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失误总结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93246897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失误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班主任工作失误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班主任工作失误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基础医学教研室 刘遇红班主任肩负着训练、教学和管理三重使命,其工作效率的凹凸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训练教学工作的得失成败,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必须削减失误、提高质量。然而,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一些常见言行却不自觉地使工作陷入误区,产生了肯定的消极影响,若不给予足够的生疏,防患于未然,势必会给工作带来严峻的负面影响。回顾过去的十年,我连任三届班主任,感觉比较失败,现总结如下:一、工作不讲技巧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荣誉、嘉奖、表扬过分集中在几个优等同学身上的现象。这些学习优秀的同学是精神上的“富翁”,而那些学习中下的同学什么也得不到,自然成了精神上的“贫困户”,甚至连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老师也视而不见,不能给予准时的肯定和欣赏,这些同学的乐观性、主动性和自尊心严峻受挫。班主任工作中为什么常常不自觉地消失这样的现象呢?是“马太效应”在起作用。“马太效应”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来的。它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概括: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果。事实证明,“马太效应”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的并非“福音”,而是“祸害”,班主任应尽力克服其消极影响,一视同仁地对待同学,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同学的长处和优点,利用好训练的“关键点”,给同学以激励和赏识。在给优等生“锦上添花”时,对学习中下的同学千万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不要忘记给他们“雪中送炭”。二、评定同学以偏概全好、差生是怎么评定出来的?往往是用“成果”卡出来的。成果好就认为是好同学,成果稍差就认为是差生,并找出千万条理由来证明他差,成果的好坏掩盖了同学的诸多其它方面。这种以成果定好坏的训练,不能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同学。月亮的晕轮向四周弥漫集中,令人看不清月亮的原来面目,这种现象称为“晕轮效应”,最早是由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来的。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不能走出这个误区,就会陷入迷茫,造成失误。实践证明,一般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比较内隐,而缺点和短处又往往比较外显。班主任一旦产生了“晕轮效应”,就会让同学外显的缺点掩盖内隐的优点,就会消失“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好百好,一丑百丑”的生疏偏差,不能真正深化细致地了解同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使工作处于消极被动的境地。三、乱贴标签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某同学一个无关紧要的过错,就说是“品德问题”、“有意捣乱”;一道题目不会做,就说他是“懒虫”、“不爱动脑筋”、“缺乏想像力”等等。这些“烙印”将对同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捐款,然后给一些人贴上“慈善”的标签,给一些人贴上“不慈善”的标签,还有一些人不贴标签。过一段时间再让他们捐献,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为“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的捐钱要多,而被标为“不慈善的”人捐钱最少,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标签效应”。可见,被贴上标签的人往往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相全都。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同学的评价要慎之又慎,努力克服“标签效应”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充分挖掘每个同学身上的长处和优点。若给同学贴上“乐于助人”、“有进展潜力”、“聪慧”等正向标签,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有句话说得好,同学只有当你说他好的时候,他才会好。四、不以进展眼光看问题当班主任接一个新班或接收一个新同学时,总会千方百计地去打听、了解这个班、这个同学过去的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工作更有的放矢,这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所掌握的这些信息却常常在班主任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定势,使心理处于一种筹备状态,带有肯定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常常会依据所掌握的情况来推断眼前的人和事,下意识地把同学分成“好”“差”两组,用不同的眼光和态度对待不同的同学。如对一个同学有好的印象,就会“和颜悦色”地对待,甚至对他行为表现中的一些明显错误也持肯定态度;而对一个同学有不好的印象,就会“全盘否定”地对待,甚至对他的一些良好表现也持否定态度。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定势效应”。心理学告知我们,思维一旦形成某种定势,必定导致思想的僵化,而受僵化的思想指导,必定造成工作的失误。定势效应不仅有碍于班级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有碍于对同学现有表现作公正的评价,更有碍于后进生的训练和转化。因此,班主任在了解同学和班级时,应把重点放在这些同学身上有哪些好的品质、良好共性和特长上,尽量少去了解谁是好生、谁是差生,谁犯过什么错误,有什么毛病,避开把这些信息当作阅历带到工作中。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客观地对待每个同学,重视同学的现在和将来,用辩证的不断进展的眼光来评价进展中的同学,做到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处理问题。五、表率不力方法简洁在工作中,这样的现象并非鲜见:一位班主任要求同学不准迟到,而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要求同学不要讲粗话,而自己上课却“笨蛋”、“傻瓜”地不绝于耳;要求同学不要乱丢废纸,而自己却烟蒂顺手乱抛可想而知,尽管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惩治手段,但同学迟到现象不断,脏话、粗话依然连篇,教室里纸屑、杂物随处可见。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布麦伦效应”。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教不力。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强“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伟大的训练家加里宁曾指出:“老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可见,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从自身做起,凡要求同学做到的自己要领先做到,充分发挥“身教”的感召力,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感化、带动同学,这样,班主任的要求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同学自己的需要。二是心教不诚。训练同学是为了让同学弄清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同学的错误变成整治同学的理由,把同学作为“改造”的对象。如果这样,同学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对立、反感情绪,对训练形成“阻抗”,甚至“背道而驰”。也就是说,我们在训练同学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激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同学,让同学明白“治病”是为了“救人”,让同学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愿意接受你的训练。三是言教不服。训练要以理服人,否则无训练可言。工作中消失的言者谆谆、听者茫然的局面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同学中消失了问题,一味地去“堵”,一味地去“管、卡、压”,固然不行,但言词无力,无的放矢的训练也不行。只有言之成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训练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训练同学时,要在调查商量的基础上,对同学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使同学能心服口服地接受、改正,否则一切训练都是徒劳的。班主任工作中一些常见的、不自觉的言行,常带有肯定的消极心理效应,容易给同学的心灵蒙上抹不掉的阴影,给工作带来不行估量的负面影响。如何从自身的言行和训练方式上探寻有碍于训练的因素,并加以克服,是值得班主任思考的一个问题。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