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9640689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备课时间: 2011 年 4 月上课时间: 2011 年 4 月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1、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2、体会各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引导 (师生一起回顾,总结,学生适当记录。 )一、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表达方式是文章的基本构成要素,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一种或多种表达方式组成的。 表 达方式一般分为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叙述, 就是对人物活动、 经历或事情经过等情况的一般述说。 通过叙述,可以获得对人 物、事情的概括性的认识。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景物的 性质、 特征具体地描绘出来。通过描写读者可以得到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印象和感受。说明,是对客观事物的形式、内容、原理、规律及有关情形的解说。通过说明读者 可以清楚地了解某样事物、某种道理或某种知识。 议论, 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表明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的目的是使人信服某种看法,接受某种见解。 抒情, 就是抒发和表 现作者的感情。抒情的目的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读者。了解每种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阅读, 更好地理解作者的 表达意图。二、把握叙述和描写的作用叙述和描写是记叙类文章以及小说、 散文等文学作品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阅读这类作品, 应主要通过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正确把握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一)把握叙述的表达作用1、了解叙述的基本作用通过叙述, 可以了解事件发生、 发展的过程, 获得对整个事件全面而完整的印象; 了解 人物的经历和事迹, 获得对人物全面的概括的了解。 这是叙述的最基本作用。 在叙述性文章 中,叙述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议论说理类文章也运用叙述的方式, 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通过叙述性文字, 理 解文章的事实论据,就能更好把握文章的观点。例如文化眼光中一段叙述文字: “当柏 林墙将拆除时,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派人跑到德国,去购那些涂满图画与文字的墙体碎块。 出价之高惊骇一时。 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觉悟到, 这座被时代淘汰的墙恰恰是一种过往不复 的珍贵的历史象征。 德国政府被惊动了, 于是决定那一段尚未拆除的柏林墙不拆了, 保护起 来,永世珍存。 ”这段叙述文字十分概括,目的在于论述作者的观点,即“文化眼光不只是 表现为一种文化素养,一种文化意识,更是一种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 。说明性文章中的举例说明, 也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 这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 比如 蝴蝶的斑斓世界 中, 作者概括叙述了法国昆虫学家做过的一个实验,目的不是为了表现法布尔的精神,而是说明蝴蝶具有极其灵敏的嗅觉这一特征。2、体会不同叙述方式的表达效果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 倒叙、 插叙。不同的叙述方式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阅读时要用 心体会。顺叙, 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式。 顺叙可以使文章 条理清晰,眉目清楚。把握顺叙,可以通过时间的推移,可以通过事情的发展,也可以按照 认识的发展。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时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来把握作者儿时的 一段生活。倒叙,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 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的片断提到前边写, 然后再按事件发展的 顺序叙述。 倒叙可以形成悬念, 激起读者追根溯源的兴趣,使文章产生吸引力。阅读时要注 意体会倒叙在文章中产生的实际效果。插叙, 就是在顺叙全文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叙述完后回 到原来的地方接着顺叙下去。 运用插叙, 主要是为了丰富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中心。 阅读时 注意体会这一点,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例如故乡一文,在叙述“我”回乡的所见 所闻时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从而与中年闰土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深刻揭示了当时的 社会现实。3、体会叙述详略安排的作用叙述的详略与作者的表达意图密切相关。 详写的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 略写的相对次要。 阅读时要重点把握详写的内容,并体会详略安排的用意。例如背影 ,作者从北京回家奔 丧,再上车北去,整个过程的叙述简洁明白,详略得当。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 留了一日”,用一句话略写,因为这一内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又不能不提;而父亲陪我 去车站的前后经过写得很详细,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护之情。(二)把握描写的表达作用1、了解描写的基本作用在记叙类文章中, 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描写的基本作用表现为: 通过人物的外 貌以及内心世界的刻画, 再现人物形象, 使读者如见其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 再现自然 风貌,使人如见其景; 通过人物活动的自然、 社会环境的刻画, 再现人物所处的环境或背景, 使读者如临其境。描写主要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另外还有细节描写, 它是对人物、 环境等的细致描 绘。 成功的描写,能使客观事物有形有神,有声有色,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 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这句话通过孩子的动作、斑蝥发出的声音、喷出的烟雾的描写,表 现出斑蝥给孩子带来的无限乐趣。说明性文章中也会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对说明对象进行具体、形象、 生动的描写,描 述是说明的手段,是为说明服务的,和文学作品或记叙文中运用描述渲染环境、刻画人物、 制造情节, 最终为表达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服务不同。 一般是说明对象本身有某种生动形象 的美感特点, 不用描述无法准确加以说明, 同时也是为了增加说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如晋 祠,文章要表现的是晋祠“优美的自然景色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的特点,运用了 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有时把两者交织在一起, 寓说明于描写中; 有时先以说明状其形, 后以描写绘其神,从而把祖国文化中的这一瑰宝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特点。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阅读作品,要善 于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要体会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例如孔乙己 ,“我”初次见到的孔乙己是“他身材很高 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 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而最后一次是“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阅读时抓住前后两次的 外貌描写,就能深刻感受到人物的悲剧性格与悲惨命运。