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的作用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95588985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试谈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试谈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 要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及日益与国际经济秩序接轨有了很大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大量涌入。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不但缩小了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还为我们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拉动作用。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外贸出口的;二是对我国贸易方式的改变增长;三是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总的来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数量的增长,改变了出口商品结构,使出口贸易方式发生了顺应国际生产趋势的变化。当然,这些影响不全是积极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像弱化产业联系、加剧地区差距、三资企业的贸易逆差以及不利于我国商品结构高级化等。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出口贸易 积极影响AbstractWith the quickening and integrat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day by day of pace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under the integrated background of the whole world, foreign businessmans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has grown a lot, foreign businessman direct investment absorb main forms of the foreign capitals pour in in a large amount as our country. Foreign businessmans direct investment is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capital sou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not only has narrowed the fund shortfal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also brought the comparatively advanced technical equipment and management idea to us, have promote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ve expanded employment, have increased the fiscal revenues of the country, played a grea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pects such as setting-up and comple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etc. of our country, among them the most prominent one is the pulling function to export trade of our country.The foreign-investment enterprise has exert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xport trade of our country, this kind of influence is mainly shown in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First, to foreign export of our country; Second, the change of the trade way of our country increases; Thir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of our countryGenerally speaking, foreign businessman direct investment enterprise promote growth of quantity, export trade of China, change export commodities structure, make export trade way happen, comply with world change to produce trend. Certainly, influence the positive impact all, have passive influence too.As the weakening industry,contact the regional gap and joint ventures in China and the trade deficit is high-grade goods structure ets.Keywords: Foreign businessmans direct investment Export trade Positive impact目 录摘 要.ABSTRACT.目 录.III绪 论.11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及其现状.2 1.1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2 1.2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出口增长的理论分析.3 2.1 跨国投资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3 2.2 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对跨国公司的影响.42.2.1 资本积累对贸易的影响.42.1.2 技术进步对贸易的影响.4 2.3 跨国投资企业对东道国扩大出口贸易的影响.5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积极效应分析.6 3.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效应.6 3.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方式的改变.8 3.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效应.104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消极效应.12 4.1外商直接投资的消极影响.124.1.1外商直接投资削弱了中国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124.1.2外商直接投资对民族经济产生冲击.144.1.3三资企业造成贸易逆差.15 4.2 解决策略及建议.16结 束 语.18参 考 文 献.19致 谢.20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1页 共25页绪 论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为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而制定的基本国策。而对外开放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物质基础薄弱,建设资金匮乏。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筹集充足的资金,包括国内的资金和国外的资金。根据国际经济学关于跨时比较优势的观点,任何社会都面临着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是偏好当前消费的,因而可以通过借贷来进行跨时贸易,用一定的未来消费换取当前的消费。我国是具有跨时比较优势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生产率很高的投资机会,所以要积极地、大胆地利用外资。但是,一味的乱用外资也不对。我国在积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下,既吸纳和利用海外的直接投资,又鼓励本土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充分利用了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促进。对外开放这几十年来,我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对外贸易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处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列。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浪潮,国际间相互直接投资即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经济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已经融入到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的注意力,全球500强的跨国企业也纷纷来华投资,外商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等方面。但近几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速度略有减缓,同时也出现了投资的新热点,比如服务业、能源业、农业等。