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总论学习教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2678751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24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总论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方剂总论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方剂总论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1方剂总论方剂总论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方剂方剂方剂是由方剂是由药物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组成的,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着组方原则,酌定,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着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用量、用法,妥善配伍配伍而成。而成。药有个性之专长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有合群之妙用第1页/共57页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方从法出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法随证立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即是法方即是法理法方药理法方药第2页/共57页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而紧。舌苔薄白,脉浮而紧。外感风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实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黄汤麻黄汤第3页/共57页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第4页/共57页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组方原则组方原则方剂的组方原则是按照方剂的组方原则是按照的规律进行配伍。的规律进行配伍。“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臣,应臣之谓使。”第5页/共57页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针对针对主病或主证主病或主证起起主要治疗主要治疗作用作用的药物。其的药物。其药力药力居方居方中之首,中之首,用量用量较作为臣、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是不可缺少不可缺少的药物。的药物。第6页/共57页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有两种意义。一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它的药力药力小于君药。小于君药。 第7页/共57页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佐药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是二是佐制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三是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的药物。佐药的佐药的药力药力小于臣药,一般小于臣药,一般用量用量较轻。较轻。第8页/共57页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使药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的药物。二是调和药调和药,即,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使药的。使药的药力药力较小,较小,用量用量亦轻。亦轻。 第9页/共57页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三点注意事项三点注意事项 在组方体例上,君药不宜过多,多则在组方体例上,君药不宜过多,多则药力分散,而且相互牵制,影响疗效。药力分散,而且相互牵制,影响疗效。一一般一味,病情较为复杂,亦可用至两味。般一味,病情较为复杂,亦可用至两味。 病情比较单纯,用一二味药即可奏效,或病情比较单纯,用一二味药即可奏效,或君、臣药无毒烈之性,便不需加用佐药。君、臣药无毒烈之性,便不需加用佐药。 主药药物能至病所主药药物能至病所,则不必加引经的使,则不必加引经的使药。药。第10页/共57页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而紧。舌苔薄白,脉浮而紧。外感风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实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黄汤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二两),甘草(一两)病机病机风寒外束,卫闭营郁,风寒外束,卫闭营郁,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毛窍闭塞,肺气失宣。第11页/共57页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麻黄麻黄辛温,发汗散风寒,辛温,发汗散风寒,兼宣肺平喘。兼宣肺平喘。杏仁杏仁宣利肺气,配合麻黄宣肺宣利肺气,配合麻黄宣肺散邪,利肺平喘。