要重视对人物神态描写的品味。例如悲壮的两小时 ,飞船坠毁前科马洛夫向首长汇 报工作时,“目光泰然, 态度从容”,读者感受到的是他在生命最后时刻履行职责的高度责任 感;面对老母亲时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面对妻子“送了一个调皮而深情的飞吻” ,从中感 受到的是他对亲人的安慰;而面对 12 岁的女儿时, 他“眼睛里飘过一层阴云” ,并且两次落 泪,这是抑制不住对未成年女儿的依恋之情的流露;最后向众人告别时“毅然”挥挥手,表 现出与人世告别时的坚强和从容。 阅读中抓住科马洛夫在飞船坠毁前这一系列神态变化的描 写,就能充分感受到英雄的高尚品格和动人情怀。“言为心声” ,一个人的语言最能表现人物的思想、 性格和品质。 因此阅读作品要关注 人物的语言,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社戏中双喜的聪明机 灵就在他的语言中表露无遗: “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 的。”这是劝说大人放心,同意他们一帮小伙伴去看戏,说得句句在理; “是的。我们请客。 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这是回应六一公公责怪他们偷豆行为 并为自己辩解的一番话,透露出他的聪明和调皮。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性格、 思想、 品质的具体表现。 阅读作品还应关注人物的具体动 作,从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社戏中写小伙伴们得到同意后出发时的情形: “一 出门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 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有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抓住这里的“跳”、“拔”、“点”、“架”、“嚷”等一系列动作,读者就能充分感受到他们的兴奋喜 悦心情,以及水乡孩子娴熟的驾船本领。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 自我感受等, 就是人物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最直接表现人物的 思想情感,阅读中要悉心体会。 例如最后一课中,当小弗朗士得知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 课时,“心里万分难过。 ”尤其是轮到他背书时,小说描写了他的内心感受: “天啊,如果我 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 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通过这些心理描写的文字,读者深切体会到小弗朗士十 分懊悔、难过的心情,从而强烈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3、体会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对于渲染气氛、交代背景、 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突出文章中心等,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时应注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例如故乡中描写“我”回故乡途中的所见: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 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 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一段写景文字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既表现了故乡的凋敝衰败 的现实,同时又衬托出我当时的悲凉心情。又如伟大的发现中,通过对居里夫妇的工作 条件、 工作强度、工作难度的描写, 表现当时工作环境的极其艰苦,而居里夫人却说那是他 们生活中“最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 ,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无比热爱和执着 追求的精神。4、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好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 以一当十的效果,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阅读文章要 善于通过有表现力的细节进行深入体会。例如变色龙 ,小说四次写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 件军大衣, 着力刻画奥楚蔑洛夫军穿而又脱, 脱而又穿的细节, 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人物媚上 欺下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内心思想。三、把握说明表达方式的作用说明, 是对事物的特点作解释和述说, 使读者获得事物的相关知识的表达方式。 说明是 说明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1、通过说明内容的概括把握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说明事物只有抓住事物特征, 才能达到 说明的目的。因此阅读说明性文章,首先应通过对多方面说明内容的概括把握事物的特征。 例如苏州园林 ,抓住作者对“假山池沼” 、“树木的栽种修剪” 、“花墙廊子” 、“门和窗” 等多方面说明, 通过这些说明文字的概括, 就能清楚认识到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2、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 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 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 方法有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等。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章中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从而更 好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 有时单从道理上讲不容易使人明白, 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 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 文章通过牡丹、 大丽花和虞美人三个例子, 说明花的颜色形成还归功于人工选择。 阅读时抓 住所举的例子,就能正确体会到所要说明的事理。数字是从数量上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 列数字也是说明的常用方法。 如神通广大的光 导纤维 一文, 用大量的数据说明了光导纤维的传输信息量,读者通过这些具体的数据可以强烈感受到光导纤维传输信息量极大的特点。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 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 利用人们生活 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 从而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如神 通广大的光导纤维 一文, 通过铜导线与光导纤维的比较, 就能充分认识到光导纤维的优越 性。3、分析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讲顺序。 有条有理地说明, 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常见的说明顺序 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阅读说明文字, 梳理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清晰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如药物新 天地 一文,文章按照药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介绍,突出药物发展的广阔前景。 阅读时抓 住“童年”、“青年”、“未来”等词语,梳理本文说明的时间顺序,就能清楚把握药物的发展 阶段。通过空间顺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可以获得对事物 的形状、 构造等特征的清楚认识。 如有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文章, 就是按照瞻仰的路线 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阅读该文,从 空间方位入手就会获得清晰的印象。