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装备公司企业生产与研发管理方案【参考】

上传人:泓****询 文档编号:97036360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7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电装备公司企业生产与研发管理方案【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风电装备公司企业生产与研发管理方案【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风电装备公司企业生产与研发管理方案【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风电装备公司企业生产与研发管理方案风电装备公司企业生产与研发管理方案目录一、 生产的概念3二、 生产管理的职能4三、 生产过程组织的特点及原则4四、 生产过程组织的内容6五、 生产作业计划10六、 生产计划17七、 企业组织形式21八、 企业组织结构24九、 创新经营的特征和内容34十、 创新经营的条件35十一、 产业环境分析37十二、 行业进入的主要壁垒42十三、 必要性分析45十四、 项目概况46十五、 项目风险分析49十六、 项目风险对策52十七、 SWOT分析说明53法人治理结构60(一)股东权利及义务601、公司股东为依法持有公司股份的人。60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的种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持有同一种类股份的股东,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种义务。60一、 生产的概念生产是人们制造产品或服务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出无限丰富的社会财富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生产主要是在企业内进行的,企业利用生产过程将低价值的生产要素转换成高价值的具有一定效用的产出物,完成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来获取利润,达到其生产盈利的目的。根据上述功能,我们可以对生产做出如下定义:生产是将生产要素转换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加附加价值,产生效用的过程。该定义包含了若干重要的概念:生产要素、生产效用、生产的转换过程、产品和服务。下面就这些概念分别加以讨论: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就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资源。主要指生产对象、生产设施设备、劳动力、生产技术及生产资金等。2、生产效用生产效用是指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或者效用。它一般包含三种类型:形态、时间和地点的效用。物质产品生产具有形态效用,如汽车、机床等产品都是改变了材料形态而创造出能满足某种需要的效用。由于时间的变换而产生的效用为时间效用,如电话、电报能使人们缩短传递信息的时间,因而具有时间效用。由于变换地点所产生的效用为地点效用,如飞机、火车将旅客和货物运送到其他地点就具有地点效用。3、生产的转换过程生产的转换过程,是指真正从事产品制造的部分,是完成生产要素向生产财富转变的过程。该过程一般由一系列的活动所组成。它们由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工艺方法决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以及不同的生产规模,其转换过程各不相同。但其转换过程中大多数都包含了作业、搬运和储存三种活动。二、 生产管理的职能生产管理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系列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以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在讨论生产管理技术性工作之前,必须了解生产管理人员所要执行的基本职能。虽然每一组织的结构不同会引起管理人员执行管理职能程度上的差异,但要达成企业生产目标,必须有效地执行生产管理的一般职能。生产管理的一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资源整合、指导、控制。其中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尤为重要。三、 生产过程组织的特点及原则任何一个生产型企业的生产,都必须经历一定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就是指从准备生产开始,直至把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是否合理组织企业的生产过程,会对企业的经济效果产生重大影响。1、生产过程合理组织的特点第一,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的流动在时间上是紧密衔接、连续不断的。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数量,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可以更好地利用设备和生产面积,减少产品在停放、等待时可能发生的损失。第二,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平行性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平行交叉作业。它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第三,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适应产品生产的要求。实现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设备、生产面积、劳动力和资金;有利于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顿、等待时间,缩短生产周期。第四,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均衡性是指产品从投料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第五,生产过程的适应性。适应性是指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要灵活,能及时满足变化了的市场需要。2、生产过程合理组织的原则为了提高效率,现代化大生产必须遵循分工原则,实行专业化生产。组织生产过程必须遵守如下两个原则:第一,工艺专业化原则。即按照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其优点是: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工艺及设备管理较方便。但它也有自己的缺点: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运输次数多,运输路线长;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只能使用通用机床、通用工艺装备,生产效率低;在制品量大,生产周期长。第二,对象专业化原则。即按照产品(或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其优点是:可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协作关系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装备;在制品少,生产周期短。它的缺点是:对品种变化适应性差;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差;工艺及设备管理较复杂。四、 生产过程组织的内容生产过程的组织,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劳动组织、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1、生产过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过程的劳动组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合理安排劳动者进行劳动,协调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充分利用劳动力、劳动时间、劳动资料,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内容有:配备劳动力、轮班组织、劳动定员与定额等。