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687548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市2021年度教育科学研究市级工程中高职教育贯穿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工程主持人:杨秀英参与人员:兰小云、徐松鹤、李兵、邵瑛、张慧莉、刘捷、陈林河、李春黎、朱咏梅、凌航、戴玉珍工程B10059摘要中高职教育贯穿不仅是学制上的衔接,更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化设计。其核心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容的一体化贯穿。这是决定中高职教育贯穿能否顺利实现的地方,也是与以往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殊异之处。中高职教育贯穿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职业教育涵开展的需要,是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一、我国中高职衔接现状 外省市中高职衔接现状:多样化衔接模式:1一贯制衔接模式:五年一贯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2分段式衔接模式:中间通过招生考试(3+X招生考试)。多样化衔接方法:考试法、推荐法、学分制法以及贯穿培养。存在问题:五年一贯制对于年龄较小的初中毕业生来说学制过长,中途退学拿不到毕业证书;分段式衔接各种模式在各个地区大都只是实现了学制上的衔接,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环节等方面尚未真正到达衔接,与衔接相配套的措施还没有完善,机制还没有建立;没有考虑到中职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的差异问题。中高职教育贯穿培养现状:在对中高职贯穿试点17所高职院校、6所中职校进展问卷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院校对中高职贯穿培养出来的学生持肯定态度,对贯穿院校实习场所、师资、设备和信息等资源共享程度也感到满意,但对贯穿规模扩大、现有转段规那么对生源质量的保证表示出一定的担忧,对政策和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上级指导与协调、效果反响、学籍管理、招生政策、学生甄别等提出了迫切的政策需求。在对120名贯穿班学生进展跟踪调查发现,随着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教学、教学管理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学生对中高职贯穿培养模式及专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但较长的修业年限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倦怠。二、国外中高职衔接及其管理体制比较研究美国中高职衔接实行2+2模式:高中教育高中三、四年级与社区学院一、二年级教育相结合。在进展三项整合的根底上实现证书衔接: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课程的整合;中等教育课程与中等后教育(主要是社区学院)课程的整合;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的整合。英国的中高职衔接包括中高职的分段衔接和继续教育学院的一体式衔接,实行职业书NVQ制度,基于NVQ的各级证书与标准,统一制订了较为完备的教学单元式中、高职衔接的模式。澳大利亚的中高职衔接主要是获得初级证书的高中与TAFE的衔接。在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框架(AQF)下,有一套职业标准和资格体系即培训包。根据培训包的全国职业能力标准及其能力单元,相应地实行课程构造模块化,即从中职到TAFE形成一个模块体系。德国职业教育是以双元制为根底,职业类学校、普通高中与BA、FH的一一对应衔接。主要由三种衔接方式:企业实践衔接、学校课程衔接、过渡学校衔接。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世界上中高职衔接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主要表达在:政府层面,统筹规划,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学校层面,融合职业资格标准,实现课程改革与衔接的核心功能;学生层面, 以综合教育兼顾中职生升学与就业预备教育协调开展,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技术层面,学分互认,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手段。对我们的启示: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理顺管理体制;政策支持与立法保障,构建中、高职完善的衔接平台;重视与改革职业启蒙教育,奠定中高职衔接根底;对接职业标准,建立集综合化、模块化、分层化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环节。并将上述措施统一联结成一个运行系统,构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突出职教特色、中高职衔接顺畅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三、中高职教育贯穿培养理论研究中高职教育贯穿不是中职、高职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中高职两大系统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1贯穿专业确定原那么与方法: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长;专业知识综合型明显;社会需求比较稳定;专业建立综合实力较强。2培养目标的制定原那么:要有准确的定位,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中高职教育贯穿培养目标制定的首要任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遵循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3课程体系的构建原那么: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要立足于职业能力成长的规律;要形成连贯有序的有机整体。4教育资源的匹配原那么:优势互补原那么;统筹安排原那么;机制保障原那么。四、中高职教育贯穿培养实践探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一一体化设计是指导思想一体化设计是指导思想。中高职贯穿培养的难度在于,横跨2所院校、2个培养阶段,贯穿教育需要对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两个阶段一样方向的专业进展教学方案、教学实施方案和师资管理等一体化设计。为此,该专业中高职贯穿核心理念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落实于人才培养和制度支撑两个层面 。二培养目标衔接是贯穿的起点明确前三年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为主,后两年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最终目标是,培养掌握综合职业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容贯穿是中高职教育贯穿的核心1课程体系重构在充分调研根底上,行业、企业专家及课程专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明确了学生职业开展路径,包括近期职业目标,中期职业目标,长期职业目标,迁移性岗位;分析、确定了171条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8大工作领域,梳理出工作领域所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40项;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对应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德国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2优化制订课程标准为了保障各类各层课程衔接的统一性、连续性、规性和系统性,防止中高职课程间容的重复,制定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和典型电子企业的技术标准与需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容,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建立与完善,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立与开展。3.课程容改革课程容综合化、分层化。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模块架构,模块之间有序衔接,纵贯多个学期。