从国际大环境上来看,世界各国经济随着国际分工好惹商品交换的发展而日益密切联系起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成为其鲜明特征。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是多方面的。不仅能够从产业结构、出口、技术进步等方面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够解决就业、税收等。本篇论文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出口的增长效应、对贸易方式的改变以及对我国商品结构的改善这些方面来论述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的积极影响,同时从产业联系的弱化、地区差距的加剧以及三资企业的贸易逆差等方面论述了外商投资企业对出口的不利影响,由此得出消弱这种消极影响的策略建议。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及其现状1.1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英文缩写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其主要形式就是跨国公司。1.2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6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2万亿美元,达到历史第二高位。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则分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FDI的前三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历史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1年,这一阶段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金额都较少。尽管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但其在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中所占比重较小,只有2932,因此,在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还不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1998年,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外商投资在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中所占比重超过对外借款,为7402,最高年份达7814(1994年),此时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取代对外借款,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和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主渠道。第三阶段从1999年至今,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有较大幅度减缓,但外商投资金额一直保持在4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2006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同比下降5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其中,全国非金融领域(不含银行、保险、证券)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73家,同比下降57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447(数据来源于商务部)。2007年12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2953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2217亿美元)、日本(7Ol亿美元)、韩国(612亿美元)、新加坡(51l亿美元)、美国(448亿美元)、毛里求斯(269亿美元)、开曼群岛(263亿美元)、萨摩亚(228亿美元)、台湾(213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666(数据来源于商务部)。从1978年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变化趋势符合前文中提到的三阶段。在进入90年代后,掀起了利用外资的高峰期。但是从2000年开始,持续上涨的趋势有所回落。不过,从最近三年来看,又有小幅增长。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沪苏浙以及沿海地区占据了大半。特别是上海、江浙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沿海地区。这和目前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直接联系。而西部仅占10不到。东西部差距异常明显,这也和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上存在的差异有巨大联系;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如果说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地区分布情况上能看出我国地区发展间存在差异,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则能看出我国目前行业发展的现状。外商主要投资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较少涉猎,而第二产业则占了一半多,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目前制造业发达。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出口增长的理论分析2.1. 跨国投资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而这些积极效应对发展中 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通过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享受到全球分工带来的好处。尽管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往往处于中低档次零部件制造者的地位,但它仍能获得一定的好处。正如小岛清模型所说的,发展中东道国接受来自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其优势产业的投资,可使其因获得先进技术而提高生产效率,由此,它便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出口规模;此外,从三资企业角度看,虽然其产品的技术档次在跨国公司分工体系中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品,但若与当地企业相比,它仍是具有优势的,并且三资企业对东道国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往往更高。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还能借此进入全球工业体系,了解并参与到技术、产品、营销和融资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对出口市场的竞争状况能有最直接的感受;同时,由于专业性从事某些零部件生产并通过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大量出口,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的生产规模得以大幅度扩张,从而其可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作为跨国公司全球体系的一部分,当地企业还可以学习到跨国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有助于东道国企业管理水品的提高。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出口总量增长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能得到改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用跨国投资不仅能促进出口额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出口结构的改善。实践证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出口结构的改变与跨国投资间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在电气机械、非电器机械、化工产品、电子产品和运输设备等几个跨国公司投资最密集的行业,两者的相关性更高。2.2 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给发展中东道国带来的积极效应主要体现于资本积累和技术扩散两方面,直接投资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与技术进步。那么,资本累计、技术进步对发展中东道国的贸易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以下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2.2.1资本积累对贸易的影响资本积累增加会改变一国资本劳动要素禀赋,影响其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的改变又会进一步对该国贸易总量与结构产生作用,如果资本劳动要素比例提高,表示资本要素数量相对变得越来越多而劳动要素相对减少,这将导致资本收益率的下降与工资水品的上升,今儿使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产品成本提高,此时场上会缩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出,转而投资资本密集型部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比较优势将逐渐从原先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向资本密集型部门转移;反之,当资本要素比例下降时,劳动积累角度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的发展,促使其比较优势向资本密集型部门的转化,而这种转化将推动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加,有利于优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结构。 