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的说明顺序。 阅 读这类文章, 应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从内在联系上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如松鼠 一文,通过对文章并列的几个方面的分析,就能从总体上把握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 特点。4、关注说明的语言特点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要关注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尤 其要体会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在表现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方 面的作用,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如神通广大的光导纤维 ,介绍光导纤维的材料, “光导 纤维的材料必须非常纯洁, 各种金属杂质要做到小于十亿分之一, 尺寸必须非常正确, 只能 容许 12 微米的误差。 ”阅读这段文字,体会“必须” 、“非常”、“只能”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以及“十亿分之一” 、“12 微米”等表示数量的词语,就能清楚地把握光导纤维的材料要求 极高的特点。四、把握议论和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文章除了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外,还要表现作者主观的情、意, 也就是作者受人、事、物、 景等外物触动而所产生的感情和想法。这就要运用议论和抒情的 表达方式。(一)把握议论表达方式的作用议论, 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议论,是议论性文章中最 主要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性文章中, 表明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叫论点。论点是 议论性文章的灵魂。 阅读议论性文章要重点把握文章的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是作 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有些文章, 标题就是论点。论点可以在文 章开头、文章结尾以及论述过程中用明确的语言提出。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 这就要读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在记叙性、 说明性文章中, 也经常运用议论的方式。 但不像议论文那样要有充足的论据 和严密的论证,它是在叙述、描写和说明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 文章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精彩的和糟糕的 ,作者这样写道: “一个作家 应该说是生活中的每个人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 爱的力量, 它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 仅有这点是不全面的,可能会把人引向歧途。它还需要有警告的力量相平衡”几句中肯的议论,言简意赅,揭示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旨。又如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结尾,“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你已知的未知之中。”议论揭示了文章的思想意义。议论, 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如上帝只给他一只 老鼠,三次穿插议论: “信赖, 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灵感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 “上帝给谁都不会太多。 ”言简意丰,深刻精辟。同时,好的议论,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 能以情动人,以形象启迪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清贫中作者写道: “清贫,洁白朴 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闪烁思想光芒的语言同时包含强烈 的感情,掷地有声。又如故乡结尾一段: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 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充满哲理,意味隽永。仔 细体味这样的语言,作者的见解、主张,文章的思想精华,就会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中。 (二)把握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抒情, 就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 抒发作者对人或事物的各种情感。 抒情的表达方式在诗 歌和散文以及叙述描写类文章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抒情的表现方式有两种: 直接抒情和间接 抒情。1、要善于通过直接抒情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感情。直接抒情, 就是作者不借助于其他手段直接表白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种方法宜于 表达浓烈的感情, 也会形成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中要善于抓住直接抒情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思 想感情。例如向生命鞠躬 ,作者在目睹蚂蚱悲壮的逃生经过后,抒发内心受到的强烈的 震撼:“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 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我正目睹着一个奇迹。 ”文章结尾又直抒胸臆,表达对 顽强生命的崇敬之情: “我几乎是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 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又如 长妈妈 一文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直接抒发作者对长 妈妈深厚的情感。2、要善于通过间接抒情体会作者的情感。间接抒情,就是把感情融于形象之中,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使抽象的感情客观 化、形象化,收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效果。因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都是最常 见的间接抒情方法。在叙述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如长妈妈一文中,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 人世, 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 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 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作者寓情于事,阅读这段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对长妈 妈悲苦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她的思念之情。又如悲壮的两小时结尾, “轰隆整个苏联 一片寂静。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向着飞船坠毁的方向默默地哀悼”通过含蓄简洁的叙述,体会作者对英雄的无限哀伤和崇敬之情。在描写中感受文章的情感。 诗歌和抒情散文往往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情, 优秀的篇章, 写 景和抒情往往糅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秋天的怀念,我和妹妹在母亲去世后,到公园去看菊花: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话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通过这段景物描写,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思念之情。 