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4715785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d.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P1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区分为长期规划5年以上的方案和短期规划1年以及内的方案,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规划。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1-21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开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方案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构造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保证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定额、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3.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那么P3-5一任务目标原那么二分工协作原那么三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那么四权责对应原那么五精简及有效跨度原那么六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那么4.直线职能制P6-7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构造为根基,在厂长总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构造形式。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构造形式,它在保存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根基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既保证统一指挥,又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直线职能制是一种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构造形式,在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5. 事业部制P7-8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构造,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根基上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组织构造形式。事业部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开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2. 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规定,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增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3. 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假设干经营特点迥异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4. 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严密挂钩。事业部制构造的主要缺乏: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无视企业整体利益。因此,事业部制构造适合那些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元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适应性的企业。6. 组织构造设计后的实施要那么P8-9一管理系统一元化原那么二明确责任和权限原那么 1. 责任和权限的定义;2. 明确责任和权限三先定岗再定员原那么四合理分配职责原那么7.组织构造图的 基本图示P9-101. 组织机构图。说明公司各个部门及职能科室、业务部门设置以及管理层次、相互关系的图。2. 组织职务图表示各机构中所设立的各种职务的名称、种类的图,该图要说明人员编制的情况,有时也可填上职务、现任人员的姓名及相关情况。3. 组织职能图。表示各级行政负责人或员工主要职责范围的图。4. 组织功能图。表示某个机构或岗位主要功能的图。具体可分为以下五种图式。1表示具有参谋作用的机构或岗位的图,2反映代理上级整个职能或一局部职能的机构、岗位或人员的图,3表示不适合开展应降格的机构、岗位或人员的图,4表示由两个或更多的机构、岗位分担上级功能的图,5表示现存脱离组织系统的或没有任何责任和权限的机构,如咨询参谋机构。8.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P14-15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根基。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依据。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地人力资源规划、进展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根基,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设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工作岗位分析还能使员工通过工作说明书、岗位标准等人事文件,充分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和职务晋升路线,以及今后职业开展的方向和愿景,更有利于员工“量体裁衣,愉快地投身于本职工作中。9.岗位标准的主要内容P15-16岗位劳动规那么。包括:时间规那么。组织规那么。岗位规那么。协作规那么。行为规那么。定员定额标准。即对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的制定、贯彻执行、统计分析以及修订等各个环节所做的统一规定。包括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标准、产量定额标准或双重定额标准等。10.岗位标准的构造模式P16-17管理岗位知识能力标准。对各类岗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该种标准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类:知识要求:胜任本岗位工作应具有的知识构造和知识水平。能力要求:胜任本岗位工作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素质。经历要求:一般应具有的一定年限的实际工作经历,从事低一级岗位的工作经历,以及从事过与之相关的岗位工作的经历。