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市级汇总技术方案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6537020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市级汇总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陕西省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市级汇总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陕西省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市级汇总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市级汇总技术方案(试行稿)陕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录一 总则2一、目的和任务2二、基本原则与要求2三、主要成果3四、检查验收4二 数据汇总5一、收集数据资料5二、汇总的基本要求5三 图件编制6一、图件编制的基本要求6二、土地利用数据库缩编7三、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彩色挂图)12四、市基本农田分布图(挂图)15五、市级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彩色挂图)16六、市影像地图(挂图)20七、地市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21四 报告编写22一、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22二、土地调查工作报告23三、土地调查技术报告27四、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28五、专题研究报告32五、市级汇总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32一、建设任务32二、汇总数据库系统框架33三、市级汇总数据库逻辑结构34四、技术方法35五、数据库成果要求35六、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37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通知中提出的“调查结束后,逐级汇总上报调查成果。”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中规定的“以县级调查数据、图件、报告等为基础,汇总出省、市(地)级各类成果,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等的要求,为了统一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市级汇总的方法、内容与要求,确保汇总成果的质量、在细化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出本方案。一 总则一、 目的和任务土地调查成果市级汇总工作,是在全面完成本辖区内县级农村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基础,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省级汇总的前提。它是在全面审查县级各类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的方法汇总出市辖区内各土地类型面积、分布、权属和利用现状,并对利用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总结土地利用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寻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措施。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相关政策、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料、实施政府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二、 基本原则与要求 在市土地调查办公室原有基础上,增加或充实技术力量,成立专业汇总班子。编制汇总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全面收集县级土地调查的数据、图件、文字等成果,以及与市级汇总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土地条件方面的资料。 本市内及本市与相邻地(市)之间的全部县级界线两侧的权属界线、线状地物及其他相关要素,按规定完成了接边工作。涉及接边的图幅,汇总时应以接边处理后的结果为准。 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确定的城镇范围界线必须相互衔接,面积不重不偏。县级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已通过省土地调查办公室验收和国家核查确认。验收和核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已得到处理或完善。 汇总要遵循数出有据,图出有源,文字报告内容翔实,文、图、表并茂,要坚持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对辖区内所有县级调查成果要严格按照陕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进行全面核检,凡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成果必须处理。 市级汇总,末级行政区划单位到乡(镇)。三、 主要成果(一)数据成果 1.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2.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3.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4.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5.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6.