劳动力的配备,就是根据生产的需要,为不同的工作岗位配备相应工种和等级的员工,通过合理分工和协作,使其人事结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保证生产率的提高。轮班组织,就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为完成某项工作,把互相协作的有关工人组织在一起的劳动集体,是生产班组内的劳动组合。劳动定员,是指根据企业已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制定企业各类人员的数量界限和质量标准。劳动定额,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首先,劳动定额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到双重的量的规定性作用,一方面它确定一个劳动者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规定职责的数量标准;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核算和平衡各工种、工级、车间、部门之间劳动量的比例以及需要的劳动人员。在现代分工日益深化、细化与协作条件下,劳动定额在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比例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次,定额是确定工资奖金、考核和评价职工劳动,贯彻劳动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2、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包括企业地址选择,厂区生产单位的空间(平面)布置以及车间内部设备的安装排列等内容。第一,厂区空间布置。厂址选定以后要考虑厂址上各生产单位的平面布置,主要内容为确定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的平面布置。它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工艺原则,即全厂的工艺流程要顺畅,运输距离要短直,尽可能避免迂回和往返运输;经济原则,尽可能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和减少浪费;安全和环保原则,厂区布置要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第二,车间布置。车间布置是指车间内各组成部分和设备的布置。车间由基本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仓库部分、办公室部分和生活区域组成。对车间布置的要求与厂区布置相类似,只是车间的规模小,要求更具体一些,车间是生产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担负着产品的加工任务,设备布置成为车间布置工作中的最主要的任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工艺专业化布置形式。即把同类的设备布置在一起。第二种,产品专业化布置形式。按产品对象把加工这个产品所需要的设备布置在一起,即布置成一条专门的加工生产线。这种形式适用于品种少产量大的生产类型。同时,生产车间的布置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尽可能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工作加工中的运送路线要短,尽可能减少在制品运送次数与运送数量,节省工人的工作时间;车间内要留出足够的通道面积,通道要直,尽可能减少转弯,物流通道和行走通道最好分开;充分保证生产使用面积,提高利用率;设备要保证安全,要便于工人操作和布置工作地。3、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主要是针对生产工序在时间上的结合方式,即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目前,主要有顺序结合方式、平行结合方式和平行顺序结合方式三种。第一种:顺序结合方式。它是把一批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再整批地转到下一道工序去加工。在这种结合方式下,由于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都是整批移动,所以组织工作比较简单,而且在加工期各工序的设备不停歇,可以充分负荷。但每个零件由于在各道工序上的停歇时间不同,因而都有等待加工和等待运输的中断时间,从而零件的加工周期较长。第二种:平行结合方式。它是指每个零件在上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这种方式下,由于工序间的等待和运输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有时几乎没有等待和运输,所以它的加工周期最短,工序间的在制品储备也大大减少,但当前后道工序的工艺时间不等时,如后道工序时间小于前道工序时间,后道工序在每个零件加工完毕后,都会发生设备和工人的停歇,而这种停歇时间又比较短,难以充分利用;如果前道工序的工序时间小于后道工序的工序时间,则会出现在制品等待加工的现象。第三种:平行顺序结合方式。它是把平行结合方式和顺序结合方式综合运用的方式。即在整批零件尚未全部完成前道工序的加工时,就先将其中部分已经完成的零件转入下道工序加工。往下道工序转移的提前时间,以能维持下道工序对该批零件的连续加工为准。以上三种方式各有利弊。从组织工作来看,顺序结合方式最为简单,从加工周期来看,平行结合方式和平行顺序结合方式比较节省时间。因此,企业在选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五、 生产作业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具体、详细地规定了各个车间、工段、班组、每个工作地在较短的时间内(月、旬、周、轮班、小时)的生产任务。因此,它是站在企业的每个生产单位或工作地的角度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完成”的问题。因此、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继续、延伸和补充,与生产计划构成一个紧密的体系。1、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成批生产类型在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其期量标准在相当程度上包含了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故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成批生产时按一定时间间隔依次成批地生产多种制品,因此,如何妥善安排生产的轮班,是其生产作业计划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成批生产的主要期量标准包括: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等。第一,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批量是指相同制品一次投入或产出的数量。也就是消耗一次从准备到结束时间所连续生产运作的同种制品数量。生产间隔期又称生产重复期,是指相邻两批相同制品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批量与生产间隔期这两个期量标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增大批量,延长生产间隔期,会减少设备调整次数和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有利于生产组织,保证产品质量;但同时也导致延长产品生产周期、增加在制品数量、增加资金和生产面积占用的缺点;反之,减少批量,缩短生产周期,将出现与上述相反的结果。因此,合理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生产周期。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的投入生产起到最后完工为止的整个生产过程所经历的全部日历时间。确定生产周期,一般首先根据生产流程确定各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然后以批为基础确定产品的生产周期。第三,生产提前期。生产提前期有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之分,是指一批制品(毛坯、零件、产品)在各工艺阶段投入或出产的日期比成品出产日期提前的天数。同时,生产提前期和生产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它是以产品最后出产时间为基准,按反工艺顺序,在确定了各工艺阶段的生产运作周期的基础上确定的。