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专题4语法第一讲(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73230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专题4语法第一讲(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英语专题4语法第一讲(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英语专题4语法第一讲(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专题4语法第一讲(上)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老师们收看新课程国家级远程研修小学英语学科的专题节目。在本期节目当中我们将围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和老师们展开研讨。非常高兴的是我们再次请到了两位专家,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程晓堂教授。程老师:大家好。主持人:一位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英语教研员沈玲娣老师。沈老师:大家好。主持人: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新课程实施一段时间以来,老师们进行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老师们感觉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似乎教学活动化了,但是又淡化了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当中,老师存在一些困惑和实际的问题。下面,我们请两位专家和我们的老师们,一起走进一次以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为专题的校本研修活动。采访主持人:前门小学和培英小学的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作为区教研员来参加我们两所学校英语教研组的联合教研活动。现在我想问一问,我们两个学校开展这次联合教研活动为什么以这个题目为专题开展研讨呢?是不是请组长给我们先解释一下。组长:好。因为我们现在每一个老师都知道,新课标倡导老师们在课堂上要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语言。但是,我们在课堂上也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体验语言的时候,就会忽略了语法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不论是在口语交流还是在监测的时候,都会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感觉是学生对语法概念不清,语法知识(掌握)不牢。所以今年我们培英小学的老师和前门小学的老师一起来开展这个联合教研(活动)。教研的题目就是“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大家谁先谈一谈对语法教学的认识。教师:我来先说吧。我认为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一些语法知识是必要的。这样能够让他们更牢固、正确的掌握语言。所以教师课堂上教语法是非常必要的。教师:我也觉得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教的时候得注意方法和策略。教师:我同意以上两位老师的意见。在小学阶段教授语法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运用语言的盲目性,可以提高使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虽然在小学阶段这方面不是凸显的很突出但是我觉得他是为中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主持人:好。我看在三位老师发言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在频频点头,那就是说都非常同意。应该怎么样在小学教语法呢?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老师们还有其他问题呢?教师:我有一个问题。小学阶段功能结构占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好多语法知识和语法内容都是在功能结构中整体呈现的。我就特别想知道,小学阶段语法到底是哪些内容呢?教师:我也觉得我们需要一个对语法教学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样对我们教学就更加有一个指导性和针对性。主持人:就是说从内容上是吗?教师:对。哪些是小学阶段涉及到的语法现象?主持人:好。明确了内容之后,最后就是说怎么来教,怎样实施教学?这可能是更重要的。在这方面老师们有些什么想法和问题?在实践当中的一些事例,就自己不好把握的一些部分或者说存在的一些困惑,能不能我们先展开一下交流?教师:我认为,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如何才能又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让他们掌握这种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呢?新课程倡导的是品位学习,我个人认为,低年级学生如果让他们通过看图片、听故事等视听手段来感知语言,虽然可能会慢一些,但是记忆可能会更深刻。但是到了高年级,我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如掌握一些时间啊等抽象事物的能力。比如像过去式的学习吧,我就是这么处理的。我们在学习完整体课文之后是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过去式的结构,我也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好不好?究竟应该将语法提到什么程度?怎么样才能更符合孩子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这是一个困惑。教师:我也是把握不好这个度的问题。比如在一年级涉及到的名词复数。最开始我是通过几只笔、几本书让他们来看、来听,然后自己去发掘它们的不同。但是几节课下来发现掌握的好的学生还是那些上课外班的学生。后来我运用了直观教学法,告诉他们当物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加s这个音,他们就记住这句话错误率就明显降低了。但是我不知道这种方法是不是合适,而且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应该讲到什么程度,不违反他们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呢,又能让学生少出语法错误。教师:我感觉刚才两位老师讲的也确实是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在小学语法教学当中怎么既保持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说的规范。掌握这些语法现象,确实是一个难题。教师:我也有些相同的看法。我觉得在高年级教学的时候,老师把语法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做一些有效的操练就可以了。但是对于现在像我任教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我觉得语法知识应该老师在潜移默化当中渗透,让学生在老师的一些暗示中去理解一些比较浅显的语法知识。