管理岗位培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指导性培训方案。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生产岗位操作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11.工作说明书的内容P17-18工作说明书的内容。1 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岗位评价结果、岗位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和分析日期等方面识别信息。2岗位职责。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3监视与岗位关系。说明本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的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岗位职责具体化。5工作权限。权限必须与责任相协调、一致。6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所涉及的各种物质条件。7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长度的规定和工作轮班制的设计。8资历。包括工作经历和学历条件。9身体条件。包括体格和体力。10心理品质要求。严密结合本岗位的性质和特点进展分析并作出具体规定。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从品质、行为和绩效等多方面对员工进展全面的考核和评价。12.岗位标准与工作说明书的区别P18区别工作说明书岗位标准1.涉及的内容以岗位的事和物为中心,对岗位的内涵进展系统深入分析,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总结覆盖的范围、涉及的内容比工作说明书广泛得多,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穿插2.突出的主题通过岗位系统分析,不但要分析什么样的员工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还要正确答复该岗位是什么、做什么、什么条件下做、若何做解决什么样的员工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问题。岗位标准是工作说明书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3.具体的构造形式不受标准化原那么的限制,可繁可简,精细程度深浅不一,构造形式多样,企业可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文本由单位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那么,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13.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P18-20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设联系,设计岗位调查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展初步了解,掌握各种 基本数据和资料。2.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工程。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确定调查时间还包括: 明确规定调查的期限。 明确调查的日期、时点。3. 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设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4.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假设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 组织有关人员先行一步,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二调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应灵活地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中最后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结果进展深入细致分析,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14.衡量劳动定额水平的方法P29-30用实耗工时来衡量;用实测工时来衡量;用标准工时来衡量;通过现行定额之间的比较来衡量;用标准差来衡量。15.企业定员的 基本概念P42-44定员与编制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编制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两局部内容。人员编制按照社会实体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等。劳动定员是劳动定额的下位概念,即劳动定员是劳动定额的一种重要的开展形式。为了进一步弄清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展分析:1.从概念的内涵来看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既包含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对劳动力消耗“量的限额,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劳动消耗量的规定完全一致。2.从计量单位来看劳动定员通常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是“人年 “人月 “人季.与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工日“工时没有“质的差异,只是“量的差异,即长度不同。如1人年=251个工日或2008个工时。3.从实施和应用的范围来看。企业中除某些人员因长期脱离生产岗位不在定员管理之外,但凡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都纳入定员管理的范围之内。企业中可以实行定额的人员,也可以实行定员管理,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仍可实行定员管理。4.从制定的方法来看,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主要有:按劳动效率定员;按设备定员;按岗位定员;按比例定员;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16.企业定员的原那么P45-46为了实现劳动定员水平的先进合理,必须遵循以下原那么: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2提倡兼职。兼职就是让一个人去完成两种以上的作业。兼职既可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节约用人,又可以扩大员工的知识面,掌握多种技能,使劳动内容丰富多彩。这对于挖掘企业劳动潜力,实现精简、高效、节约具有现实意义。