2、大量大批生产的期量标准大量大批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少、产量大,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通常有条件组织流水线生产。所以,大量大批生产的期量标准与组织流水线生产有关,一般主要包括节拍、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占用量定额。(1)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是表明流水线上各工作地在正常条件下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劳动组织方式的一种标准图表,是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日常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期量标准。它不仅是协调各工序的生产效率、保证流水线按照规定的节拍进行有节奏工作的基础,而且是简化生产作业计划工作、提高生产作业计划质量的有效工具。当生产情况比较稳定时,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本身就可以作为流水线的轮班生产作业计划。由于企业不同,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应结合各自的特点分别编制。主要分为两种: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和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中,由于连续流水线的工序同期化程度比较高,各道工序的生产率十分协调,工作稳定,因此,其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的编制比较简单,只需对整条流水线规定其工作与中断的时间和程序即可。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中,由于间断流水线的工序同期化程度低,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不与流水线平均节拍相等或成整数倍关系,各道工序的生产率不相等,造成工序间有停歇等待现象,因此,其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的编制比较复杂,需按事先规定的流水线看管期,分别对每一道工序规定工作班内的工作制度。具体编制如下:第一,确定看管期。所谓看管期,是流水线上的工作依次在其所操纵设备上生产规定数量制品所需间隔的最大值。在看管期内,每道工序生产相同数量的Q的制品。间断流水线上各道工序的生产率不等,这样,生产率较高的工序在生产出规定数量的制品后,就可把设备停下来,而工人则到其他设备上去操作。因此,规定看管期及看管产量,是平衡各道工序生产率的一种有效措施。一般看管期不应小于一个节拍,也不应大于一个轮班,尽量是轮班时间的公约数。第二,确定看管期内各工作地产量。第三,计算看管期内各工作的时间及负荷。第四,绘制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确定工作起止时间。对于负荷不满的工作地,要在充分考虑工人兼管工作地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其工作起止时间,进而绘制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第五,确定流水线上工人人数及劳动组织形式。(2)在制品占用量定额。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入库的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所有零部件及产品的总称。在制品占用量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在制品数量标准。它是在正确划分在制品种类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出来的。流水线内部在制品占用量定额的制定:第一,工艺在制品占用量。工艺在制品占用量是指正在流水线上各工作地进行加工、装配或检验的在制品。第二,周转在制品占用量。周转在制品占用量是指存在于间断流水线上,是由于上下相邻工序生产率不等或工作起止时间不同,为了使每个工作地能够连续完成看管期内的产量而在工序间存放的在制品。第三,运输在制品占用量。运输在制品占用量,是指流水线内处于运输过程中或放置在运输工具上的在制品。通常对间断流水线,认为周转在制品占用量能满足运输过程需要,不考虑运输在制品占用量。第四,保险在制品占用量。保险在制品占用量,是为了保证在流水线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生产仍能正常进行而建立的在制品。一般只需在设备易发生故障、废品发生可能性较大、负荷率较高的工序设置。当供应流水线节拍与需求流水线节拍相等时,流水线之间只有运输和保险在制品;当两者不相等时,则只有周转和保险在制品,3、单件小批生产的期量标准因为单件小批生产的特点是根据用户要求,按订单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品种多,每种产品的数量较少或单一,所以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问题就是控制好各工艺阶段的投入和出产期限,努力缩短生产周期,以保证按期交货,并尽可能实现均衡生产,故其期量标准主要有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劳动量日历分配图等。它们的制定类似于成批生产期量标准的制定。4、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主要包括车间之间的作业计划和车间内部的作业计划的编制。(1)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车间内部的生产作业计划比较简单且形式多样。从计划的执行单位分,有工段、班组、工作地;从时间上分,有月、旬、周、日、轮班计划。例如,大量大批生产车间通常是直接从下达的车间作业计划中,按工段的专业分工排出工段的生产任务,并按日进行平均分配即可。(2)车间之间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车间之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类型和期量标准,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和正确的方法确定各个车间计划期的生产任务。第一种,在制品定额法。它是利用预先制定的在制品定额,来协调和规定各个车间生产任务的一种方法,使用于大量大批型企业。该办法思路是:根据大量大批生产的在制品占用量相对较稳定的特性,以预先确定的在制品定额和预计的在制品实际存量之间的差额依据,从使计划期末在制品数量保持在规定的定额水平的要求出发,按反工艺顺序确定各车间的计划投入量和产出量,以保证各车间之间的衔接平衡。第二种,累计编号法。累计编号法,又称提前期法,是根据生产提前期标准,用产品累计号数确定各车间生产任务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成批轮番生产。当生产的产品按照生产的先后顺序用累计编号表示时,由于各车间的投入和产出相对于最后生产环节的成品出产具有一定的提前期,因此,同一时刻不同车间投入和产出的产品号数是不同的。只要确定了提前期标准,也就确定了提前量标准,从而可以计算出计划末各车间应达到的投入和出产累计号数及其生产任务。第三种,生产周期法。生产周期法,是以生产周期为依据确定车间生产任务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型企业。该方法根据预先制定的生产周期标准和订单规定的交货期限,沿反工艺顺序绘制生产周期图表,依次确定产品或零部件在各生产环节的投入和产出时间,明确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和协调平衡,形成各种产品投入和产出综合进度计划。六、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工作是生产管理的首要环节。它要为未来的时间期(计划期)规定生产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应生产的产品品种、产量和时间进度,以指导企业的生产工作按经营目标的要求进行。1、生产计划的分类按计划期的时间长度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计划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协调配合。2、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要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除了了解生产计划的分类之外,还必须了解生产计划的系列指标,因为生产计划主要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指标计划所构成,例如:产品品种指标、质量指标、产量指标、产值指标。