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7.耕地(园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8.飞入地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9.飞入地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10.基本农田情况汇总表 11.第二次土地调查有关情况统计表(二)图件成果 1.市土地利用数据库缩编 2.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彩色挂图) 3.市基本农田分布挂图(挂图) 4.市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彩色挂图) 5.市影像地图(挂图)6.市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三)文字成果 1.市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市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4.专题调查报告(四)数据库成果形成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及遥感影像为一体的市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四、 检查验收为了确保市级汇总成果质量,要建立严格的自检、预检、验收的检查制度,验收主持单位为省土地调查办公室。检查验收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遵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办法执行。二 数据汇总一、 收集数据资料1. 县级二次土地调查基础数据资料 县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县级农村土地利用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耕地(园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基本农田调查情况汇总表 飞入地一、二级面积汇总表 其他数据表格等2. 县级土地调查有关情况统计表3. 县级土地变更调查、统计的数据资料4. 本市历年国民经济有关统计数据5. 有关自然条件数据资料二、汇总的基本要求.土地调查数据市级汇总中的地类、含义及代码要严格按照省土地调查实施细则规定,不得更改。.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数字表示。.为充分利用调查成果,研究各类土地利用现状与社会经济的有关因素的相互关系,各市可结合当地的实际与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汇总各类面积统计表格的格式内容及填表说明等要严格与省土地调查细则一致,具体表式及填表要求应参照县级土地调查汇总同类表。.数据汇总表要依顺序打印装订成册。三 图件编制一、图件编制的基本要求 .体现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显示制图区域的行政版图状况和地形、地貌特点。 .正确反映制图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分布规律和分布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执行,地类图斑的表示应有明确的定量指标,定性、定位正确。 .正确反映制图区域的基本农田分布状况,反映基本农田与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基本农田片块定位、定性正确。 .广泛收集资料,对新增的主要地物,要根据有关资料进行修编,提高汇总图件的现势性。 .市级图件编制,必须预先拟定编辑设计书,确定制图范围、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图廓尺寸,进行图面设计,拟定作业方案、工艺流程,明确综合取舍指标和方法,提出各制图要素间关系处理原则,确定制图内容的表示方法等。二、土地利用数据库缩编(一)土地利用数据库缩编原则 .应合理概括制图区域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如土地利用类型的图斑大小、密度,图斑归并时遵循土地利用类型属性邻近优先原则。 .缩编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的视觉对比应保持一致,对主要一级地类的面积比例变化进行控制。 .缩编时应保持要素的地理特征,如水系分布特征、道路网分布密度特征,保持特定要素的特殊形态特征,如山地地区居民地、耕地散列式分布特征和建设用地、机场等的规则轮廓特征等。 .数据缩编应保证综合后要素的位置精度和属性精度,并保持数据的完备性。 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缩编,原则上应采用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资料,若有质量较高的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亦可采用。编绘时,应遵循先水系,再居民地,然后再对道路、境界、地类依次进行缩编,以便处理好各制图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二)数学基础 .各市应根据辖区形状、面积大小和地类复杂程度选用1:10万或1:25万比例尺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缩编。 .1:10万或1:25万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坐标均采用1980年西安经纬度坐标系统,采用6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参考椭球为IAG-75参考椭球体,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三)地貌 .标注特征高程点。高程点按地貌特征进行选取,地貌比较破碎复杂的地区应多取,比较完整简单的地区可少取。高程点优先选取测量控制点、水位点、最高点、最低点、河流交汇处、道路交叉处及有名称的山峰、山隘处的高程点。1:10万土地利用图上每平方分米(实地100)注记高程1-2个,1:25万土地利用图上每平方分米(实地625)注记高程2-3个。 .以反映制图区域地貌特征为目的,在保证图面清晰的前提下,综合选取等高线。等高线等高距应根据本辖区的地貌特征、高差的大小确定,通常情况下,1:10万土地利用图等高距采用50米,1:25万土地利用图上采用100米。