又如社戏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婉转, 悠扬, 使我的心也沉静, 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抒发“我”去看戏途中内心的无比愉悦。在议论中感受作者的感情。在记叙性文章中,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强烈的感情, 往往借助议论来抒情。例如石缝间的生命结尾一段文字: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 缝间而凄凄切切;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 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通过作者的议论,我们不仅认识到人生的哲理, 而且强烈感受到作者对顽强生命的崇敬、 感佩之情。又如 藕与莼 菜结尾:“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通过这句议论,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对 故乡的深厚思念之情。 能力聚焦 (训练,巩固所学知识点。 )例 1:第段中 “我”的一系列行动描写, 写出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一切” ,表现出“我” 的心理。这种心理也体现在第段 “我”的神情中,如: 链接: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 第段文字 到了杰克的房间门口,脱下鞋子抬起脚,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淌。我飞快地脱下袜子, 拧了拧水,又飞快地穿上。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一切,然后敲门。 开门的一刹那, 杰克的脸上写满了惊愕。 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格外漫长。 半湿的衣服 贴在身上,粘粘的、潮潮的,感觉就像掉进沼泽中一样。尽管如此,我脸上始终保持着平和 自然的微笑。 我知道我不需要无谓的同情, 我只有做得更好, 才能击溃杰克的高傲和他对中 国人的偏见。这道题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个空格考查对人物行动描写的理解, 从文章开头可以 看出,“我”之所以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一切” ,显然是“要做得最好”的表现,也就是 不想让杰克看到自己的狼狈相, 从而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形象。 人物的行为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第二个空格考查人物心理的外在神情表现, 通过信息筛选, 显然这段文字中的 “我脸上始终 保持着平和自然的微笑” 是人物的神情描写, 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信息。 这一神情与前面 “我”的行为是一致的, 都是“我” 要在杰克面前维护自己尊严和形象的内心思想的外在表 现。例 2: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1);(2)链接:山村传圣火 第段文字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 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 质朴的山民, 还穿着一冬 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 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 惟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 辫子成了稀有品种。 当晚霞在西山架上一消失, 村庄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 死寂得只 听见偶尔的狗吠。这道题考查表达方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从这段文字的内容来看,提到了时间、地点, 写了山民的穿着和言谈, 以及村庄在黑夜的死寂。 读了这段文字, 读者的感受是压抑的,心 情是低沉的。 文章这样开头的用意是什么呢?读了整篇文章, 了解到本文主要描述了陈望道 在小山村翻译共产党宣言 ,为中国革命带来了“圣火”这一事件,高度赞颂陈望道翻译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划时代意义。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整体出发, 再来看开头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就不难理解这样写的用意了。 文章首先交代了事件发生的 时间和地点, 其次通过对山民穿着言谈的刻画以及村庄在黑夜的死寂的描述,表现了当时农民的蒙昧,农村的落后,闭塞。可见,环境描写主要是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要把握某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定要联系全文的整体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切忌用某个现成的结论去硬套。例3:细读第段,联系上下文,完成下表。视网膜区域名称功能论断链接: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第段文字 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博士,是一位研究视觉系统的权威学者,特别对人的眼睛和大脑如何处理视觉形象的光照度和对比度感兴趣.她认为蒙娜丽莎微笑之所以时隐时现,是由于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她在一本名为美术故事的书中读到这样一段:”我知道你已看这幅画不下一百次,但是再看,就这么看”她照着做了一一近看远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她感觉 蒙娜丽莎具有一种闪烁的特性, 但还是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 - 天,她在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忽有所悟: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我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玛格丽特大喜过望: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 ! 玛格丽特解释说,人眼的视网膜具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中心的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而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却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人们在 欣赏蒙娜丽莎时专注于她的美目,视网膜的外围区恰好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由于外围区善于辨别阴影,将蒙娜丽莎嘴角和颧骨部位的曲线突出了,从而显示出笑容.人们发现蒙娜丽莎在微笑,很自然地将视线移到她的嘴部,在看她的嘴时,会发现笑容消失了 为了证实这个论断, 玛格丽特用电脑将蒙娜丽莎的面部进行了图像处理.面部阴影完全消除时,笑容也随之消失了. 面部阴影逐渐加强时,笑容就出现了. 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 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游移所致。本题考查说明的表达方式,要求考生通过说明把握事物的特征,包括功能和成因。 题目要求“细读”第段文字,通过认真仔细阅读,是不难把握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首先这段 文字说明人的视网膜的两个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其次说明随着人的视线从眼睛到嘴部的移动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然后联系上下文,就能抓住上面一段文字最后一句话“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我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得出“论断”。可见,阅读中要把握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说明的文字分析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板书: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说明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议论抒情反思:要让学生了解每种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和作用,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