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95640852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海乡村旅游开展规划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规划总那么1一、规划意义和任务1二、规划范围、性质和期限1三、规划指导思想2四、规划原那么2五、规划依据3六、技术路线4第二章根底分析5一、乡村旅游开展的宏观背景分析5二、镇海开展乡村旅游的根底6三、镇海旅游业开展现状与问题8四、镇海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9五、镇海乡村旅游竞合分析14六、旅游开展SWOT分析16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定位21一、镇海乡村旅游市场根底分析21二、乡村旅游市场目标定位与划分22第四章开展目标与总体战略26一、镇海乡村旅游开展目标体系26二、开展战略28三、近期主要行动方案29第五章主题形象与市场营销推广31一、乡村旅游形象要素31二、乡村旅游形象定位32三、乡村旅游形象筹划32四、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36第六章空间结构与工程建设要点39一、开展思路39二、乡村旅游空间结构39三、工程组团40四、乡村旅游产品体系40五、重点工程筹划43六、节庆产品筹划48七、乡村旅游线路组织参考50第七章旅游配套设施与环境规划51一、旅游效劳根本设施规划51二、旅游商品开发规划53三、乡村景观规划55四、旅游根底设施建设56五、旅游交通规划58六、环境保护规划60七、乡村旅游效劳质量开展规划64第八章近期建设与规划实施建议66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原那么与依据66二、近期建设优先开发目标66三、近期建设工程的时空安排66四、资金来源分析67五、投资估算69六、旅游业开展效益评估69七、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保障71八、规划实施建议71第一章 规划总那么一、规划意义和任务镇海是宁波的历史名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丰富,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颇具影响力。但从宁波旅游业整体开展的角度来看,镇海旅游业仍处在初步开发阶段。如何更好地开展旅游业,已成为镇海区政府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正逐步落实可持续开展战略和科学开展观,统筹城乡开展,加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家旅游总局也已将2006定为“乡村旅游年。抓住这一大好契机,有效结合镇海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业,必能扩充镇海旅游产品类型,吸引新客源,从而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经济的影响力,为镇海旅游业到达预定的开展目标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也为镇海的生态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此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在?镇海区旅游业开展总体规划?和宁波市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进行编制,着力表达镇海区政府关于乡村旅游业开展战略的意图及镇海区的民众需求,从市场出发,确定工作重点,为政府指导乡村旅游业的开展和乡镇企业优选投资工程提供决策依据,成为指导镇海乡村旅游业长期开展的战略指南和近期方案的行动纲领。二、规划范围、性质和期限规划范围本次规划从两个层面来研究镇海区乡村旅游开展。1、规划范围为整个镇海区行政范围。包括招宝山街道、蛟川街道、庄市街道、骆驼街道等四个街道,以及澥浦镇、九龙湖镇等乡镇。其中陆地面积218平方公里。2、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按相关乡村和农林水利的用地范围划定,约为107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不包含工业区和新城区建设用地的面积。规划性质本规划是镇海旅游开展中的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是农村旅游的产业开展规划,是?镇海区旅游业开展总体规划?的补充和延伸。本规划重点解决镇海区乡村旅游总体开展战略、乡村旅游产品的布局与特色产品的设计,以及实施保障措施等,为合理、科学的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依据。规划期限为了使本规划与?宁波市旅游开展总体规划?、?镇海区旅游业开展总体规划?和?镇海区城市分区规划?相协调衔接,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规划弹性,?镇海区乡村旅游开展规划?将规划期限界定为2007年-2021年,并分为以下两个规划阶段:1、近期20072021:重点开发与加速开展期2、中远期20212021:深度开发与全面开展期三、规划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结合国家旅游局“2006中国乡村游的旅游主题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气的宣传口号,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镇海乡村旅游业开展的重要目标。坚持科学开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特色产品,树立自身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将乡村旅游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开展相联系,使之成为推动镇海旅游业开展的新动力。四、规划原那么市场导向原那么开展镇海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根据市场设计产品,利用产品开拓市场,努力把镇海建设成一个具有较强吸引力、能够产生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起到推动镇海乡村经济开展,促进人民富裕的作用。在市场开发上,要做好市场研究,确定目标市场,跟踪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品,使镇海乡村旅游在乡村旅游市场中具备较高的开展水平。因地制宜原那么在乡村旅游开展中,必须以区内各镇街道村的自身情况为出发点。无论规划或建设都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乡村旅游,不能急于求成,防止重复造成浪费,同时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开展,使农村环境、农民生活和旅游产业协调开展。因地制宜还要突出自身特色,产生独特的吸引力,防止旅游开展脸谱化与平庸化,失去比拟竞争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关键在选准突破口,要突出特点,围绕乡村旅游做好工作。