这些指标各有不同的内容和作用,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对生产的要求。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产品品名和品种数,包括新产品的品种数。产品品种按具体产品的用途、型号、规格来划分。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企业在产品品种方面满足市场需要的程度,也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工业产品数量。产量指标一般以实物单位计量,比如机床以“台”表示,汽车以“辆”表示等。而有些产品仅用一种实物单位计量并不能充分表明其使用价值的大小,而用复式单位计量,如电动机用“台/瓦”表示,拖拉机用“台/马力”表示。产品产量指标反映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使用价值的数量以及企业生产发展的水平。同时,它还是进行企业进行产销平衡、产供平衡、制订成本和利润计划以及劳动工资和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依据。产值指标,是指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它通常分为总产值、净产值和产品产值三种。其中,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数量。净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从总产值中扣除各种物资消耗费用即为企业的净产值。产品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可供出售的产品价值。质量指标,是指生产部门在计划期内提高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指标。常用的综合性质量指标是产品品级指标,如合格品率、一等品率、优质品率。它既反映了企业生产的产品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程度,也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3、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管理人员在编制生产计划时,主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第一步,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制订企业的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有:国内外市场的经济技术情报及市场预测资料;企业长远发展规划,长期经济协议;计划期内产品销售量、上期合同执行情况以及成品库存量;上期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计划生产能力和产品工台时定额;产品试制、物资供应、设备检修、劳动力调配等方面的资料等。因此,生产管理人员在编制生产计划之前,必须了解相关情况,并多方收集资料。第二步,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生产管理人员在收集好资料之后,要结合企业各方面情况对企业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其中,包括:产品指标的选优和确定;产品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各个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生产;将企业的生产指标分解为各个分厂、车间的生产指标等工作。第三步,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将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把初步提出的生产计划指标同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平衡,使生产任务得到落实。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有: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测算企业设备、生产面积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测算劳动力的工种、数量,并检查劳动力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是否相适应;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测算主要原材料、动力、工具、外协件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及生产任务同材料消耗水平的适应程度;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测算产品试制、工艺准备、设备维修、技术措施与生产任务的适应和衔接程度;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测算流动资金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和合理性等。七、 企业组织形式财务是商品生产与交换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为财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等,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我国企业按照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几类。这种企业分类方式对经济统计分析是有意义的,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以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种分类对财务组织已不具有决定作用。对财务组织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按资本金组成的划分,按这一标准可将我国企业划分为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等法定组织形式。独资企业,是指资本金属于某单一所有者的企业。按所有者的不同又可分为国有独资企业、集体独资企业和私人独资企业等类。这类企业的所有者享有全部净资产权益,并对企业的债务负有全部偿还的责任,其资金筹集方式以所有者新投入、企业内部积累和信用形式为主。股份制企业,是指资本金(股本)属于若干所有者的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我国情况看,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企业等。其中,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按照我国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干。跨国公司一般为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份由多国股东持有。股份合作企业,是股东投资和投入劳动力,并将二者折合为股份的一种特殊的责任有限的股份制企业,目前已在乡镇企业中广泛存在,它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结合的产物。以上三种形式,均属有限责任制形式的企业,股东与企业均以出资额或企业资产承担经济责任,股东个人财产不负连带责任,同时也按出资额的多少享有净资产权益。股份制企业中也有少部分无限责任公司,股东对企业债务偿还承担无限责任。股份制公司筹资方式除原有股东新投入、公司积累、信用形式外,还可增加股票发行,吸收新股东的资金投入。合资企业,是指资本金属于多个所有者的股权企业。合资者按出资额的多少取得股权证,按股权的多少承担有限责任和享有净资产权益。股权不能任意转让,如要转让需经其他合资者同意,并先在内部转让。合资企业还可分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国内合资企业两种。企业集团是国内合资联营的重要形式。合作企业,是指资本金属于多个所有者的契约式企业。合作者可以用资金、技术、场地等不同生产要素投入企业,按合作契约规定享有权益和承担责任。部分合作者的退出将导致原合作企业的解体和重组。合作企业筹资不能采用发行股票方式。合作企业还可分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国内合作企业两种。