础入手,树立学生学应用题的信心有的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去掉心理上的“怕”字。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解决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思路尤其重要,教会学生解应用题的“一审二设三找四列五解六检七答”的七个步骤,让学生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告诉学生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应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题目类型,分析已知量和未知数,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或其他的等量关系。教会他们方法后,以后他们在解应用题时有法可循,有步可按,可能感觉就比较容易了。3.优化教学策略,降低教学难度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可以通过读题、画图、说理几个环节,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尤其教会学生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转化文字语言,更好地理解清楚题意。画线段图不仅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4、吃透教材,钻研教法,大胆尝试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反握不准、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另外,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贯串在七年级数学第三章的每一节课中,按课本编排,每节课都先安排一道实际问题,根据问题先设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再重点学习如何解方程,以我们农村孩子的水平,讲完列方程已经听累了,才讲如何解方程,没有精力和耐心再去听如何解方程,结果方程不会解,更不会有兴趣去学如何解应用题了。所以教学时我是打乱教材的安排,先教会学生解方程,然后再统一讲应用题的解法。其次,教师在讲课时,要十分注意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有时学生对某个难点未听懂,但不一定会通过语言将心中的疑惑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应根据有关迹象,作出“学生此处不懂”的判断,并立即采取措施补救,迅速弄清学生所遇到的障碍究竟是什么?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也有时要适当调整讲课的节奏,不可急于求成.由此,我们以归纳出三种不同情况下,教师及时进行自我调整的方法。发现思维的坡度太大时,应及时放慢讲解速度,进行必要的铺垫,或给出中间步骤,或编选过渡题目,以减小坡度,降低难度;发现学生因旧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影响新知识的接受时,应采用正面阐述的方法或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辨误,从复习、巩固原有知识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发现学生在较繁难的问题面前对教师讲解感到迷惆时,应意识到这是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的表现,可经及时调整讲解速度,变换思考角度,不断转化条件问题,分散难点,化难为易,达到使学生理解、掌握之目的。5、对应用题归纳分类,培养“建模能力” 把应用题按相等关系的分类进行教学,而它们所涉及的类型也比较多,有路程的、有工程问题的、销售类的,等等,对于各种数量关系,我先和学生分析清楚它们基本的数量关系,有时相等关系在题中比较明显,有时在题目里并不明显,是隐含的,需要我们去分析才能得到。关键是要会用代数式去表示题中其它未知的量,这是学生感到比较难的地方。“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学生的应用题能力差,最根本还是建模能力不强,怎样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只展示结果,更应重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建模能力。6、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学生生活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是他们架起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理解应用题中教学术语和数量关系。运用投影手段讲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可把应用题中所叙述的情境形象直观地演示在学生面前,如在行程应用题教学中,利用投影演示,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相遇时间,求速度和,以及已知总路程及各自的速度求相遇时间。这些题目均可用投影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演示,学生既理解了一些教学术语,又理解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列式根据。总之,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所学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使学生的新旧知识顺利衔接,为学生思维上的飞跃作好铺垫引导,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