2.2.2技术进步对贸易的影响这里的技术是指在商品生产和劳务生产中所积累的知识、技巧和熟练程度,其源泉是发明创造,技术的进步意味着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投入产出系数的变化。他可以通过影响一国的成本和价格水品、资源禀赋状态等来影响该国的比较优势地位,从而也会改变生产中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配置比例。按其对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可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和中性的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进步可更大程度地提高劳动要素生产效率,其对贸易的影响相当于劳动要素增加对贸易的影响;同样,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对贸易的影响相当于资本要素增加对其影响;而中性技术进步则能同等程度地提高两种要素的生产率。技术进步对贸易总量的影响表现为:如果优势产品所密集使用的那种生产要素的效率有更大程度的提高,也就相当于该要素的增加,那么该国优势产品生产规模扩大,进而出口量将增加;如果劣势产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效率有更大程度的提高,也即该要素增加,那么该国劣势产品生产将扩大,进而出口量将减少。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比较优势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型部门中,而资本密集型部门则相对落后,这使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长期处于低层次,因而扶持与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其具有重要意义,是其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劳动节约型和中性的技术进步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因为当资本密集型部门发生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时,意味着劳动力生产效率有更大程度的提高,即劳动要素的增加,此时再结合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资本,那么该部门生产规模将得以迅速扩大;当发生中性的技术进步时,资本和劳动要素生产效率同等程度的提高,生产中资本劳动比率不变,但相同投入将带来更多产出,使资本密集型部门生产扩大。这两种技术进步都将推动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增长,扩大其生产规模,促使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向该部门的转移,进而有利于实现出口结构的优化。2.3 跨国投资企业对东道国扩大出口贸易的影响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主张各国应根据已存在的不用的要素比例进行贸易。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此后许多理论研究都倾向于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对外贸易具有增长效应,尤其有助于促进东道国制成品出口的增长。 西方学者M.布洛斯特姆认为,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对外贸易的积极效应可以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直接效应表现为跨国公司直接出口产品而对东道国对外贸易的贡献;间接效应则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出口活动对东道国本土企业产生积极的外溢效应,从而带动东道国本地企业的出口,这种外溢效应的主要途径有:出口信息外溢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第一,出口外溢效应最直接的方式是东道国企业通过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出口活动的信息外溢进行学习。作为跨国公司的一部分,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掌握更多的国际市场供求信息,了解国际市场的运作,对于产品的分销、售后服务等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信息优势必然会通过跨国公司的出口绩效对外溢出给东道国本土企业。第二,除了出口信息,跨国公司同时也是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战略的天然传播渠道。在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前后联系中本土企业必然会模仿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营销网络,即示范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出口竞争力。第三,外国企业的进入至少在起初阶段会加剧东道国内部市场的竞争,尤其是跨国公司进入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市场结构供大于求的部门。国内市场的加剧竞争必然会加强国际直接投资的“示范效应”,促使国内企业采取更有效、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加强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 综上理论分析可见,小岛清模型有利的论证了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同时,它指出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好处,具体而言就是,发展中国家在自然资源与劳动力上具有比较优势,而直接投资恰恰能使其比较优势得以更大程度地发挥,进而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但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具有的比较优势也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将处于较低的层次,从长远角度考虑,这种层次的分工地位虽可扩大出口规模,但却无益于其出口结构的升级。从跨国公司角度来看,总体而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可通过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推动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从而使发展中国家更大程度地发挥比较优势,享受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从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要素赋予(主要指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的影响角度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带来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先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技术瓶颈。通过资本积累效应与技术扩散效应的发挥,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促使了发展中国家资本的形成与积累,推动了其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要素赋予状况,进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产生深远影响。具体而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发展,一方面,资本的积累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劳动比例,促使国内资源向资本密集型部门转移,进而推动了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尤其是劳动节约型与中性的技术进步,在结合跨国公司对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直接投资资本后,也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密集型部门的扩张。 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积极效应分析3.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的直接效应,总的来说,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数量的增长,改变了出口商品结构,使出口贸易方式发生了顺应国际生产趋势的变化。我国出口的贸易的数量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的联系十分繁密,外商直接投资直接带动了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繁荣,这是由于:我国吸引外商具有明确的出口导向,我国引资政策中对外资企业提出了明确的出口比例要求,因此,引进外资越多,出口数量就相应越大。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对外资企业从事出口十分有利。