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7222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水处理实验设计与技术实 验 报 告 实验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较低时的单颗粒的沉淀规律。一般是通过沉淀柱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淀曲线。它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是给水排水处理工程中沉砂池设计的重要依据。一、实验目的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二、实验原理浓度较低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斯托克斯)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相对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内径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与截留沉速u0剩余颗粒重量百分率P的关系如下:( 1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设在一水深为H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此时去除率=0。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ti,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i相应为:( 2 )此即为ti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i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i,而:( 3 )此时去除率0,表示uui(ddi)的颗粒除去率,而:( 4 )则反映了ti时,未被除去之颗粒即ddi的颗粒所占百分比。图1 颗粒自由沉淀示意实际上沉淀时间ti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usui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除此之外,颗粒沉速usui的那一部分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至柱底。这是因为,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usui,但是这部分颗粒并不都在水面,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沉柱的高度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能少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那么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沉速usui的那部分颗粒虽然有一部分能从水中去除,但其中也是粒径大的沉到柱底的多,粒径小的沉到柱底的少,各种粒径颗粒去除率并不相同。因此若能分别求出各种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并求出该粒径在时间ti内能沉至柱底的颗粒占本粒径颗粒的百分比,则二者乘积即为此种粒径颗粒在全部颗粒中的去除率。如此分别求出usui的那些颗粒的去除率,并相加后,即可得这部分颗粒的去除率。为了推导出其计算式,我们首先绘制P与u关系曲线,其横坐标为颗粒沉速u,纵坐标为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P,如图2所示。由图中可见:( 5 )故P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u1降至u2时,整个水中所能多去除的那部分颗粒的去除率,也就是所选择的要去除的颗粒粒径由的d1减到d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即粒径在d1d2间的那部分颗粒所占的百分比。因此当P间隔无限小时,则dP代表了小于d1的某一粒径d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这些颗粒能沉至柱底的条件,应是由水中某一点沉至柱底所用的时间,必须等于或小于具有沉速为ui的颗粒由水面沉至柱底的时间,即应满足:图2 P与u关系曲线由于颗粒均匀分布,又为等速沉淀,故沉速uxui的颗粒只有在x水深以内才能沉到柱底。因此能沉至柱底的这部分颗粒,占这种粒径的百分比为,如图4-1所示,而:此即为同一粒径颗粒的去除率。取u0=ui。且为设计选用的颗粒沉速(又称截留沉速);us=ux则有:由上述分析可见,dPs反映了具有us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而则反映了在设计沉速为u0的前提下,具有沉速us(u0)的颗粒去除量占本颗粒总量的百分比。故:( 6 )正是反映了在设计沉速为u0时,具有沉速为us的颗粒所能被去除的部分占全部颗粒的比例。利用积分求解这部分usu0的颗粒的去除率,则为:故颗粒的去除率为:( 7 )工程中常用下式计算:( 8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1)有机玻璃管沉淀柱一根,内径D100mm,高1.5m。有效水深即由溢流口至取样口距离,共两种H1=0.9m,H2=1.2m。每根沉淀柱上设溢流管、取样管、进水及放空管。(2)配水及投配系统包括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循环水和计量水深用标尺,如图3所示。(3)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图3 颗粒自由沉淀静沉实验装置(4)玻璃烧杯,移液管,玻璃棒,瓷盘等。(5)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有万分之一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6)水样可用燃气洗涤污水,轧钢污水,天然河水或人工配制水样。四、实验步骤及记录(1)将实验用水倒人水池内,开启循环管路阀门2用泵循环或机械搅拌装置搅拌,待池内水质均匀后,从池内取样,测定悬浮物浓度,记为C0值。(2)开启阀门1、3,关闭循环阀门2,水经配水管进入沉淀柱内,当水上升到溢流口并流出后,关闭阀门。