产品梯度开发原那么根据镇海区在宁波市乡村旅游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态游、休闲度假游均属于普遍性的旅游产品,存在着剧烈地产品竞争。镇海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分阶段、分档次的开发模式。坚持重点工程重点开发的模式,尽快在近期内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在中远期加大力度开展各档次工程,以吸引更多客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那么镇海乡村旅游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镇海区的社会经济开展。在开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既贯彻开发的思想,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镇海乡村旅游业的开展,要突出天然,突出绿色,突出生态,因此对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必须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除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外,还要保护村庄格局、传统风俗等,以促进镇海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开展。文化性原那么当前,以经济和文化相结合而成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旅游开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镇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文化积蕴深厚,开展民间文化旅游优势明显。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以文化为导向,推出一系列高起点、高品位的乡村旅游工程。城乡联动原那么乡村旅游开展不能孤立的看待乡村旅游开展,要综合考虑城市开展和乡村开展之间的关系,在人才、资金、设施、客源等方面广泛吸纳城市资源,同时让乡村经济为城市开展奉献力量。五、规划依据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方法?199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8年标准标准与相关规划依据:1、?旅游规划通那么?GB/T1897120032、?风景名胜区规划标准?GB50298-1999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5、?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19976、?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2002年10月国家旅游局发布7、浙江省?乡村旅游点效劳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2006年1月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8、?宁波市旅游开展总体规划?2005年9、?宁波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10、?宁波效劳业开展规划纲要?2005年宁波市政府发布11、?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5年12、?镇海区城市分区规划?2005年13、镇海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十一五规划14、?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报告?2006年宁波市旅游局15、?镇海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4年16、?镇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展规划?2004年17、?镇海区旅游业开展总体规划?2005年18、?九龙湖旅游区总体规划?2005年19、?镇海生态区建设规划?2004年20、?宁波市镇海区河网水系规划?2004-2021参考资料:1、?镇海县志?2、?宁波市镇海区城乡建设志?3、宁波市及镇海区土地、交通、水利等其它相关规划。六、技术路线依据国内外旅游业开展的宏观背景及乡村旅游开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分析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及未来开展优势和乡村市场条件的根底之上,确定乡村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开展目标,通过乡村旅游总体形象、旅游开展总体格局、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设计以及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使总体思路和开展目标得以表达。另外,从管理、资本、人才、设施、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规划的实施保障,即旅游支持系统。最后,根据规划总体思路所确定的重点旅游区,编制重点旅游区规划,以指导不同层面的旅游开发工作。第二章 根底分析一、乡村旅游开展的宏观背景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展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我国乡村旅游起步晚,但开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出现了一批以乡村休闲、古村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根底,追求自然感受,贴近广阔农民的生活方式为实质,而受到人们欢送,产生了很好的市场效应。目前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类型,正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规模,逐步形成高速开展的趋势。政策上,随着我国提出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国家旅游局相应提出了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旅游业开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的要求,并将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年,同时提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气的宣传口号。从市场上看,由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而发生着悄然变化。从空间上由远程旅游向城市近郊转变;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中已由团队游逐渐向自助游方向开展;人们的出游目的地也逐渐由攀登名山大川逐渐向近郊乡村观光开展;人们出游重心开始向自然风光区、环保生态区转移,休闲型生态旅游有望取代人文观光旅游成为主流。