然后呢,老师再安排一些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复习,或者是我没有必要给学生过多的特别系统的去讲解。但是,我发现在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对语法方面的练习觉得特别的枯燥、特别的乏味。而且讲的太多了势必会影响一些其他方面的教学。而且在考试的时候还有一少部分的学生还是对语法知识掌握的不好,落实到卷面上不能学以致用。教师:对。这种现象也出现在口语练习的时候。学生在做单项操练的时候,老师比较好纠正学生中出现的语法错误。但是我们在做日常口语练习的时候,也就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较多的语法错误,这时候我不知道老师应该不应该进行纠正。因为有些专家曾经倡导过“无错原则”,就是学生在做口语表达的时候不去纠正他。不知道这个观点对不对。作为一线老师,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是我又不知道这个程度和这个时机应该如何把握。比如说老给他纠错会不会就影响他说英语的自信心和热情;而且如果是给他纠正错误,应该在什么时候比较好呢?是他在说的过程当中打断他去纠正他的错误呢,还是等他都说完再去纠正,可是我又怕他忘了。觉得什么时候比较好一些。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对于比较好的同学来说老师可以随时纠正,频率可以高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的、更高的、更快的提高英语水平。但是我觉得对于后进的学生来说呢,老师应该适当的忽略一些,这样不至于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对。回顾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纠其原因有两种,一种就是受学生本身汉语语法知识水平的限制,如词类的区分,在小学还没有学过什么叫形容词、名词、动词。因此,学生们经常会把名词后面加上ing,形容词变成复数,或者认为动词后面加上S是复数,名词加s是第三人称单数等。那么在小学语文阶段没有讲的内容,如果英语老师也不适当提出来的话学生会一直糊涂下去。第二点就是学生受汉语学习习惯的影响产生一些错误。像这类的错误比如说可数跟不可数名词、单复数、阴阳性,还有时态。这些语法现象在汉语里面体现的很弱,有的几乎都没有。如果老师一点都不讲的话,学生他意识不到这两种语言之中的差异。因此,我觉得学习一种语言,不光要学习它的词汇,也要学习它的文化、思维方式。那么语法呢就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才能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刚才我们有的老师也都说了到给高年级学生进行适当的梳理,其实这种梳理是建立在各个年级段逐渐的积累方面的。因此,我觉得这个是有必要教,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吧。可以提高学习和课堂的效率。但是,什么时候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又怎么操练是值得思考的。教师:刚才万老师也说了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当中语法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教。但是咱们小学英语一般都是以说的活动为主,而且更多的是让教师提供情景,学生在情景中去应用语言。那就是如果再讲解语法就会占据一些学生练习的时间。我就想问问怎么能够在教学的时候让操练和讲解语法更好的结合,而不喧宾夺主呢?教师:我就是有一些在教学中的问题,比如说时态的问题,我们在讲的时候都把动词的原型告诉给学生,然后和它相对应的形式也告诉给学生。但是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错误,特别是在写的时候会出现错误。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I am _ the wall.很多孩子都知道要写上wash这个单词,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忽视了用ing形式。我不知道大家平时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主持人:在此次校本研修活动中,老师们的研讨在继续,后期的实践也会再跟进。归纳老师们提出的观点和问题,我们感觉到在小学阶段要不要教语法这个问题是不容置疑的,老师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归纳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和困惑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第一方面是,小学阶段语法教学包括哪些内容。激发和保持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才能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让孩子掌握枯燥的语法知识呢。这是老师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老师们可以关注一下,在对语法知识的描述上,老师用上了“枯燥的”这样一个形容词。第三个问题是,教师应该怎样提出语法现象,讲到何种程度才更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第四个问题是,对语法内容的训练很重要,但学生有时会觉得很枯燥,时间长了也会影响教材上其他内容的处理,如何协调他们的关系呢。第五个问题,如何对待学生口语表达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这些问题都是老师们在日常实践当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将会随着推出的课例进行逐步的研讨,使这些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给老师们提出相应的建议。刚才在老师们的发言当中,大家都肯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程老师,首先请您就语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您的意见和看法。程老师:好的。那么其实刚才王老师讲了,一般的老师都基本是认可语法,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是必要的,或者说小学生还是需要学习语法的。那么语法对小学生来讲它究竟有什么作用?过去我们认为,学生学习外语就应该学单词学语法,但是语法究竟起什么作用,大家认识还是不一致的。如果比如说我们要问一些老师,为什么学语法?老师可能说,你不学语法他就不会说;或者你不学语法他怎么写。另外呢就是认为,不学语法那可能说的都是错误的。当然不学语法,如果或者不了解语法,说的话写的东西肯定错误。但是不学语法他会不会说呢?这个可能需要讨论,他肯定会说的,只不过说的呢不够准确,或者是不够完美。那么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法具体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培养他的语法意识,使他在学习语言特别是在听说读写这几个过程之中有些语法意识。一个是利用语法帮助他准确理解语言,另外就是在产出的时候也就是说和写的时候,尽可能的提高他的准确性。那么有的老师认为呢语法知识比较枯燥,很多学生也认为语法知识比较枯燥,还有的认为学语法学了没用。其实这也都是一些误解。因为语法知识本身应用的过程中是一种隐性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在讲英语的时候不会时时刻刻想着语法,你时时刻刻想着语法反而不一定说的准确。那么这种隐性的知识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会自动化,自动化以后就能够比较有效的指导我们来说外语和写外语。