可使邪散邪,利肺平喘。可使邪气去,肺气和。气去,肺气和。甘草甘草甘温,调和诸药。并可延甘温,调和诸药。并可延缓药力,以防麻、桂之发缓药力,以防麻、桂之发汗太过。汗太过。桂枝桂枝辛甘温,发汗助麻黄解表,辛甘温,发汗助麻黄解表,同时又能调和营卫。与麻黄同时又能调和营卫。与麻黄合用,可使风寒去,表气和合用,可使风寒去,表气和为君药为君药为佐药为佐药为使药为使药为臣药为臣药第12页/共57页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第13页/共57页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方剂的变化方剂的变化药味增减的变化药味增减的变化药物配伍的变化药物配伍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数方合并数方合并剂型的变化剂型的变化药物的替代药物的替代第14页/共57页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佐使药佐使药的加减的加减药味增减的变化药味增减的变化臣药的臣药的加减加减主证不变,主证不变, 兼证不同。兼证不同。改变了方改变了方剂的功效剂的功效第15页/共57页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肺痈肺痈清肺化痰,祛瘀排脓清肺化痰,祛瘀排脓苇茎汤苇茎汤苇茎(苇茎(3030克),冬瓜仁(克),冬瓜仁(1212克)克)桃仁(桃仁(1212克),薏苡仁(克),薏苡仁(1818克)克)病机病机热毒壅肺,痰瘀互结。热毒壅肺,痰瘀互结。佐使药佐使药的加减的加减第16页/共57页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苇茎苇茎为君,为君,为肺痈之要药。为肺痈之要药。甘寒轻浮,善清肺热。甘寒轻浮,善清肺热。薏苡仁薏苡仁为臣,为臣,甘淡微寒,上清肺热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桃仁桃仁为佐,为佐,活血逐瘀,且润燥滑肠,活血逐瘀,且润燥滑肠,与冬瓜仁配合,可泄痰瘀从粪与冬瓜仁配合,可泄痰瘀从粪便中解,瘀去则痈消。便中解,瘀去则痈消。 冬瓜仁冬瓜仁为臣,为臣,清热化痰,利湿排脓,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与君药配合则能清上彻下,与君药配合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清肺宣壅,涤痰排脓。第17页/共57页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在肺痈将成时,在肺痈将成时,则则选加蒲公英、鱼选加蒲公英、鱼腥草、银花、连腥草、银花、连翘等增加翘等增加清热解清热解毒毒之力,以促其消之力,以促其消散。散。若脓已成时,若脓已成时,则可加桔梗、贝则可加桔梗、贝母、甘草等以增母、甘草等以增强强化痰排脓化痰排脓之效之效。第18页/共57页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杏仁杏仁佐,佐,宣利肺气,配合麻黄宣利肺气,配合麻黄宣肺散邪,利肺平喘。可宣肺散邪,利肺平喘。可使邪气去,肺气和。使邪气去,肺气和。甘草甘草使,使,甘温,调和诸药。甘温,调和诸药。三拗汤三拗汤麻黄(三两),麻黄(三两),杏仁(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二两),甘草(一两)麻黄麻黄君,君,辛温,发汗散风寒,辛温,发汗散风寒,兼宣肺平喘。兼宣肺平喘。第19页/共57页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三拗汤三拗汤功用:功用:宣肺解表。宣肺解表。主治: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语音不出,咳嗽胸闷。麻黄汤麻黄汤功用:功用: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辛温发汗,宣肺平喘。主治: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而紧。脉浮而紧。第20页/共57页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杏仁杏仁甘草甘草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汤 白术(四两),白术(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二两),甘草(一两) 白术白术臣,臣,甘苦温,甘苦温,补脾益气,燥湿利水。补脾益气,燥湿利水。麻黄麻黄桂枝桂枝第21页/共57页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三拗汤三拗汤功用:功用:宣肺解表。宣肺解表。主治: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语音不出,咳嗽胸闷。麻黄汤麻黄汤功用:功用: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辛温发汗,宣肺平喘。主治: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而紧。脉浮而紧。麻黄麻黄加术汤加术汤功用: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主治:痹证初起。证见风寒痹证初起。证见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等。湿痹,身体烦疼,无汗等。第22页/共57页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药量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药量是标识药力的,方剂的药量是标识药力的,方剂的药物组成虽然相同,但药物药物组成虽然相同,但药物的的用量各不相同用量各不相同,其药力则,其药力则有大小之分,配伍关系则有有大小之分,配伍关系则有君臣佐使之变,从而其君臣佐使之变,从而其功用功用、主治、主治则各有所异。则各有所异。