可见,乡村旅游的快速开展,顺应了现代旅游形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等相结合的特色旅游转变的开展方向。总的来说,结合我国旅游业整体迅猛开展的态势,乡村游作为旅游业一项重点工程,将迈入一个开展的新高潮,并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宁波市乡村旅游的特点和趋势宁波市位于我国长三角经济区的腹地,邻近杭州、上海,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资源品种齐全;城市根底设施建设很好,村镇根本上实现路面硬化率达100%;经济优势明显,其中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这些条件都为宁波市开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开展平台。宁波的乡村旅游相比于其他区域有着起步晚、开展快的特点。目前宁波市乡村旅游业呈现出由传统乡村游向新型乡村游方向开展的趋势,即打造环城游憩带,表现出旅游地近郊化、功能多样化、理念新潮化、开发集约化、产业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市场群众化的特点。现在宁波比拟成型的有鄞州区的天宫山庄,江北洪塘都市农业区和奉化滕头村以及依托主要景区的农家乐工程等等,其他大多仍在开发进程中,尚未成规模效应和市场影响,远远不能满足宁涉及周边广阔的客源市场需求。因此,宁波乡村游还有广阔的开展空间,这也为镇海开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二、镇海开展乡村旅游的根底条件区位条件镇海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的东偏北,为宁波市的城区之一。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0度,东经121度,其西部毗邻江北区,南部隔甬江与鄞州区、北仑区相望,北部与慈溪市相连,东部为海岸线。镇海紧邻正在实施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连岛大桥,是将来连接上海与宁波,舟山与宁波的枢纽,是宁波重要的北门户。自然条件镇海区地处宁绍平原东段,地形由西北部丘陵和东南部海江平原所组成。境内地质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东北域,浙闽粤沿海燕山朝火山活动带北段。丘陵属四明山余脉,起自汶溪望海尖,延东至澥浦凤凰山入海,形成连绵14公里山带,高程均在100400米之间。山脚线以南至甬江,为水网平原,属姚江水系。本规划区内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局部规划区位于山地丘陵中。镇海区境内主要水系为甬江,起自宁波市区三江口,向东北延流至招宝山入海,镇海境内河流长16公里,江体宽度270404米之间,水深3.3米以上。中大河是镇海的主要河道,该河流源自汶溪村,连接骆驼、贵驷和现城区,沿线新老居住区密布。局部河段经过整治后呈现出沿岸别墅栋栋、清水潺潺、绿树盈盈、游艇穿梭的新景观。西大河连接庄市、骆驼和澥浦,也是镇海区的重要河道。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2889万立方米含重复利用水,其中地表水资源48759万立方米,占总量92.2;地下水资源4130.72万立方米,占总量7.8。全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1.00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470920毫米;径流总量5.09亿立方米。时空分布规律与降水相似。总体来看,镇海区域内山陵相对集中于西北而区内水网密布,在水库区附近有较好的山水资源组合,结合镇海乡村条件,西北部将成为乡村旅游的重点开展区。气候条件镇海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年平均气温为15.8至16.3。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持续时间为231天至235天。无霜期237天。年降水量1310毫米至1370毫米,年平均雨日148天。郎家坪为全区降水中心,最大降水值达1493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944.3小时,日照率44%。气候资源优势是温和湿润,四季清楚,无霜期长,雨量充分,为工农业生产开展提供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镇海境内影响较大的异常天气有台风、暴雨、干旱、冰雹、低温、霜和冰冻。台风影响期511月,主要集中在8、9月,镇海区属台风次重影响区。总体来看,镇海气候条件较好,适游期长,而良好的气候条件镇海农林生产十分有利,同时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较长的出行时间。动植物条件镇海区境内的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主要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等次生植被及人工引种植被。沿海滩涂草本植被,总长约89.7公里,滩涂塘堤两岸芦苇丛生,塘下滩涂尚有三棱藨草、盐田碱蓬、小飞蓬等,草本植被覆盖率4070。沿海丘陵针叶林占全县林地30.92万亩的90,暖性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黑松和杉木,其中马尾松达19万亩;温性针叶林主要柳杉、金钱松等,仅少量分布。沿海丘陵阔叶林,现存多为次生类型,主要由石栎、青冈、苦槠、枫香、木荷、赤皮椆、红楠等,多分布在县林场、共同、杨岙和招宝山。沿海平原竹林植被,常有香樟、木荷、杉木、毛竹,其中沿海咸地哺鸡竹为镇海特产,常年约400亩左右。此外还有螺旋藻等特种养殖业。品种丰富的植被条件为其开展花卉园林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镇海区境内的动物资源主要以家禽养殖业为主,当前家禽养殖业占农业十分大比重,主要有鸡鸭牛羊等养殖业。此外还有白鹭,该类型鸟类为我国珍稀保护动物,其体型纤长,姿态轻盈,可以美化周边水域环境。社会经济条件1、镇海区社会条件镇海区现户籍总人口为25.9万人,下辖招宝山街道、蛟川街道、庄市街道、骆驼街道等四个街道,以及澥浦镇、九龙湖镇等两个镇。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人数约11万人,占人口比例为42.43。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点比重下降了8.68个百分点。农村人口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开展,但同时也说明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为乡村旅游业开展提供了更广的市场空间。2、镇海经济结构与开展趋势2005年镇海区实现全社会生产总值192.78亿元,全社会人均生产总值到达86626元,比上年增长10.8%;实现全区财政总收入25.75亿元,比上年增长50.1%,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10.21亿元,增长31.7%。镇海区在宁波市工业开展中占很大比重。