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安吉模式课题报告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90604740 上传时间:2022-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老师安吉模式课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老师安吉模式课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王老师安吉模式课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课题汇报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安吉模式”课题组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尊贵的专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安吉模式”课题组全体成员,借这样一个隆重汇报“安吉模式”课题研究的场合,向各位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我尽量言简意赅地汇报现在开始。汇报分三个方面:一、课题确定的背景;二、课题报告的形成;三、课题参与的感悟。一、课题确定的背景1、浙江省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2010年5月召开的中共浙江省委研究湖州市工作专题常委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根据中共第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及作出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要“将美丽乡村作为浙江的品牌来打造”。随后,浙江省委提出了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将浙江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研究,正是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应运而生的重要课题。2、浙江省委宣传部对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化研究的决策指导安吉模式研究的启动与生态文化中心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浙江省委宣传部在全省视野中,将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最终确定落户在浙江农林大学,这是“安吉模式”研究机构、队伍、组织的有力保障。2010年4月,浙江农林大学成立“浙江省生态文化建设课题组”,完成“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报告,并向省委宣传部申请在浙江农林大学挂牌成立“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10月,理论处陈先春处长专程来校转达省委宣传部决定在浙江农林大学成立“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定,而后,校领导专程去省委宣传部汇报中心筹建情况,正是在那次汇报中,在胡坚部长的直接关心指导下,确立了中心的筹建当与课题的研究同步进行的步骤,同时首次提出了安吉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课题,使中心的建设落在实处,也使安吉模式的调研课题启动有了更为重大的研究先机。今年3月,省委宣传部胡坚部长来校调研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听取了安吉模式调研情况,并做了具体指示,指出,真正的土地上,一定要有青山绿水的浓香气息。学校高度重视生态文化研究必定大有作为。3、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性创业型大学战略目标的确立2011年6月,在新一届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宣勇代表学校提出了将浙江农林大学打造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与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方向恰好一致,借这股东风,学校加强了关于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建设的步伐,提出了建设校十大研究中心的蓝图,其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为首个成立中心,无论在人员,资金,领导,科研条件,总体协调上,都可谓重中之重,为课题研究,创造了不可或缺的科研条件。4、安吉县多年坚持生态立县使课题研究水到渠成多年来,安吉县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走出了一条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安吉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初步积累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创造了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发展协调、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初步形成了山区、半山区县域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安吉模式”,安吉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成果丰富,有规律可探索,有模式可总结,理应成为我们重点关注、优先研究的一个特色案例。二、课题报告的形成1、与调研方建立既客观又和谐的调研关系调研者与被调研者之间,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在安吉模式这个课题上,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复合的,也是既客观又和谐的。一方面,以农林大学为核心成立的专家组作为调研者出现,但同时也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参与者方;另一方面,安吉的广大干部群众是被调研的一方,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的一线实践者,探索者,所以,他们也是调研的积极依靠力量和参与者。因此,我们的课题组一方面有党和政府的领导,一方面有学者骨干的投入,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者同道的良策建议;一方面又有当地实践者中的干部群众的参与;从组织上、队伍上,包括后勤保障上,课题组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团队。为此,2010年12月27日,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筹)在中心副主任、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宣裕方带领下首先赴安吉调研,就中心首个课题的开展与安吉方面进行接洽与交流。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海珍在接洽中表达了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农林大学对安吉发展生态文化的重视和肯定,希望以此为契机,将这一课题做客观,做科学,既体现理论水平,又有现实意义,能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自课题组成立之日起,安吉就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为了安吉模式调研的成功进行,专门召开了政府28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每个部门选定责任人,与之联系。县委宣传部专人负责,一路跟进,安吉方所有有关调研单位全部完成无缝对接。课题得以在这样的调研环境下积极进行。2、多学科高层次共同组建课题队伍2011年1月6日,随着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筹)的成立,安吉模式课题组也随之诞生。课题组由顾问组,学术调研组和课题保障组三方面构成。为了全方位调研安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研究团队,凝聚了全校10个学院的专家、学者力量,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7人,分别具有民俗学、人类学、园林规划学、旅游学、经济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生态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背景,由王旭烽教授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组建了典型的跨学科联合团队。3、深入基层、脚踏实地的田野调查调研报告是严肃科学的,但参与者的态度是火热的,积极的,2月24日上午9时,课题启动仪式在安吉县行政中心举行。课题组全体成员及安吉县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和联系人等参加启动仪式。