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活动的发展趋势使国与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产品贸易频繁,我国鼓励从事加工贸易,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促进出口作为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之一,它的实现与否首先要看外国直接投资是否引致了我国出口总量的增加。表1是对1986年至2008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的数据统计。表1: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全国出口总额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总出口的比重%1986309.425.821.881987394.3712.103.071988475.1624.615.181989525.3849.149.351990620.9178.1312.581991719.10120.4716.751992849.40173.6020.441993917.44252.3727.5119941210.06347.1328.6919951487.70486.7631.511996 1510.66615.0640.7119971827.00749.0041.0019981837.57809.6244.0619991949.31886.2845.4720002492.121194.4147.9320012661.551332.3550.0620023255.691699.4352.2020034382.302403.0654.8420045933.203386.0757.0720057619.504441.8358.3020069689.405637.7958.19200712177.806953.7157.10200814306.97904.9355.2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5,2007,2009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所得。从表中可清楚看出,近十几年来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增长很快,其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也逐年提高,到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达到7904.9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5.25%。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由1986年的1.88%到2008年的55.25,已占我国商品出口的一半以上。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相应的吸引外资的政策法规也不断健全,市场开放度也不断增大,大批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其投资金额在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生产的产品档次高,促进了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许多港澳台中小投资者到中国大陆投资设厂,看重的是优惠的引资政策、廉价的劳动生产力和大陆的资源禀赋等因素,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许多早期投资设厂的最初目标就是国际市场。所以,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的出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方式的改变外资企业在商品销售市场上与国内企业有竞争,许多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的产品多是同内资企业竞争的产品,一旦出口受到配额的限制,这些外资企业出口增加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内资企业可使用出口配额的减少,这样以来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对内资企业的出口就具有替代作用。而外商投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从事加工贸易,他们对配额的挤占对一般贸易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同时,一些在我国进行简单加工的产品,其实质没有发生变化,却以中国产品出口,虽然增加了出口,但是却很容易遭到国外的贸易保护壁垒。表2是按贸易方式分货物进出口总额的统计。 表2:按贸易方式分货物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年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1986250.9556.202.251987296.4389.948.031988326.22140.608.381989315.52197.8512.031990354.60254.2012.101991-19952579.302469.80134.801991381.20324.3013.601992436.80396.2016.401993432.00442.5043.001994615.60569.8024.701995713.70737.0037.101996-20003993.655369.20254.001996628.40843.3038.801997779.74996.0252.141998742.351044.5450.221999791.351108.8249.1420001051.811376.5263.702001-20059887.7113136.49827.7720011118.811474.3367.8320021361.871799.2894.8220031820.342418.51143.4520042436.063279.70217.4420053150.634164.67304.232006-200816175.1918030.291968.5720064162.005103.55423.8120075384.576175.60617.5920086628.626751.14927.1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相关数据整理所得。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体现在对我国贸易方式结构的改变上。从内部条件来说,我国实行开放政策,经济高速增长,对引进外资和加工贸易实行鼓励政策、提供税收优惠、国内存在着大量廉价劳动力等因素促使我国成为进行加工贸易的理想地点。从外部条件来说,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化,跨国公司内部已从部门之间分工为主变为部门内分工为主,中间产品的国际贸易获得很大发展,跨国公司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寻找低成本生产区位,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产业链条活动给我国加工贸易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加工贸易已成为推动贸易增长的主要方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工贸易已逐步取代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外贸中占主体地位的贸易方式。199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75.1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2.4%,1998年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730.3亿美元,较1991年增长了200.87%,占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3.4%。随后的几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市场形式变化的影响,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部外贸进出口额的比重略有回落。而外商投资企业对加工贸易的偏好是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崛起的原因。3.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效应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以石油、煤炭、农产品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80年代中期后,我国出口结构逐步得到改善,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由1980年的不到50%上升到了1993年的81.8%。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比例的不断上升,诚然受益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如表3所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多数年份高于全国水品,这对提高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发挥了积极作用。表3: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 单位:% 年 份 全 国 外商投资企业 1991 77.67 93.40 1992 79.98 93.90 1993 81.86 92.70 1994 83.72 92.40 1995 85.55 93.60 1996 85.50 80.83 1997 86.87 80.95 1998 88.79 94.18 1999 89.78 94.10 2000 89.78 82.99 2001 90.10 83.45 2002 91.25 92.01资料来源:历年海关统计1995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又经历了一次重要飞跃,又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第一类出口商品。根据国际贸易标准代码对产品进行的分类,机电产品属第七大类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标志着出口商品开始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密集型为主转变。