从产业结构上看,镇海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明显偏重于第二产业。2005年,第一产业在GDP中仅占1.9%,第二产业占79.1%,第三产业占19.0%,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小,归其原因在于镇海区集中了多家实力雄厚的省部属大型工业企业,它们在经济活动中有举足起重的地位。3、镇海农业根本情况及开展趋势2005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05.87亿元,农业总产值6.2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30元,比上年增长11.7。2005年,全区农业经济在调整和优化结构中保持了良好开展势头,效益农业得到长足开展,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9.99亿元,同比增长35.1%。镇海农业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加快工作重心转移,推进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生态型开展转变,着力构筑都市农业体系、生态绿色体系、农村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体系简称“四大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开展。在镇海农业开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开展有利于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生态型开展转变,结合农业转型,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业开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提升农业所占比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镇海旅游业开展现状与问题根本情况随着经济的迅速开展,镇海旅游业已蓬勃兴起。2005年镇海接待游客约97.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9.37亿元人民币,约占国民经济的8.8%。镇海旅游的经济产出功能已经根本呈现。镇海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市场根底也较好,因此建设高品位的文化休闲产品的条件是较充分的,文化休闲产品可望在规划期内成为开发与开展的主动力之一。但目前来看,镇海区尚未形成旅游产业链和产品体系,在旅游开展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问题近年来,镇海区委、区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开展中的作用,明确提出要立足区位、交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与旅游业兴旺县市、区相比,镇海区的产品体系、接待体系、效劳设施等等尚未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1、镇海旅游从产品供给性结构上看,一方面表现在产品档次上缺乏层次性,高、中、低档产品应有合理的数量和规模比例;另一方面在产品体系上缺少多维性,产品类型相对单一;供给链结构上存在较大缺乏。2、从开发投资上看,投资类型上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开发类型上也存在趋同性、重复性;投资开发在空间上比拟于集中,主要工程多集中于招宝山、九龙湖区域;开发投资力度尚缺乏,许多拥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没有得到持续有效的投资支持,错失了开展良机。四、镇海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一乡村旅游资源类型概况与分析在对镇海乡村旅游资源点现场考察的根底上,通过对相关旅游资源资料的研究,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GB/T189722003,结合镇海实际情况共确定镇海乡村旅游资源单体32个,分属4个主类、6个亚类、12个根本类型见表2-1。表2-1 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表主类亚类根本类型资源单体数量A地文景观AA 综合自然旅游地AAA 山丘型旅游地九龙山、达蓬山南侧2B水域风光BA 河段BAA 观光游憩河段中大河沿河观光带1F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九龙农家苑、九龙百果园、阿二农庄、蛟川阳光餐厅4FAD 园林游憩区域中大河骆驼实验段1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联勤村生态林基地、光明村生态林基地2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爱密丽生态园、瑞雪花卉苗木基地、佳木思林木基地3FD居住地与社区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郑氏十七房、包玉刚故居2FDB 特色街巷澥浦老街、汶溪老街2FDC 特色社区横溪村1FG 水工建筑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九龙湖、三圣殿水库、秦家岙水库、小洞岙水库、郎家坪水库5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爱密丽生态餐厅1H人文活动HC民间习俗HCC 民间演艺镇海龙鼓、蟹浦船鼓、镇海更鼓、万市徐吹打乐、镇海丝竹乐、蛟川走书、民间绘画、民间剪纸8同时依据?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和?浙江省乡村旅游点效劳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参考?宁波乡村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对镇海区境内的乡村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分类,分为农业风光、生态环境、民俗风情和历史建筑四大类。1、农业风光类其中依托农业风光的资源类型又可以分为苗木花卉、主题农庄、纯农家乐、渔家乐四亚类。苗木花卉观光类:包括生态林基地和各种花卉基地的观光,主要供游客欣赏。镇海的苗木花卉共有5个,占农业风光类的62.5%,同时也是宁波乡村旅游中苗木花卉类的集中地。其中爱密丽生态园以温室大棚种植香水百合为特色;光明村生态林基地以生态林及水果林地黄花梨为主;佳木思花卉基地以它的红豆杉、红豆林等35种国家濒危树种为亮点;联勤村生态林基地主要以200亩生态林、40亩枇杷及70亩花卉盆景为主;瑞雪花卉苗木基地那么以120多亩花色各异、绚丽多彩的盆景大棚花卉为特色。该类型以拥有多种珍贵植物为特色,具有较强观光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可延伸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打造林木科普教育基地。主题农庄类:主要以水果采摘、自助菜园、烧烤、垂钓等体验活动为主题,并结合会议、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形式。