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管理系统制度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8746580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控量测管理系统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监控量测管理系统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监控量测管理系统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新建某某至瑞丽铁路保瑞段怒江至龙陵段土建1标高黎贡山隧道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审批:中铁十八局集团某某大瑞铁路怒江至龙陵段项目经理部二一四年十月39 / 42目录1编制依据、目的与X围1编制依据1编制目的12工程概况22.1 线路概况22.2 自然特征22.3 隧道围岩分级43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8组织机构与仪器设备8技术要求93.3 监控量测管理工作18监控量测方法204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21位移管理等级21监控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响215监控量测信息反响与工程对策23监控量测信息反响23工程对策266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系统的终端采集软件的数据要求26接口数据说明26量测月报上传296.3 数据通讯要求296.4 执行与约束296.5 测点顺序号编号说明297监控量测的保证措施32监测数据质量保证措施32监控量测人员与仪器安全保障措施32监测仪器保养与维护328表格33监控量测管理制度1编制依据、目的与X围 TB10121-2007 铁建设2010120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涵201492号关于推进围岩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通知大瑞指安电2014026号通知关于开展隧道仰拱开挖连续监控量测工作的通知大瑞指工电03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等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有关规X、规如此、验收规X和标准等。新建铁路大瑞线怒江至龙陵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监控量测是检验设计、施工是否合理和围岩结构是否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它始终伴随隧道施工全过程,是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作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做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确保施工安全与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确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顺利贯穿,预测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化;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施工方法修改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为隧道工程建设管理积累经验,收集资料,总结出实用的技术成果,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编制X围为新建大瑞铁路怒江至龙陵段土建标工程,主要包括: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段5891m。2工程概况2.1 线路概况新建铁路某某至瑞丽线某某至瑞丽段高黎贡山隧道位于某某高原西部边缘,属高黎贡山山脉南延段,向东南方向大雪山附近与怒山山脉相接,属高黎贡山古生界变质岩严密褶皱和岗岩体高山区。高黎贡山脉北起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由某某入某某,经滇西北、怒江后进入某某境内。山脉分部在怒江和某某江之间,呈南北向伸展,在测区内主山系消失,往南仅属高黎贡山余脉,分部较为宽阔,海拔降至20003000m。区内地势总体上北东高,南西低,山脉大体为南北走向,地表沟谷纵横,地形起伏大,山脉、河流相间。地面高程6402340m,相对高差约1700m,地势起伏。2.2 自然特征2.2.1 地层岩性沿线地表零星覆盖第四第全新统滑坡堆积、坡崩积、冲洪积、坡洪积、坡积、坡残积,上更新统冲洪积软土、粉质粘土、粗砂、砾砂、细圆角砾土、粗圆角砾土、碎石土、卵石土、漂石土、块石土等地层,下伏第三系;侏罗系中统柳湾组、勐戛组上段、下段;三叠系中统河湾街组;泥盆系中统回贤组;志留系中上统,下统;奥陶-志留系;奥陶系上统、下统老尖山组,漫塘组;寒武系上统某某组二段、一段;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上段,下段;寒武系公养河群二段;燕山期花岗岩、时代不明混合花岗岩、辉绿岩脉与各期断裂、断层破碎带之断层角砾、压碎岩、蚀变岩等地层。