上述几类企业形式在税收上,国家按照税负公平的原则征收,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也从税种和税率的设置和减免上对某些企业形式给予一定的优惠,以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例如对中外合资与合作企业的某些税收减免政策有利于吸引外资,贯彻对外开放的方针;又如对国内联营与企业集团的某些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资金横向联合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由于对国内外企业均实行国民待遇和平等竞争,某些对外资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税收优惠政策将逐步取消,但对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将继续存在。综上所述,企业组织形式对财务组织是有重要影响的。一是影响企业注册资本的筹集与结构。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出资者是不相同的。二是影响出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的责任。一般的独资企业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其出资者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而一般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其出资者对债务只负有限责任。三是影响收益分配方式。独资企业由业主独家所有,不存在多个投资者对利润的分配问题,而其他企业组织形式都存在投资者对利润的分配问题,因而财务分配比较复杂。对于股份公司中的跨国公司,由于涉及国际投融资、国际税收和国际结算等财务问题,其财务组织与国内公司有一定差别。八、 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内部各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组织结构是企业资源和权力分配的载体,它在人的能动行为下,通过信息传递,承载着企业的业务流动,推动或者阻碍企业使命的进程。由于组织结构在企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企业所有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开始。1、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类型及历史演变(1)U型组织结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大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一种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纵向一体化的职能结构,即U型结构。特点是企业内部按职能(如生产、销售、开发等)划分成若干部门,各部门独立性很小,均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即企业实行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U型结构保持了直线制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并吸收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职能作用的长处。适用于市场稳定、产品品种少、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环境。但是,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原有市场利润率出现下降、新的技术发明不断产生等,同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使这种结构的缺陷日渐暴露:高层领导们由于陷入了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缺乏精力考虑长远的战略发展,且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协调越来越难,造成信息和管理成本上升。到20世纪初,通用汽车公司针对这种结构的缺陷,首先在公司内部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采用M型组织结构,此后,许多大公司都仿效。(2)M型组织结构。M型组织结构,又称事业部门型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分离。根据业务按产品、服务、客户、地区等设立半自主性,的经营事业部,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使高层领导从繁重的日常经营业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致力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决策,并监督、协调各事业部的活动和评价各部门的绩效。与U型结构相比较,M型结构具有治理方面的优势,且适合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M型组织结构是一种多单位的企业体制,但各个单位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仍然是企业的内部经营机构,如分公司。(3)矩阵制结构。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称为矩阵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与按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矩阵,使小组成员接受小组和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与U型结构相比较,矩阵制结构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发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由于这种结构是根据项目组织的,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各方面有专长的人都是有备而来,克服了U型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矩阵结构适用于一些重大攻关项目。企业可用来完成涉及面广的、临时性的、复杂的重大工程项目或管理改革任务。特别适用于以开发与实验为主的单位,例如科学研究单位,尤其是应用型研究单位等。(4)多维制和超级事业部制结构。多维制结构,又称立体组织结构,是在矩阵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由美国道一科宁化学工业公司于1967年首先创立。在矩阵制结构(即二维平面)基础上构建产品利润中心、地区利润中心和专业成本中心的三维立体结构。若再加时间维可构成四维立体结构。虽然其细分结构比较复杂,但每个结构层面仍然是二维制结构,而且多维制结构未改变矩阵制结构的基本特征,多重领导和各部门配合,只是增加了组织系统的多重性。因而,其基础结构形式仍然是矩阵制,或者说它只是矩阵制结构的扩展形式。超级事业部制是在M型结构基础上建立的。目的是对多个事业部进行相对集中管理,即分成几个“大组”,便于协调和控制。但它的出现并未改变M型结构的基本形态。(5)H型组织结构。H型组织结构是一种多个法人实体集合的母子体制,母子之间主要靠产权纽带来连接。H型组织结构较多地出现在由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之中,这种结构使合并后的各子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子公司可分布在完全不同的行业,而总公司则通过各种委员会和职能部门来协调和控制子公司的目标和行为。这种结构的公司往往独立性过强,缺乏必要的战略联系和协调,因此,公司整体资源战略运用存在一定难度。(6)模拟分权制结构。模拟分权制是一种介于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之间的结构形式,其优点除了调动各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外,就是解决企业规模过大不易管理的问题。高层管理人员将部分权力分给生产单位,减少了自己的行政事务,从而把精力集中到战略问题上来。其缺点是,不易为模拟的生产单位明确任务,造成考核上的困难;各生产单位领导人不易了解企业的全貌,在信息沟通和决策权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2、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1)扁平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就是通过减少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扁平组织结构,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提高组织效率和效能。