镇海乡村的主题农庄有九龙百果园和九龙农家苑两处。纯农家乐类:主要指纯粹的由当地农户依托自己承包的土地、自建房屋所开展的农家餐饮、住宿、农事等一系列旅游活动。镇海乡村的纯农家乐有阿二农庄。该农庄临近城区,交通便利,具有极好的区位优势,已有固定的客源市场。渔家乐:主要指以餐饮为主的渔家餐饮、休闲垂钓等旅游活动。目前已开发的是南泓,处于工业园区之内,拥有良好的客源根底。表2-2 宁波市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单体农业风光类统计表单体名称行政位置资源类型投资类别及金额级别阿二农庄蛟川街道中管路村纯农家乐个体投资500万元3九龙农家苑九龙湖镇长宏村主题农庄集体投资200万元3九龙百果园郎家坪龙王堂主题农庄个体投资120万元3爱密丽生态园澥浦镇十七房村苗木花卉个体投资650万元2光明村生态林基地镇海光明村苗木花卉集体投资300万元2佳木思林木基地九龙湖镇中心村苗木花卉个体投资1000万元1瑞雪花卉苗木基地澥浦镇岚山村苗木花卉个体投资500万元1联勤村生态林基地骆驼街道联勤村苗木花卉政府投资700万元1南泓渔村蛟川街道南泓村渔家乐个体投资100万元12、生态环境类依托生态环境类型是指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一定生态小气候,可以提供度假休闲功能的资源。镇海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类主要为中大河骆驼实验段。中大河骆驼实验段位于骆驼街道民联村,政府总投资1000万,并于2005年建成。该工程已成为河岸观光休闲点,是镇海区级生态河道。河宽10多米,沿河两侧绿化较好,种有多种花木,绿色廊道辐射单侧宽度约10米,有几处小亭和两座小桥,并有一处亲水性建筑。但沿河两侧预留空地面积小,开展大规模的休闲娱乐工程可能性不大,景点当前旅游功能型不强,缺少垃圾桶、休息的座位,公厕等配套设施。目前的规模较适合做周边居民日常休息、散步场所。因此就旅游资源整体评价而言,仅为一级。3、民俗风情类依托民俗风情类型的乡村旅游资源是指,以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独特风俗习惯为主要对象的资源。本次调查中,镇海乡村旅游点依托民俗风情的主要有横溪村。该景点依山傍水,有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且以长寿为一大特色,区别与其他地区同种类型的景点,非常具有民俗特色。旅游资源整体评价为三级。 4、历史建筑类依托历史建筑类型的乡村旅游资源是以当地具有历史价值的特色建筑为主要开发对象,包括街道、居民、格局等方面。镇海乡村旅游点依托历史建筑的共有4处:郑氏十七房、澥浦老街、汶溪老街和团桥民俗街。“郑氏十七房为明清江南民宅建筑之典范,其中各房自成系统,布局风格独特,系镇海区级文保单位。整体建筑保存完好,是全国最大的明清建筑群之一。澥浦老街位于澥浦镇余严村,始建于清代或民初,历史悠久,局部老民居民宅建筑保存完好。汶溪村位于镇海区九龙湖镇,相传为文种故里,据清雍正?宁波府志?记载:“文种故里,因以名溪。“文溪这一地名一直沿用了2300多年。当前汶溪老街局部区块建筑风格保存比拟完好。表2-3 宁波市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单体历史建筑类统计表单体名称行政位置资源类型开发与保护情况级别郑氏十七房澥浦镇十七房村历史建筑整体保存较完整,未对外开放3澥浦老街澥浦镇汇源居委会历史建筑局部保存较完整,未对外开放2汶溪老街九龙湖镇汶溪村历史建筑局部保存较完整,未对外开放2团桥民俗街骆驼街道团桥村历史建筑局部保存较完整,未对外开放1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1、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广泛且相对集中从表2-4中可看出,镇海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均有分布招宝山街道除外。但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看,镇海区的乡村旅游资源绝大局部分布在镇海区的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一圈、一片内即九龙湖景区和澥浦镇境内,总数为11个,占整个镇海区旅游资源总量的65%。表2-4 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所属区域行政所属地景点名称合计百分比一圈九龙湖镇九龙农家苑、九龙湖百果园、汶溪老街、佳木思林木基地、横溪村、秦家岙、小洞岙35%一片澥浦镇爱密丽生态园、瑞雪花卉苗木基地、澥浦老街、郑氏十七房、爱密丽生态餐厅29%一带蛟川街道阿二农庄、南泓渔村212%骆驼街道联勤村生态林基地、中大河骆驼实验段、团桥民俗街318%庄市街道光明村生态林基地16%2、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较为协调从空间组合上看,镇海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较为协调,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协调,这对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十分有利。在空间上资源表现出围绕建成区、沿河沿湖、沿路分布的特点:邻近建成区的旅游资源可以借助城市已经具有的根底设施和效劳设施,交通、食宿十分方便。沿河、沿湖的自然风景优美,环境宜人,宜开发农家乐工程和旅游效劳设施,融休闲、度假、健身、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场所,可吸引了来周边不少的游客。沿路的生态农业和现代农村,田园风光优美,通达性好,既能为城市居民自驾车旅游提供便捷的餐饮,又可以通过生态农业的工程吸引游憩观光和休闲,宜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放松的好场所。表2-5 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类型组合所属区域资源类型 一带一圈一片花卉苗木光明村生态林基地联勤村生态林基地、中大河骆驼实验段佳木思林木基地爱密丽生态园、瑞雪花卉苗木基地历史建筑团桥民俗街汶溪老街澥浦老街、郑氏十七房休闲度假阿二农庄九龙农家苑、九龙湖百果园、秦家岙、南泓渔村爱密丽生态餐厅民俗风情横溪村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特点1、旅游资源类型较集中,产品价值高镇海有苗木花卉基地5个占镇海乡村旅游田园风光类的62.5%,占所有乡村旅游点的25%,可以说苗木花卉基地类型为镇海乡村旅游资源的重点类型。苗圃分布比拟广,根本分布在镇海西北部地区,主要涉及澥浦镇、九龙湖镇、骆驼街道以及庄市街道等镇。其产品类型包括香水百合、水果林、植物林、盆景花卉等,具有规模大、资源价值高的特点。2、文化资源的隐性品位较高,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镇海素有“院士之乡的美誉、,同时也是许多港台商人的祖籍地。境内偏僻幽静的小村庄往往是名人寻根拜祖的地方。因此现存保护较好的老街、房屋往往具有提升品位的潜力。3、可进入性好,开发潜力大。主要景区景点距离市区近,大多不超过20公里。邻近国道,各景点道路路面较好,区位优势明显。4、开展空间有限,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难度较大由于镇海作为宁波市的一个区,城市功能上更侧重于效劳工业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上更侧重于工业区用地,这对乡村旅游在空间上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随着郊区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现代都市文化对外乡文化的冲击也随之加大。