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090264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元宵节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下来,周而复始 , 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B . 国庆长假,对于欧美一些零售商和奢侈品牌而言,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周”。大量的中国游客,给当地低迷的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C . 去年春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 , 有的晴空万里,有的雨雪交加,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D . 小明在学习中有了一点进步,就目空一切 , 自以为他是天下第一,这是很不好的。2.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黑匣子”可以记录飞行速度、飞行方位、飞行高度、飞行航向和飞行数据等,作用很大。(将“飞行数据”前面的“和”改为“等”,后面的“等”删掉)B . 为了大家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环卫工人们冒着酷暑严寒打扫和清洁各条街道。(把“打扫和”或“和清洁”删去一个)C . 广州供电局重点推动和解决城中村用电不安全、电力不足、服务不周等问题。(将“推动”改为“加强”)D . 在中国,因有益身心健康而深受白领欢迎的室内健身运动正在方兴未艾。(删去“正在”)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诗文默写。 (1)江山如此多娇,_。 (2)俱往矣,_,_。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 (4)金樽清酒斗十千,_。 (5)_,直挂云帆济沧海。 (6)_,到乡翻似烂柯人。 (7)沉舟侧畔千帆过,_。 (8)但愿人长久,_。 (9)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 (10)_,边秋一雁声。 (11)_,月是故乡明。 (12)秋草独寻人去后,_。 (13)_,枳花明驿墙。 (14)云横秦岭家何在,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几年的辛苦nng ji(_)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2)他谦虚而kn qi(_)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 (3)那诸圣诸佛的bi tin mn rn(_),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4)他们每走一步都yu xn chng chng(_),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却比较低,这很令人担忧。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履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青山遍布祖国大地。(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以“绿树”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注】进:继续学(新内容)。益:增加、加深。数:技法、技巧。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虽有佳肴(_)不知其旨也(_)然后能自强也(_)孔子学琴于师襄子(_)(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B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C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D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师襄子辟席再拜。(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 . 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本文出自礼记,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 . 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融入曲子的过程。D . 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容易学的曲子。(5)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内容具体分析。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秦巴郡寡妇清 , 其先得丹穴 , 擅利数世。清寡居,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始皇筑长城,巴蜀一郡,当役万人。清上书,尽出家财百余万,筑边城数百里,不费官钱。而民不离乡里,又得工资,争效其力。不数月而城已完固。始皇嘉之,筑怀清台以旌其义。【注释】清;人名。丹穴:朱砂矿。始皇;秦始皇。旌:表扬。(1)下列选项中,符合“始皇嘉之”中“嘉”的意思的一项是( ) A . 嘉奖B . 美好C . 多D . 完成(2)请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不 数 月 而 城 已 完 固。(3)清的身上除了“义”之外,还有哪些优秀品质?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姥姥的端午王瀛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脚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 , 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1)第节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2)第节和第节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的第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作者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李云迪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1)初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情节,补全表格填写内容。时间与“母亲”相关的情节“我”的心情一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她采了很多婆婆丁_第二天_埋怨又感激有些天后母亲生病发烧,告诉我她的心愿_往后的日子_很温暖(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文围绕“打电话”这一细节,记叙从开始母来给“我”打电话到后来“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的这一变化过程,表现了我对母亲从不理解到逐渐理解、感动的情感变化。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汉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B . 文章在刻画母来这一形象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了一个为儿女辛勤劳作、甘于付出的母亲。C . “她脸上开津律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这一句马出了母亲着急总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D . 本文开篇写母亲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电话过来,正是大阴开在头顶的时候,结尾写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我把电话打给母亲,也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所以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E . 文章运用插取的写法。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山母亲一生的艰辛,更为真切感人。(4)“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爱无私。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子女应该如何认识和回报母爱”的看法或感悟?【链接材料】材料一: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紧紧护住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的被子里赛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话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材料二:一个中学生和 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楚缘由,说: “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材料三: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作文。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少于600字。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老师建议将有关范进的下列章回内容一起阅读。你觉得这样阅读有什么意义?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3-6、3-7、3-8、3-9、3-10、3-11、3-12、3-13、3-14、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4-2、4-3、4-4、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6-4、6-5、7-1、7-2、7-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1、8-2、8-3、8-4、9-1、9-2、9-3、9-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