彼得,德鲁克预言:未来的企业组织将不再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而会逐步向扁平式结构演进。根据1988年对美国41家大型公司的调查发现,成功的公司比失败的公司平均要少4个层级。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流通畅,使决策周期缩短。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可以减少信息的失真,增加上下级的直接联系,信息沟通与决策的方式和效率均可得到改变。第二,创造性、灵活性加强,致使士气和生产效率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第三,可以降低成本。管理层次和职工人数的减少,工作效率提高,必然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从而使公司的整体运营成本降低,市场竞争优势增强。第四,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企业的所有部门及人员更直接地面对市场,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滞,增强了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能力,从而使组织能力变得更柔性、更灵敏。组织结构框架从“垂直式”向“扁平式”转化,是众多知名大企业走出大而不强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推行“零管理层”变革,杰克韦尔奇把减少层次比喻为给通用电气公司脱掉厚重的毛衣。如在一个拥有8000多工人的发动机总装厂里,只有厂长和工人,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层级。生产过程中必需的管理职务由工人轮流担任,一些临时性的岗位,如招聘新员工等,由老员工临时抽调组成,任务完成后即解散。国内家电行业的知名企业长虹、海尔也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从原来的“垂直的金字塔结构”实现了向“扁平式结构”的转化。(2)网络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不必再遵循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等级阶层,就可实现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企业内部的这种无差别、无层次的复杂的信息交流方式,极大地刺激了企业中信息的载体和运用主体组织的网络化发展。相对于官僚制组织而言,网络组织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强调通过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创新和双赢。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既包括了企业之间超越市场交易关系的密切合作,也包括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而且这些交流与合作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并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地强化。当然,网络关系不能完全取代组织中的权威原则的作用,否则组织就会出现混乱,所以网络组织中的层级结构始终是需要保持的,只不过在组织结构网络化的条件下,采取的是层级更少的扁平化结构。组织结构网络化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结构网络化和企业间结构网络化。企业内部结构的网络化是指在企业内部打破部门界限,各部门及成员以网络形式相互连接,使信息和知识在企业内快速传播,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杰克韦尔奇曾致力于公司内部的无边界化,无边界化使内部沟通畅通无阻,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企业间结构网络化包括纵向网络和横向网络,纵向网络即由行业中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共同组成的网络型组织,例如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等上下游企业之间组成的网络,如通用汽车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就分别构建了一个由众多供应商和分销商组成的垂直型网络。这种网络关系打破了传统企业间明确的组织界限,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横向网络指由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所组成的网络。这些企业之间发生着业务往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财团体制,大型制造企业、金融企业和综合商社之间在股权上相互关联,管理上相互参与,资源上共享,在重大战略决策上采取集体行动,各方之间保持着长期和紧密的联系。组织的网络化使传统的层次性组织和灵活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使各种资源的流向更趋合理化,通过网络凝缩时间和空间,加速企业全方位运转,提高企业组织的效率和绩效。(3)无边界化。无边界化是指企业各部门间的界限模糊化,目的在于使各种边界更易于渗透,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有利于信息的传送。在具体的模式上,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无边界模式是团队组织。团队指的是职工打破原有的部门边界,绕开中间各管理层,组合起来直接面对顾客和对公司总体目标负责的以群体和协作优势赢得竞争优势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成为组织结构创新的典型模式。团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案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公司各单位的专业人员,其使命是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组织起来,问题解决后即宣告解散;另一类是“工作团队”。可以进一步把它分为高效团队和自我管理团队,工作团队一般是长期性的,常从事日常性的公司业务工作。因此,无边界思想是一种非常具有新意的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思想,它完全是超国界、超制度、超阶级、超阶层的。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得以提高,已经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门的功能。(4)多元化。企业不再被认为只有一种合适的组织结构,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的组织结构不再是统一的模式,而是根据具体环境及组织目标来构建不同的组织结构。管理者要学会利用每一种组织工具,了解、并且有能力根据某项任务的业绩要求,选择合适的组织工具,从一种组织转向另一种组织。(5)柔性化。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是指在组织结构上,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组织结构,建立临时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组织柔性的本质是保持变化与稳定之间的平衡,它需要管理者具有很强的管理控制力。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企业内外部信息共享、人才共用已成为主要特征。全球范围跨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集团的壮大,已初步形成了一种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职能的具有高度柔性化的机动团队化组织。