2.2.2 地质构造与地震参数1沿线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的板块结合带,为青、藏、滇、缅巨形“歹字型构造西支中段弧形构造带与经向构造带之“蜂腰部南段,工作区内,怒江断裂带和泸水-瑞丽断裂带,在本工作区北缘严密挤压成平行索状,往南两断裂带逐渐撒开,由南北向转向南东或南西向偏转,呈一帚状形态,两断裂带间三角地带为侵入的花岗岩体,SN向转SW向弧形构造带。SN向构造带与NE向构造带组成区内构造体系,形成“A字型根本构造骨架。高黎贡山隧道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的板块结合带,为青、藏、滇、缅巨形“歹字形构造西支中段弧形构造带与径向构造带“蜂腰部南段。工作区内,怒江断裂带F1和泸水-瑞丽断裂带F2在本工作区北缘严密挤压成平行索状,往南两断裂带逐渐散开,有南向北转向南东或南西向偏转,呈一帚状形态。两断裂带间三角地带为侵入的花岗岩体,SN转向SW向弧形构造带、SN向构造带与NE构造带组成区内构造体系,形成“A字型根本构造骨架。2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某某至瑞丽线高黎贡山越岭地段加深地质工作与专题地质研究工作活动断层鉴定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007年6月与高黎贡山越岭地段加深地质工作与专题地质研究工作活动断勘测与工程影响评价和重点工程地震安全评价专题报告2008年8月划分,本区地震动烽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响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2.2.3 水文地质特征1地表水分布与特征测区地表水主要为江水、水库水与沟槽内流水。沿线河流根本为由北向南流的国际河流,属印度洋水系。主要有怒江缅甸境内称萨尔温江、某某江进入瑞丽为瑞某某,缅甸境内称伊洛瓦底江、芒市河某某江支流等主要河流。沿线其余众多的山间沟槽为季节性水流,水量受季节控制,雨季水量猛涨且浑浊,旱季水少且清澈,水流局部用于农田灌溉。沟槽各山岭之间,聚集山坡面雨季时的面流、线流与上游出露与坡脚渗出的地下水,通过各分支流向低洼处排泄,最终聚集于各江河。坡面冲沟与小沟槽流水受季节控制,通常是雨季汇水,旱季水枯。地表水主要承受大气降雨与地下水的补给。2地下水分布与特征地下水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有不同的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基岩裂隙潜水、断裂带水、岩溶水等。测区分布碳酸岩、碎屑岩、变质岩,含水构造多被断裂破坏,由于沟谷深切,构造裂隙、风化裂隙、断层裂隙发育,有利于降水入渗,尤其在向斜核部、断裂破碎带、影响带与构造交汇部位,由于裂隙连通性好,基岩裂隙水、岩溶水较丰富。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122000m3/d,隧道最大涌水量按183000m3/d;上坡地段最大涌水量为151000m3/d,下坡段最大涌水量为32000m3/d。3地下水侵蚀性经沿线附近取泉水、沟水、水库水、钻孔水进展水质分析,结果明确,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有229组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腐蚀环境时,水中PH值、侵蚀性CO2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H1H3。2.3 隧道围岩分级2.3.1 高黎贡山隧道隧道围岩分级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段围岩分布表 序号起点里程终点里程衬砌类型施工方法线别1D1K192+302D1K192+332D段级复合式抗震台阶法+临时仰拱三线2D1K192+332D1K192+337D段级复合式抗震台阶法+临时仰拱三线3D1K192+337D1K192+365C段级复合式抗震台阶法+临时仰拱双线4D1K192+365D1K192+420C段级复合台阶法+临时仰拱双线5D1K192+420D1K192+460C段级复合台阶法+临时仰拱双线6D1K192+460D1K192+463C段级复合台阶法+临时仰拱双线7D1K192+463D1K192+500C段级复合台阶法+临时仰拱双线8D1K192+500D1K192+505C段级复合台阶法双线9D1K192+505D1K192+509C段级复合台阶法双线10D1K192+509D1K192+515C段级复合台阶法双线11D1K192+515D1K192+519C段级复合台阶法双线12D1K192+519D1K192+540C段级复合台阶法双线13D1K192+540D1K192+600C段级复合台阶法+临时仰拱双线14D1K192+600D1K192+646C段级复合台阶法+临时仰拱双线15D1K192+646D1K192+650C段级复合台阶法+临时仰拱双线16D1K192+650D1K192+700C段级复合台阶法+临时仰拱双线17D1K192+700D1K192+760C段级复合台阶法双线18D1K192+760D1K192+7750D段级复合式抗震双侧壁导坑法双线19D1K192+775D1K192+800D段级复合式抗震双侧壁导坑法单线20D1K192+800D1K192+860Vc复合台阶法单线21D1K192+860D1K192+900加强复合台阶法单线22D1K192+900D1K192+950加强复合台阶法单线23D1K192+950D1K193+000加强复合台阶法单线24D1K193