3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的内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包括企业领导和广阔员工思想认识的统一,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企业的用人制度、考勤制度、退职退休制度、奖惩制度、劳动力余缺调剂制度等。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17.核定用人数量的 基本方法5P46-49制定企业定员标准,核定用人数量的 基本依据是指定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即某类岗位制度工作时间内方案工作任务总量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 按劳动效率定员方案期生产任务总量定员人数=工人效率出勤率按设备定员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定员人数=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按岗位定员。按岗位定员具体又表现为以下两种方法。1设备岗位定员。 具体应考虑:4个因素看管操纵的岗位量。岗位的负荷量。每一岗位的不安全和安全的程度,员工所须走动的距离,是否可以穿插作业,设备仪器仪表复杂程度,需要听力、视力、触觉、感觉以及精神集中程度。 生产班次、倒班及替班的方法。2工作岗位定员。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而又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来确定定员人数。这种定员方法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定员人数。18.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P55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可分为以下四类:1.国家劳动定员标准。2.行业劳动定员标准。3.地方劳动定员标准。4.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区分为以下两类。1单项定员标准。也称详细定员标准,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定的标准。2综合定员标准。也称概略定员标准,以某类人员以至于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制定的标准。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可区分为以下五类。1效率定员标准。根据生产任务量,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出勤率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2设备定员标准。根据设备性能、生产组织状况、技术要求、工作范围、劳动者负荷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3岗位定员标准。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工作流程和任务总量,以及劳动者的负荷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4比例定员标准。按与员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的比例,确定另一类人员人数的定员标准。5职责分工定员标准。根据生产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管理方式及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等因素,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的定员标准。19.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P58行业定员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管理体制以及机构设置的 基本要求和标准,按照不同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提出年实物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原那么要求,规定出编制总额以及各类人员员额控制幅度。2.根据不同生产类型和生产环境、条件,提出不同规模企业各类人员比例控制幅度。3.规定各类人员划分的方法和标准。4.对本标准涉及的新术语给出确切定义。5.企业各工种、岗位的划分,其名称、代号、工作程序、范围、职责和要求。6.各工种、工序的工艺流程及作业要求。7.采用的典型设备与技术条件。8.用人的数量与质量要求。9.人员任职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等级。20.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P62-651.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展动态调整。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用三条线即基准线、预警线上线和控制下线来衡量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确定工资增长幅度,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各自合法权益。国家的工资指导线、社会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企业的工资市场水平调查是相互关联的,在进展人工成本预算的审核时,应当将三者联系起来一起考虑。2.在审核下一年度的人工成本预算时,先将本年度的费用预算和上一年度的费用预算,以及上一年度费用结算和当年已发生的费用结算情况统计清楚,然后比较分析,从预算与结算的比较结果,分析费用使用趋势。再结合上一年度和当年生产经营状况以及下一年预期的生产经营状况状态进展分析。3.预算人工成本在企业经营预算中的额度,以保证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的实现。生产型企业的人工成本比例低于科研生产型企业,而商业性企业的人力资源费用又低于生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费用。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人工成本比例低于采取产品差异化战略的企业,而采取产品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又比采取市场焦点战略的企业要低。费用预算的审核,实质是对企业人员的构造和数量的审核,因为人工成本的总预算是由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人员工资水平两个重要因素决定的。21.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那么P66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那么:1.及时性原那么。2.节约性原那么。3.适应性原那么。4.权责利相结合原那么。