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报告模板讲解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98066143 上传时间:2022-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报告模板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报告模板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报告模板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桩自平衡竖向抗压试验报告报告编号工程名称:检测地点:单位名称日期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说明:1、报告无骑缝章及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2、报告复印无效;3、报告无检测人、编写、校核、审核、批准签名无效;4、报告涂改无效;5、本报告复议期为十五天。检测单位地址: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邮政编码:电话:xx目录工程概况4检测概述5测试设备及其安装7现场检测8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判定9试验后注浆的要求10检测结果与分析11结论10附表1:#桩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表.13附图1:#桩-上位移曲线图16附图2:#桩-下位移曲线图17附图3:试桩平面位置示意图22附图4:#桩现场试验照片23附件:桩基工程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略)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见表1。表1工程概况表工程名称建设地点结构形式概述框剪结构,上部18层,地下1层桩基概况类型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形式桩基础总桩数140根桩端持力层石灰岩层设计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41954780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桩身直径(mr)i1000桩长(m)19.220.0(由施工方提供)扩底直径(mm13001600地质资料简述委托方提供的*院XX岩土勘察报告,揭露的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土层、厚度、物理力学指标等)2检测概述检测目的、方法采用自平衡法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依据1设计图纸;2经批准备案的检测方案;3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DB45/T564-2009);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5国家和地区有关法规及标准。试验仪器设备试验所用仪器设备见表2.3。表2.3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型号规格编号检疋/校准证书编号检定有效期10.4级精密压力表2百分表13百分表24何载箱1(xx#桩)5何载箱2(xx#桩)6何载箱3(xx#桩)2.1 抽检数量根据(JGJ106-2003)第条,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2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3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4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注:对上述14款规定条件外的工程桩,当采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承载力检测时,抽检数量宜按本条规定执行。2.4.1 根据上述规定及委托方要求,本次抽检3根桩。试桩位置由委托方指定。243抽检桩基本参数见表2.4。表2.4抽检桩基本参数表试桩编号成桩类型桩承载性状类型桩径(mm扩大头直径(mm桩端持力层桩端持力层设计取值(qpk)桩顶标高(相对土0.000)试桩时桩长(m单桩设计承载力特征值(kN)试桩时荷载箱顶部到桩顶高度(m)荷载箱位置何载箱直径(m/面积(m)成桩日期测试日期注:桩顶标咼、桩长由施工方提供。3测试设备及其安装高压油泵站静载试验仪基准桩基准梁高压油管上位移护管下位移护管上位移丝下位移丝(棒)钢筋笼荷载箱钢筋笼基准桩立面图3.1.1 荷载箱试验加载采用的专用荷载箱,经法定计量单位或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标定。3.1.2 荷载箱极限加载能力大于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2倍荷载箱的构造能保证荷载箱打开后留下的空间有利于浆液的填充,荷载箱外部形状设计应有利于浮渣被排出。2.2 荷载箱安装2.2.1 平面上荷载箱平放于试桩中心或桩底端中心,荷载箱位移方向与桩身轴线夹角w50。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荷载箱安设在平衡点,并与钢筋笼焊接在一起,荷载箱与上下钢筋笼连接处有加强措施,并焊接锥形导正钢筋便于导管通过。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荷载箱安装可参照附录A中的图A.1进行。3.2.1 加载系统试验荷载通过高压油泵施加,荷载测量采用并联于荷载箱油路上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荷载箱的率定曲线换算荷载。3.2.2 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优于或等于0.4级。3.3.3 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施加最大荷载时的压力不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3.3.1 位移测试系统测试位移可采用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测量,测量仪表经法定计量单位检定。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上位移丝(棒)宜固定在上承压板以上20cm50cm左右的位置,下位移丝(棒)宜固定在下承压板以下20cm-50cm左右的位置。自平衡法静载试验位移传递系统安装可参照附录A中的图A.1进行。3.3.2 上、下位移分别取三点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点沿桩身的周长方向平均分布,取平均值为测量值,桩顶位移可直接取桩顶中心点进行测量。3.3.3 位移测试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0.01mm基准梁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简支于基准桩上,测试桩与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小于4倍桩身直径且大于2.0m。3.3.4 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3.3.5 采用位移丝装置时设防风棚以确保不受风力扰动。位移丝与位移计的安装可参照附录A中的图A.3。3.4 注浆管若试桩用作工程桩,应在荷载箱周围安装注浆管,注浆管的构造及布置能保证试验结束后产生的空隙能被充分填充,注浆管数量不少于3根。3.5 伸缩结构声测管、注浆管和位移丝(棒)护管在荷载箱部位做成伸缩结构,并进行可靠的密封处理。4 现场检测试验加、卸载分级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加载。4.1.1 卸载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4.1.2 加卸载时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4.1.3 试验加载方法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桩承载力自平衡法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4.1.4 对于工程桩的验收检测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当有成熟经验或特殊时间要求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4.1.5 慢速维持荷载法符合下列规定:a)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min、15min、30min、45min、60min测读位移值,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b)位移相对稳定标准:每1h内的位移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位移量计算)。