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5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7360468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 -5( 总分: 20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第一部分 教育学 (总题数: 0,分数: 0.00)二、单项选择题 ( 总题数: 10,分数: 20.00)1. 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分数: 2.00 )A. 孔子 V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解析: 解析 孔子在对教育对象的阐述上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主张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 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2. 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分数: 2.00 )A. 唐代B. 民初C. 清末 VD. 新中国成立解析: 解析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开始于清代同治元年 (1862 年) ,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的教学中得 到应用。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这种观点的提 出是在 。(分数: 2.00 )A. 1966 年 VB. 1976 年C. 1986 年D. 1990 年 解析: 解析 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 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 的职业。4. 是一种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的课程。(分数: 2.00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潜在课程D. 核心课程 V 解析:解析 核心课程是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一种课程。核心课程在兼顾学生发展和 社会的需要、增强学科问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认识特点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5. 组织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分数: 2.00 )A. 提供感性材料B. 引起学习动机C. 帮助领会知识 VD. 知道运用知识解析: 解析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清 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在感知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的加工,形成 概念、原理。6. 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分数: 2.00 )A. 行为主义B. 科学主义C. 主知主义 VD. 人本主义解析:解析 主知主义学派把教学理解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和观念运动过程,主要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 的习得。7. 柯尔伯格认为,当儿童习惯于遵从教师或父母的权威的时候,说明它处在道德发展的 。(分数: 2.00 )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第四阶段 V解析: 解析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 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三阶段,人际间的协调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四阶段, 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 伦理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遵从权威阶段属于第四个阶段。8. 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句所论述的主题相当于现代教育中。(分数: 2.00 )A.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B. 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C.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D.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V解析: 解析 学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学按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修习时也要有课外 练习。说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9. 从教育要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和知识价值理论出发,提倡学习实用科学知识的是。(分数: 2.00 )A. 夸美纽斯B. 斯宾塞 VC. 赞科夫D. 卢梭解析: 解析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主张教育应从古典 狐疑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从人类的五种需要中提出五种类型的课程。10. 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分数: 2.00 )A. 建制 VB. 培养班干部C. 思想教育D. 班级文化解析: 解析 建制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班集体以最初个体的简单集合变为对每一 个成员具有一些最基本要求的共同体。在以后的班级活动中,教师能最大限度吸引集体成员的参与。三、名词解释 (总题数: 3,分数: 15.00)11. 教育要素分数: 5.00 )正确答案: () 解析:教育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的成分和决定教育发展的内在条件,就教育实践活动而言,其构成要素 有:教育者,是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要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 起、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合乎目的地发展和变化;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以其接受教 育影响后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来体现教育过程的完成;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 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 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如教科书、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12. 德育方法(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 解析: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的方法,是在教师的德育影响下师生共同活 动的方法。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影响德育方法的因素有社会生产、 科学技术及文化发展水平, 以及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及其个性差异。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德育对象的实际和一定的德育原则。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方 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13. 道尔顿制(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解析:道尔顿制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它是由美国的柏克赫斯特于 1920 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的。 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是: 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 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 布置作业, 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 接受考查。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是,道尔顿制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尚不具备 独立学习与作业的能力,如果没有教师的系统讲解,他们往往在摸索中白白浪费了时间而无多大收获,学 不到系统的知识;它要求有较好的教学设施与条件,如较多的作业室、实验室和图书、仪器,这都是一 般学校不具备的。这使得道尔顿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注重学生自学与独立作业的意向,对后来的一些 教学形式和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影响。四、简答题 (总题数: 3,分数: 30.00)14. 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 10.00 ) 正确答案: ()解析: 在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发挥着主体性、 能动性,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 爱好和需要, 这会使学生在选择外部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和自觉性, 选 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下,这种能动性会加强。(2)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这些原有的经验、观念会对学生的学 习过程产生制约作用。学生只有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同时,这些原有的 经验也使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具有独立性、创造性。(3)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对某一课感兴趣,他就会学得比较努力,而且效果也比较好。甚至学生对某一 个教师有好感,该教师所教的课他也会认真去学习。