2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P66-67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1.制定控制标准。制定控制标准是实施控制的根基和条件。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将控制标准落实到各个工程,在发生实际费用支出时看出是否是在既定的标准内完成目标。3.差异的处理。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1内部招募的特点P69-70通过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重聘等方法,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储藏中选拔出适宜的人员补充到空缺或新增的岗位上去的活动。内部招募的优势4点1.准确性高。由于对内部员工有较充分的了解,管理者对内部员工的性格、工作动机以及开展潜能等方面有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提高人事决策的成功率。2.适应较快。从运作模式看,现有员工更了解本组织的运营模式,能更快地适应新工作。3.鼓励性强。能给员工提供开展的时机,强化员工为组织工作的动机,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各级管理层人员的招募,往往会带动一批人作一系列晋升,有利于在组织内部树立典范。4.费用较低。节约大量的费用如广告费、差旅费等,省去不必要的培训工程,减少组织因岗位空缺而造成的间接损失。内部员工对本组织的价值观有一定的认同,对组织忠诚度较高,离职率低,防止招聘不当造成的间接损失。内部招募的缺乏5点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的影响。2.容易造成“近亲繁殖。同一组织内的员工可能产生“团体思维现象,抑制了个体创新,逐渐产生趋于僵化的思维意识,不利于组织的长期开展。3.有可能出现裙带关系的不良现象。4.采用内部招募的方法,在培训上有时并不经济。5.采用内部招募的方法,尤其是管理者的内部提拔,有可能产生一种把人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的倾向。此外,由于从基层逐渐晋升上来,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多数年龄偏大,不利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扬。而冒险和创新是处于新经济环境下组织开展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要弥补或消除内部招募的缺乏,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做大量的更为细致的工作。2.外部招募的特点P71外部招募人员相对于内部选拔而言,成本比较大,而且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但具有以下优势。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2.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外部招募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能招聘到许多优秀人才尤其是一些稀缺的复合型人才,节省内部培训费用。3.起到树立形象的作用。外部招募的缺乏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2.进入角色慢。3.招募成本大。4.决策风险大。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3.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P73-741布告法布告法的在于企业中的全体员工都了解到哪些职务空缺,需要补充人员,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在招募人员这方面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并有利于提高员工士气。布告法经常用于非管理层人员的招聘,特别适合于普通职员的招聘。2推荐法企业内部最常见的推荐法是主管推荐,主管一般比较了解潜在候选人的能力,且主管觉得他们具有全部的决定权,满意度比较高;但这种推荐比较主观,容易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主管可能提拔的是自己的亲信而不是一个胜任的人选3档案法人力资源部门都有员工档案,从中可以了解到员工在教育、培训、经历、技能、绩效等方面的信息,帮助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寻找适宜的人员补充岗位空缺。4.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P75-771发布广告发布广告是单位从外部招聘人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发布广告有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广告媒体若何选择,二是广告内容若何设计。在决定广告内容时,单位必须要注意维护和提升其对外形象。2借助中介中介机构承担着双重角色:既为单位择人,也为求职者择业。1.人才交流中心。优点是针对性强、费用低廉,但对于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热门人才或高级人才的招聘效果不太理想。 2.招聘洽谈会。3.猎头公司。猎头服务的一大特点是推荐的人才素质高。猎头公司往往对单位及其人力资源需求有较详细的了解,对求职者的信息掌握较为全面,猎头公司在供需匹配上较为慎重,成功率较高。3校园招聘校园招聘通常用来选拔工程、财务、会计、计算机、法律以及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化初级水平人员。4网络招聘1.成本较低,方便快捷;选择的幅度大,涉及的范围广。2.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3.使应聘者求职申请书、简历等重要资料的存贮、分类、处理和检索更加便捷化和标准化。5熟人推荐。长处是对候选人的了解比较准确;候选人一旦被录用,顾及介绍人的关系,工作也会更加努力;招募成本也很低。问题在于可能在组织中形成裙带关系,不利于公司各项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落实。适用于一般人员的招聘,也适用于专业人才的招聘。5.笔试的适用范围P78笔试主要通过测试应聘者的根基知识和素质能力,判断该应聘者对招聘岗位的适应性。一般知识和能力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智商、语言理解能力、数字才能、推理能力、理解速度和记忆能力等。6.笔试的特点P79笔试的优点:一次考试能提出十几道乃至上百道试题,由于考试题目较多,可以增加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察信度与效度;可以对大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展筛选,花较少的时间到达高效率;对应聘者来说,心理压力较小,容易发挥正常水平;同时,成绩评定也比较客观,且易于保存笔试试卷。笔试的缺点: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企业管理能力、口头表述能力和操作能力等,还需采用其他选择方法进展补充。7.提高笔试的有效性P81提高笔试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命题是否恰当。