当然这个理解语言过程中也需要语法的指导。所以,我们认为小学生学习语法,或者说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还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关键问题是我们怎么学习,或者我们怎么教语法。这个呢我们后面还会再继续讨论。主持人:刚才程老师讲了,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语法意识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积累起来之后对他今后正确的输出语言是会有帮助的。程老师:对。或者说在这个时候我们主要让学生知道,学英语或者是学外语是要学语法的,语法是需要学习的,语法也是可以学会的。学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在这个时候他有这个语法意识,他将来在说话或者是写东西的时候有这个想法,不一定很准确,他只要自己知道我要讲究语法就可以了。当然了,在讲究语法的前提下还要逐步的提高他的运用语法知识的准确性。主持人:好。非常感谢程老师。如果老师们了解了语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我想对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到底包括哪些语法知识的教学内容这一点也是非常正确的。大家请看一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六年级毕业的时候应该达到二级标准,其中对二级标准的语言知识部分有一个明确的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内容的介绍。大家请看一下,主要包括这样五方面:一、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二、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三、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四、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第五点是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看完了这些我想让老师们带着对这些内容的思考,我们来问一问程老师。程老师,在小学阶段小学的语法教学内容是不是就是指这部分呢?程老师:应该说基本上是这些内容,但是不完全。因为你知道这是课标提出的目标要求,这个目标要求是基本要求,而且你看刚才就是五个项目,名词的单复数、人称代词,还有动词的不同形式,还有时间地点位置的方位词,还有其他的一些句型。这应该是英语的最最基本的,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最基础的。但是显然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你比如说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有的地方从一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整个阶段学的语法知识可能要多于这些。它是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或者说基本掌握的情况下提出的要求。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不是全部。主持人:那我想再请教您,比如作为这五条内容,是让学生最后掌握这些知识,还是说学生记住了这些规则,能够在今后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够去运用?程老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就是说我们现在学习语法是把是把这些规则记住或者叫掌握,还是要能够用这些规则。其实这个并不矛盾,看你怎么理解。我们大家注意课标里面,实际上对小学阶段没有使用“掌握”或者“记住”或者“记忆”这些术语,而是“学习”。或者“学习使用”,或者是“学会使用”这样的术语。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现在特别要强调避免要学生去记住哪些规则,因为这些记住规则的做法实际上并不是非常有效的,他记住规则并不等于会用,或者说规则记的再好也并不等于会用。所以我们建议是要学习使用规则,或者说在用语言过程中去运用规则。那么这样的话也许规则记得不是很准确,或者用我们通常说的话记得不是很牢。但是他在用的时候能用一部分,或者呢用的不是很准确,这是可以的所以,我们认为掌握规则和运用规则应该说不矛盾。但是我们不要过于强调掌握,因为掌握规则在很多人理解是记忆规则,记忆规则是能记住。主持人:但是记住并不等于就会用了是吧?程老师:对。所以我们还是主张在学语法过程中,一边学一边用这么一个思路。主持人: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当中,沈老师作为教研员可能通过看课,更多的能了解到很多的老师为了能够帮助孩子记住这些规则,用了很多办法,而且课堂上花很多的时间,让孩子去记,您就是在这点上有什么补充吗?沈老师:我觉得这个语言和其他学科可能还不太一样,可以说语言是一种技能,它既然是一种技能,那么尽管我们知道这个语法知识,是我们语言知识当中非常一块重要的。但是知识对于这个技能的形式它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更多的这种技能和习惯的养成,还是要靠他去亲身的体验和实践。所以我们像看到在新课程倡导下我们课堂的教学更多的是老师来创设情景,通过在不同的情景当中来让学生感知,来进行操练,来理解,最后再达到运用。就是能够掌握这种语言现象,其实最终还是用这种语言现象来提高他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能够达到更好的交流。你比如说刚才讲的名词单复数,这个规则很简单。主持人:对。我想学生都能记住人称代词,比如说男他和女她he和she,这个学生都能记住,他不会错的。有些动词的不同形式,比如说过去式,你要是问学生他也能记住。但是为什么学生在用语言的过程中会经常不准确呢?比方说我们不说小学生,就是中学生、大学生,在这个人称的问题、代词的问题、时态的问题他仍然有很多错误。这就是说什么呢,你规则能理解能记住并不等于就能用。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小学生学习要强调实践,强调语言实践活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把规则记得多么的牢靠,记得多么的准确,所以我们认为对语法学习这种到底是掌握规则还是能用语言规则来做一些活动?我想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如何更好的实践,也就是说如何去实施呢?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这点是老师们最为关心的,下面我们依然是通过课例的形式进行研讨。首先,我们介绍一节课例,它是由北京市崇文区前门小学董伟老师所的上一节课,这是一节五年级的英语课。请老师们在收看课例之前,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在教学的流程中教师设计了哪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在不同的环节老师运用了哪些方法?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些环节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改进?请老师们收看课例。课例大家好我是北京市崇文区前门小学的英文老师董伟,下面我就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向大家作一介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询问某人的身高:How tall are you? 