+000D1K193+008级复合风机安装渐变段全断面法单线25D1K193+008D1K193+016级复合风机安装段全断面法单线26D1K193+016D1K193+024级复合风机安装渐变段全断面法单线27D1K193+024D1K193+13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28D1K193+130D1K193+138级复合风机安装渐变段全断面法单线29D1K193+138D1K193+146级复合风机安装段全断面法单线30D1K193+146D1K193+154级复合风机安装渐变段全断面法单线31D1K193+154D1K193+30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32D1K193+300D1K193+630a复合台阶法单线33D1K193+630D1K193+700Vc复合台阶法单线34D1K193+700D1K193+704级复合下锚台阶法单线35D1K193+704D1K193+786级复合一般锚段台阶法单线36D1K193+786D1K193+790级复合下锚台阶法单线37D1K193+790D1K193+87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38D1K193+870D1K193+960a复合台阶法单线39D1K193+960D1K194+030Vc复合台阶法单线40D1K194+030D1K194+110b复合台阶法单线41D1K194+110D1K194+240b复合台阶法单线42D1K194+240D1K194+290b复合台阶法单线43D1K194+290D1K194+41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44D1K194+410D1K194+460b复合台阶法单线45D1K194+460D1K194+520b复合台阶法单线46D1K194+520D1K194+630b复合台阶法单线47D1K194+630D1K194+750Vc复合台阶法单线48D1K194+750D1K194+790a复合台阶法单线49D1K194+790D1K194+93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50D1K194+930D1K194+934级复合下锚全断面法单线51D1K194+934D1K195+016级复合一般锚段全断面法单线52D1K195+016D1K195+020级复合下锚全断面法单线53D1K195+020D1K195+05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54D1K195+050D1K195+090a复合台阶法单线55D1K195+090D1K195+230Vc复合台阶法单线56D1K195+230D1K195+420b复合台阶法单线57D1K195+420D1K195+470b复合台阶法单线58D1K195+470D1K195+520a复合台阶法单线59D1K195+520D1K195+63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60D1K195+630D1K195+720a复合台阶法单线61D1K195+720D1K195+760b复合台阶法单线62D1K195+760D1K195+830Vc复合台阶法单线63D1K195+830D1K195+870b复合台阶法单线64D1K195+870D1K195+96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65D1K195+960D1K196+010a复合台阶法单线66D1K196+010D1K196+12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67D1K196+120D1K196+140a复合台阶法单线68D1K196+140D1K196+144级复合下锚台阶法单线69D1K196+144D1K196+170级复合一般锚段台阶法单线70D1K196+170D1K196+226级复合一般锚段全断面法单线71D1K196+226D1K196+230级复合下锚全断面法单线72D1K196+230D1K196+280a复合台阶法单线73D1K196+280D1K196+48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74D1K196+480D1K196+590b复合台阶法单线75D1K196+590D1K196+740Vc复合台阶法单线76D1K196+740D1K196+780b复合台阶法单线77D1K196+780D1K196+840b复合台阶法单线78D1K196+840D1K196+890b复合台阶法单线79D1K196+940b复合台阶法单线80D1K197+070b复合台阶法单线81D1K197+120b复合台阶法单线82D1K197+120D1K197+190b复合台阶法单线83D1K197+190D1K197+265b复合台阶法单线84D1K197+265D1K197+300b复合台阶法单线85D1K197+300D1K197+350b复合台阶法单线86D1K197+350D1K197+354级复合下锚全断面法单线87D1K197+354D1K197+436级复合一般锚段全断面法单线88D1K197+436D1K197+440级复合下锚全断面法单线89D1K197+440D1K197+50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90D1K197+500D1K197+600b复合台阶法单线91D1K197+600D1K197+77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92D1K197+770D1K197+820b复合台阶法单线