命题是笔试的首要问题,命题恰当与否,决定着笔试考核的效度若何。 2.确定评阅计分规那么。各个考题的分值,应与其考核内容的重要性及考题难度成比例。3.阅卷及成绩复核。关键要客观、公平,不徇私情。8.面试的概念P81-82面试过程中,代表用人单位的面试考官与应聘者直接交谈,根据应聘者对所提问题的答复情况,考察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观察其衣着外貌、风度气质、情态表现,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标准和要求。面试可以使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社会背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反响能力、个人修养、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状况。9.面试的目标P82-83应聘者应明确以下目标: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2有充分的时间向面试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3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4充分地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5决定是否愿意来该单位工作等。在面试活动中,面试考官始终处于主导地位。10.面试的 基本程序P83-84面试开场阶段。面试时应从应聘者可以预料到的问题开场发问。面试评价阶段。面试完毕后,应根据面试记录表对应聘人员进展评估。评估可采用评语式评估,也可采用评分式评估。11.面试的方法 P85-86面试时供需双方通过正式交谈,使用人单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应聘者的业务知识水平、外貌风度、工作经历、求职动机等信息。构造化面试:优点是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观性,有利于提高面试效率,且对面试考官的要求较少。缺点是谈话方式过于程式化,难以随机应变,收集的信息范围受到限制。非构造化面试,优点:灵活自由,问题可因人而异,可深入浅出,可得到较深入的信息。缺点:缺乏统一标准,易带来偏差,且对面试者的要求较高。12.面试提问的技巧 P87-88问题安排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熟悉后生疏,先具体后抽象,让应聘者逐渐适应、展开思路,并进入角色。主要提问方式:1.开放式提问。让应聘者自由发表意见或看法,以获取信息,防止被动。一般在面试开场时运用,缓解紧张气氛,消除应聘者心理压力。分为无限开放式和有限开放式。2.封闭式提问即让应聘者对某一问题作出明确的答复,比开放式提问更深入、直接。3.清单式提问鼓励应聘者在众多项选择项中进展优先选择,以检验应聘者的判断、分析与决策能力。4.假设式提问鼓励应聘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应聘者想象能力,探求应聘者的态度或观点。5.重复式提问让应聘者知道面试考官接收到了应聘者的信息,检验获得信息的准确性。6.确认式提问鼓励应聘者与面试考官继续交流,表达对信息的关心和理解。7.举例式提问这是面试的核心技巧,又称行为描述提问。13.情景模拟测试 P91情景模拟测试比较适合在招聘服务人员、事务性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时使用。情景模拟测试与笔试和面试方法相比,主要是针对被测者明显的行为、实际的操作以及工作效率进展测试,重点测试工程在那些书面测试中无法准确测试的被测者的领导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决策能力等实际能力。根据情景模拟测试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事务处理能力测试等。14情景模拟测试的方法P92-93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15.应用心理测试应到达的 基本要求P931.要注意对应聘者的隐私加以保护。应聘者的各项能力、人格特征和兴趣特征属于应聘者的个人隐私。未征得应聘者同意,不能公布其心理测试结果。2.要有严格的程序。3.心理测试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定依据。16.成本效益评估P97成本效益评估是对招聘成本所产生的效果进展的分析。它包括招聘总成本效益分析、招募成本效益分析、人员选拔成本效益分析、人员录用成本效益分析等。录用成本效益 = 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招聘收益成本比。它既是一项经济评价指标,同时也是对招聘工作的有效性进展考核的一项指标。17.人员录用数量评估P97招聘完成比 =录用人数/方案招聘人数100 %该指标说明全面或超额完成了招聘方案。当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100%时,那么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应聘比=应聘人数/方案招聘人数100 %应聘比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那么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18.招聘活动过程评估的相关概念P98-991信度通常将信度分为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稳定系数指用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时间进展测试的结果的一致性。此法不适用于受熟练程度影响较大的测试。等值系数指对同一应聘者使用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内在一致性系数指把同一组应聘者进展的同一测试分为假设干局部加以考察,各局部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2效度效度主要有三种: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测效度。预测效度。指测试能预测将来行为有效性的程度,是考虑选拔方法是否有效的一个常用指标。内容效度。指测试方法能真正测定出想要测定的内容的程度,多应用于知识测试与实际操纵测试,不适用于对能力和潜力的测试。同测效度。指对现在员工实施某种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与员工实际工作绩效考核得分比较,假设两者相关系数很大,那么说明此测试效度很高。这种测试效度的特点是省时,但假设将其应用到人员选拔测试时,难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无法准确预测应聘者未来的工作潜力。19.人力资源配置的 基本原理P105-1071要素有用原理2能位对应原理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工作,可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操作层工作就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执行层制定的工作标准、工作定额,并承受各种监视检查。它是一个单位或组织中能级最低的层次。3互补增值原理强调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防止短处对工作的影响,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化。