询问某人的体重:How much do you weight?的句型及在句型掌握的基础上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及在生活当中的正确运用。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一是使学生掌握询问某人身高、体重的主要句型,并能够在正确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第二能够掌握形容词old, young, tall, short, long, big, heavy等的比较级及最高级。三在学习中对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规则有初步的了解。四能够将所学习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确的表述。针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安排:师生在相互了解中很快的就学习了How much do you weight?和How tall are you?的句型。并通过小组活动填写调查表,既对学习的主要句型进行了练习,又让每位学生对于本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很容易很自然的就能够表达出taller than,shorter than,tallest,shortest的句型。培养了学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了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能力。下面,我们可以通过这段录像来看看学生的表达情况。 接下来,老师通过学问班里最高同学从而引到了Who is the tallest in your family,再到Who is the tallest in our class?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听的内容。大家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到知识的逐步加深,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步加深,需要学生将所提到的内容迅速理解后并进行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老师通过呈现的句型,重点强调了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形式。通过对句型中形容词比较级的er和最高级的est的突出,使学生在感官上对它的变化形式有所了解。而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老师通过让同学到黑板上贴单词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规定。 大家可以从这段录像中看出,老师故意将其中的两个单词long和fat两个单词漏掉了,目的就是想借此检查一下同学对于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让同学对于变化形式有个实际的认识。虽然fat这个词学习双写t再加er和est。而老师在前面的环节中也没有做丝毫的提醒,但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还是很正确的写出了单词的正确形式。而本课时的最后一个反馈环节则是通过本节课听懂的输入,对学生的说和写的一个输出,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考察。老师设计了一个queens game的形式 大家通过这段录像可以看出来,老师最初给了学生一个基本句型结构,在给学生的queens game中这个语言结构会逐步加深,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同时,对于句子的结构也有了相应的认识。 通过反思我认为,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语言支撑点,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以上只是自己对于本课时一个非常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专家提出。谢谢。 主持人:两位专家和我们的老师们一起收看了课例。程老师,我的感觉是在这节课当中老师从语言上,就是说从老师组织语言让孩子进行活动上没有讲到语法规则是什么,但是呢从整节课来看,沈老师,是不是又围绕着这个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这些语言内容这些语法内容进行的?是不是老师在教学当中注重了内容让孩子去在实践当中感知,在实践当中去进行练习?这是我体会比较深的一点。首先我们请沈老师谈一谈您对这节课的看法。沈老师:好的。我觉得这节课的一个特点就是老师把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个语法现象融入在学生的一个是在情景当中一个是在活动当中,来让学生感知,来强化训练,以及达到最后能够运用。我们看到他这节课有这么几个环节,首先,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一个free talk,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很自然让学生来猜老师的身高和老师的年龄,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让学生感知的过程,复习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也是为接下来的一个小组活动,老师通过让学生调查本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实际上这个就做了一个很好的一个铺垫。那么下面这个小组活动呢,孩子在调查完了以后再按照这种真实的调查再进行交流,说班里谁高谁矮,再比较谁更高谁更矮,谁更重谁更轻。实际上就把语言变成一种有意义的一个活动,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强化和练习语言知识,尽管老师并没有说。在接下来的活动老师设计了一个听力的活动,这个听力活动,我觉得也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前面这种语言知识的一个检测,看看学生到底理解不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前面这两个环节实际上就是我们倡导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它首先要强调的是mean,然后到use。那么,再接下来的话实际上老师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引导学生来注意语言的这种形式,因为你光让学生练了半天,他对这个语言要给他一种,毕竟我觉得六年级的孩子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我们有必要给他一些最简单的这种规则的东西。那么老师用了一个很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就是拿着字型的卡片贴到黑板上,那么很直观的让孩子通过黑板的这些图片就一目了然,很直观的就是看到了这种词型的变化。那么特别好的是我觉得这节课到了这一步以后,老师再紧接着跟着一个强化的,一个真实的一个训练,再加上听和说的训练。所以我觉得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比较好的体现了小学语法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对语法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到底是怎么用的。围绕这个的练习就是特别注重这个语言的意义,用“意义”这个词,程老师是不是比较准确一点,您说呢?