如果所学课程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或者学 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该课程的价值或对该课程有某种情感,他也会学得很努力,而且能有一定的创造性或 创造的火花产生。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教师要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 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求知欲、探索性,以提高教学效果。15. 建设和发展班级集体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分数: 10.00 ) 正确答案: ()解析:建设和发展班集体的基本目标有以下几点:(1)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集体的目标由班主任或全班同 学一起讨论确立,分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目标。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推动集体不断向 前发展。(2) 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干部队伍在班主任指导下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他们能认真负责,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体会到 集体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到集体生活中获得新的知识和友谊,实现自己的某些心愿,从而愿意并努力使 自己成为对集体有所奉献的一员,在集体中追求个人的发展,因此,集体及其他成员都呈现蓬勃向上的趋 势。(3) 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班级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是机体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班级舆论是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现象所作 的主导性评价, 这种评价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以是消极的。 它一旦形成, 就会对集体成员产生无形的力量 一个班集体是否成熟,关键是看它是否已经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因此,建设和发展班集体的目标之一就 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16.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数: 10.00 ) 正确答案: ()解析: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部分组成。这是一个全面 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对人才规格需求的教育结构,五个部分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作用为全面人格 的形成提供了最佳的运行机制。这是因为这五个部分中的任何一育不仅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而 且对其他各育还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1)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无产阶级政治方向; 其他各 育则为德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将其寓于各育任务的实施中才有可能。(2) 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成为实施各育不可缺少的手段。(3) 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没有健康的身体保证,任何一育的任务都不可能顺利完成。(4)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正确的审美观点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又体 现着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状况。(5) 劳动技术教育更离不开必需的知识基础和技能, 离不开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因此,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整体,从各个方面 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五、论述题 (总题数: 1,分数: 15.00)17. 试论教育民主化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分数: 15.00 ) 正确答案: ()解析:教育民主化是指民主原则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化和扩展,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主张,一般包括两 方面:个体具有越来越多的受教育机会;个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主教育。教育民主化要求教育具有平等、 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积极性等特点;它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等级教育制度,给广大民众 以受教育权利,实行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在学校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民族歧视、宗教 歧视,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压抑儿童个性,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和 参与意识。教育民主化的现实意义包括:(1) 教育民主化是世界政治经济和谐发展的主旋律。在当今国际教育界, 教育民主化既是目的, 同时又是手 段。知识经济时代,出于经济竞争的需要各国争相加快发展教育,同时由于广大民众的顽强斗争,社会的 民主化进程日趋深化, 教育民主化必将继续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 并终将成为未来全球教育发展的主旋律。(2) 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 教学改革的重点转向研究学生, 要求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而不是当 做认知体来研究。这就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参 与意识,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包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实现教学 民主化的根本前提。(3) 教育民主化思想对于解决我国当前教育中出现的新的不公正现象有借鉴作用。在我国的一些贫困地区, 有的农民子弟由于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中断学业,而有的地方出现要交几万元才能进门的“贵族”学校。 许多在校大学生,虽然考上了大学,但经济上依然十分困难,影响了正常学习及身心的正常发展。教育的 普及,教学的公正,不仅仅是学校的行为,政府应从宏观政策上加以调整,完善各种秩序,不使学生因家 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六、案例分析题 ( 总题数: 1,分数: 20.00)18. 一次语文课上,当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 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 ?”这个新鲜而又古怪的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家都在思考:是啊, 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 ? 有些老师这时候或许会搬出教参中现存的答案来解释。马老师却没有这样做,而 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希望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分数: 20.00 ) 正确答案: ()解析: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反映出教育学的一些相关原理,具体评析如下:(1)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 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 化结果。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能力,培养学 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 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 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同时培养有个性的人,富有想象力和 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应该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有独特个性的人才,而不是割韭菜似的一般齐。我们要求 的好学生,不光是听话守纪律,还要特别注意那些有个性有创见的特殊人才。马老师的这堂课不仅能使学 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 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现代教学策略实 施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科学教学策略实施过程应体现出对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与合作学习的关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马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机智地运用现代教学策略转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3) 教学原则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这堂课体 现出我国教育教学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堂课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表现,不拘泥与教材的知 识和讲解,敢于主动向教师设问,也是当代学生缺乏的精神。