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迅猛增长则是近一时期出口的一个显著特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迅速且在出口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处扫数因我国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而不能在我国投资外,几乎都在我国进行了投资,这些跨国大公司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主要投资与机械、电子、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国际生产和贸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其投资带动了我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并且随着其投资额的增长,在相关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优化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 表4: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单位:亿万元 年 份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值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值国有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值 1995 438.57 206.18 224.85 1996 482.06 269.1 203.04 1997 593.17 343.3 237.15 1998 665.44 402.34 249.36 1999 769.74 464.19 282.8 2000 1052.97 667.3 344.2 2001 1187.87 766.18 362.42 2002 1570.8 1033.74 467.00 表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 份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 1995 100.91 50.94 31.43 1996 126.63 74.21 37.10 1997 163.10 109.15 44.10 1998 202.51 149.39 50.08 1999 247.02 187.69 55.62 2000 370.43 298.22 65.77 2001 464.57 378.81 76.79 2002 677.07 556.58 102.05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贸易年鉴相关数据统计整理从表4,表5中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上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国有企业这两类产品生产上不具备比较优势。另外,从1995年到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相对值普遍高于机电产品的,这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商更具有比较优势。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间接效应。外商直接投资所共有的转移产业,扩散技术、创新制度的功能及所带来的先进生产方法、先进的组织形式,科学的管理理念对中国出口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完善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沿着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行产业的阶梯由低到高进行升级,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过程通常伴随着一国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带动一国经济的增长,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具有推动一国比较优势转换和产业升级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促进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形成。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对我国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填补了我国一些新兴产业领域的空白,提高我国进出口替代的总体水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地区出口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一是外资企业自身出口数量不断增长,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所带来的强大的示范作用。促使东部内资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开展生产从事国际贸易,从而地区贸易规模。三是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多种生产要素的综合载体,促进了东部地区竞争意识的加强,管理水品的提高,技术创新的频繁以及制度的改善,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不断变化,从而心音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当地,出口发展也更迅速。吸引外资、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消极效应及对策建议4.1 外商直接投资的消极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总量的增加。然而不可否认,外商直接投资的追求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在中国的投资布局、产业转移及技术转移的特点受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影响,有其特有的规律及自身行为选择的标准,不可能完全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利益需要。因此它们在给我国出口带来数量增长、结构优化等积极效应的同时,在我国渐进式改革开放战略中和国内经济改革不完善的影响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发展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4.1.1外商直接投资削弱了中国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内资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利益上的矛盾。外商直接投资的根本目的是获取长期稳定的高额利润。为此,外商要最大限度地垄断技术和市场,打败竞争对手;而绝不是要培植竞争对手,增强我国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陷自身于不利或败北的境地。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削弱我国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一,在技术、质量、规模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绕过关税壁垒,在我国就地生产,低价竞销,打垮内资企业。柯达公司在较短时间内占领了我国大部分彩色胶卷市场,即是一个佐证。第二,遏制合资企业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在中外合资企业,由于引进并采用外方的产品技术,只有生产许可权而没有产品设计确认权,因而无需也不能对外方的产品技术进行任何修改和创新。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在与外商合资的过程中,原有的研发机构被分拆,技术力量大量流失。据对120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调查,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仅占51%.第三,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或外商控股企业,以较为优厚的薪水和待遇“挖走”了我国许多优秀人才,直接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特别是为大型跨国公司服务。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最优秀人才的40%、优秀人才中的45.7%都流向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或大型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从而导致内资企业和国内相关单位自主研发力量的巨大损失。我国政府和有关研究机构提供的某些重要经济数据也表明,近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来看明显削弱:(1)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这一比重2000年为28.5%,2002年为25.3%,2004年则降至23.4%.(2)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收入的0.39%,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也只占销售收入的0.6%,这个比例尚不足发达国家的1/10.根据国际经验,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到3%以上,低于3%意味着该企业没有竞争力,低于2%则意味着该企业将被淘汰;而高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则应达到10%以上。(3)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的比例严重“倒挂”。我国这一比例2000年为1:0.074,2002年为1:0.069,2003年为1:0.067.