第23页/共57页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大黄、枳实、厚朴厚朴三物汤厚朴三物汤第24页/共57页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枳实(三枚)功用:功用:轻下热结轻下热结主治:主治:阳明腑实证。阳明腑实证。证见大便不通,谵语潮热,证见大便不通,谵语潮热,脘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脘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急。痢疾初起,腹中胀痛,而急。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里急后重者。第25页/共57页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厚朴厚朴为臣,为臣,苦温下气,苦温下气,除满消胀。除满消胀。枳实枳实为臣,为臣,苦辛破结,苦辛破结,导滞消痞。导滞消痞。大黄大黄为君,为君,苦寒泻热,祛瘀通便,荡苦寒泻热,祛瘀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消除致病之因涤肠胃邪热积滞,消除致病之因行气导滞,消行气导滞,消痞除满,助大痞除满,助大黄推荡积滞,黄推荡积滞,攻下热结。攻下热结。大黄直入阳明,故不再加使药大黄直入阳明,故不再加使药第26页/共57页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厚朴三物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枳实(五枚)大黄(四两)大黄(四两)功用:功用:行气通便。行气通便。主治:主治:气滞腹满胀痛,气滞腹满胀痛,大便不通,身无热,脉弦。大便不通,身无热,脉弦。第27页/共57页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厚朴厚朴为君,为君,苦温下气,除满消胀。苦温下气,除满消胀。枳实枳实为臣,为臣,苦辛破结,导滞消痞。苦辛破结,导滞消痞。大黄大黄为佐、为使,为佐、为使,苦寒泻热,苦寒泻热,祛瘀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祛瘀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第28页/共57页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三物汤病机是病机是因热结而浊因热结而浊气不行。气不行。泻下以助行泻下以助行气,气,病机是病机是因气郁而大因气郁而大便不下。便不下。第29页/共57页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理中丸理中丸剂型更改的变化剂型更改的变化人参汤人参汤人参(三两),干姜(三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白术(三两),炙两),白术(三两),炙甘草(三两)甘草(三两)第30页/共57页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理中丸理中丸人参汤人参汤主治主治中焦虚寒,脘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自利不渴腹疼痛,自利不渴,或病后喜唾。,或病后喜唾。虚寒较轻,病势较虚寒较轻,病势较缓,缓,取丸以缓治。取丸以缓治。主治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心胸痞闷,气从胁痹,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下上逆抢心。虚寒较重,病势较急虚寒较重,病势较急,取汤以速治。取汤以速治。第31页/共57页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麻黄汤麻黄汤药物配伍的变化药物配伍的变化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麻黄(三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桂枝(二两),杏仁(二两),杏仁(二两),甘草(一两)。甘草(一两)。麻黄(四两),麻黄(四两),杏仁(二两),杏仁(二两),甘草(二两),甘草(二两),石膏(八两)。石膏(八两)。第32页/共57页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麻黄麻黄为君为君,辛甘温,宣肺,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解表而平喘。杏仁杏仁为臣,为臣,苦,降利肺气而平喘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合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合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甘草甘草为使,为使,甘温,能益气和中,甘温,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石膏石膏为君为君,辛甘大寒,清泄肺,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胃之热以生津。宣肺宣肺泄热泄热第33页/共57页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功用: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证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证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或黄,脉浮而数者。病机:病机:风热袭肺或风寒化热,风热袭肺或风寒化热,壅遏于肺。壅遏于肺。第34页/共57页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组成不同组成不同麻黄汤:麻桂相配。麻黄汤:麻桂相配。麻杏甘石汤:麻黄与石膏相伍。麻杏甘石汤:麻黄与石膏相伍。功用不同功用不同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平喘。