程老师:实际上就是强调语言,这个语法知识在实际中它怎么用的。就是王老师讲的实际上小孩并不知道这是什么规则,但是他在生活中或者在用语言的时候要用这个规则。老师设计了很多的这种活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觉得就是让学生全都参与进来了,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练习。无论是个人活动还有小组活动都是非常好的体现这个围绕这个语言目标的主持人:对。刚才我也提到了一点,在整节课当中老师并没有讲这些内容,但也围绕这些内容开展活动。我感觉是不是这就是您刚才在专题开始的时候谈到的一个隐性的教学内容,隐性教学的一种原则,请您就这点给老师们做一个解释吧。程老师:是这样的,小学生学习语言或者是特别学习语法规则,我们可以把它说成两种方式一种是隐性的,一种是显性的。所谓隐性的就是不直接讲规则,但是通过一些例子,通过实际的运用,或者通过实际的一些活动,让学生反复的接触这些规则。而且理解这些规则的意义,包括这些形式。所谓显性的教学就是直截了当的把规则呈现给学生,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什么规则,这个规则的结构。比如说这个结构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词型有了一些变化等等。那么也就是说呢,是老师通过教材也好,通过板书也好,直截了当的把规则告诉学生。那么呢,我们认为小学生学习外语,特别学习语法规则的时候,应该以隐性学习为主,以显性学习为辅。当然也要取决于不同的年级。我们可以把小学生学外语和孩子学习母语的共同特点做一个比较。实际上这两种就是我们学外语和学母语显然是有区别的。但是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是也有很多共同之处的。比如说我们中国孩子在学汉语的时候,他知道在有时候用一些规则,但是他并不一定知道这个规则是什么。你比如说三岁到五岁的孩子,他可能会说把什么东西拿走,其实把什么东西拿走在汉语语法它就是个“把”字句,叫“把字结构”。这是语法,但是孩子他会说,他也能理解,但是他并不知道这是一个语法结构。还有比如说孩子们经常听大人说话以后,逐渐会用一些个副词,比方大人说“我要吃苹果”,孩子说 “我也要吃苹果”,那么这个“也”字实际上它就是一种语法规则。那么他是在母语学习过程中慢慢学习的。那么我们小学生学习英语也有类似的一些特点。也就是说你通过大量的实践,通过大量的接触,大量的体验和理解,他会知道一些规则。好。我们继续谈这个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的问题。那么刚才我讲了,就是说我们主张小学阶段多采用隐性教学的方式,但这并不等于说就完全没有显性教学,刚才沈老师提过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他还能够理解很多规则,我想不光是六年级,可能四、五年级的孩子在有些方面也是能逐渐理解一些具体的规则的。所以我们建议在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不同的阶段,可能有不同的这个方法。在一二年级,假如说一二年级开英语课的话,更多的应该采用隐性的教学。高年级可以采用一些显性的。再就是看这个规则本身的复杂程度,那么越简单的规则可能用显性的,越复杂的规则就更要用隐性的。因为有些复杂的规则,就是说大人也不一定能够理解。所以,我们尽量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这些规则在以后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学习还会遇到。所以,我们不希望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就要把有些规则完全掌握,或者系统掌握,或者是用我们过去讲的就是要牢牢的记住,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事实上,即便他记住了也并不等于他就真的有多大用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学当中,特别是在语法教学当中,要有机的结合学生不同学段的特点,还有我们所学的内容,用好这个隐性的教学原则。还有刚才在分析当中沈老师所谈到的意义先行的原则。主持人:老师们,我想对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无论是遵循隐性教学原则,还是意义先行的原则,创设语言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那语境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会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呢?请老师们思考这个问题,休息之后我们继续研讨。小学英语专题4语法第一讲(下)主持人:老师们,在上一节的研讨当中我们讲到了创设语言情景对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老师们创设情景让孩子们来理解,创设情景让学生们在活动当中进行练习,又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孩子们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我们说,创设情景贯穿在我们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始终。那么在教学当中如何有效的创设情景,合理的安排各教学环节呢?下面我们再看一节课例,这节课是由北京市崇文区培新小学张颖老师所上的一节四年级的英语课。张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北京市崇文区培新小学的英语老师,我叫张颖。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向各位老师和专家来介绍我这节课。首先我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是:mine, yours, his, hers, thers和ours,重点句型是:Whose is it?Its yours.和talk together中的对话:A: Whose watch is it? Its yours.B: Let me have a look. No it isntA: Ask Jim. I think is his.以上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之间的区别。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名词性的物主代词来说出物品是谁的;并能够用本单元的主要句型进行提问。whose这个句型学生在二三年级就已经接触了,对于句型的理解和掌握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由于学生要用名词性物主代词来进行问答。所以需要提供一定的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其意并能够自然的运用。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倡导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语言的体验。一开课我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在机场取行李的情景,教师先询问学生两个绿色的书包是谁的,帮助学生说出is his is hers,而后又让学生通过听来找出人物所说的句子。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很自然的就能够运用名词性物主代词来说出行李是谁的,也能体会出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之间的区别,请看课堂中的这段录像。(录像)而后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情景-教室,让学生继续语言的操练。