(3)向沉淀柱内通人压缩空气将水样搅拌均匀。(4)记录时间,沉淀实验开始,隔2、5、10、15、20、30、40、60min由取样口取样,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5)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6)测定水样悬浮物含量。(7)实验记录用表见表1。表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记录表静沉时间(min)滤纸编号滤纸重(g)取样体积(ml)滤纸+SS重(g)水样SS重(g)C0(mg/L)沉淀高度H0(cm)011.1926 10.00 1.2202 0.0276 27601.200 221.2100 10.00 1.2362 0.0262 26201.185 531.2248 10.00 1.2442 0.0194 19401.170 1041.1925 10.00 1.2062 0.0137 13701.155 1551.2073 10.00 1.2172 0.0099 9901.140 2061.2041 10.00 1.2102 0.0061 6101.125 3071.2246 10.00 1.2292 0.0046 4601.110 4081.2024 10.00 1.2062 0.0038 3801.095 6091.3381 10.00 1.3402 0.0021 2101.080 (1)向沉淀柱内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较快完成进水,以防进水中一些转重颗粒沉淀,又要防止速度过快造成柱内水体紊动,影响静沉实验效果。(2)取样前,一定要记录柱中水面至取样口距离H0(以cm计)。(3)取回时,先排除取样管中积水再取样,每次约取300400ml。(4)测定悬浮物时,因颗粒较重,从烧杯取样要边搅边吸,以保证两平行水样的均匀性,贴于移液管壁上的细小颗粒一定要用蒸馏水洗净。五、成果整理(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实验日期:2017.4.15 水样性质及来源 污水厂沉淀柱直径D=14mm 柱高H=2.00m水温:20 原水悬浮物浓度C0(mg/L)绘制沉淀柱草图及管路连接图。(2)实验数据整理将实验原始数据按表2整理,以备计算分析之用。表2 实验原始数据整理表沉淀高度(cm)1.200 1.185 1.170 1.155 1.140 1.125 1.110 1.095 1.08沉淀时间(min)025101520304060实测水样SS(mg/L)2760262019401370990610460380210计算用SS(mg/L)2760262019401370990610460380210未被去除颗粒百分比Pi10.9493 0.7029 0.4964 0.3587 0.2210 0.1667 0.1377 0.0761 去除颗粒百分比0.00000.05070.29710.50360.64130.77900.83330.86230.9239颗粒沉速ui(mm/s)10.0000 3.9500 1.9500 1.2833 0.9500 0.6250 0.4625 0.3042 表中不同沉淀时间ti时,沉淀柱内未被去除的悬浮物的百分比及颗粒沉速分别桉下式计算,未被去除悬浮物的百分比:式中,C0原水中SS浓度值(mg/L)Ci某沉淀时间后,水样中SS浓度值(mg/L)(3)相应颗粒流速 (mm/s)。(4)以颗粒沉速u为横坐标,以P为纵坐标,在普通直角坐标纸上绘制P与u关系曲线。(5) 利用图解法列表(表4-3)计算不同沉速时,悬浮物的去除率。表3 颗粒去除率计算序号u0P01-P0PususP(usP)(usP)/u0=(1-P0)+(usP)/u011.00000.00002 10.0000 0.94930.05070.0507 10.0000 0.5072 3.2935 0.3293 0.3801 3 3.9500 0.70290.29710.2464 6.9750 1.7185 2.7862 0.2786 0.5757 4 1.9500 0.49640.50360.2065 2.9500 0.6092 1.0677 0.1068 0.6104 5 1.2833 0.35870.64130.1377 1.6167 0.2226 0.4585 0.0458 0.6872 6 0.9500 0.22100.77900.1377 1.1167 0.1537 0.2359 0.0236 0.8026 7 0.6250 0.16670.83330.0543 0.7875 0.0428 0.0822 0.0082 0.8416 8 0.4625 0.13770.86230.0290 0.5438 0.0158 0.0394 0.0039 0.8663 9 0.3042 0.07610.92390.0616 0.3833 0.0236 0.0236 0.0024 0.9263 (6)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以为纵坐标,分别以u及t为横坐标,绘制与u、与t关系曲线。见图3,4,5。六、思考题(1)自由沉淀中颗粒沉速与絮凝中沉淀颗粒沉速有何区别?自由沉淀和絮凝沉淀的沉淀条件不同,以致他们的沉速存在区别。自由沉淀过程中,颗粒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匀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且沉淀过程颗粒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大小、间隔等)不发生改变。絮凝沉淀过程中,颗粒由于相互接触絮凝而改变大小、形状和密度,沉淀过程中轨迹呈曲线。(2) 绘制自由沉淀静沉曲线的方法及意义。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沉淀时间所对应的悬浮物浓度和沉淀柱高度,算出每个沉淀时间所对应的颗粒沉速u和未被去除颗粒百分比P,绘制P-u关系曲线图。由P-u关系曲线图算出积分再通过公式求得悬浮物去除率,从而可以绘制-u、-t关系曲线图。通过绘制自由沉降曲线,可以了解颗粒自由沉淀的自由沉淀规律和特点,沉淀效果,认识颗粒自由沉淀过程中沉淀时间、颗粒沉速及悬浮物去除率之间的关系,为实际工程应用中沉淀池的设计作理论指导。(3)沉淀柱高分别为H=1.2m、H=0.9m,两组实验成果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自由沉淀的沉速与沉淀高度无关,因此,沉淀柱高度不同,所得实验结果是一样的。(4)利用上述实验资料,按下式计算去除率:计算不同沉淀时间t的沉淀效率,绘制与t、与u静沉关系曲线,并和上述整理结果加以对照与分析,指出上述两种整理方法结果的适用条件。图3 P与u关系曲线图4 与u关系曲线图5 与t关系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