许多优秀民间艺术因后继无人,进而逐渐失传。木制结构的小楼,因年久失修沦为危房,即将被撤除。许多外部结构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其内部结构也随村民思想改变而改变。同样众多古村落逐步被现代化的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所取代。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总体评价1、2005年?宁波市旅游开展规划?对镇海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评述:“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质较优;资源总量较少,且类型不全。2、2006年6月“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点调查、分析与研究课题组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目前镇海在旅游工程的开发方面根本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镇海的乡村旅游点的特色是:苗木花卉基地资源多,且比拟集中。其中苗木基地区位比拟集中,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苗木档次比拟高,欣赏性也比拟强,基地资金实力雄厚,利于综合开发。结合上述评价,本规划认为镇海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一是类型较丰富,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二是资源分布较集中,民间文化特色浓厚,尤其是资源开发价值高的资源点的可进入性强。缺乏之处是镇海区产业结构上偏重于工业,导致农业用地紧缺,同时受当地高压走廊等特殊因素限制,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空间有限,同时需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五、镇海乡村旅游竞合分析在市场层面,镇海乡村旅游与宁波各区县整体上都存在着竞争关系。主要的竞争集中在沿329国道和即将建成的绕城高速北段区域,竞争特点是客源流向的选择性竞争。主要竞争区域为江北区、慈溪市和北仑区。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构成与组合特征分析,在自然景观方面,与镇海构成竞争的周边地域主要有江北的伏龙山、慈溪的达蓬山等;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与镇海区构成竞争的主要是江北区周边地区的农业生态园、保国寺和其他近宁波的城郊休闲渡假区等人文景观。其竞争源于资源的相似性、特色性较弱及客源市场的重叠性。由于旅游业也是一个关联度高、开放性强的产业,乡村旅游业区际之间既有竞争,又联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根据区域联合开发、优势互补的原那么,为自己的资源特色定位,走与相邻地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协调开展之路。1、乡村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域竞争与合作镇海区乡村自然旅游资源的靓点在于九龙湖风景区。镇海区的乡村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乡村旅游资源并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待开发或正在开发的较多。不管在知名度或是效劳设施的完善方面与周边地区尚存在差距。所以,镇海区要利用与慈溪、江北等地区的“近邻效应,走合作开发的道路,最大限度的吸引客流。大致实施措施如下:镇海区要加强根底设施的建设,提高景区、景点的通达性,特别注意与临近地区的交通通达性;镇海区要改善效劳体系,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需求;2、乡村人文旅游资源的地域竞争与合作镇海区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宁波商帮文化发源地的美称。基于目前的条件,镇海必须与自然风景结合,创造出“人无我有的靓点,关键问题是要抓住自己的地方特色,挖掘宁波商帮文化的广度、深度,提高乡村旅游资源的质量,创造乡村旅游精品。同时也应注意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利用各个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侧重点不同,联合开发,共享客源,促进旅游产业的共同开展。大致措施有:抓住游客的旅游心理,利用空间距离优势开展近郊假日旅游,做好宣传促销工作,提高吸引力。做好度假休闲旅游的品牌,把生态农业旅游做出闪亮特色。做足度假旅游的文章,满足现代旅游者的休闲和参与欲望;表2-8 镇海周边主要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布局与依托类型所属行政地区景点名称依托类型评价级别产业导向与主要中心城市、干道、景区距离江北洪塘都市农业园区产业依托型3花卉苗木、瓜果采摘离宁波市区12公里三勤白茶园产业依托型2花卉苗木距离江北城区1小时车程五星村绿野仙庄产业依托型3花卉苗木、休闲度假距市中心20多公里毛岙生态环境依托型3休闲度假距市中心20公里,距慈城7-8公里。金沙村、五联村村落依托型2民俗民风、纯农家乐距市中心45分钟车程,西靠江北最大的水库英雄水库保国寺灵山村、安山村景区依托型3休闲度假距离市中心15公里左右,两村南部有319省道北仑千亩岙水库休闲垂钓鱼塘产业依托型2垂钓、休闲度假慈溪海珠山休闲农庄景区依托型3瓜果采摘休闲度假距宁波市中心40公里,离慈溪市中心25公里。紧邻达蓬山徐福文化旅游区、九龙湖景区。距离鸣鹤-上林湖风景区20公里,329国道经过。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的资源类型多为花卉苗木类型,而周边地区江北、慈溪等地区也存在相类似的景点,区位方面除江北地区较镇海邻近宁波市中心外,较慈溪、余姚为近宁波市中心,与鄞州、北仑相当。因此其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在交通上由于江北区邻近宁波市中心,局部景点有公交车通过,镇海区较江北区缺乏区位优势,但与慈溪市相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在景区上镇海区乡村旅游以九龙湖风景区为依托,具有较强的景区优势,人文资源上以郑氏十七房为依托,结合镇海区的商帮文化,吸引游客,以花卉苗圃为点缀,让游客在参观古建筑的时候同时,自己动手参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如纺布等,同时也可以开设一些农家乐工程,如参观农村的植物培育、采摘等活动。江北区依靠保国寺景区的特殊景区优势,在客源上形成了一批在固定时间来此上香的香客,有些香客在住宿等条件上有些特殊要求,为此九龙湖镇的局部乡村旅馆可以起到分流这些香客的作用。竞争方面: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的资源类型多为花卉苗木类型,而周边地区江北、慈溪等地区也存在相类似的景点,为此由于旅游资源类型相似难免会产生游客的叠加。