通过这个教室,教师可以很自然的和学生开展对话Whose classroom is it?Its yours. No it isnt ours. Its theirs. 这将离学生很的机场拉回到学生天天活动的区域-教室。同时也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对话和寻找物品的训练活动。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这两个活动。第一个是模仿活动。学生学习对话,这样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语言支持。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编写对话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第二个是兴趣活动,让学生找出某物是谁的。由于学生不知道物品是谁的,只有物品的主人知道,所以学生很积极的投入到寻找物品的调查活动当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很自然的运用到Whose photo is it? Its yours. Yes its mine. No it isnt mine. Maybe its hers等句型。而这一活动也让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到语言练习中来,体验了所学的语言。请看课堂中的这段录像。(录像)最后一个场景是在Bob家,作为一个扩展活动。把一个场景设计到一个孩子的家中,也是把这个引申到学生的家中,让学生能够说一说Bob家中的物品是谁的,也是让学生能够说出来自己家中的物品都是谁的。这一活动是学生通过阅读一段小短文判断出物品是谁的。并通过完成句子,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应用。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不妥之处还请专家和老师们给予指导。谢谢大家。主持人:在张颖老师这节课上非常注重对情景的创设。那么下面,我们想请程老师给我们结合张颖老师的课例解释一下如何有效的创设情景?在创设语言情境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程老师请您谈一谈。程老师:是的。现在中小学老师都知道在英语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也知道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也能够创设一些情境。但是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老师们创设的情境总觉得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自己还不能意识到。比方我们到中小学听课,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做一个活动,实际上是根据一个情景在做活动。但是看来看去总觉得没有意思。那为什么呢?这里主要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情景不够真实。什么叫真实呢,就是我们创设的这个情景应该是生活中可能有的,可能和生活中不完全一样,但是应该生活中可能出现类似的情景。那么有时候我们就可能出现一些非常虚假情景,你比如说,要小孩子做一些大人要做的事情,或者让这个小孩子做一些在他们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一些事情。这样就可能是不够真实。那么如果真实的情景一个是会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难,另外就是学生做起来感觉不够真实、不够自然,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要有意义。有意义就是说这个事有一个meaningful,那么什么叫有意义呢,也就是说情景中的人说的话对彼此来讲是有意义的,如果毫无意义,或者说是一种比如说明知故问的事情啊,或者是你不说我都知道的事情,那就是没有意义了。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中见到这样的一些小的情景,老师让两个学生假装在某个情景中然后做一个对话,那么这对话比如说Hell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什么什么,其实这时候两个孩子彼此都非常熟悉,都知道叫什么名字。那么这个情景就没有意义了。或者说孩子们说的话彼此都是相互知道的,这就是没有太大意义,就是meaningless,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情景创设脱离学生的实际,比如说小孩子本身的经验、经历、知识等等都是有限的。那我们可能让孩子做一个他们不知道的事情,或者是他们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说有的情景是让小孩子去谈论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或者是城市交通的问题,这些情景可能就脱离学生的实际了。还有一些问题就是情景创设的不够自然,就是比方说老师可能创设一个情景,因为这个情景是假设的,所以学生要说的话都是一些虚假的。前几天我们在开会,听到那么一个例子,就是说这个学生见到外国人要说一句话,结果说了一句话是什么呢,说我喜欢你的蓝眼睛。然后这句话说出来以后,还的说很不自然。所以还产生一个误解。后来他们又跟我说,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说这个事不要怪学生说错,也不要怪他误解,关于这个时候小孩子他是说一些,怎么说呢,就是没话找话说。他不知道这个时机应该说些什么。因为当一个人不需要讲话的时候,你强迫他去讲话他就说的很不自然,就会说的错,尤其他还要说英语。所以他就会比如说调动他已经学过的句型啊、词汇啊等等,他就会来一个这样一句话。你跟外国人说“我喜欢你的蓝眼睛”,可是外国人他都是蓝眼睛。这样的话说出来就不自然。而且他可能当时也比较紧张,这样说出来呢也没说清楚,结果这个外国人也误解了。所以创设情景的时候老师们要想的周全一些,就是真实的。对吧?有意义的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操作的,我想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还包括您刚才讲的是在真实生活当中自然呈现的一种状况。程老师:对。主持人:那就是程老师刚才介绍了如果要创设合理有效的这种情景,至少呢应当体现这四方面。那沈老师,我们就用这四方面来评析一下刚才张颖老师这节课。沈老师: 张颖老师刚才她介绍了她的课,她的这节课主要是怎么创设情景。她介绍了主要是创设了三个大的这个情景,一个是在飞机场;一个是在教室;还有一个是在家里面。那么我的感觉老师为什么要创造这么三个情景呢,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情景的话,如果是理解就是一个场合。也就是说我们说话在什么场合,你的身份,你要用什么样的语言,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情景。那么我们在刚刚学习新的语言的时候,那这个飞机场,实际上我想老师创设这个情景可能和他的对课文的学习是有关的,否则很多孩子肯定他没有去飞机场的这种经历。首先老师通过飞机场这个情景让孩子们来回顾一下他课文学的这个情景。是吧。同时达到一个就是感知、复习这么一个目的。那么紧接着下来,老师就一下子把孩子的这种思维从飞机场拉到了教室,实际上这就是刚才程老师说的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很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让它有意义的这么一个场景,那么老师就利用这个教室,班里面的一些实物比如书啊、本啊很自然的来让学生理解这个语言。实际上我觉得在我们语言学习当中,它必须要有一个强化的阶段。因为我们学的毕竟是另外一种语言,它不是说理解就行了。刚才我们说的语言是技能,技能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它不是理解,理解很快。