(四)交通运输用地 .以面状表示的交通运输用地最小上图图斑面积为3,实地面积为3.0公顷(1:10万)或18.75公顷(1:25万)。道路最小上图长度为12。 .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完整地表示出全部营运铁路网,舍去一些专用线,短小的分叉等。 .土地利用数据库中表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低级道路,并形成道路网。 .经道路综合取舍形成的道路网密度对比关系应与资料图保持一致。极密、稠密区网眼大小为2-3,实地200-300公顷(1:10万)或1450-2175公顷(1:25万);中密度区网眼大小为3-5,实地300-500公顷(1:10万)或2175-3625公顷(1:25万);稀疏区道路网眼大小应大于5,实地大于500公顷(1:10万)或大于3625公顷(1:25万)。 .综合后的线状交通运输用地应检查道路的拓扑关系,并与相关要素保持一致,保持道路的连通性和空间关系的合理性。(五)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以图斑形式表示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最小上图图斑为2.0,实地面积为2.0公顷(1:10万)或12.5公顷(1:25万)。 .选取河流、沟渠时,按从大到小,由主及次的顺序进行,界河、独立河、联通湖泊、水库、坑塘的河流及荒漠缺水地区的短小河流必须选取。双线河中的水坝、水闸择要选取。 .河渠单双线上图指标:当河流宽度大于40m时(1:10万)或100m(1:25万)时,河流应依比例尺双线表示,当河、渠实地宽度小于(含)40m(1:10万)或100m(渐变单线)。 .湖泊、水库、坑塘图上面积大于2.0的,全部选取。小于上述面积,但密集、散列分布时,作适量选取,并夸大到最小上图图斑。也可采用点状符号表示不够上图的水库、坑塘。 .河流上图长度、平行间距上图指标见表1。表1 河流上图长度、平行间距标准密度分区实地河渠密度()选取长度图上平行间距图上()实地()图上()实地()1:10万1:25万1:10万1:25万极密区2.080.82.040.41稠密区8-1050.51.25中密区10-1260.61.5稀疏区121.23.070.71.75极稀区11013-2618-38中密区60-1108-1811-26稀疏区1:2万)或6分带(比例尺1:2万)投影。成图比例尺的大小按各市建城区范围大小确定,一般为1:5000,1:1万,1:2万或1:2.5万。图幅以不小于全开为宜。图上表示的数学内容包括:分度带及经纬注记、公里网及公里数注记和地图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 .专题内容:主要表示建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状况,表示行政区界及城市内街道(镇)界,表示土地使用单位名称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还应表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及具有重要作用的农村道路,表示河流、湖泊、水库、坑塘,表示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镇)、居委会驻地位置及名称等。 .地貌要素:在保证图面清晰的前提下,用等高线和高程点反映制图区域的地形特征。 .辅助要素:包括图名、图例、内外图廓、花边、分度带、直线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编图说明,编图单位等。地图名称为:市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二)编制方法以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为基础(或采用街坊图、地籍图),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实施市级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 .根据建城区的面积大小和形状,确定成图比例尺的大小;进行图面设计:绘出内图廓线、确定图名、图例、比例尺、编图说明、编图单位等辅助要素安放位置;根据制图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确定综合取舍指标。 .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利用分类依次编绘建城区内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用地、各级行政界线,再进行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的编绘。建城区最小上图的地类图斑应以本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复杂程度来确定,复杂地区以6为宜,其他地段建议采用10作为上图的最小图斑。小于上图的地类图斑应优先合并到同一一级地类中去。 .建城区以外的制图内容的编绘应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为依据,依次编绘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居民地、交通用地、行政界和土地权属界,并要注意与建城区的河流、道路、街道连接形成水系网和道路网。 .标注土地使用单位名称、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标注河流、水库、湖泊、铁路、公路、街巷名称,标绘市、区政府、街道办(镇)、居委会驻地符号、加注相应名称。(三)整饰要求 .建城区采用地类符号和普染底色的方法表示各种地类,每一个地类图斑内至少有一个地类符号,地类符号的大小原则上按图式规定执行,若图斑小标记不下时可适当缩小符号尺寸或引出标记。地类图斑的普色也应按图式规定执行,但某些地类面积较大时可适当调整色调深浅、使图面清雅、美观,色调和谐层次分明。 .建城区的地类界、境界、河流、道路和建城区以外的制图内容的表示均应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图式、图例确定,为满足壁挂用图的要求,对主要线状地物(例如:铁路、公路、单线河流、沟渠)的线划应适当加粗。 .建城区内的土地使用单位名称注记采用中等线,字大2.0-4.0mm为宜,用黑色,图斑面积小于1.5者不予注记;集体土地使用者名称注记宜采用宋体,字大2.0-4.0mm,用黑色;建城区以外的居民地名称注记宜采用宋体,字大2.5-3.0mm,用黑色;河流、湖泊、水库名称注记采用左斜宋,字大2.0-5.0mm,用蓝色;铁路名称注记和街巷名称注记采用扁等线(东西向)或长等线(南北向),字大3.0mm左右,用黑色;公路名称注记采用扁等线(东西向)或长等线(南北向),字大3.0mm左右,深棕色。 . 市政府驻地位置采用(6.0)、区政府驻地位置采用(4.0)、街道办(镇)驻地位置采用(3.0)、居委会(行政村)驻地位置采用(2.0)符号表示,驻地符号一律用大红色,其相应的名称注记一律采用黑体、黑色,字大分别为:5.0、3.5、3.0、2.5。 .市级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矩形图廓,以真北方向为地图的北方,图名一般安放在北图廓外的正中央,也可安放在图廓内的左上角。图例一般安放在图廓内的左下角或右下角,也可安放在东图廓外的上方,编图说明一般安放于南图廓外的右边。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一般安放在南图廓外的正中央。 .图上各种线划光滑实在,各种符号、注记清晰易读,各制图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图面整洁,色泽鲜艳,色调深浅配置适当,层次分明,图面布置得当,美观大方。六、市影像地图(挂图)利用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编制市级影像地图,能直观的反应市辖区内的地貌、地形特点,水系特征和主要道路和居民地分布状况。(一)地图内容 .数学要素: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挂图)相同,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地图比例尺为1:10万或1:25万,图上表示的内容包括:分度带和经纬度注记,公里网公路数注记。 .专题内容:用数字正射影像图作为基础,用各种线划、符号表示主要河流、湖泊、水库,表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主要县乡公路,表示省、市、县(区)、乡(镇)行政界,表示市、县(区)、乡(镇)政府驻地。 .辅助要素:包括图名、图例、位置图、图廓、花边、编图单位、编图说明和数字比例尺、直线比例尺等。(二)编制方法 .根据成图比例尺大小,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收集到得数字正射影像图资料进行必要的处理(例图像增强、信息提取、图像拼接等),使其尽量满足制作影像地图的需要:清晰、分辨率适当、色调层次多。 .将处理后的数字正射影像与市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进行套合。为了图面清晰,删除地类图斑和次要道路和沟渠等内容,并重新编排图例,更改图名等。 .采用100克以上的防水像纸打印输出影像地图。(三)整饰要求 套合加载于影像上的制图内容(河流、道路、境界、各级政府驻地符号和各种注记)的用色,在一般情况下应与本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用色保持一致,但由于各市采用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种类不同,其色调深浅不同,色相差异较大,为了图面清晰易读,层次分明,套合加载于影像上的制图内容的线划粗细与用色、注记大小与用色均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调整。七、地市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一)接合图表内容市级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是反映该市土地调查涉及的1:1万图幅数、图号、图幅理论面积、县界和辖区内各图幅的控制面积的图表成果。具体内容包括:.1:1万标准分幅地图图廓线及经纬度注记、图幅编号。.相邻地市界、辖区内的县(区)界及相应的县(区)名称。.1:1万图幅的理论面积、辖区内外以县为单位的控制面积。还应表示界内横向累加面积,界内纵向累加面积和界内总面积,并标注辖区内各县土地总面积。面积单位为平方米,精确到0.1平方米。.辅助内容包括图名、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等。(二)编制方法 .以地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缩编数据为基础,按照1:1万地图分幅的要求,选取1:1万图廓线和市界、县(区)界。 .根据辖区面积大小和1:1万图幅数量的多少,确定接合图表的尺寸,接合图表的尺寸以全开为宜。 .根据收集到得辖区内各县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资料,填注经纬度注记、图幅理论面积、图幅控制面积、县(区)名称和该县总土地面积等。 .进行图面整饰、标注图名、编图单位、编图日期等。(三)整饰要求 .接合图表中的图幅编号采用新号,建议采用绿色标注,字大3.0mm左右为宜,应为黑体。 .经纬度注记和面积数据一律用宋体。经纬度注记字大2.0mm为宜,理论面积和控制面积字大3.0mm左右为宜,采用黑色为好。 .辖区内各县(区)名称注记采用黑体,散列式注记,字大6.0mm左右,用红色,该县土地总面积数据以黑体为好,字大5.0mm左右,用红色为好。 .1:1万图廓线、境界线一律采用黑色,线划粗细与表示方法参照实施细则附录图式执行,为明显突出境界线也可适当调整线划的粗度。四 报告编写一、 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以本次调查成果为基本资料,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加强成果分析,使其更具有广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资料翔实,数出有据,分析科学。 文字流畅,条理清楚,论述严谨,重点突出。 文、表、图配置合理,一致性好。二、土地调查工作报告(一)市域基本情况 1.概述 地理位置:经纬度、在陕西省的位置与四邻,附位置图 历史沿革 政区、面积、人口:附面积、人口表(以县为单位),附政区图 土地利用简史 2.自然条件 地质:地质构造、岩石、矿藏及其分布。 地貌:地貌类型、特点及分布,附地貌图。 气候:日照、辐射、气温、降水、气象灾害。 水文:地表水、地下水的储量、分布。 土壤:土壤类型、特点及分布。 植被:栽培作物、木本植被、草本植被的种类与分布。 3.社会经济条件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 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状况,劳力状况。 农业:部类、产值与分布。 工业:部门、产值与分布。 交通运输业:主要交通设施、年容运量、年货运量。 科、教、文、卫业:部类、数量与分布。旅游业:主要景点、旅游业状况。4.