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秋)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雨中交响教案 苏少版教学内容: 欣赏:“落水天” “雷鸣电闪波尔卡” 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捉泥鳅” 竖笛:广东民歌落水天 第一课时“水花花、泥巴巴”教学目标: 1、用活泼、跳跃地情绪来学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体验雨中跑着 勇敢的小娃娃。 2、欣赏我国民歌“落水天”,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唱准乐谱、欣赏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听音练习 1、老师先弹奏以出示的音,并认识音名。 2、老师完整的弹奏旋律乐句,学生仔细听辨并能准确填写音名。 3、把旋律完整的演唱。 三、学唱乐谱 1、学生先自己认识音名。并根据歌曲旋律音高来演唱乐谱。 2、老师把有难度的乐句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3、轻声跟琴来演唱歌曲乐谱 4、分组来演唱歌曲乐谱。 四、新授歌曲 1、导入: 从新课内容进行导入。 2、教师范唱 3、用声势感受歌曲旋律 4、师:这首歌曲是几几拍?二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强弱规律:强弱。 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 数学 英语 5、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琴学唱歌曲 五、创编动作 1、观赏、体验“小脚丫”在雨中跑的动作 2、根据歌曲集体创编动作,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六、欣赏“落水天” 1、听赏“落水天”歌曲,并跟着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讨论:1):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 2):请你随着音乐做动作。 第二课时捉泥鳅教学目标 一、学唱歌曲捉泥鳅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 二、认识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三、欣赏落水天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活泼地心情演唱好捉泥鳅歌曲; 教学过程: 一、 欣赏落水天 播放歌曲落水天 带领学生读读歌词,感受歌曲的情绪。 跟着录音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唱唱广东方言版的歌词。 二、音乐引入 学唱歌曲 1、 同学们我们放着风筝来到了田野,你们瞧,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捉泥鳅;你们捉过泥鳅吗? 捉起来容易吗?请你们听他们是怎样捉泥鳅的。 2、教师范唱 3、用声势感受歌曲旋律 4、师:这首歌曲是几几拍?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视唱歌谱,感受强弱次强弱规律师 6、按节奏朗读歌词 7、跟琴学唱歌曲 三、创编动作 1、观赏玻璃瓶中的泥鳅的动作 2、根据歌曲集体创编泥鳅动作,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四、学吹竖笛落水天 1、视唱“旋律,感受换气处。 2、学吹高音 ri 3 学吹歌曲“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听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 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 宝贝呢?(生猜 34 个) (1) 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 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 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 不信,大家仔细听: (师吹出空玻璃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这声音像什么?(生说) 你能像老师这样,吹出呼呼的风声 吗?好,你上来试一试(演奏)。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 起了蒙蒙细雨,象沙沙的雨声吗?谁也来演奏一下这沙沙的雨声?(生演奏)听那,雨是越下越大了, 也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生演奏)。雨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 听听象不象哗啦啦的树叶声(生感受)。突然,一阵春哦?该敲打什么来表现春雷呢?(生说,师 评价)那我们就用这些声音来表演一段“春雨雷电”的交响乐吧!(分角色演奏)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出都是这样的宝贝,用他们可以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怎样,神奇吧!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 整体感知 那现在我们来聆听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吧,听一 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当你在乐曲中听到“雷鸣电闪”时,赶快捂起你的耳朵!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 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 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 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雷声隆隆、倾盆大雨的景象) 片段二中,给你什么感受呢? 4、 小结:乐曲逼真的表现了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的景象,但人们仍然兴高采烈、纵情起舞。