93D1K197+820D1K197+88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94D1K197+880D1K197+930b复合台阶法单线95D1K197+930D1K197+980a复合台阶法单线96D1K197+980D1K198+030b复合台阶法单线97D1K198+030D1K198+210级复合全断面法单线98D1K198+210D1K198+260b复合台阶法单线3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项目部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工程部长、分部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监控量测领导小组,组员由分部现场副经理、工程部长、测量班长组成。组织机构:组长:樊秋林副组长:周意咏 X进军 组员:魏建超 卢中 向超 曹运周 翟晖 组长职责:全面负责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段监控量测工作;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纳入施工现场组织。 副组长职责:负责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段监控量测工作的具体落实工作;成员职责:负责测点布设、数据采集工作;负责所有数据的整理,对数据与时进展分析,为工程提供信息依据。3.1.3针对本隧道的特点,专门成立监控量测课题组监测组由4人组成,在监测组长的指导下负责日常监测与资料整理工作。表3.1.3 人员安排表序号某某职务备注向超工程师测量负责人郭继业测量员负责布点,观测翟辉测量员负责记录数据林可即测量员负责审核在隧道监控量测中,能否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关键是对仪器的选择。仪器必须具备准确性、耐水性、耐久性和稳定性。因此综合考虑本隧道施工特点,必测项目采用常规的机械仪器量测。表3.1.4 监控量测仪器设备表序号名 称仪器型号数 量备 注1全站仪 莱卡TS09一台2水准仪苏光两台3收敛计一台4数码相机一台5振动传感器、记录仪一套6压力盒一套7台式电脑联想一台8手持设备一台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展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3.2.1。表3.2.1 监控量测项目表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备注1洞内、外观察下沉观察、数码相机2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3净空变化收敛计、全站仪4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隧道浅埋段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展的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3.2.2。表3.2.2 监控量测项目表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备注1接触压力量测压力盒2隧底隆起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3爆破振动振动传感器、记录仪4纵向位移全站仪3.2.2 监控量测断面与测点布置量测内容确定后,对量测点的布置是技术关键,浅埋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根据围岩级别与围岩稳定情况,确定好断面间距与时布设,量测点植入围岩深度不小于30cm,同时量测点端面必须贴反光片,便于找点和测量,已布设好的量测点要挂上里程标识牌。表3.2.3 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2BH020-50BH02B10-20H05-10注: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X围不应小于H0+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X围应适当加宽。其测点布置如图3.2.1所示。图3.2.1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表3.2.4的要求布置。表3.2.4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30105拱顶下沉点原如此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顶增设测点,参考图3.2.2布置。 a b图3.2.2 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的测点布置示例(a) 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测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2条水平测线、2条斜测示例。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可参考表3.2.5、图3.2.2布置。