城镇简介城市简况:位置、面积、人口、产业状况、名胜古迹、主要特点主要镇简介:位置、面积、人口、产业状况、主要特点(二)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1.调查工作来源、目的意义和任务 工作来源。 目的意义。 任务。 2.调查依据、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 调查依据。 技术路线。 技术方法。 3.组织领导、技术队伍 组织领导。 技术队伍。(三)县级土地调查 1.县级调查中市土地调查办的职责部署辖区县级土地调查工作。 开展宣传工作。 组织检查与指导工作。 组织市级复查工作。 组织地方复核和整改工作。 组织县界接边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2.各县(市、区)调查工作的概况 按县(市、区)叙述农村土地调查工作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及任务完成情况;城镇土地调查的起止时间及任务完成情况。 3.县级调查的主要成果 列表说明各县(市、区)土地调查下列成果及数量外业调查原图与记录手簿:1:1万数字正射影像图、地籍测量控制点网图;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平面控制测量原始记录、地籍测量原始记录、地籍调查表。数据库与管理系统。数据汇总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汇总表;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耕地(园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表。图件: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1万标准分幅基本农田图;1:1万标准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1:1万标准分幅耕地(园地)坡度分级图;县(市、区)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挂图;县(市、区)基本农田分布图(挂图);乡镇土地利用现状挂图;地籍图;宗地图;地籍图分幅接合图表。文字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基本农田上图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 4.县级调查成果精度分析(按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精度和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精度分别介绍)市级复查评述。省级监理评述。省级预检情况分析。国家核查情况分析。省级验收评述。(四)市土地调查汇总 1.制定市汇总方案,确定汇总承担单位 汇总方案简介(农村土地调查市级汇总方案、城镇土地调查市级汇总方案)。 承担单位简介。 2.汇总工作简况 分别叙述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汇总工作的阶段、时间和内容。 3.汇总成果 数据库与管理系统 数据汇总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耕地(园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表。 图件:市土地利用现状图(挂图)、市基本农田分布图(挂图)、市城镇分布图、市政府所在地城区地籍图。 文字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土地利用分析报告、专题研究报告。(五)工作经验与体会三、土地调查技术报告(一)概述1.调查工作来源、目的意义和任务 2.调查依据、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 3.县级调查的技术流程 4.市级汇总的技术流程(二)县级土地调查 1.市土地调查办制定的关于县级调查的技术文件或补充规定 2.对县级成果进行复查的内容、方法、要求与复查情况 3.市级监理的内容、方法、要求与监理情况 4.市级复核整改的方法、要求与整改情况 5.县界接边的程序、内容、方法和接边情况(三)市土地调查汇总 1.市汇总方案简介(按农村调查汇总与城镇调查汇总分别介绍) 2.数据库缩编与管理系统建设 数据库缩编:数据库数学基础;数据库内容;数据库硬件和软件;数据库缩编流程。 管理系统建设: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架构设计;系统主要功能。 3.面积统计与要求 统计方法。 统计要求。 4.图件编制 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数学基础;地理基础要素确定;专题内容的综合取舍;图面设计。 市基本农田分布图编制:数学基础;地理基础要素确定;专题内容的综合取舍;图面设计。 市城镇分布图编制:数学基础;地理基础要素确定;专题内容综合取舍;图面设计。 市政府所在地城区地籍图编制:数学基础;地理基础要素确定;地籍要素的综合取舍与表示方法;图面设计。(四)新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和建议四、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一)市域基本情况 按工作报告的纲目写之。(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介绍分类的概念、分类的名称及含义(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 2.农村土地利用结构 总体结构:附一级面积汇总表、饼状结构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各地类结构:按地类列二级面积汇总表、附饼状结构图。 3.农村土地利用空间分布 总体分布:附以县为单位的统计表、柱状图。 各地类分布:附以县为单位的统计表、柱状图。 4.农村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与详查数据对比,列出对比表、对比图,分析变化原因,预测变化趋势。5.基本农田状况 .基本农田地类、面积与结构:附面积表、结构图。 .基本农田的空间分布:附以县为单位的统计表、柱状图。 .基本农田上图数据与划定数据对比分析:附比较表,分析差异原因6.耕地(园地)坡度状况 .坡度分级指标。 .坡级构成、面积与结构:列分级面积表、附结构图。 .不同坡级空间分布:列分布表、附柱状图。7.农村土地权属状况 .土地权属概念、类型。 .国有土地:国有土地面积及利用类型;地域分布;部门分布。 .集体土地:集体土地的面积及利用类型;地域分布。 .未定权属土地:未定权属土地的面积及利用类型、地域分布;境界争议地段土地权属争议状况。8.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率、垦殖率、复种指数、森林覆盖率。 .土地利用效益:总效益(产值/亩)、主要地类效益(产值/亩)。 .土地利用现代化水平:灌溉水平、机械化水平、化学化水平(化肥、农药使用状况)、自动化水平(或农用电量)。 .土地占有状况:人均土地、人均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人均建设用地、人均水域。9.农村土地资源综述 .土地资源特点。 .土地资源的优势。 .土地资源的限制因素。 .土地资源可开发的后备资源:类型、面积、分布、潜力。 .土地资源利用的经验。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10.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战略与对策 .总体战略:依据与指导思想。 .战略方针、目标和重点。 .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三)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介绍分类概念、分类系统和各类土地含义(附城镇地籍调查分类表)。 2.城镇土地利用现状 总体结构:附一级面积汇总表,介绍总体结构,附饼状结构图、地籍图。 各类用地结构:按地类列二级面积汇总表,按二级类分别介绍其结构,附饼状结构图。 3.城镇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结合地籍图,介绍各地类的区域分布情况,以县为单位列表并绘柱状图。4.城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附2000年到2009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按地类分析其动态变化,预测变化趋势,附动态变化曲线图。5.城镇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率。建筑容积率:按地类介绍其建筑容积率及其地域差异。6.城镇人均占有土地情况人均土地。人均各类土地。7.城镇土地资源综述土地资源特点。土地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土地利用的经验。土地利用存在问题。8.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开发、利用、保护的战略对策城镇总体规划简介。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制定战略的依据与指导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和重点。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五、专题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各市根据其辖区的特点确定,并写出研究报告。五、市级汇总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一、建设任务市级汇总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应集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根据各地市情况可以建成城镇农村一体化管理系统,也可以将农村数据和城镇数据分别建库。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是建立各市范围内的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文档等数据于一体,互联共享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是在全市各城市建成区和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成区范围内,建立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础地理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和文档于一体的数据库。应在同一套管理系统中共同使用,数据统一,集成管理。二、汇总数据库系统框架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横向包括土地调查基础业务工作,纵向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其总体框架如图: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土地调查数据分中心数据仓库土地利用土地权属专题数据数据管理数据分发数据交换土地调查数据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数据服务数据获取与传输系统土地监测价土地调查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总体框架横向结构 集成整合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分中心集成整合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分中心集成整合市级土地调查数据分中心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分中心汇 总汇 总汇 总数据 交换数据 交换数据 交换土地调查数据交换系统国家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省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国土资源信息网络总体框架纵向结构三、市级汇总数据库逻辑结构市级土地调查汇总数据库由主体数据库和元数据库组成。主体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空间数据库中包括由各县级汇总而来的市级农村汇总数据库和全市各城镇整合后的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市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市级农村汇总数据库元数据库非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主体数据库栅格数据(DOM、DEM、DRG)统计表格文字报告扫描文件其他数据市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图四、技术方法市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以县级土地调查汇总数据库为基础,组织县级数据接边、坐标及投影转换等工作,开展市级土地调查数据的集成整合。