江北区近镇海区的景点中属产业依托型的景点就有3处,而且这3处的资源评价等级都较高达3级,其主导产业多为花卉苗圃,瓜果采摘,休闲度假等。在区位方面也较镇海的相似产业有优势。所辖范围内景点平均距离离宁波市中心距离较镇海近。其中以都市农业园区为典型,洪塘镇的都市农业园区位于江北大道边,其区位优势明显,离宁波市区仅12公里。其产品体系也十分健全,覆盖瓜果采摘、花卉苗木、休闲度假等多种类型。政府投入资金也十分到位,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工程,产品类型也十分丰富。其主要资源类型也是属于花卉苗木类。这些都对镇海沿329国道,及中大河两侧的花卉苗木基地,构成了较大的竞争。合作方面:九龙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水域风光在宁波北部观光旅游带中占重要地位。每年来此观光旅游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慈溪乡村旅游主要以其杨梅节著称,每年到杨梅采摘时候,有许多游客,从各方向向慈溪杨梅山聚集,其中出游方式主要以自驾车出游为主,游客客源地多数以宁波市区为主,他们多数从329国道通过,因此在从慈溪返回途中,有时机可对郑氏十七房及其周边的苗木花卉进行游览。从329国道沿路两侧的资源类型进行分析,镇海主要以历史建筑、花卉苗木为主。江北地区主要以位于洪塘镇的都市农业园区为主,以保国寺旅游区为中心。保国寺森林公园从资源类型上看属于生态环境,其独特的宗教文化在宁波的北部旅游观光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而吸引了许多游客,保国寺在地理位置上与九龙湖风景区接壤,两旅游区间有道路相通。同时两景区的乡村旅游点在资源类型上产生互补,为此,两景区的乡村旅游点的合作机遇更大于竞争因素。六、旅游开展SWOT分析优势1、区位交通从整体区位上看镇海位于长三角南翼,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成游客进入提供了条件。以宁波、上海、杭州等城市为代表的长三角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消费能力高,将成为镇海旅游的有力支撑。从乡村旅游的微观区位来看,镇海与宁波市区中心的距离仅比江北郊区稍远,与鄞州、北仑相当,较慈溪、余姚为近,是宁波较理想的一日游或两日目的地。同时区内329国道,79省道贯穿全区,连接了宁波市中心区、北仑区和慈溪市,新修成的九龙大道更是拉近了宁波市中心区到九龙湖景区的距离。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为以周边城区为主要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2、经济实力强、已形成一定的开发机制镇海经济兴旺,2005年农业总收入到达119.99亿元,区财政收入到达25.75亿元。政府和民间投资旅游的能力都比拟强,有不少企业或个人有较强的开展相关旅游产品或进行旅游开展投资的意向。区内居民素质普遍较高,民风正、治安好,旅游人文环境极佳,同时大局部乡村居民对开展旅游、改善乡村环境、提高经济收入表示支持,旅游开展环境良好。3、具备一定乡村旅游开展条件从调查的几个乡村旅游区点来看,镇海乡村旅游开展已形成了一部份产品。在镇海几个乡村旅游点中,农家乐、水果采摘、观光园区、乡村民俗旅游等乡村旅游类型都有可以依托开展的地区,能够形成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而区域内水系丰富,又有九龙湖这一较大体量的旅游区可以依托,同时靠近宁波乡村旅游客源集中地,市场条件较好,镇海乡村旅游开展还是具有很好的前景的。4、有较好的人文、产业资源可以依托利用从镇海区民间艺术调查的成果来看,镇海的民间艺术还是较为丰富的。同时镇海区也是宁波甬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集中区之一。通过收集、开掘这些散落在镇海民间的人文资源对镇海乡村旅游的开展大有帮助。此外镇海的农业产业资源如花卉基地、农业基地、苗圃等也能为镇海乡村旅游开展提供较好的支持。劣势1、自然资源品质一般,类型结构欠佳在镇海主要乡村旅游资源从类型上看与乡村直接相关的资源点较少,而农业产业类资源较多,其中林地、景观河道、苗圃基地以花卉、林地为主要资源特色的资源点占了6个,将近总数的一半,余下的分别为古村、古街和农业生产基地等乡村旅游资源。相对而言,过多的农产业类资源在乡村旅游开发上需要更多的根底设施建设和旅游改造、管理上的投入。具体到资源品质上,除郑氏十七房和横溪古村外各资源点总体资源品质欠高:历史街区破坏较严重;农林类生产基地在特色和规模上仍有欠缺;苗木类的资源还难以产生旅游的核心吸引力。资源的品质不高而结构不佳较严重的限制了镇海乡村旅游的开展2、依托开展条件较差、局部地区环境相对不利镇海区乡村旅游资源中,大局部都不在城区或大型景区的直接辐射范围内,从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来看并不具有很大的优势。且苗圃、花卉基地类的乡村旅游资源位置相对独立,距离周边村、镇较远,缺少村镇在效劳、设施方面的支持。同时这些资源与村、镇的互动能力也缺乏,难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局部乡村旅游资源如阿二农庄、光明村生态林基地等都处于高压走廊范围内,高压走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游工程建设类型及范围。除高压走廊外,乡村旅游资源区周边河道水质较差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大局部的河水同时受到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污染,河水浑浊,漂浮物较多,局部河段有刺激性气味,很大的破坏了旅游环境。另外在调查的几个乡村旅游资源点中除九龙湖周边的几个点外,其余各地都缺乏配合良好的山水景观,景观缺少变化也提高乡村旅游开展的难度。3、起步较晚,知名度较低镇海在乡村旅游方面起步相对较晚,这从镇海乡村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这点就可看出。镇海乡村旅游资源点中大局部都处于开展的初级阶段,有些甚至还在旅游开展的意向阶段,没有进行正式建设。少局部已经开始营业的地区也是规模不大,产品有限,难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要,面临着扩容和再开展的问题。同时在乡村旅游开展的经验方法也更显缺乏,缺少像余姚、江北等区、市那样在支持乡村旅游开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在知名度上,镇海本身长期以来重化工区的形象很难扭转,宁波地区对镇海乡村所知有限,这将极大的影响镇海乡村旅游的开展。同时宁波其他区、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乡村旅游品牌和代表产品,如余姚、慈溪的杨梅、奉化的水蜜桃、滕头村、鄞州区的天宫庄园等都在市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镇海在乡村旅游方面除除依托九龙湖的局部地块如横溪、九龙农家苑外,其他旅游资源旅游知名度低,影响力仍局限在附近地区,竞争能力显得缺乏。作为乡村旅游的后发地区,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营销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4、农村对于乡村旅游开展的认识缺乏镇海乡村旅游没有形成规模与目前乡村对旅游开展缺少认识了解也有关。大局部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的了解有限,对乡村旅游认识主要停留在农家乐方面。