表3.2.5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 地段开挖方法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3.2.3 监控量测频率1、监控量测频率1仰拱开挖前,对相邻两断面拱顶、周边水平收敛进展第一次量测;2仰拱开始开挖后每30 分钟左右进展一次量测,直至仰拱浇筑完成;3仰拱浇筑完后每天量测频率不少于两次,直到稳定为止;4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宜在36h内完成,其他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起始读数,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最少在24h内测取初始读数,以后根据技术规X要求的采集频率和次数进展收集数据。量测频率也须根据隧道开挖、工程进度和所量测数据的变化情况作适当的调整,量测频率确实定主要是根据埋设断面时间间隔和与掌子面的距离来确定。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开挖面的距离与位移速度分别按照表3.2.6-1和表3.2.6-2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如此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表3.2.6-1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m监控量测频率(01) B2次/d(12) B1次/d(25) B1次/23 d5 B1次/7 d表3.2.6-2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 d1次/3 d1次/7 d注:1、B为隧道开挖宽度。2、量测信息反响1仰拱连续量测信息反响根据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展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与建议。监控量测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提出评价意见,评价应根据位移管理等级分三级进展,并按规定采取相应的工程对策,报项目部总工程师。连续量测所有原始资料和分析判断结论须随施工日志放置在资料室备查。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等级达到级时,由现场监控量测组长将量测原始资料和分析结果通报现场技术主管和现场监理工程师正常施工。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等级达到级时,加大观测频率,每15 分针观测一次,由现场监控量测组长将量测原始资料和分析结果通报现场技术主管和现场监理工程师,与时上报项目部总工程师。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等级达到级管理值以与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值大于5mm时,由现场监控量测组长与时通知现场技术主管、现场监理工程师暂停施工,并将量测原始资料和分析结果于2 小时内上报项目部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工程部、质检部可先传电子版,后报纸质文档并上报监理与大瑞指挥部,项目部4 小时内组织参建各方研究相应工程措施,必要时由公司组织专家组研究工程措施。管理等级应对措施正常施工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工程对策暂停施工,采取相应工程对策总工程师应每天收集隧道监控测量的成果分析资料,对分析意见进展确认,对超过级管理值的由项目经理同时履行该检查确认程序,相关资料签认后建账管理备查。2工程安全性评价根据位移管理等级分三级进展见附表,并采用相应的工程对策。根据工程安全性评价的结果,需要变更设计时,根据有关铁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方法与时进展设计变更。工程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A 、一般措施:a 稳定开挖工作面措施;b 调整开挖方法;c 降低爆破振动影响;d 围岩与支护结构间回填注浆;B 、辅助施工措施:a 工字钢临时支撑。3.2.4 监控量测基准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与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3.2.4.1 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参考表3.2.7选用。表3.2.7 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隧道埋深h (m)h5050h300300h500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拱顶相对下沉%注:1、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的修正。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3、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2后采用。3.2.4.2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表3.2.8要求确定。表3.2.8 位移控制基准类别距开挖面1BU1B距开挖面2BU2B距开挖面较远允许值65%U 090%U 0100%U 03.2.4.3根据位移控制基准,可按表3.2.9分三个管理等级。