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地理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球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9717183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中考地理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球复习题(含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中考地理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球复习题(含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中考地理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球复习题(含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中考地理:第2课时地球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复习目标: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用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复习重点:经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判断,东西半球的判断,经纬网的作用。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复习过程:考点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球体。但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证据有: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月食现象;在海洋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2、 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考点2 经线、纬线、经度、纬度1、 经线和纬线比较项目纬线经线定义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特点长度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为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圆圈半圆,与对应经线组成圆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辨析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经纬线形状有所不同,尤其是纬线最明显。仔细观察体会图1-1三幅图中的经线和纬线的不同。图1-1观察可看出,图中经纬线都是直线;图1-2中纬线是直线,经线则是弧线;图1-3代表极半球,纬线是大小不同的同心圆,而经线表现为从圆心向四周辐射的线段。尤其还要注意经线与纬线是直交关系。规律总结 1无论经纬网图是以哪种形式出现,都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3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是赤道,因为地球的形状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所以赤道比相对的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还要长。例1关于经线和纬线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纬线长度一样 B经线和纬线都是圆形 C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D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2、 经度与纬度纬度经度起点线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划分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从赤道_向北、向南逐渐增大,向北向南各分为90度,分别为北纬和南纬。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分别为东经和西经。符号表示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特殊线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五带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西经度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由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易淆点经纬网上,东西经、南北纬的判定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紧紧抓住它们的分布规律来判断:向东度数越来越大的就是东经,向西度数越来越大的就是西经;向北度数越来越大的就是北纬,向南度数越来越大的就是南纬。而且在书写某点经度、纬度时,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经纬度的判断方法:关键在图上明确自西向东和自南向北的方向。具体方法如下:1横平竖直的经纬网:右图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自下向上即自南而北。如B、C两点的经度分别是140E和140W,D、E的纬度分别是40S和40N。2侧视位的经纬网:右图先根据极点找出南北方向,由南北判断东西方向,根据判断原则判断经纬度。3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 先明确极点和自西向东的关系:有南极点的经纬网,自西向东就是顺时针;相反,有北极点的经纬网,自西向东就是 逆时针;即北逆南顺。这样的经纬网一般分两种情况,如下图:已知地球自转方向:首先根据自转方向判断东经和西经,顺着自转方向数值的是东经,顺着自转方向数值的是西经,然后根据极点和自转方向的关系确定南北极点,即明确了南纬或北纬。 已知极点:首先根据极点判断南纬或北纬,然后根据极点和自转方向的关系找出东西方向,自西向东数值增大的是 经,自西向东数值减小的是西经规律总结1判断某点的经度时,要看这条经线对应的经度。除了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以外,其余相同的经度也有两条,如10E和10W。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2判断某点的纬度时,要看这条纬线对应的纬度。除了赤道是0以外,其余相同的纬度的纬线有两条,如10N和10S。赤道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易错点东西半球的判定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要抓住东半球是在20W以东、160E以西,可用数轴法判定。例2 读图,甲地的经纬度是 A25N、30EB30N、25E C25S、30E D25N、30W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120W0160E属于东半球,20W180160E属于西半球。可以借助下图理解:2凡02020W除外都属于_半球;凡160180160E除外都属于_半球;20160是东经度的是_半球;是西经度的是_半球。可以借助右图理解:东西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把纬度分成南纬、北纬的同时,也把地球分成了南北两个半球。即所有在北纬度范围的都在北半球,所有在南纬度范围的都在南半球。思维警示 很多同学在判断东西半球的时候,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混淆,应该牢记: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例3 图中所示的四个地点中,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A甲 B乙 C丙 D丁3. 经纬网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与纬线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它的作用是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它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十分有用。注意经纬网是利用经纬度即地理坐标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如北京的地理位置为:116E,40N。类型之一 考查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例4下图为全球经纬网示意图图中四点距离本初子午线最近的是A、甲 B、乙C、丙 D、丁举一反三 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叙述正确的是A. 赤道与所有的经线等长 B.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C. 经度越往西越大的是东经 D. 所有经线等长,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类型之二考查在经纬网上确定某点的经度、纬度,进而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低中高纬的判定例5读图完成13题1图中阴影部分实地的大小是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2甲地位于乙地的A、西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3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B、乙地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C、甲地日出时间比乙地晚 D、甲地在欧洲大陆上,乙地在北美洲大陆上例6读图113,说出A、B、C、D四点中既是西经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考点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球的运动旋转中心周期方向,地理现象自转地轴一天约24小时自西向东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公转太阳一年自西向东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辨析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站在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自西向东转;站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自西向东转。易淆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易与昼夜产生的原因混淆。其实昼夜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2.地球公转及四季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节气大致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春分日3月21日赤道昼夜平分3、4、5月为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6、7、8月为夏季秋分日9月23日赤道昼夜平分9、10、11月为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12、1、2月为冬季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北极指向不变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同地不同时的热量差异四季变化图2-2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注意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如北半球是春季,则南半球是秋季。考点2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特点 五带名称范围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特点热带023.5有无终年炎热北温带23.5N66.5N无无四季分明南温带23.5S66.5S无无北寒带66.5N90N无有终年寒冷南寒带66.5S90S无有类型之一 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例1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A. 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B. 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C. 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D. XX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解析地球不停的自转,在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有先后,具有不同的地方时。所以C答案是正确的,而A、B、D三个选项都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答案C 类型之二 考查地球的公转例2当图2-3中地正午物体的影子在它的正下方时,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符合图2-4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A. 图甲和图丁 B. 图乙和图丁 C. 图甲和图丙 D. 图乙和图丙解析从图2-3中知道地位于赤道地区,当赤道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在它的正下方时,说明此时太阳正直射在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和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所以A答案是正确的。而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和冬至日。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