而日本和韩国在工业化成长时期,这一比例则为1:51:8.日本和韩国许多企业高度重视并以数倍的投入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而我国许多企业则恰恰相反。日本和韩国许多企业走的是引进创新之路,而我国许多企业则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4)在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已超过国有企业。1995年,国有企业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为475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50件,分别占全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总数的77.6%和8.29%;到2001年,国有企业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为575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795件,分别占全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总数的17%和23.5%。(5)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产业发展的主导技术基本上依靠国外。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购买国内技术费用支出的比例,2000年为1:0.108,2002年为1:0.115,2003年为1:0.134,2004年为1:0.190.我国制造光纤、集成电路、石油化工、轿车、数控机床的装备,依赖进口的比率分别达到100%、85%、80%、70%和70%.当然,我国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明显削弱,也是多因一果。除了受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之外,我国较长时期在科技与企业发展战略、科技投入以及相关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缺陷,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4.1.2外商直接投资对民族经济产生冲击外商直接投资长时期大规模地进入我国,必然加剧外资经济与我国民族经济的激烈竞争和反复较量。外商直接投资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品牌、规模等垄断优势,通过“绿地投资”和并购我国内资企业,控制了我国的某些行业和市场,大量“消灭”我国民族品牌产品,通过合法或不正当手段吞食我国内资企业特别是国有资产,已经对我国民族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1)控制了我国某些行业和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速扩张,外资直接投资企业在我国某些行业和市场中已占绝对优势。其中,有两个特点值得高度关注。一是外商在我国幼稚产业抢先建立大企业。例如,在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移动通讯、光通讯、卫星通讯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已占到90%以上的份额。二是外商在我国某些盈利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实行垄断。以汽车业为例,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都已抢滩我国,通过与我国汽车行业“领头羊”合资或对之进行并购等方式,基本上控制了我国的汽车市场。目前,9家外商直接投资汽车企业在我国轿车市场所占的份额已高达95%.再如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逼近90%.可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基本上被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掌控。 (2)大量民族品牌产品相继被挤出市场。外商利用其种种垄断优势,加之在我国实行本土化生产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与我国内资企业进行激烈竞争,迫使我国大量民族品牌逐渐退出市场。外商在这方面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竞争式淘汰。外商凭借其品牌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优势,将我国一些民族品牌产品淘汰出局。二是“冷冻”式淘汰。外商在与中方企业合资时收购了中方原有的名牌商标,但并不使用,蓄意“冷冻”。合资企业的产品只使用外方的商标。最后,导致中方原有的名牌产品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三是“下滑”式淘汰。外商在与中方企业合资时,要求中方将名牌商标转让给合资企业。然后,利用中方原有的销售渠道主要销售外方商标的产品,少量销售中方商标的产品。一旦外方商标的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则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中方商标的产品。 (3)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种种合法或非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导致我国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一是高值低估。外商在与国有企业进行合资或对国有企业进行并购的过程中,由于对国有资产评估很不规范,往往低估国有资产,特别是漏估国有企业原有的品牌、商业信誉等无形资产,从而使国有资产蒙受巨大损失。二是偷税、漏税、逃税、骗税。许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偷、漏、逃、骗税问题。特别是不少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在跨国公司内部高价进口、低价出口等转移价格方式,“假亏损、真避税”。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估计,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转移价格给我国每年造成的税收损失就超过300亿元。三是某些地方政府的“非理性”馈赠。除中央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统一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外,不少省、市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招商引资的“政绩”,竟擅自规定了有关土地无偿使用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一些“土政策”,从而使国家利益遭受严重损失。此外,在外商与内资企业特别是与国有企业进行合资的过程中,往往是对其精华部分进行合资,而将劣质资产、沉重债务、亏损业务、老弱病残和冗员等统统推给老企业。这样,不仅在增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削弱了内资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和安排就业等方面的压力。4.1.3三资企业造成贸易逆差我国外贸出口对三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称为三资企业。)过分依赖,体现在三资企业在出口中的份额不断扩大。2001年,三资企业占总出口比重已超过非三资企业,达到50.07%;而到2004年,该比重继续上升至57.06%;在出口增量中,三资企业是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其所占比重在2001年曾高达51.63,近几年则一直保持在60%以上。此外,在制成品出口方面,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中,对三资企业的依赖度也很高。2002年,三资企业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超出非三资企业,达到54.03%,比其在总出口所占比重还要高;而同期,三资企业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中的比重更是高达66.64%,与非三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对三资企业的依赖度在某些产品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而这些产品通常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中,三资企业的优势相当突出;且产品附件值越大、技术含量越高,三资企业的优势就表现的越为明显,进而对其依赖度也就越高。可以预知,一旦外商从国内撤资,我国此类产品的出口将势必遭受沉重打击,其负面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三资企业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只是针对出口而言的,如果从三资企业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看,就会发现;1980-1997年菜开始进入顺差;近年来顺差有所增加,2004年实现顺差140.49亿美元。而从全国情况看,1990年以来,我国贸易收支基本保持顺差(除1993年,该年出现122.23亿美元的逆差;其中,三资企业逆差为165.96亿美元)。在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中,三资企业明显超出非三资企业,是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但在贸易收支方面(即净出口),非三资企业自1990年以来,始终保持贸易收支顺差。在三资企业处于逆差的几年里(除1993年),非三资企业不但保持贸易顺差,还抵消了三资企业的逆差,使我国同期贸易收支实现顺差;而在三资企业转为顺差的1998-2004年中,非三资企业的顺差额也要大于三资企业。所以,长期以来,三资企业持续的贸易逆差对我国贸易收支平衡了不利影响。这种负面效应在90年代中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而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