表3.2.9 位移管理等级管理等级距开挖面1B距开挖面2BUU1B/3UU2B/3U1B/3U2U1B/3U2B/3U2U2B/3U2U1B/3U2U2B/33.2.4.4爆破振动控制基准应按表3.2.10的要求确定。表3.2.10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振速序号保护对象类别安全允许振速cm/s10Hz1050 Hz50100 Hz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2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3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4一般古建筑与古迹5水工隧道7156交通隧道10207矿山巷道15308水电站与发电厂中心控制室设备9新浇大体积混净土龄期:初凝3d龄期:37d龄期:728d7.012备注1. 表示频率为主振频率,系指最大真服所对应波的频率。2. 频率X围可依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如下数据:深孔爆破1060 Hz;浅孔爆破40100 Hz。3. 有特殊要求的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注:1、表列频率为主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2、频率X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如下数据:深孔爆破1060HZ;浅孔爆破40100HZ。3、有特殊要求的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3.2.5 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测量仪器的精度应满足下表要求,测量仪器的量程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水、防腐性能。表3.2.1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测试精度序号监测项目测试精度1拱顶下沉0.51mm2净空收敛0.51mm3地表沉降0.51mm4爆破振动速度1mm/s3.3 监控量测管理工作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专门计算机系统进展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与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做出记录。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详细监控测量管理工作流程见图3.3.1。完毕安全分析测点埋设初期支护施工量测数据采集人员、仪器设备隧道开挖已施工段支护加强措施项目制定管理基准的设定监测总结施工建议量测数据分析修改支护设计参数修改管理基准值不满足图3.3.1 监控量测管理工作流程现场监控量测方法应简单、可靠、经济、实用。拱顶下沉量测是在隧道开挖毛洞的拱顶设1个闭合三角形挂钩的锚桩,测桩埋设入岩深度不小于30cm,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并贴反光贴,用精细水准仪、塔尺、钢挂尺或全站仪量测。隧道开挖爆破以后,在预设点断面,沿隧道周边的拱顶、拱腰和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测桩埋设入岩深度不小于30cm,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并贴反光贴,采用全站仪量测。隧道洞口浅埋地段,在隧道沿轴线方向设量测断面,断面纵向间距5-10m,横向间距2-5m。在选定的量测断面区域,首先应设1个通视条件好、测量方便、结实的基准点。测点应埋水泥桩,测量放线定位,用精细水准仪或全站仪量测,并待沉降稳定以后停止测量。隧道掌子面每次爆破后和初喷后通过肉眼观察、数码相机、地质罗盘和锤击检查,描述和记录围岩地质情况:岩性、岩层产状、裂隙、地下水情况、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判断围岩类别是否与设计相符,必要时应拍照,测量地下水流量,观察支护效果。爆破振动速度和加速度监控量测可采用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以与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应固定在预埋件上,通过爆破振动记录仪自动记录爆破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振动波形和振动衰弱规律。4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对各种数据进展与时整理分析,判断其开展变化规律,并与时反响到施工当中去,以此来指导施工。采用变形总量和变形速率对隧道安全进展等级管理。