建立市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各县城镇数据库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统一坐标系统,投影方式集成整合。五、数据库成果要求市级土地数据库成果要求能通过质检,重点完成行政界线两侧地物的接边、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正常,数据汇总逻辑一致性等。城镇数据库数据基础统一,与农村数据库套合无误,农村和城镇汇总数据保持逻辑一致性。元数据完整,内容真实完整可靠。(一)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和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均采用以上数学基础。(二)内容要求1、完整可靠市级汇总农村数据库应以县级数据库为基础,全部集成县级数据的所有内容,不得删减、遗漏各项内容。保持数据市、县级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市级汇总城镇数据库同样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时城镇数据没有经过国家统一质检,存在各县数据不一致性,要统一数据数学基础、图层名称、数据结构等内同后整合为一个包含各县数据的统一的市级汇总城镇数据库。建立完整规范的元数据,内容要求完整可靠。2、接边正确、数据逻辑一致市级汇总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完成行政界线两侧权属、地类的接边、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正常。城镇数据库数据基础统一,与农村数据库位置套合无误,农村和城镇汇总数据保持逻辑一致性。数据汇总要求各县面积汇总数据等于市级汇总后控制面积;城镇数据库总汇总面积等于农村数据库中城市建制镇范围汇总面积;各县各地类面积汇总等于全市各地类汇总面积;各县按权属汇总面积等于全市按权属汇总面积等内容均保持汇总数据逻辑一致。六、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一)土地调查数据服务系统土地调查数据服务系统由对内数据服务和对外数据(信息)服务两部分构成,分别运行在国土资源政务网与互联网之上。1、对内数据服务数据分中心通过本级国土资源信息广域网向本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提供相关土地调查数据共享、综合统计分析、数据分类查询等信息服务。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技术手段实现:联机数据服务:土地调查数据仓库直接授予用户应用访问数据的能力。为了对被服务的用户限制其只能对数据进行读操作,可以对用户对所访问数据的权限进行限制;为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服务协议中所规定的数据内容(如规定的区域范围、分层、字段等),可以建立数据库视图或快照,阻止用户对源数据表的直接访问,也可以屏蔽一些敏感数据,同时提高数据访问性能。联机数据服务直接由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基于WebGIS的土地调查数据服务:被服务用户可以得到实时的空间数据服务。它消除了面向用户的特定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载、部分开发方面的负担。WebGIS数据服务使用商用WebGIS软件(如ArcIMS)。服务模式(以土地调查数据为例)如图所示。WebGIS服务器/土地利用数据基于WebGIS技术的土地调查数据服务2、对外信息服务对外数据(信息)的服务对象分为三类:社会公众、国土资源管理相关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非国土资源管理行业的其它部门)。以上三类服务对象根据权限,访问可以访问的相关系统(系统访问权限),同时,系统将根据用户所拥有的权限,访问其所能访问的数据(数据访问权限)。用户通过INTERNET登录数据服务网站访问系统,在得到系统访问授权(用户身份验证)后,即可进入相应的服务系统,通过数据访问授权,访问在所属权限的数据。为支持以上服务流程和相关内容,服务系统需相应的网络设施(包括服务器)、系统管理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支撑。同时,为保证服务系统运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还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如行政许可法确保网上业务受理的有效性、相关保密规定保证网上信息发布的合法性等。同时,为保障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信息服务系统还必须有严密的安全保障体系和严格的维护与支持体系(数据标准、管理规定等。)(二)数据管理功能系统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分为两大部分,即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系统的特定功能。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管理、存储、处理、传输、更新与通讯等,主要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服务;系统的特定功能包括数据的动态分析、决策支持和公共服务等,主要为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管理决策支持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输出、数据更新、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公共服务等子系统。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网络联结一起构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平台。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