柔性化组织最显著的优点是灵活便捷,富有弹性,因为这种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增强组织对市场变化与竞争的反应能力,有利于组织较好地实现集权与分权、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除此之外,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并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为巩固客户关系,组建了由销售、设计和制造等部门参加的“突击队”,这个临时机构按照公司的要求,把产品的开发时间由4年缩短为1年,把即将离去的客户拉了回来。很显然,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强化了部门间的交流合作,让不同方面的知识共享后形成合力,有利于知识技术的创新。(6)虚拟化。组织结构的虚拟化是指用技术把人、资金、知识或构想网络在一个无形(指实物形态的统一的办公大厦、固定资产和固定的人员等)的组织内,以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虚拟化的企业组织不具有常规企业所具有的各种部门或组织结构,而是通过网络技术把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人才等要素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动态的资源利用综合体。虚拟组织的典型应用是创造虚拟化的办公空间和虚拟化的研究机构。前者是指同一企业的员工可以置身于不同的地点,但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连接起来,如同在同一办公大厦内,同步共享和交流信息和知识;后者是指企业借助于通信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八分与世界各地的属于或不属于本企业的研究开发人员、专家或其他协作人员联系在一起,跨越时空的合作联盟,实现一定的目标。九、 创新经营的特征和内容1、创新经营的特征(1)它所强调的并不是“改变”的内容,例如新产品,新制度等,而是创新精神和变革的实践,是促成、实现新事物的过程。(2)创新经营依赖于企业中人的能力与素质。经营创新的初始阶段通常只是一种思想,甚至只是人的一种灵感或直觉,要依赖创新者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逐渐成熟,形成创新成果。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精神的人才是企业经营创新的基本力量和因素。(3)创新经营是企业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管理者担负着经营创新的重大责任,他要能够将创新培育成企业精神,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气氛,以激发、引导并实现有效的创新。(4)创新经营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创造和变革。它并非都是大型研究项目,整体的改造和重大的技术突破,也不一定需要严密的科学论证,系统设计或完整的计划。有时只是针对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思维,采取别人意想不到的新点子,不必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也能进行有效的创新。2、创新经营的主要内容创新经营主要内容有四点:组织管理与制度的创新;经营目标与战略创新;产品与技术创新;营销方式与策略、手段创新。十、 创新经营的条件1、创新型的领导者创新型领导者必备的技能如下:(1)预见技能。对经常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能深谋远虑。(2)想象技能。运用说服和榜样引导下属按领导者或整个组织的意图行事。(3)价值综合技能。把员工在经济,安全、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统合起来,使大家有共同的动机,价值观和目标。(4)授权技能。乐意并且有效地与下属分享权力。(5)自知或反省技能。既明了自己的需求与目标,也了解下属的需求与目标。2、创新型人才一般认为成功的创新者大多具有以下特征:(1)思想活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新事物反应敏锐,或者说是一些“追求梦想”的人。(2)果敢坚毅,富于冒险精神。他们偏爱挑战性的工作,不怕失败和挫折,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和成就,是一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3)满腔热情,充满献身精神。他们干劲十足,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探索与试验,对工作执着,人们常常称他们为“工作狂”。(4)突出自己,富有竞争精神。他们喜欢自行其是,厌恶循规蹈矩,或者说是一些“蔑视直接的命令,刻板式的计划、程序,酷爱按自己的构想办事”的人。3、创新的环境塑造创新的环境,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树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感;放松控制,鼓励创新;容忍失败,鼓励试验和冒险;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十一、 产业环境分析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做大增量优化存量,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品牌企业和十亿级品牌产品,建成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实现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一)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加快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延伸产业链、壮大总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产值规模均超万亿元。推进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实施工业强基、“机器换工”、质量品牌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试点等行动,广泛应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推动传统特色产业智能化改造和创新转型,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变,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和可靠性。轻工业重点推进食品工业、制鞋业、造纸业提升发展,打造全球顶尖的休闲运动鞋制造中心。纺织业发挥化纤、织造、染整、服装、纺机产业链优势,做大做强纺织化纤和服装生产基地。冶金业加快延伸下游精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打造中国最大不锈钢产业基地和铜生产研发重要基地。电机电器重点推广集成制造、高效节能电机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鼓励发展高端产品。建材业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升石材、建筑陶瓷、汽车玻璃工业发展水平。(二)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总结推广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成果经验。创新财政引导资金扶持方式,探索以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融资增信等方式,吸引各类社会投资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投入力度。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围。构建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制订实施服务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完善土地和价格政策,促进节约集约绿色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高端化。加快推进物流、金融、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科技和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撑。加快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快建设物流节点、物流园区和航运枢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流。