公共根底课同样也遵循一体化设计的原那么,采用工程化、模块化的构造编排。专业课程编写了配套校本教材及配套实训指导书。四教学模式改革是中高职教育贯穿的实现途径工学融合、能力贯穿双元板块人才培养。双元板块分别为学校板块和企业板块。 学校板块主要分成专业课程知识型板块和校实训课程技能型板块,后者包含体验实训、根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学校板块主要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形式循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知识型板块与技能型板块相互对应、严密联系。而企业板块那么是真实企业环境中的实践,从初入校的专业认识实习,到师傅指导,学生看问的随岗实习,再到学生操作,师傅指点的轮岗实习,最后是学生独当一面的毕业顶岗实习,实践容和难度的步步提升。双元板块相辅相成,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从简单到复杂的提升。本专业还重视与实现了公共根底课与专业学习双融入培养、中德合作培养。五教学团队是中高职贯穿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中高职贯穿对教师的要求:必须对高职和中职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容都非常熟悉;必须了解高职学生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水平;理念必须更新,结实确立一体化设计与培养的意识。点线面结合,优化配置师资队伍。面:专任教师必须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书或相应的技术职称;兼职教师须具有五年以上企业对口专业岗位的工作经历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线:在联合教研室之下,根据专业课和公共根底课的不同划分,由专业课含企业兼职教师、根底课的教师等分线开展教研活动。此外,还设置了专任教师、专业导师,以及经历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的两条线,专任教师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开展,以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开展进展指导等;班主任辅导员侧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日常管理工作。 点:抓住师资队伍配置的重点,设置贯穿培养联合教研室,作为中、高职教师教研活动的平台;高职的专业带头人作为专业带头人,带着中、高职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两个学段教师的共同协作。(六)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是中高职教育贯穿的技术保障由于学制长,在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中,加强过程管控和过程评价,对教学容和方法及时修订和完善就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1依据贯穿培养一体化设计的特点,构建涵盖学生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全部学习板块的学业评价体系,力求全面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2教师的评价表中涵盖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操守、创新意识等容,同时还通过阶梯化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我学习能力等。3制定了实践工程的考核方式与标准。七中高职教育贯穿培养实践成效经过5年的试点,学生培养质量到达预期效果。以2021级学生为例,电子仪器仪表装调工四级通过率70%,德国工商大会AHK仪器与系统技术电工毕业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76.8%,均高于同阶段中职学生。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星光方案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奖项共计10余项。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高出平行班学生近10%。问卷调查中,毕业生对现在贯穿试点工作满意率达65%,72%的毕业生认为与普通高职生相比,他们素质和能力更强,更有职业竞争力。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贯穿毕业生专业技能更为扎实、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上手更快。教师观念得以转变,理念得以提升,教改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典型传感器应用、嵌入式系统应用获市级精品课程立项建立,编写出版教材语文、思想政治理论德育课辅导读本、嵌入式系统应用、Protel DXP电路设计案例教程等8本;编写完成配套校本教材共27册。五、中高职教育贯穿培养一体化管理与运行机制工程管理,过程控制。培养过程的各项工作被分解为课程建立与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质量监控等子工程,子工程又可分为更小工程,具体落实到相应部门和个人。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坚持推行工程管理的专人负责制、专项保障制、专项监控制和专项评价制。制度建立,支撑保障。制订和完善了中高职贯穿培养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中高职贯穿培养专业建立指导委员会章程、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联合教研室工作职责、贯穿培养教学协调制度、贯穿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共享制度、新增教学资源统筹规划原那么与方法等31个制度文件,实现了对贯穿培养的全程管理与监控。机制创新,协调运作。在中高职教育贯穿培养试点中,学院打破原先的组织框架,专门架构起中高职贯穿试点跨校、跨部门的组织机构体系,除了专业建立指导委员会以外,组织机构设有:领导小组、教学管理工作组、联合教研室、课题研究组、质量监控组等,实现了管理一体化,提升了中高职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工作协调机制是合作单位与部门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召开相关会议、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就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容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案的制定等进展研讨,交流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讨论相关工作的安排,以及协调资源的选择与调配等,解决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问题。通过加强合作院校的沟通与交流,共同研讨、分工落实,逐步构建起中高职贯穿的沟通协调机制。理实结合,科学实践。中高职贯穿培养课题研究与培养实施同步进展,课题组进展了资料收集、专家访谈、企业访谈、师生访谈、学生问卷、试点院校问卷等工作,调研过程中发放调研问卷达710份,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试点工作的科学运行与开展。六、政策建议中、高职专业布局构造的统一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分类、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培养水平等方面的衔接,需要统一分类标准、明确培养层次;要严格审核和控制贯穿培养专业围;改革招生指标下拨政策,将中高职教育贯穿招生指标单列,以保障高职院校的办学积极性;统筹力量开发课程教材,由在相关专业具有明显优势的院校牵头组织行、企、校专业人士共同开发同一专业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由已经开发中高职教育贯穿公共根底课教材的试点院校牵头组织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共同开发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完善毕业证书发放政策,在学业期满时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证书注明中高职教育贯穿培养专科字样;加强对贯穿试点院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市教委下一年度划拨贯穿培养试点指标的重要依据。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优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