同时由于对乡村旅游认识缺乏,乡村旅游开展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错过了前阶段开展的良好时机。机遇1、旅游业宏观开展态势好世界及中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业在成为全球第一产业后继续迅猛开展。近几年来,长三角和宁波旅游市场开展势头迅猛,呈现出持续、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同时今年作为国家旅游局的“乡村旅游主题年,乡村旅游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政策上的支持,并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我国居民短程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很好的开展空间。2、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以及旅游主管部门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开展,把开展旅游作为关键工作来抓,明确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为旅游业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和全方位的支持。同时,乡村旅游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也得到了区内其他政府部门如农林局、水利局的重视和支持,使乡村旅游开展可以更好的与农村开展的实际相结合,也能更好的发挥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促进作用。3、本地旅游产品类型的缺失从现状来看,宁波乡村旅游的主要产品仍集中于观光、农家乐渔家乐、水果采摘、垂钓等相对低端的初级产品上。而乡村会所、乡村俱乐部等高端乡村旅游产品屈指可数,为镇海乡村旅游进军高端留下了时机。与周边县市区相比,镇海本身旅游产品类型不多,而乡村旅游产品作为一项新兴旅游产品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镇海乡村旅游开展较晚也为乡村旅游产品向高端开展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在开展乡村旅游高端产品上具有更多的优势。4、交通和城市格局改变带来的机遇在镇海区的城市开展规划中,镇海的中心区未来将由现在的招宝山街道原城关镇迁至骆驼街道,新城区的建设已经逐步展开。尽管城市格局的这一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但对镇海乡村旅游开展却有着直接影响。一方面,城市格局的改变使得镇海中西部以乡村为主的地区得到更多的根底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设施差、河道污染等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城市格局的改变还使镇海的中心区更加接近宁波中心区,是镇海距离核心市场更近,将带动镇海乡村旅游在区位关系上与江北、鄞州两区竞争力的提升。挑战1、竞争加剧今年作为乡村旅游年,给乡村旅游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同时乡村旅游点的快速增长也必将加剧乡村旅游间的竞争。宁波市内的江北、鄞州、余姚等区市在这轮乡村旅游开展的大潮中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支持政策以促进乡村旅游进一步开展。这些地区本身就是乡村旅游的强势地区,在乡村旅游开展上资源更好,而且更有经验,随着新一轮乡村旅游的开展,宁波乡村旅游将得到更大的提升,同时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2、城市化的生态压力镇海在城市中心迁移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城市化高潮,这对乡村旅游来说既是一个机遇,更加是一种挑战。城市化开展容易导致乡村的城市化倾向,最终失去了乡村旅游开展的意义。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护好乡村环境,利用乡村资源,开展乡村旅游必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3、人才和投资缺乏在乡村旅游开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无疑是人才和物力的缺乏。由于现在存在的某些偏见使得乡村留住人才十分困难,而乡村旅游虽然以乡村居民为主要经营者和工作人员,但效劳对象仍以城市居民为主,这就需要有了解城市居民旅游需要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同时乡村旅游的营销和管理也需要相应的人才,如何吸引人才是乡村旅游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资金方面,单纯依靠村民自身经济实力开展乡村旅游规模和档次都很有限,对于需要开展高端乡村旅游产品的地区必须吸引社会的投资。由于旅游投资往往规模较大而受益较慢,如何有效吸引投资也是乡村旅游开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定位一、镇海乡村旅游市场根底分析随着宁波经济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周边各县区的旅游产业开展,许多外省的游客也来镇海参观旅游。目前镇海乡村旅游主要以本地游客为客源主体,但本地以外的市场对于镇海乡村旅游整体形象的传播、知名度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忽略。因此将镇海乡村旅游市场分为本地客源和外地客源两局部,对其客源特征分别加以分析。本地旅游市场分析1、客源结构构成本地客源中主要以宁波老三区和镇海城区内的游客为主。根据镇海旅游总体规划调查报告显示,从来镇海旅游的被调查游客居住地分布状况来看,本市和本区的居民所占地比例相对高一些,总共占了33。2、旅游目的构成通过对游客来镇海目的地调查,可以看出,本地游客到镇海的目的具有多样性,但主要仍然以公务和商务为主,分别各占27%和13%,同时也有教育性质旅游和体验乡村生活的体验游以及探亲游等,探亲访友的游客占23%,另外还有少数游客是由于路过等原因在镇海逗留。3、旅游方式构成本地游中主要以自驾游为主,附近大中学校的地区也有团队游。另有一局部是搭乘公交车下农村的探亲者。被调查游客的出游性质以家庭、夫妻情侣以及一个人占主体,所占比例均在25%左右,与朋友出游次之,占16.05%。4、本地客源市场特征总结本地客源主要以宁波市区及镇海城区的周末度假工薪族为主,同时附近在校大中专学生也占了很大比例;在年龄上多以中青年人为主,也有中小学生和银发族;目的上多数人主要以体验式的休闲度假为主,同时兼有参观学习娱乐等。出行方式上自驾车出游的比重逐渐增加。外地镇海乡村旅游市场分析1、客源结构构成根据镇海的游客调查分析来镇海旅游的游客中,外省游客占了很大比重为32%,其中主要以上海游客及华东地区游客为主。其次为浙江其他地区游客,占26%。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镇海外地客源市场构成。2、旅游目的构成依据2005年北京创新旅游开发中心对沪杭居民到访宁波地区的目的地调查分析,其中杭州居民去宁波以公务、观光为主,上海居民去宁波那么主要以观光、度假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