但是真正他需要一个强化,只有强化才能形成技能,才能形成一种习惯。那么过去我们说语言,他为什么学生、老师有时候觉得很枯燥,学生觉得学的没意思,关键是我觉得在这个环节上我们老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我觉得张颖在这个环节起到了一个操练和有意的操练,她就是运用这种东西的话,又节省时间也有意义。来问这是谁的东西,学生回答是我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情景和我们语言训练的目的结合得非常好。那么到了第三个环节的话,实际上就回到了家里面,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更新的一个空间,一个领域。那么生活当中他在家里面的东西学生谈起来就更加的亲切。所以我觉得在这三个环节当中比较好的体现了刚才程老师说的创设情景的几个要点,这是我个人感受。主持人:对。张老师的课确实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本身教材所体现“询问物品是谁的”这个内容,我觉得飞机场这个情景也确实是能很好的,体现语言的这个意义。因为在飞机场很多的这种行李,大家都会急切的去找,哪一件是我的,很有可能大家产生误会,不知道哪件是自己的,而拿错了,是吧。这样把这个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能够有机的。结合。在这个情景当中,确实像两位专家所分析的,张老师这节课三个情景的创设是真实、有意义的,结合学生生活而又比较自然贴切,做的还是不错的。其实我觉得程老师,创设语言的这种情景除了让孩子理解和像沈老师所说的操练之外,那在这一系列的过程当中还有让孩子掌握语言的形式,是吧?就是最终能够无论是在听说上还是读写上都能够实质的学会这种语言和运用这种语言。那我们现在在语法教学当中或整个教学当中都提语言的意义,语言的形式以及语言的运用,我想请您呢来解释一下这三者到底指的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在教学当中如何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好,用到教学当中去,这也是很有技巧的,请您在此方面介绍一下程老师:好。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这三个词在语言学里面应该说是一种最基本的概念。那么老师们也是反复的听到这三个词,这三个术语对吧。但是恐怕是不是有很多老师对于这个还不是特别的了解。我记得过去我们在讲结构功能的时候。很多老师听了很多遍,大家从来并不知道真正什么叫结构,什么叫功能,是吧。我简单的讲一讲形式、意义和用法这三个概念到底指什么。形式就是指一个语言本身的外在的形式,你比如说一个单词,最简单的这个desk,它的形式就是四个字母,最简单了。如果说两张桌子two desks,那么这也是个形式,当然这里面重要的形式就是那个单数变复数加的那个s,它也是个重要的语言形式,那么这些都是一些包括这个句子结构啊等等,这都叫语言形式。那么语言的意义是什么呢?是指词本身的含义,比如说刚才我们讲的desk,它形式上是四个字母,但是它的意义就是表示“桌子”,那什么叫桌子呢就是一个供大家读书写字的一个书桌,这就是它的意义,当然这是单词意义,但是还有句子意义呢,比如说How are you?这句话它的意义就是“你好吗”,或者是呢其他的Whats your name?它的意义就是呢“你叫什么名字?”.那么用法是什么呢。用法实际上相当于我这个词在什么情况下用,或者我这个句子或者我这个表达法在什么语境中去使用,这个叫它的用法。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比如说还是讲刚才那个词那个短语How are you? How are you?是一个问候用语,同时也是一个语法结构,实际上How are you?这个句子比如说从形式上讲它是一个特殊疑问句,你还要说的具体一点它是一个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其中涉及到了比如说副词、代词、系动词等等这样的词,这是语言的形式。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你好吗?”那么它的用法是什么呢?就是我在什么时候用这句话,大家都知道How are you?是我们见面打招呼的时候来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好不好”,它并不是相当于其他的一些环境一些情况下,比如说这个谁生病啦或者谁有遇到一些问题以后问你好不好,它不是那个意思,当然那个时候你这么说,可能有时候在一定的语境下也对。但一般情况下How are you?就是大家见面打招呼的问候语。还有比如说Whats your name?那么也是一个特殊疑问句,一般现在时,那么这是它的形式。它的意义就是呢“你叫什么名字”,它的用法就复杂了,我们平时小孩子见面或者大人跟小孩说话都可以用Whats your name?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你就不能用Whats your name?比如说小孩子问大人就不能用Whats your name? 或者是呢在这种比较正式的场合,家初次见面一般不能直接说Whats your name?这指的是它的用法。我想这个意义、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理解起来恐怕并不难,关键是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准确的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发现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是老师们过于关注语言的形式,有时候或者说呢还能关注语言的意义,但是比较容易忽视语言的用法。主持人:用法,我想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或者说您刚才在举的一个例子就是那小孩说 “喜欢您的蓝眼睛”,就等于什么时候应该表达“我喜欢”,或者说对方非常熟悉的情况下可能用这个语句还是比较合适的,而是跟人第一次见面,互相不了解就这样说,那肯定是非常不好的。所以说在老师有可能呈现这个语言的时候,没有把它的用法很好的呈现出来,或者说我们在教那个喜欢不喜欢的时候有时候举的一些例子可能也误导学生。实际上生活中,我们喜欢的东西很多,或者不喜欢的东西也很多。但是,我们一般不会说“我喜欢你的蓝眼睛”,这显然就不真实,不自然,而且听这话的人,他有时候因为没想到你要说这句话,那个听话人就误解了。所以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语法教学当中,如果我们去呈现一个语言内容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呈现它的意义。内容,内容也就是形式。还有这个语言的用法,如果说我们创设的一个情景能够较好的把这三者都呈现了是最好的。但是有的时候,也确实是基于我们这个课堂,这种特殊的环境也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老师就想我不能整体呈现的时候对哪个有所侧重呢,尤其是对语言的形式,我们在什么环节去呈现更好呢?他是这样的,首先因为你再教外语的时候你肯定要有一个形式在那,你没有的形式的话,你学生等于是什么也没看见或者是什么也没听见,那他学什么呢?他学不了什么东西。那么我们比如说我们从如果是课文的话,你肯定有句子对吧,那么句子的话他已经看见了,这个时候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所以我们是意思上是第一的,对吧。然后呢,应该是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用。形式呢反而应该是靠后的,就是说这句话虽然我都明白了这句话什么意思,我怎么样主要问题解决了,最后我才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结构。那么特别在小学初级阶段,我恐怕连这个我都不说,到了这个中高年级可能再加上个环节。所以说实际上我刚才说的就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关注的到底是形式、意义还是用法。