4动态适应原理指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5弹性冗余原理20.改进过细劳动分工的方法P112-1131扩大业务法。将同一性质技术水平相当的作业,由纵向分工改为横向分工。2充实业务法。将工作性质与负荷不完全一样的业务重新进展分工。3工作连贯法。将严密联系的工作交给一个人组连续完成。轮换工作法。将假设干项不同内容的工作交给假设干人去完成,每人每周轮换一次,实行工作轮换制。4小组工作法。将假设干延续时间较短的作业合并,由几名员工组成的作业小组共同承担,5改变过去短时间内一人只负责一道工序的局面。6安排生产员工负担力所能及的维修工作。7个人包干负责。21.劳动环境优化的内容P122-123优化劳动环境的因素照明与色彩。噪声。温度和湿度。冬季室内温度经常低于5度时,应才采取防寒保温措施。绿化。不仅能改善工厂的自然环境,还能为劳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优化起到辅助作用。22.工作轮班制P126-128工作轮班制的组织形式有两班制、三班制和四班制。三班制:连续性三班制、连续性三班制、四班三运转。四班三运转,从循环周期看,可分为4天、8天、12天等形式。多班制:四八穿插、四六工作制和五班轮休制四六工作制是每一个工作日由原来组织三班生产,改为四班生产,每班由8小时工作制改为6小时工作制。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1.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P131培训需求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方案、有效实施培训的前提,是现代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进展培训评估的根基,对企业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是使培训工作准确、及时和有效的重要保证。2.培训需求分析的技术模型P132-1351Goldstein组织培训需求分析模型该模型指出,培训需求应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方面着手。2培训需求循环评估模型1.组织整体层面的分析。2.作业层面的分析。3.个人层面的分析。将员工目前的实际工作绩效与企业员工绩效标准进展比较,或将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展比较,或将员工现有的技能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展比照,发现两者是否存在差距。包括业绩考核记录、员工技能测试以及员工个人填写的培训需求问卷。3前瞻性培训需求评估模型特点:在员工当前工作绩效满意的情况下,进展前瞻性分析,以便为未来开展做准备,其中包括企业开展和员工个人职业开展。4三维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构建此模型是一种基于岗位胜任力和人才测评等手段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3.培训工程设计的原那么与规划的内容P136-137培训工程设计的原那么因材施教原那么、鼓励性原那么、实践性原那么、反响及强化性原那么、目标性原那么、延续性原那么、职业开展性原那么培训工程规划的内容培训工程确实定、培训内容的开发、实施过程的设计、评估手段的选择、培训资源的筹备、培训成本的预算4完整的培训方案的 基本要求P139-140一个完整培训方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 基本要求。1.培训目标对受训者传达的意图。包括:受训者在培训后应该表现出的行为;受训者经过培训应该表现出的工作业绩;评估培训后产生业绩的标准。2.组织对受训者的希望。包括:组织希望受训者在培训完毕后能够做什么;组织希望受训者在哪些特定的情况下表现出哪些行为;组织希望受训者的业绩到达什么标准。3.受训者若何将培训工程要求与自身情况结合。培训工程能否真正对受训者的绩效产生影响,与培训工程的目标设置息息相关。制定培训工程方案和培训方案时需要明确各培训工程信息。5.培训工程方案的内容P1401培训目的:为什么培训2培训目标:员工培训应到达什么标准3受训人员和内容:明确培训谁,培训什么4培训范围:四个层次,个人、基层、部门、企业5培训规模:受人数、场地、培训性质、工具及费用等的影响6培训时间:受培训范围、对象、内容、方式、费用及其他与培训有关的因素影响7培训地点:学员承受培训的所在地区和培训场所。8培训费用:即培训成本,包括直接培训成本和间接培训成本。9培训方法:包括讲授法、视听技术法等。10培训师:根据培训目的和要求,充分、全面地考虑培训师选拔和任用问题。还应注意培训学习的顺序。通常排序依赖于对需求分析、任务说明的结果的坚持和分析。6.培训有效性评估的内容P150-151培训成果是培训有效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培训成果包含五种类型: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效果性成果和投资净收益。7.培训有效性评估的技术P153-158一泰勒模式二层次评估法。柯克帕特里克四级评估模式、菲利普斯五层评估模式、考夫曼五层评估模式等都属于这种方法。主要特点在于:层次清楚,对培训效果的评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其中的多层次评估法把对培训效果的评估逐步由对个人素质能力提高的评估转移到整个组织绩效提高的评估上来。根据课程类型不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评估方式:书面测验、模拟情景、操作测验、学前学后比较。三目标导向模型法它的精华在于:关注的是受训者而非培训者的动机;评估受训者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把培训效果的测量和确定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培训者和公司的其他人员是培训的执行者和评估者。8.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渠道P160-161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通过资料收集。通过资料,可收集以下的信息:培训方案的资料; 有关培训方案的领导批示;有关培训的录音;有关培训的调查问卷原始资料和统计分析资料;有关培训的录像资料;有关培训实施人员写的会议纪要、现场记录;编写的培训教程等。2.通过观察收集。这个方法是通过对员工上课的表现,课下员工的反响来表达的。通过观察,可收集以下信息:培训组织准备工作情况;培训实施现场情况;培训对象参加情况;培训对象反响情况;观察培训后一段时间内培训对象的变化。3.通过访问收集。通过访问,可收集以下信息:培训对象;培训实施者;培训组织者;培训学员领导和下属。 4.通过调查收集。通过调查,可收集以下信息:培训需求调查;培训组织调查;培训内容及形式调查;培训师调查;培训效果综合调查。9.培训效果的跟踪与监控P162-164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监控与评估1.受训者与培训内容的相关性。2.受训者对培训工程的认知程度。3.培训内容。4.培训进度和中间效果。5.培训环境。6.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包括培训的管理人员和培训教师。培训的管理人员和培训教师都是培训的具体执行者,培训最终效果的好坏与他们的工作密切相关。培训后的效果评估1.评估受训者终究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2.