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服务业,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建成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推进设计服务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加快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开发区(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及有条件的城镇等区域集聚,推动在区域间形成分工协作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物流业、金融业成为新兴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超过3000亿元、3200亿元。专栏5:生产性服务业重大工程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重点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流通、文化体育和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实现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开展省内旅游资源整合,推动旅游与特色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创建一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培育若干家年营业额超十亿元的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到2020年,旅游业成为新兴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打响“清新福建”品牌。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扶持建设若干个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园区。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庭服务、市政服务、农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以增加有效供给、改善住宅质量、提升人居环境为重点,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去库存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加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深入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网络化进程和智慧化应用,实现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普及应用,基本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支持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模式和服务业态,发展分享经济。深化政府信息化服务,深入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全面形成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动,构建市民服务云平台,积极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各项城市服务。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壮大电商经济规模,推进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支持发展行业垂直电商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服务、技术和平台创新,规范发展P2P网贷和众筹融资。做强软件产业,强化工业应用软件研发,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软件等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物联网先行工程,加快物联网推广应用,打造千亿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到2020年互联网经济总规模实现倍增。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应用。完善大数据应用创新体系,支持社会主体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一批全国性大数据云平台。积极发展安全可信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外包服务,培育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信用信息服务业。推动国家部委、央企、互联网企业等来闽开发大数据应用,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立区域性大数据交易市场。(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发展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完善海洋产业布局,壮大海洋经济。优化发展现代渔业,重点发展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渔业、设施水产养殖和休闲渔业,培育一批知名海产品品牌,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基地。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药、生物制品、生物材料和海洋能等产业,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与海洋文化创意、港口物流、航运服务、涉海金融、信息服务等,提升发展滨海旅游业,打造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加快建设四大船舶产业集中区,大力发展专业船舶、船用机械配套产业和海工装备产业,打造高端临海产业基地。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争取突破万亿元,力争远洋捕捞产量、产值全国第一。实施科技兴海。加强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建设,新建一批海洋高技术研发中心。整合提升省内外海洋科技资源,加快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海洋创新战略联盟,提升海洋科技支撑能力。着力特色海产品资源保护利用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打造海峡“蓝色硅谷”。加强海域、海底、岸线、海岛等测绘工作,开展海洋生物、海底矿产、海洋能与油气等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合理开发利用岸线、海域、海岛等资源,建立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综合协调机制。强化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海域海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海域海岛收储制度。合理控制近岸海域资源开发强度,强化闲置海域监督管理。集中集约用海,建立海域、岸线、滩涂、海岛等重要海洋资源的投资强度标准,实行差别化的用海供给政策。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计划,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创新海洋综合执法体制,建设海洋事务联合联动执法平台。在闽江口、罗源湾、厦门湾、泉州湾等开展水质和环境综合整治。到2020年,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达72%。十二、 行业进入的主要壁垒1、技术壁垒风力发电设备关系到电网的稳定运行与供电安全,因此技术标准极为严格。风机制造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首先,风力发电机组产品及其各零部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