程老师:我个人主张意义和用法应该是先行,形式反而应该靠后。但是这个不一定大家都同意啊。因为很多老师在教学当中,比如说创设了环境,设计了这个语言,马上在呈现这语言的时候,沈老师咱们就看到,老师马上就会去板书,这样是不是他的语言形式的呈现就过早一些了,是吗?沈老师:是。你们刚才说的时候,我就一下突然想起到我听过的一个课,其实大家为什么说强调这个情景,而情景要真实性,情景要能即使你这时候并不告诉他是什么意思,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情景来解释这个语言的意义。我有一次听一个课,他就讲大小,好像是一年级。老师呢就是在那笔划big,small,big,small,那么全班同学也跟着一块做,结果下了课以后还是在上课之前我就问学生说这是什么意思,实际上他想说大小,但是孩子的回答是“大圆小圆”“大圆小圆”,那么就是说的老师你创造这个情景要是大的话,你不能用一样的东西,你可能要用另外一个大的小的,用几样东西来表示big,small,那么学生通过这个情景在脑子里就建立一种概念,它的意义就建立起直接的正确的联系上了。所以我觉得情景必须要能够解释你这个语言。主持人:结合两位专家的分析,以及我们老师所看的这两节课对它的一个理解,我们是否可以概括一下在小学语法教学过程当中能够遵循这样的过程,程老师,这是我通过学习和看老师们的课总结归纳出来的,请您也看一看然后您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基本的过程来讲呢分这样三步:第一步是让孩子在一个有益的情景中理解所教的语言项目的意义,首先就像刚才程老师讲的呈现语法现象的时候要意义先行;在第二步呢,就是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孩子在较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操练和运用,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最后一步,也是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理解并运用的基础上,教师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的内容。基本的程序我想无论是课堂教学当中的一个小环节,还是我们一节课40分钟的一个大环节是不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呈现和教学呢?程老师:是这样的,刚才王老师总结的这个课堂教学顺序或者叫逻辑顺序,我想呢大家如果仔细思考的话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和以往的不同之处。那么我在根据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这种思路实际上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那么首先是孩子们在一个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中去接触新的语言现象,理解语言现象的含义,能够知道这些语言现象在生活中具体的运用的情况。然后,我们会创设一些类似的语境,让学生在这个语境中去运用所学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信息交流也好,或者是表达观点和思想的活动也好。这时候我们的学生可能用得不是很准确,但是,他会把所学到的这些语言现象很快的能够逐步的就是使用起来,这是第二个环节。那么第三个大的环节就是已经在接触理解语言的基础之上,在一定的这个操练和运用的基础之上,老师带着学生去归纳这个重点的语言规则,或者我们来讲就是language focus,就是把已经接触理解的语言现象从中挑选一部分,还不是全部,挑选一部分作为重点来学习,比如说这是个什么句型,这是什么结构,或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表达法。这时候就是相当于一种提炼到一种规则的层次来,那么这种方式恐怕有老师有不同的理解。这个与我们还有沈老师我们再讨论。就是说这种方式实际上等于是要先接触,然后就用,然后最后再去归纳。主持人:但是有的老师可能不同意,认为他还没有完全掌握他怎么会用呢?所以程老师我想打断您,特别是教高年级的老师,比如说五六年级老师这个观点有的或置疑程度就更高一些他觉得比如说名词的单复数学生说的时候老忘了这个s,那如果我在教的时候在呈现的时候我就给他点一下,告诉学生要注意用,然后再让他练,可能孩子是不是能够有意识的去避免犯这种错误。程老师: 有些错误啊比如说你刚才讲的名词单复数s问题,还有这个代词的男女他(她)的问题,这些问题恐怕不是一个,这个他这个是不是要先点出来的问题。刚才已经讲过了大学生他仍然也犯这个错误,这些是因为我们两种语言的差异,就是说学生他规则早就知道了,而且能记住,但是一开始说话他可能要忘掉。这个时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对语法的关注的这个程度不够。你比如说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习惯,我们自己有很多习惯其实并不是很好的,但是,我们仍然会继续这些习惯。继续这些习惯主要我们对这些习惯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者说我们有时候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说在不同的场合下。你比如说在一种比较正式的场合,我们可能比较注意自己的这种习惯,对吧。但是到了一个自己家里的场合,我们可能放松要求。那么这个学生在讲话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样的,他有时候明明知道这个规则,但是我这时候我不注意它,所以他就是说对规则注意程度呢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和我们刚才讲的还不完全一样,刚才讲的我们就是说学一个新的规则的时候,到底是先把规则掌握好了然后再去用,再去练,还是我先接触以后我直接开始用,然后我最后再去归纳规则。这是一个两种不同的思路。主持人:我觉得程老师,你刚才说我在想,我觉得对一个语言是这么一种感觉,就是你先是去感知,完了理解,完了熟悉,完了去运用。我觉得从你刚才讲的就是说先是接触,完了就去用。程老师:不,接触以后还有理解。沈老师:那么我觉得中间这个环节就是理解,理解完了以后对于我们小学来讲的话他难难在哪呢,他难在就是比如说词的一致关系,或者是词尾的变化,因为我们汉语当中没有这种东西。他理解来讲并不难。我们学习这点语法现象,它是复数啦,或者既使是形容词,或既使是比较级啊,过去时等等,我觉得他理解都不难,他难在是他要用这个新的语言现象去表达。在用之前在说之前,我觉得他必须有个熟悉,所谓熟悉也就是过去我们过去强调的是要训练是机械训练,什么半机械训练,意义操练。这个当然说的就是这种训练。我们可能就是说的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但是我觉得必须要有个强化的这个过程。如果马上让学生去用,可能好一些的孩子他理解了感知了以后他马上能模仿着老师他是去用,当然这也能在用的过程当中来学,是吧?这好像体现了在用中学学中用。但是我觉得如果让孩子,全部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去用的话,我觉得可能还要有一个强化的手段,并不是说的就是机械的模仿。比如说我觉得像刚才张颖老师的让学生比如说把孩子的东西都都收来了,完了以后问这是谁的书,这是谁的本,这是什么。那你说这是有意、有用吗?还是一个有意义的训练呢?所以我觉得好像应该有这么一个阶段。程老师:对。沈老师:你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孩子真正用语言之前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让他适当的进一步的熟悉。程老师:对。用你的话讲就是强化,当然现在我们一般也不说强化,我们就说要给他机会,就叫有意义的操练或者是或者给他时间让他进一步的熟悉这个结构,或者呢他让能够更加熟练的说出这个结构这样的话,恐怕对他后面运用也有好处。因为我觉得语言的这种积累,这种习惯,他要达到一定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