评估受训者的工作行为有了多大程度的改变。3.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了多大程度的改进。10.培训效果的评估工具P165-167问卷评估法、360度评估、访谈法、测验法。11.培训课程设计的 基本原那么P174-175学习型组织作为未来企业成功的模式,具有崭新的学习观念,其培训战略的制定可以归结为四个原那么:第一,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培训工程经历中学习;第二,鼓励使用数量化的测量标准和衡量基准进展培训信息反响和改进;第三,视参与者的支持为培训的一局部和进步依据;第四,促进各个培训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12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P175-176一培训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定位:确定培训课程的 基本性质和 基本类别。目标:明确培训课程的目标领域和目标层次。策略:根据培训目的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设置课程系列。模式:优化培训内容、调动培训资源、遴选培训方法。评价:检测目标是否到达。二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1.培训课程目标根据环境和需求而定。2.培训课程内容以实现培训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3.培训课程模式有效表达培训内容,采用配套的组织与教学方法。4.培训课程策略培训程序的选择和资源的利用。5.培训课程评价对培训课程目标与实施效果的评价。6.教材切合学习者情况,提供适当信息。7.学习者学员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学员的类型、组织形式个人、部门、组织、行业、跨行业等、学员的规模等。8.执行者理解培训课程设计思想的主持人与教员。9.时间短、平、快,要求充分利用。10.空间可超越教室的空间概念。13.适宜知识类培训的直接传授培训方法P186-188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按照准备好的讲稿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的方法,它是最根基的培训方法,讲课教师是讲授法成败的关键因素。讲授法的优点:传授内容多,知识比较系统、全面,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对培训环境要求不高;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学员可利用教室环境相互沟通;也能够向教师请教疑难问题;员工平均培训费用较低。讲授法的缺点:传授内容多,学员难以吸收、消化;单向传授不利于教学双方互动;不能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传授方式较为枯燥单一,不适合成人学习。2专题讲座法专题讲座法的优点:培训不占用大量的时间,形式比较灵活;可随时满足员工某一方面的培训需求;讲授内容集中于某一专题,培训对象易于加深理解。3研讨法专题讲座法的优点:培训不占用大量的时间,形式比较灵活;可随时满足员工某一方面的培训需求;讲授内容集中于某一专题,培训对象易于加深理解。任务取向的研讨与过程取向的研讨。任务取向研讨着眼于到达某种目标,这个目标是事先确定的,即通过讨论弄清某一个或几个问题,或者得出某个结论。过程取向研讨着眼于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重点是相互启迪,进展信息交换,并增进了解,加深感情。选题本卷须知1题目应具有代表性、启发性。2题目难度要适当。3研讨题目应事先提供给学员,以便做好研讨准备。14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性培训方法P188-190实践法这种方法将培训内容和实际工作直接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员工培训的有效手段。适用于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技能和管理实务类培训。优点:经济,受训者边干边学,一般无须特别准备教室及其他培训设施;实用、有效,受训者通过实干来学习,使培训的内容与受训者将要从事的工作严密结合,而且受训者在“干的过程中,能迅速得到关于他们工作行为的反响和评价。1工作指导法可用于基层生产工人培训。2工作轮换法优点:丰富受训者的工作经历,增加对企业工作的了解。使受训者明确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改善部门间的合作,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相互间的问题。3特别任务法特别任务法指企业通过为某些员工分派特别任务对其进展培训的方法,此法常用于管理培训。4个别指导法优点。1新员工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场工作,可以防止盲目摸索。2有利于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3可以消除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进入工作状态的紧张感。4有利于企业传统优良工作作风的传递。5新员工可从指导者处获取丰富的经历。缺点1为防止新员工对自己构成威胁,指导者可能会有意保存自己的经历、技术,从而使指导流于形式。2指导者自身水平对新员工的学习相关有极大影响。3指导者不良的工作习惯会影响新员工。4不利于新员工的工作创新。15.参与式培训法P190-1931自学。既适用于岗前培训,又适用于在岗培训。2案例研究法可分为案例分析法和事件处理法两种。案例分析第一种是描述评价型;第二种是分析决策型,即只介绍一种待解决的问题,由学员去分析并提出对策。本方法能更有效地培养学员分析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七个环节:找问题-分主次-查原因-提方案-权衡-决策-实施。3头脑风暴法优点:培训过程中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收益;可以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培训中学员参与性强;小组讨论有利于加深学员对问题理解的程度;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到达了相互启发的目的。4模拟训练法模拟训练法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将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的资源、约束条件和工作过程模型化。模拟训练法的缺点:模拟情景准备时间长,而且质量要求高;对组织者要求高,要求其熟悉培训中的各项技能。模拟训练法与角色扮演类似,但并不完全一样。模拟训练法更侧重于对操作技能和反响敏捷的培训,它把参加者置于模拟的现实工作环境中,让参加者反复操作装置,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根基。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员工的培训。5敏感性训练法敏感性训练法又称T小组法,简称STSensitivity Training法。6管理者训练法管理者训练法适用于培训中低层管理人员掌握管理的 基本原理、知识,提高管理的能力。一般采用专家授课、学员间研讨的培训方式。16.