位移管理等级见表4-1与采取措施见表4-2表4-1 位移管理等级安全等级正常绿色预警二级黄色预警一级红色备注变形量围 岩 级 别40408080不包括高地应力软岩和膨胀岩隧道5050100100、7575150150注:“含义包括上、下限值表4-2措施对应表安全等级处理措施正常绿色正常施工预警二级黄色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网喷混凝土等措施进展补强预警一级红色暂停施工,增设横、竖支撑进展抢险,后续施工时,应加强支护,调整施工工法4.2监控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响监控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响见图4-1应符合如下要求:1每次监控量测后应与时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2通过专用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自动生成时态曲线图进展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并与位移管理等级进展比拟。3出现红色预警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图4-1 监控量测信息化系统工作流程图3测点位移速率5mm/d时,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现场分析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当速率连续两天大于10mm/d时,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进展原因分析和制定措施并上报建设单位批准; 当速率大于15mm/d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展原因分析和制定措施。5监控量测信息反响与工程对策监控量测信息反响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展评价,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与建议。施工过程中应进展监控量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每天根据监控量测数据与时进展分析,当每天拱顶下沉速率达到5mm时,收敛累计达到100mm要停止掌子面施工,发现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按周、月进展阶段分析,总结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施工情况进展评价,与时向现场监理上报量测资料与签认,提交阶段分析报告,指导后续施工。工程安全性评价应分三级进展,并采用相应的工程对策,当围岩与设计不符时与时上报业主、设计、监理进展围岩级别变更,应根据有关铁路工程变更管理方法与时进展设计变更。监控量测信息反响可按图5.1规定的程序进展。工程安全性评价应分三级进展,采用表5.1中相应的工程对策。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见图5.2。隧道设计监控量测实施细如此现场调查与资料调研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环境与工程安全性评价判定基准经验类比理论分析特殊要求调整设计参数,提出变更设计建议报监理、业主、设计单位变更设计环境与安全是否满足要求是 否图5.1 监控量测信息反响程序框图表5.1 工程安全性评价分级与相应应对措施管理等级应对措施正常施工综合评价设计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取相应工程对策暂停施工,采取相应工程对策位移(应力)是否超过超级管理位移(应力)是否超过超级管理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结果位移(应力)是否超过超级管理暂停施工继续施工工程对策否是是安全是不安全图5.2 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稳定开挖工作面措施;调整开挖方法;调整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并与时支护;降低爆破振动影响;围岩与支护结构回填注浆。地层预处理,包括注浆加固、降水、冻结等方法;超前支护,包括超前锚杆管、管棚、超前插板、水平高压旋喷法、预切槽法等。5.2.3二次衬砌的施工应满足如下要求时进展: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与拱顶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工时间。6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系统的终端采集软件的数据要求接口数据说明6.1.1 工区编码工区编码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统一编码,编码采用14位,前10位表示标段编码,第11、12为类别码,第13、14位为顺序号。见如下图:6.1.2 隧道工点编码隧道工点编码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统一编码,编码采用12位,前6位表示项目编码,第7、8位表示专业代号,第9、10、11、12位为工点顺序号。见如下图:6.1.3 断面编码断面编码由客户端程序生成。编码采用16位,前12位为隧道工点编码,第13、14、15、16位为断面顺序号,断面顺序号按照里程顺序由小到大的原如此编号,必须不能重复。6.1.4 测点编码测点编码由客户端程序生成,编码采用20位,前16位为断面编码,第17、18位为测点类别号,第19、20位为测点顺序号。测点顺序号编码规如此见测点顺序编号说明。6.1.5 测点的编码序列测点的编码序列由同一断面内量测对象组成,不同量测对象之间通过“/分隔,同一量测对象由多个测点组成,之间通过“#间隔。