课题组设计了29个子课题,组成5个田野调查小组,并主要以2011年2月至4月,驻扎安吉,全县域全面展开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田野调查。先后10余批次、100余人次深入安吉的街道、社区、企业、机关,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其中任重、周新华二位教授长驻安吉;课题组的口号是走遍安吉,最终跑遍了安吉的全部16个乡镇,49个村庄。还专程去了安徽广德进行调研。4、反复推敲再三研讨的报告形成过程课题组最终呈现在各位与位者面前研讨文本,数易其稿,已然进行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论证,现向各位汇报如下:一是确定课题研究视野平台。2011年1月11日,浙农林大“十院”教授讨论“安吉模式”调研计划,大家意识到,安吉的生态文明研究并非我们最早。农业部、北大、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乃至原来的浙江林学院,几年前已经注意并开展过安吉模式研究。这些研究的角度多在安吉新农村发展模式,角度相对单一;而我们的课题组则把视野关注在县域发展模式之上,这是首次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这样构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基本视野,使我们得以在这样一个理论与与实践的平台上深入研究。二是确定课题研究方法。作为一个县域的全方位研究,我们选择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采用人类学、社会学、园林规划学、计量历史学、文化学、经济学、生态学、生态美学等,统计有关数字,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搜集,访(座)谈、抽样(或问卷)调查(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梳理文献、表格制作等,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在鲜活真实扎实的调研基础上进行。三是确定调研内容与交稿时间要求。每位教授都结合自己的专长划分了各自的调研任务,并从各自的科研背景出发进一步完善了此次调研计划,分别写出子报告,比如“安吉的生态立县之路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从生态立县的实施看安吉的民生观”等。四是在调查梳理整合提升之后,进行统稿定稿。我们初步确定的调研报告题目为:“安吉生态文化建设暨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子报告陆续完成之后,课题组随即召开多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4月11日,该课题被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纳入其“重要城市、行业、区域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安吉模式”研究正式进入国家级层面。7月,已经完成了报告的初稿约18万字,并推出了初稿的简约本,于7月9日进行了首次专家论证,获得了充分肯定。8月12日,安吉县委宣传部主持召开了由安吉县理论界知名人士和部分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安吉模式研究报告研讨会,从安吉生态文明的研究者、参与者、见证者的角度,对安吉模式发表了有益的见解。课题研究报告吸收了安吉研讨会的有关内容。至此,课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基本定型。此后,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请益,并七易其稿,于9月中旬初步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研究;在结构上我们也几易其稿,从起初的每章节后面附以调查报告,到将调查数据内容统归附后,最后将数据与阐述结合在一起。从学理上,我们曾经专门辟出章节进行学术论述,到现在,我们将此一专题内容专门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研究(论证版)。全书正文六篇,论证版八篇。从文本上我们从起初的偏于刻板到以后的偏于文采,最后,在专家学者的帮助指导,在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形成了目前这样一个报告版本。我们希望这个报告既有学理层面的高度,更有服务于当下与未来的意义,诚如顾准所言:“历史的探索,对于立志为人类服务的人来说,从来都是服务于改革现实和规划方向的。”我们希望通过对安吉模式的研究,把安吉好的经验、做法总结成理论,进入鲜活的传承中,使之具有更广阔的普世性和引领性。三、课题参与的感悟在研究报告中,我们将“安吉模式”规纳为以下文字:安吉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以农民为主体的山区或半山区县域,坚持生态理念,做足农字文章,乡村景点化,县域景区化,以美丽乡村改变三农;以生态优势对接都市;以三产联动促进经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城乡和谐的发展格局。在整个课题的参与过程中,我们有以下感悟:1、安吉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范本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就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是生态文化的建设。这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然后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中共安吉县委、安吉县政府不仅注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而且注重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生态文化的繁荣;不仅注重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而且注重坚持发展的深度、广度和质量,注重坚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的协同、协调;不仅注重抓整体的县域的发展,而且注重抓一个社区、一个村庄、一个家庭的发展。作为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安吉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化建设、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发展方面,这一方面必将为全省其他县域、乃至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2、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对幸福生活的无穷渴望与创造力生态文化建设,基层是根,人民是本。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创造幸福、安康、富足的美好生活,是生态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其向生态文明的转化关键因素在人,所以生态文化的内容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知识、富于爱心、懂得生态伦理道德,有对理想价值的追求。安吉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合力?答案也在这里。安吉的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一方面有赖于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另一方面得益于广大群众的积极相应。安吉选择了一条为全体老百姓谋幸福的生态文明大道,以生态文化意识武装头脑的安吉人民,勃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并最终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合力。3、学术与社会的接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今时代赋予学者的历史使命法国作家马尔罗曾预言:“21世纪的发展,要么是文化的发展,要么什么都不是。”未来人类的幸福,仅靠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人类的幸福,需要文化的滋养,特别是生态文化的滋养。从大处看,文化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战略问题,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繁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在传播中获得新的生机和不断光大的。作为学者,我们需要辩证的思考、理性的能动,将研究成果写在大地之上。满腔热情地普及生态文化,科学总结、提炼不断涌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从而使生态文明之花开遍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是当今时代赋予学者的历史使命。2011-1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