适宜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培训方法P193-196针对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可采用的训练方法有角色扮演法和拓展训练。1角色扮演法行为模仿法是一种特殊的角色扮演法,通过向学员展示特定行为的范本,由学员在模拟的环境中进展角色扮演,并由指导者对其行为提供反响的训练方法,适用于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的培训。它能使学员的行为符合其职业、岗位的行为要求,提高学员的行为能力;使学员能更好地处理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这种培训方法根据培训的具体对象确定培训内容。角色扮演法的缺点:1场景是人为设计的,如果设计者没有精湛的设计能力,设计出来的场景可能会过于简单、造作,使受训者得不到真正的角色锻炼、能力提高的时机。2实际工作环境复杂多变,而模拟环境却是静态的、不变的。3扮演中的问题分析仅限于个人,不具有普遍性。4有时学员由于自身原因,参与意识不强,角色表现漫不经心,影响培训效果。2拓展训练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收益和改善:变革与学习、沟通与默契、心态和士气、共同愿景。12.选择培训方法的程序P197-198从培训方法与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的相关关系出发,对企业培训中的培训方法可作如下分类:1. 与事实和概念的教育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包括讲义法、工程指导法、演示法、参观等。2. 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文件筐法、课题研究法和商务游戏法等。3.与创造性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形象训练法和等价变换的思考方法等。4.与技能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如实习或练习、工作传授法、个人指导法和模拟训练等。根据培训要求优选培训方法应考虑以下几点要求。1.保证培训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来选择。2.保证培训方法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3.保证选用的培训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特征相适应。分析受训者群体特征可使用以下参数。1学员构成。这一参数通过学员的职务特征、技术心理成熟度和学员个性特征三个方面影响培训方式的选择2工作可离度。3工作压力。4.培训方式方法要与企业的培训文化相适应。5.培训方法的选择还取决于培训的资源与可能性设备、花销、场地、时间等。17.几种常用培训方法的应用P198-201一案例分析法的操作程序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培训者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确定培训课程的具体内容,并从平时积累的案例中选择适当的案例作为研讨内容,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时间、地点。案例讨论。展示案例资料,让学员了解、熟悉案例内容,各小组再分别讨论案例,确定核心问题,并通过讨论选择最正确方案,最后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编写的步骤2收集信息,信息来源一般有四个:一是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书籍;二是内部的文件资料;三是有关人员的表达,四是自己的经历。二事件处理法的操作程序记录个案发生的背景时应依据的5W2H原那么: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物Which、若何做How、多少费用How much。三头脑风暴法的操作程序1.准备阶段。教师应事先对所议问题进展一定的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关键,设定解决问题所要到达的目标,同时确定参加会议人员,一般以5-10人为宜,不宜太多。然后将会议的相关事宜提前通知与会人员。2.热身阶段。目的是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气氛,使大家得以放松,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状态。3.明确问题。主持人简要地介绍有待解决的问题。4.记录参加者的思想。认真记载各人提出的建议,从中筛选一些思想,并把这些思想用幻灯片或在黑板上呈现出来。5.畅谈阶段。是头脑风暴的创意阶段。6.解决问题。18.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P205-207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2.培训后勤准备。确认培训场地和设备,须考虑相关因素如下:培训性质、交通情况、培训设施与设备、行政服务、座位安排、费用场地、餐费等。3.确认培训时间。4.教材的准备。5.确认理想的讲师。二培训实施阶段培训开场的介绍工作,做完准备工作以后,课程就要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无论什么培训课程,开场实施后要做的第一件事都是介绍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培训主题。2培训者自我介绍。3后勤安排和管理规那么介绍。4培训课程的简要介绍。5培训目标和日常安排的介绍。6“破冰活动。7学员自我介绍。三知识或技能的传授四对学习进展回忆和评估五培训后的工作1.向讲师致谢。2.作问卷调查。3.颁发结业证书。4.清理、检查设备。5.培训成果评估。19.企业培训制度的 基本构造P210一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培训制度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2、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3、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方法。4、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实施。5、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20.企业各项培训制度的起草P211-212培训服务制度、入职培训制度、培训鼓励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培训经费管理制度。培训鼓励制度1.制度内容。起草培训配套的鼓励制度时,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 基本内容。1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2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3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4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那么。2.制度解释。企业培训制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