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144415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30分)1. (12分)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尹_萧_墓_卞_绊_慌_君_箫_暮_卡_畔_谎_2. (12分)按原文填空。1、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期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2、赤壁一诗中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诗句是:_,_。3、过零丁洋中表达文天祥崇高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_?_。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大胆揭示历史真相,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5、己亥杂诗中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1)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期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2)赤壁一诗中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诗句是:_,_。(3)过零丁洋中表达文天祥崇高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_?_。(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大胆揭示历史真相,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5)己亥杂诗中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3. (4分)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及次日临政_卒逢暴雨_罔不因势象形_佛印绝类弥勒_4. (2分)下列有关课文内容或文学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狼出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明代的蒲松龄,郭沫若称赞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B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春秋时期的孔子编纂而成,以“语录体”的方式,记录了孔子言行,反映了他的思想主张。C . 纪念白求恩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得具体生动,议得精辟恳切,两者有机结合。D . 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克服一切困难。二、 阅读理解 (共6题;共89分)5.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A】他开始想起原先为这个休息日所作的一些玩耍的安排,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再过一会儿,那些自由自在的孩子们就会蹦跳着跑过来,做各种各样开心好玩的游戏,他们看到他不得不刷墙干活,会大肆嘲笑挖苦他的一想到这,汤姆心里就像火烧似的难受。他拿出他全部的家当宝贝,仔细地看了一阵有残缺不全的玩具、一些石头子、还有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这些玩意足够用来换取别的孩子为自己干活,不过,要想换来半个小时的绝对自由,也许还差得远呢。于是他又把这几件可怜的宝贝玩意装进口袋,打消了用这些来收买那些男孩子的念头。正在这灰心绝望的时刻,他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主意实在是聪明绝伦,妙不可言。【B】“喂,汤姆,让我来刷点儿看看。”汤姆想了一下,正打算答应他;可是他立刻又改变了主意:“不不行,洛基斯我想这恐怕不行。要知道,珀蒂姨妈对这面墙是很讲究的这可是当街的一面呀不过要是后面的,你刷刷倒也无妨,姨妈也不会在乎的。是呀,她对这道墙是非常讲究的。刷这墙一定得非常精心。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珀蒂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哦,是吗?哎,就让我试一试吧。我只刷一点儿汤姆,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让你试试的。”“本,我倒是愿意,说真的。可是,珀蒂姨妈唉,吉姆想刷,可她不叫他刷,希德也想干,她也不让希德干。现在,你知道我该有多么为难?要是你来摆弄这墙,万一出了什么毛病”“啊,没事,我会小心仔细的。还是让我来试试吧。嘿我把苹果核给你。”“唉,那就不行,本,算了吧。我就怕。”“我把这苹果全给你!”汤姆把刷子让给本,脸上显示出不情愿,可心里却美滋滋的。(1)上面一段话出自名著_,该名著的作者是_。(2)B段中是采用什么办法让本来刷墙的?这体现了汤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简要的写出这本书中你所熟悉的两个情节,并作简要分析。6. (5分)在“周恩来读书节”活动中,体们班围绕西游记开展两项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大画西游】某同学根据第五回内容画了一幅画,并用“乱蟠桃行者偷丹”来命名。有同学指出“行者”应换成“大圣”。请你说说理由。【大话西游】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 7.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燃烧的木棉花杨春山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1)第一段从形、色方面刻画了木棉花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2)第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3)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4)有人认为文章量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认为这一段很重要,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5)作者的文章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8.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语言王力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1)通览全文,作者谈论了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 (2)文章在论述两个观点时都运用了事实论据,试各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3)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9. (2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2)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3)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4)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10. (12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汉蒋晓为大司马,东曹撩为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谓琬曰:“公与戏语而不应,其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诚。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愤,诚不及前人。”或以语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愤愤之状,琬曰:“荀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愤矣。”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选自资治通鉴魏纪)【注】东曾撩:与“大司马”“督农”都是汉官职名。愦愦:糊涂;烦乱。推:追究,惩治。适莫:厚薄,即偏见。(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素性简略/训练有素B . 时不应答/学而时习之C . 诚不及前人/及鲁肃过寻阳D . 主者请推治敏/推三阻四(2)用三个“/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3)选文主要表现了蒋琬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 写作 (共2题;共10分)11. (5分)【写作借鉴】课文中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描写了小燕子的可爱形象。如“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片段仿写】选取你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连续运用几个动词进行描写,以突出其特点。(100字左右)12. (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时光就像一个小偷,慢慢地偷走那些曾经的美好,回首过往,有太多珍贵的人事物值得我们去留住。把纯真留住,让这个世界保持简单纯粹的美好;把童年留住,不要让那一抹天真的笑颜逐渐褪色;把那一份绿意留住,不要让生活的诗意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消泯请以“把 留住”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请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8月21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度夺冠,重登荣誉之巅。一时间国威大振,万人空巷,争相庆贺。有人曾经问过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4题;共30分)1-1、2-1、2-2、2-3、2-4、2-5、3-1、4-1、二、 阅读理解 (共6题;共89分)5-1、5-2、5-3、6-1、7-1、7-2、7-3、7-4、7-5、8-1、8-2、8-3、9-1、9-2、9-3、9-4、10-1、10-2、10-3、三、 写作 (共2题;共10分)11-1、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