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第35页/共57页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病机不同病机不同麻黄汤:风寒外束,卫闭营郁,麻黄汤:风寒外束,卫闭营郁,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毛窍闭塞,肺气失宣。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化热,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化热,壅遏于肺。壅遏于肺。主治不同主治不同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麻杏甘石汤: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麻杏甘石汤: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第36页/共57页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剂型剂型汤剂、散剂、丹剂、茶剂、汤剂、散剂、丹剂、茶剂、露剂、锭剂、丸剂(蜜丸,露剂、锭剂、丸剂(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膏剂(煎膏,软膏,硬膏)、膏剂(煎膏,软膏,硬膏)、酒剂、条剂、线剂、搽剂、酒剂、条剂、线剂、搽剂、栓剂、冲剂、片剂、糖浆剂、栓剂、冲剂、片剂、糖浆剂、口服液、注射液口服液、注射液 第37页/共57页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煎药法煎药法医学源流论医学源流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第38页/共57页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煎药用具煎药用具一般以一般以瓦罐、砂锅瓦罐、砂锅为好,为好,搪瓷器具或铝制品亦可,搪瓷器具或铝制品亦可,忌用铁器铜器。忌用铁器铜器。煎药火候煎药火候一般先用一般先用武火武火,沸腾后即,沸腾后即用用文火文火。同时要根据药物。同时要根据药物性味及所需时间的要求,性味及所需时间的要求,酌定火候酌定火候。煎药用水煎药用水水质,水量。水质,水量。第39页/共57页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解表与泻下之剂:解表与泻下之剂:煎煮时间煎煮时间宜短,其火宜急,水量宜少。宜短,其火宜急,水量宜少。补益之剂:补益之剂:煎煮时间宜长,煎煮时间宜长,其火宜慢,水量宜多。其火宜慢,水量宜多。如将药煎煮焦枯:则应弃之如将药煎煮焦枯:则应弃之不用,以防发生不良反应。不用,以防发生不良反应。第40页/共57页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煎药方法煎药方法煎药前,先将药物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浸泡20203030分钟分钟之后再煎煮,其有效之后再煎煮,其有效成分则易于煎出。成分则易于煎出。先煎先煎后下后下包煎包煎单煎单煎溶化或烊化溶化或烊化冲服冲服第41页/共57页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介壳与矿物类药物,介壳与矿物类药物,因质地坚实,药因质地坚实,药力难于煎出,应打碎先煎,煮沸后力难于煎出,应打碎先煎,煮沸后2020分钟分钟左右,再下其它药。左右,再下其它药。某些某些质地较轻质地较轻而又而又用量较多用量较多以及以及泥沙多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亦可先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亦可先煎取汁,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药。煎取汁,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药。 先煎先煎第42页/共57页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气味芳香气味芳香的药物,以其挥发油取效的,的药物,以其挥发油取效的,只煎只煎5 5分钟左右即可。分钟左右即可。用大黄取其攻下作用,一般煎用大黄取其攻下作用,一般煎10101515分分钟即可。钟即可。对所有后下的药物,都应先进行浸泡对所有后下的药物,都应先进行浸泡再煎。再煎。 后下后下第43页/共57页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某些某些煎后药液浑浊,煎后药液浑浊,或或对咽喉有刺对咽喉有刺激作用激作用以及以及易于粘锅的药物易于粘锅的药物,如赤,如赤石脂、旋覆花、车前子等,要用石脂、旋覆花、车前子等,要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煮。同煮。包煎包煎第44页/共57页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某些某些贵重药物贵重药物,如羚羊角、西洋,如羚羊角、西洋参等,为了避免其参等,为了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他药物吸收,可切片单煎取汁,可切片单煎取汁,再与其他药液和服。再与其他药液和服。亦可单独服亦可单独服用用。单煎单煎第45页/共57页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如阿胶、蜂蜜等,如阿胶、蜂蜜等 ,应单独溶化,应单独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液混合均匀,趁热与煎好的药液混合均匀,顿服或分服,以免因其性粘而影顿服或分服,以免因其性粘而影响其他药的煎煮。响其他药的煎煮。 溶化(烊化)溶化(烊化)第46页/共57页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某些芳香或贵重的药物,不某些芳香或贵重的药物,不宜加热煎煮的宜加热煎煮的,应研为细末,应研为细末,用药液或温水冲服,如麝,用药液或温水冲服,如麝香、牛黄、琥珀等。