例如:KSJ01SD00010021GD01/XKSJ01SD00010021GD02/XKSJ01SD00010021GD03/ XKSJ01SD00010021SL01#XKSJ01SD00010021SL02/XKSJ01SD00010021SL03# XKSJ01SD00010021SL04说明:拱顶沉降测点1编码/拱顶沉降测点2编码/拱顶沉降测点3编码/周边收敛测线1的测点1的编码#周边收敛测线1的测点2的编码/周边收敛测线2的测点1的编码#周边收敛测线2的测点2的编码测点的量测值序列由同一断面内量测对象的量测值组成,不同量测对象的量测值之间通过“/ 分隔。例如:说明:拱顶沉降测点1的量测值/拱顶沉降测点2的量测值/拱顶沉降测点3的量测值/周边收敛测线1的量测值/周边收敛测线2的量测值6.1.7 测点的量测坐标序列测点的量测坐标序列由同一断面内量测对象的测点坐标组成,不同量测对象之间通过“/ 分隔,测点坐标之间通过“#间隔。例如:说明:拱顶沉降测点1的X坐标# Y坐标#Z坐标/拱顶沉降测点2的X坐标# Y坐标#Z坐标/拱顶沉降测点3的X坐标# Y坐标#Z坐标/周边收敛测线1的测点1的X坐标#Y坐标#Z坐标#周边收敛测线1的测点2的X坐标#Y坐标#Z坐标/周边收敛测线2的测点1的X坐标#Y坐标#Z坐标#周边收敛测线2的测点2的X坐标#Y坐标#Z坐标6.1.8 断面开挖方法类型编码断面开挖方法类型编码序号名称编码1三台阶ST2多台阶法DT3全段面QD4环形开挖HX5中隔壁法ZG6交叉中隔壁法JC7双侧壁导坑法SC量测月报记录生成后,即时将文档上传,文件名按照“标段编码+“量测月报+“-+“时间戳的规如此命名。标段编码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统一下发。6.3 数据通讯要求1.终端软件要支持基于安全加密的GPRS无线传输技术和有线传输的两种数据传输方式,对传输数据采用DES加密,并对DES密钥采用非对称RSA加密传输。2.数据基于TCP/IP协议方式传输。3.要求支持断点续传,网络中断后,恢复连接可以继续完成数据上传工作。4.数据完整性要求,除说明可以为空的字段外,所列数据均为必填。6.4 执行与约束1. 终端软件实施前,建设单位按照总公司的具体要求进展项目初始化,并由终端厂商根据授予的编码进展实施。2.数据接口的有效性由总公司组织测试完毕后,方可开展后续工作。6.5 测点顺序号编号说明本标段隧道适用于单洞双线隧道,沿铁路里程增大方向,路中线位置的测点顺序号为00,左侧顺序号为奇数01,03,05,07,09,右侧顺序号为偶数02,04,06,08,10,由中心线向外依次增大,见如下图:拱顶下沉测点的顺序编号,沿铁路里程增大方向,线路中线位置的测点编号为00,左侧编号为奇数01,03,05,右侧为偶数02,04,06,由中心线向外依次增大,见如下图:周边收敛测点的顺序号编码规如此,沿铁路里程前进方向,中心线左侧测点编号为奇数01,03,05,07,右侧为偶数02,04,06,08,成对编号,由中心线向外依次增大。见如下图:7监控量测的保证措施测点布设必须符合方案设置要求。测点埋设必须在同一里程断面上,埋设高度必须在同一相对高度上。测点埋设深度必须进入围岩,不允许焊接在拱架上。同一测线收敛仪数显读数要反复量测,量测次数不少于3次。拱顶沉降观测采用专用反光标志,提高全站仪的观测精度。观测日期、测线编号、观测温度、测点里程记录要清晰明了。经常性对测点的稳固性进展检查,防止测点松动。每次量测时,钢尺挂点要在同一部位上。监测人员在洞内工作必须佩戴防护口罩。监测部位断面灯光必须充足。洞内架设仪器X围内必须摆放安全警示锥,监测人员必须穿戴反光背心,警示过往施工机械。监测基准点布置在隧道左右两侧,必须避开车行道X围。在进展水平收敛量测时,必须有专人指挥过往施工人员或施工机械,以免钢尺挂伤施工人员和钢尺被机械挂坏。监测人员站立在高空作业时须佩戴安全带,以防高空坠落。按照国家精细仪器检测规定要求全站仪、水准仪、收敛仪必须一年鉴定一次,未经鉴定仪器严禁投入使用。定期对仪器和附件的使用状况进展自我检核、校正,如果检测出常规指标超出精度要求时,应与时送到指定维修站进展复检和维修。每次仪器在野外使用完毕后,在办公室对仪器上的外表灰尘进展擦拭,仪器的目镜和物镜禁止用手或其它硬质的材料擦拭,必须要专用镜头布纸和仪器配备的专用镜头绒布擦拭,以免刮花镜头玻璃,对仪器望远镜造成损坏,影响仪器的使用精度。在强烈的太阳光下作业必须撑打太阳伞,防止阳光直接照射仪器。仪器要轻拿轻放,在汽车运输时,仪器必须专人托抱,防止汽车在行走过程中对仪器造成造成震动。监测仪器和附件必须要有专人使用,专人保管。建立监测仪器使用台账,对已鉴定合格和未鉴定仪器、附件应分开存放,并标识清楚鉴定和到检日期,标示清楚需要送检和维修仪器、测量附件。8表格新建某某至瑞丽铁路 隧道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 附表A桩号:施工方法:埋设时间:测点编号:量 测 时 间观测值相对上次 沉值相对初次 沉值时间 间隔变化速率备 注期数年月日时mmmummdmm/d观测: 计算: 复核: 监理工程师:新建某某至瑞丽铁路拱顶下沉量测记录表标段名称:怒江至龙陵段土建标单位工程:桩号施工方法施工部位埋设日期测线编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温度修正后测相对初次下相对上次时间变化备注修正值点高程值沉值u下沉值间隔速率年月日时mmmmmmmmmmmdmm/d测读:计算:复核:监理工程师:日期:新建某某至瑞丽铁路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标段名称:怒江至龙陵段土建标单位工程:桩号施工方法施工部位埋设日期测线编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温度修正后测相对初次相对上次时间变化备注修正值点变化值变化值u变化值间隔速率年月日时mmmmmmmmmmmdmm/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