c)当位移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d)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min、30min、60min测读位移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残余位移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min、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4.1.6 快速维持荷载法符合下列规定: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少于1h,是否延长维持荷载时间根据位移收敛情况确定。4.2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a)某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5倍。但位移能相对稳定且上、下位移量均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位移量超过40mmb)某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c)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d)当荷载一位移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位移量60mnrr80mm在特殊情况下,根据具体要求,可加载至累计位移量超过80mm。5 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判定自平衡法试验数据分析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一般绘制Q上-s上、Q下一s下,s上一Igt、s下一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5.1.1 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测定时,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和绘制桩身轴力分布、侧阻力分布,桩端阻力-荷载、桩端阻力-沉降关系等曲线。5.1.2 Qu上和Qu下的确定根据位移随荷载的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变型Q上-s上、Q下-s下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变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5.1.3 根据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上段桩取s上-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上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下段桩取s下一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5.1.4 当满足本标准第6.3条规定的终止加载条件时,取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承载力。5.1.5 对缓变形Q上一s上、Q下一s下曲线,按位移值确定极限承载力值,Q上取对应于向上位移s上=40mn对应的荷载值;Q下可取s下=0.05D的对应荷载值。(D为桩端直径;当为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时,D为荷载箱下承压板直径)。5.1.6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推定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推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按式(1)计算:Q=(Q上一W上一W)/入+Q下(1)式中:5.1.7 Qu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W上上段桩桩身自重;wp有效堆载重量。当反力不足时,可在桩顶增加堆载配重;入一一桩侧抗拔一抗压阻力比,粘性土、粉土、碎石土取0.8;对于砂土取0.7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按式(2)计算:5.1.8 Qu=Q上(2)带扩底的大直径端承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按式(3)计算:5.1.9 Qu=Qk(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参加统计的测试桩不少于3根时,当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5.1.10 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测试桩数量。5.1.11 测试桩数量少于3根时,应取低值。单桩竖向抗压(拔)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拔)承载力特征值(kN)按式(4)计算:Ra=Qu/2(4)5.2 检测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包含的内容应符合JGJ106相关规定。5.3 试验后注浆的要求注浆管应具备的性能注浆管能承受1.5MP以上静水压力,管体强度能保证在钢筋笼吊装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至于破损。注浆材料注浆材料宜用强度等级42.5以上的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宜为0.50.8。注浆施工及终止条件注浆前用泵送清水冲洗试验后留下的空隙,直到相邻注浆管返回的水流变清澈,方可进行灌浆;当相邻注浆管返回的浆液与注入浆液浓度相差不大时可终止灌浆。6 检测结果与分析6.1 试验过程简述:1XX#试桩,最终正常加载至第9级荷载,历时120min观测,沉降已达到相对稳定,达到最大试验荷载值,故终止了加荷。此时荷载箱刚性承压底板向上、向下荷载Q-s位移曲线呈缓变型、s-lgt曲线未出现明显弯曲现象,取最大试验荷载为极限荷载。向上位移累计xxmm回弹值为xx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xxmm回弹率xx%。向下位移累计xxmm回弹值为xxmm卸载后剩余位移为xxmm回弹率xx%。按下公式(1)计算:Q=Qpk,按测试结果计算得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xxxkN。检测结果1基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见表4.2;2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见附表1-附表3;3竖向荷载-沉降(Q-s)曲线及沉降-时间对数曲线(s-lgt)见附图1至附图3;4试桩平面位置示意见附图4;5试验过程由监理单位见证,工程质量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见附件。表7.2自平衡法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工程桩编号桩径(mm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何载箱上段桩向上位移(mr)何载箱底向下位移(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kN)向上总位移回弹值残余沉降值向下总位移回弹值残余沉降值7.3数据分析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的有关规定,结合现场记录而绘制的各试桩曲线来分析,?本次所抽检的3根工程桩中,试桩的Q-s曲线均未出现明显陡降起始点(即第二拐点),slgt曲线的尾部均未出现明显弯曲的现象,故各试桩的曲线属于缓变型曲线。经综合分析,本次试验的107#、129#、126#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实测分别为:不小于8390kN不小于9560kN不小于9560kNo8结论综合上述情况,按照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DB45/T564-2009)中有关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本次试验的XX#、XX#、XX#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实测分别为:不小于xxxkN、不小于xxxkN、不小于xxxOkN,相应xx#、xx#、xx#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不小于xxxkN、不小于xxxkN、不小于xxxkN,满足设计要求单位名称2O13年3月11日主要检测人及上岗证号:(证号:报告编写:(证号:上岗证号:报告审核:(上岗证号:报告批准:附表1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工程桩编号:107#桩一、各级加荷载作用下各测点上、下位移值序号Q值(kN)何载相出力值(kN)本级历时(min)向下(mm)向上(mm)本级累计本级累计123456789二、各级卸荷载后各测点回弹值75310附图1:桩上位移曲线图附图2:#桩-下位移曲线图附图3:试桩平面位置示意图图例:涂黑为抽检桩附图4:最大试验压力表照片精品资料WelcomeToDownloa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