香、牛黄、琥珀等。冲服冲服第47页/共57页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此外,汤剂煎取药液后,此外,汤剂煎取药液后,应对药渣适当进行压榨,应对药渣适当进行压榨,可以再收取部分有效药可以再收取部分有效药液,对提高药材有效成液,对提高药材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有实际意义。分的浸出率有实际意义。 第48页/共57页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服药法服药法服药方法是否恰当,对疗效有一定服药方法是否恰当,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的影响,其中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服药时间、服药方法以及药后调护方法以及药后调护等。等。 医学源流论医学源流论“病之愈不愈,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第49页/共57页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服药时间服药时间一般而言一般而言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临卧服;安神药宜临卧服;对胃肠有刺激的,亦应食后服。对胃肠有刺激的,亦应食后服。急性重病则不拘时服。急性重病则不拘时服。慢性病则应按时服。慢性病则应按时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2 2小时服。小时服。十枣汤服在平旦。十枣汤服在平旦。鸡鸣散服在五更。鸡鸣散服在五更。第50页/共57页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服药方法服药方法服用汤剂,一般一日服用汤剂,一般一日1 1剂,分剂,分2 23 3次温次温服。根据病情需要,有的一日只服服。根据病情需要,有的一日只服1 1次,有的可以一日数服,有的又次,有的可以一日数服,有的又可以煎汤代茶饮,甚至一日连服可以煎汤代茶饮,甚至一日连服2 2剂。剂。李杲认为李杲认为“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第51页/共57页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另外尚有热服、冷服另外尚有热服、冷服通常通常是治疗热症可以寒药冷服,治疗寒症可是治疗热症可以寒药冷服,治疗寒症可以热药热服,这样可以辅助药力。以热药热服,这样可以辅助药力。但但若病情严重时,又应寒药热服,热药冷若病情严重时,又应寒药热服,热药冷服,以防邪药格拒。服,以防邪药格拒。对于服药呕吐者,对于服药呕吐者,宜假如少量姜汁,或先宜假如少量姜汁,或先服姜汁,然后服药,亦可采取冷服,小量服姜汁,然后服药,亦可采取冷服,小量频服的方法。频服的方法。对于昏迷或口噤的病人,对于昏迷或口噤的病人,吞咽困难者,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法给药。可用鼻饲法给药。 第52页/共57页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慎勿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慎勿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正气。损伤正气。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若用毒药疗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米粟,病去即止,病,先起如米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度。”第53页/共57页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服药后病人的服药后病人的调养和护理调养和护理药后调护药后调护服药后的服药后的饮食宜忌饮食宜忌第54页/共57页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疾病对饮疾病对饮食的宜忌食的宜忌水肿病宜少食盐,消渴病宜水肿病宜少食盐,消渴病宜忌糖,下痢慎油腻,寒症禁忌糖,下痢慎油腻,寒症禁生冷。生冷。本草纲目本草纲目 “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肉,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油腻羹肉,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姜、胡荽、生蒜、诸果、诸滑滞之物。食生姜、胡荽、生蒜、诸果、诸滑滞之物。”其他尚有汗后避风,以及慎劳役、戒房劳等,其他尚有汗后避风,以及慎劳役、戒房劳等,以防以防“劳复劳复”、“食复食复”,或影响治疗效果。,或影响治疗效果。 药物对饮药物对饮食的宜忌食的宜忌地黄忌萝卜,土茯苓忌茶地黄忌萝卜,土茯苓忌茶叶,荆芥忌食河豚与无鳞鱼叶,荆芥忌食河豚与无鳞鱼第55页/共57页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方剂、治法、八法、君药方剂、治法、八法、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引经药、反佐、臣药、佐药、使药、引经药、反佐药、佐助药、佐制药、烊化药、佐助药、佐制药、烊化 简答题简答题1 1、方剂组成的变化形式有哪几种?、方剂组成的变化形式有哪几种?2 2、煎药的方法有哪些?、煎药的方法有哪些?3 3、在方剂的组成原则方面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在方剂的组成原则方面的注意事项有哪些?4 4、在方剂的组成变化方面,药味的增减有哪些、在方剂的组成变化方面,药味的增减有哪些方面?其具体应用如何?方面?其具体应用如何?第56页/共57页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五点 四十二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