马老师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 己运用理论,联系自身的实际去寻找答案,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在这堂课上,马老师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引导 学生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思考,培养它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并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给出唯一答案而否定学 生的积极性,马老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不迷信教材,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4) 马老师之所以不用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来解释,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 期待更新更好的答案,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使学生能够脱离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 闪现智慧的火花,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品尝到思考的快乐。在这一点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摆脱应 试教育的束缚,让学生体会到正确的认识来自于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探寻。(5)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课堂上,老师唯有真正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 想敢说敢做,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 学习的乐园,才是学生创造的舞台,这样的课堂才会更精彩。同时,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提供有意义的见 解,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可以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再是以往师道尊严下标准答案的权 威。因此应该建构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 使教学更加高效。七、第二部分 心理学 (总题数: 0,分数: 0.00)八、单项选择题 ( 总题数: 5,分数: 10.00)19. 对单一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分数: 2.00 )A. 个案法 VB. 调查法C. 测验法D. 实验法解析:解析 四个选项的含义分别是:个案法是指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 的方法;调查法是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用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 的方法;测验法是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有计 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后三种方法均不 符合题意,只有个案法是针对单一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20. 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是 神经。(分数: 2.00 )A. 植物性B. . 脑 VC. . 脊D. 自主解析: 解析 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体和四 肢,植物性神经就是自主神经。21. 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分数: 2.00 )A. 再现B. 识记 VC. 回忆D. 保持解析: 解析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记忆 过程的第一步。它是回忆与再认的前提,没有识记就谈不上回忆和再认。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在识记后的环 节。22.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属于 原因。(分数: 2.00 )A. 不稳定的B. 可控的C. 外在的D. 内在的 V解析: 解析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其中控制点 分为内控因素包括能力、努力,和外控因素包括任务难度、运气;稳定性分为稳定因素包括能力、任务难 度,和不稳定因素包括努力、运气;可控性分为可控因素包括努力,和不可控因素包括能力、任务难度、 努力。能力属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内在因素。因此,正确答案为D。23. 下列能力中, 能力是一般能力。(分数: 2.00 )A. 运动B. 绘画C. 音乐D. 观察 V解析: 解析 能力按其适应活动范围,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从事一切活动所必 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感知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包括想像力 ) ;创造力等。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选项符合。九、名词解释 (总题数: 4,分数: 20.00)24. 感应性(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解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做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感应性是有生命的标志,由于有了感应性,生物体才能得以和周围环境保持平衡,使个体得以生存和种系 的发展。在生命物质发展的不同阶段,感应性的表现形式和水平也各不相同。随着生物进化水平的发展, 感应性逐步提高。感应性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做的反应,而这些刺激又和生物体的基本生活机能有直接 的关系。因此,感应性是一种生理反应而不是心理活动。25. 聚合式思维(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解析:聚合式思维也称集中思维或求同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 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问题本身必须存在 着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但人在开始思维时,并不知道这个答案或解决方案。聚合式思 维与发散式思维相对,它们是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划分的。26. 习惯(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解析: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 游戏后洗手的习惯后,只要一遇到这几种情景出现,完成洗手动作就成为了他们的需要。习惯形成后不去 进行这种动作往往会使人感到不安。习惯有好坏之分,对习惯的评价涉及道德问题。习惯鲜明地体现着一 个人的性格。积极的、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的学习和劳动活动,以及对集体和 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习惯并非一成不变,人能在一定条件下有意识地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而改变某种 不良的习惯。27. 消退抑制(分数: 5.00 ) 正确答案: ()解析:消退抑制是指条件反射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消退抑制是条件性抑制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使原有的暂时神经联系抑制,从而造成条件反射的减弱或消失。但条件反射的消退在此只是一种抑制,并 不是完全消失。在消退抑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条件反射可以不同程度地恢复。如果得不到强化, 会很快地又一次消退,直到最后消失。消退的速度取决于条件反射建立的牢固程度,同神经类型也有一定 的关系。例如,灯光和食物多次结合后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可在灯光出现时就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不 再用食物来强化灯光这个条件刺激物,那么就会使灯光的食物性条件反射逐渐消失,它是兴奋向抑制的变 化。十、简答题(总题数: 3,分数: 30.00)28. 什么是动机 ? 它有什么功能 ?(分数: 10.00 ) 正确答案: ()解析: (1) 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指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 内部动力。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 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指引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由内驱力 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2)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 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认为,中等强 度的动机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动机不一样,个体活动的方向 和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 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的维持作用是由个体的活动与他所预期的目标的一 致性程度来决定的。29. 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分数: 10.00 ) 正确答案: () 解析: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识记的目的任务在识记中起着定向作用,能动员和集中人的智力和精力去识记当前必须记住的材料。识记 目的与任务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影响识记的内容和方法,影响识记的准确性,影响识记的巩 固。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制定正确的目标和任务,引导其使用正确识记的方法,注意识记的准确性,加强识 记的巩固。(2) 活动的内容与性质 人们对事物的识记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因此识记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完成的活动的性质。所以, 如果把识记的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内容,识记效果就好。另外,识记效果也随着活动性质的 不同而不同。要求积极思维的活动,识记效果就好。这是因为所要识记的材料成为人们智慧活动的对象, 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3) 识记方法 识记时采用一定的方法,会增强识记效果。