再来 欣赏下,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当然可以随着音乐通过动作来表现。 那我想,现在大家可以完成书上的表格了! 三、实践创作 我们感受了大师所创作的“雷鸣电闪”,现在我们也来创作,用这些宝贝来表现下面的四个主题。 (1、 雷雨;2、清晨;3、课间十分钟;4、厨房交响曲) 请小组长将宝贝拿回去,要迅速的选择一个主题,充分发挥这些宝贝的作用,来表现你所选题的声 音。想一想,这些声音可以用哪些宝贝来表现。 评价:你知道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吗? 在这个主题中,这个声 音是通过?来表现的!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这些宝贝在你的手里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总结下课 大家欣赏、表演的都很好! 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 模仿出各种声音, 相信大家积极的观察,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去创造,也能成为像“约翰施特劳斯”一样的音乐大师。 附送:2022年(秋)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丰收之歌教案 苏少版教学内容: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唱丰收之歌 2、 音乐活动“猜谜语”、节奏练习 教学目标:1 学唱歌曲丰收之歌,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2通过猜谜语活动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节奏练习更好的掌握歌曲节奏。3在“视,听,唱,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教材分析:丰收之歌是第三单元“采金秋”中的音乐作品,这是一首丹麦民歌,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一拍一音,利落豪爽的音乐风格和直率而稍带幽默感的歌词,使我们联想起人们围着篝火跳起轮舞的欢乐场面,表现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全曲由六个乐句构成,结构图式是a+b+a+b+c+b。这首歌的旋律大多呈分解和弦式的进行(如第一乐句完全由主和弦分解构成),因而歌曲旋律多为跳进,歌曲的情绪明朗欢快,具有活泼跳跃的民间舞蹈特点。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集体舞创编技巧创编表演简单的集体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情境创设,感受音乐1、丰收的季节到了,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最喜欢什么呢?(生讨论回答,展现一副美丽的秋景)2、音乐游戏、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老师也到田野里转了一圈,收获了很多好东西,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猜猜看。(出示课件,请学生回答。)、除了这些苹果橘子,在田间,老师还看到很多农民伯伯在忙碌着,你们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听一听果园里各种水果的声音(出示课件,学习跳度大的音程)二、节奏练习1、田间的农民伯伯有的在收稻子,有的在挑稻子,还有的虽然在休息,可嘴里也在忙着喊加油,他们都是怎么劳动的呢?请你来模仿一下,或者用声音来表示一下。(收割:刷刷刷 挑担:嘿哟 加油声:加油干)2、老师给农民伯伯们配上了节奏,同学们试试看:收 割: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0刷刷 刷刷 刷刷刷刷 刷刷 刷刷 刷挑 担: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嘿 哟哟 嘿 哟哟 嘿 哟哟 嘿 嘿加油声:X X | X X X | X X | X X X 加 油 加油 干 加 油 加油 干(分组表演,加动作,然后合起来)三、学唱歌曲丰收之歌1、看课件,初听歌曲:师:除了这些,老师还带回来一首歌,请大家听一听看一看。(播放课件)在这首歌曲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啊?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请你给歌曲取个名字。(生回答)2、出示歌谱,教师范唱,请学生用点拍的方式帮助打拍子,熟悉歌曲旋律。3、学习歌谱、学生随琴用“lu”轻声哼唱旋律,师及时指导;、再次哼唱,找出其中相同的乐句,然后画相同乐句的旋律线条,再唱一唱;a、 i 53 | 1 35 | 1 35 | i i |b、46 66 | 35 55 | 24 32 | 1 0 |(3)、完整的唱歌谱4、加上歌词唱一唱、学生轻声清唱歌词一遍,演唱中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难点(如一拍两字,半拍两字)、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分男女学生演唱,学生互评,教师小结。5、分析处理,表演歌曲a、教师分析讲解,多媒体出示板书 节拍:2/4 情绪:欢乐地 演唱方法:跳跃的,有弹性的b、按分析要求,有表情的演唱,师点评小结。5、声势创编在歌曲的强拍加入声势动作,并模仿田间劳动人民收割的情景。四、拓展1、同学们,你们在平时还学过听过哪些关于秋天丰收的歌?(生答:丰收歌、采金秋)2、今天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两首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歌,在听的过程中大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跳起来吧。(播放音乐课件:丰收歌、丰收锣鼓)3、请学生随音乐模仿篝火舞会,围成圈跳起轮舞。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喜庆丰收的歌,但在丰收的背后,有很多农民伯伯的汗水与付出,学习了这首歌之后,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珍惜粮食、热爱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