一般意义识记比单纯重复的机械识记效果好,这是由于意义识 记把所要识记的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识记材料就被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就 信息加工理论而言,识记就是编码,若对输入信息按自己已有经验体系进行编码最好。对同一识记材料, 用不同方式进行编码,识记效果不一样。(4)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增加识记材料的数量,其识记所需要的时间比材料的增加量 比例大得多。因此教师要求学生一次识记的材料不宜太多。另外,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识记抽象材料的 效果好;识记课文比识记单独的句子要好;识记诗篇比散文要好。这些说明材料性质不同,其识记效果也 不一样。30.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分数:10.00)正确答案:()解析: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知觉的特性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觉的选择性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由于人的知觉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 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利用它可促进教育、教学效果 的提高。知觉的整体性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这就是说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认识刺激物的个别属性,而是认识事物的整体和关系。事物的不 同部分或属性,对整体性知觉的影响不同,强的、关键性的部分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作用。(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岀某种解释,使它具有 一定的意义的加工过程。知觉理解性主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保持稳定性的 知觉特征。知觉恒常性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时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能在客观环境中正确定向,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知觉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十一、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0)31. 根据图示论述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认识一评估学说。(分数:20.00 ) 正确答案:()解析:(1)美国女心理学家阿诺德于 20世纪50年代提岀了情绪的“认知一评估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大脑皮层对刺激情境的评估。刺激情境并不能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刺激岀现到情绪产生的模式是:刺激情 境一评估一情绪。同一刺激情境,人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例如,在森林中看到熊会产 生恐惧,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关在笼子里的熊却不会产生恐惧。情绪的产生取决于人对情境的认知和估价, 通过评价来确定刺激情景对人的意义。(2)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产生最重要的条件。情绪产生的具体模式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传至丘脑,进而传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和攻击等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并进而将冲动下行传至血管和内脏组织,引起血管和内脏反应。血管和内脏的反应进一步反馈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进行再次评估,使纯粹的认识 经验转化成为被感受到的情绪。(3)图中C代表大脑皮层,R代表感受器,感受器接受到刺激,通过丘脑的转换站 (SR)传到皮层,E v是对情境的评估,即用大脑皮层里原来储存的信息和现在新输入的信息比较,从而产生情绪。F代表恐惧,A代表愤怒。情绪产生后,通过下行箭头 2和2,经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转换站(SNS和PNS),至U达血管和内脏组织(BIV)。然后把这些器官的变化,通过上行箭头3返回大脑皮层,产生关于内脏变化的感觉。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要受到储存信息的评估,最后使原有的情绪(F或A)附加点感觉材料S(情绪的另一部分 ) 。32. 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分数: 20.00 ) 正确答案: () 解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实践的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 等因素,都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同作用。(1) 先天素质 先天素质是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所具有的,只 有一定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中高级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特点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能力发展的直接 物质基础。在心理学上,把这些造成人们之间天生差异的解剖、生理特点,称为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自然基础,决定着能力发展的潜力。它是能力发展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发展相应的能力。如果 缺乏某一方面的素质, 就难以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 例如, 轻度脑发育不全的儿童, 不可能发展计算能力; 一个色盲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但是素质本身不是能力,即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它仅仅提供能力发展的某种可能性。只有通过后天 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才能使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例如,手指长可能发展打字的能力,也可能发展成 为钢琴家, 向哪一方向发展, 则取决于环境, 取决于教育和实践活动, 取决于社会需要。 在能力的培养上, 虽然先天素质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得到培养、训练,能力也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所以不能夸大或否认遗 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2) 环境和教育 环境指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条件。环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产前环境、家庭环境、学校 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对人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重要 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一般地说,大多数儿童的素质是相差不大的, 其智力发展所以有差别,则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所造成。 在环境因素中,学校教育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统性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 统的影响。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 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过程中,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 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分不开的。 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教育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早期是儿童言语、感知和想像等多种能 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要特别关注发展儿童的这些能力。早期教育不仅影响儿童当前的智力水平,而 且影响他们以后的智力发展。父母和托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 环境。研究表明,只有在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里,儿童的智力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家庭、托儿所和幼 儿园应该给婴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空间,使他们在玩耍和游戏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学校教 育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统性的。(3) 主观能动性 个人自身是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付出的努 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程度越深,他的能力也就相应地获得越大、越多、越广和越深的发展。一个把 夺取冠军作为跑步目标的人,其赛跑能力一定比仅仅把跑步作为其健身目的的人有更大的发展;而一个刻 苦训练的人也一定比不参加训练的人有更大的发展。(4) 实践活动个体的实践活动也对能力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 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经历和掌握事物,也就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 程度上形成应对事物的能力, 人的最终能力的不同, 归根结底是由于实践的性质、 广度与深度不同造成的。这正如一个推销员的销售能力往往比一个农民更强,而一个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又比一个推销员更强。人 们是在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的,故有“勤能补拙”一说。例如,对于英语的学习,学生可能会学到许多词 汇、语法、句式,但是不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多听多说是没有真正学会英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