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8718827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体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简体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简体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篇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本篇与前几篇的关系:前一个循环的结束,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发展及经济发展。主要内容:第二十章讨论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介绍了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工具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讨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问题。第二十一章讨论金融监管:分析了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及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 成。着重研究了国家对商业银行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第二十二章讨论金融与经济发展: 辩证地分析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介绍 了金融压制论”和 金融深化论”,探讨了金融创新对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影响, 以及金融发展 中的结构问题。第二十章货币政策学习目的:通过学习货币政策理论中的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 策作用过程诸范畴,学会利用货币政策原理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实现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习要求: 了解货币政策的定义和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内涵,理解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掌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种类,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原因。熟练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了解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使用情 况。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容和过程,认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内容:(一)本章应该重点识记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 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措施的总和。而狭义的货币政策则专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狭义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作 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 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操作指标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接性,二是灵敏性。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中介性指标是货币政策作用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 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 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 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 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 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 货币量的政策行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有选择地使用。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它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 用活动进行控制。其主要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额及信用配额、规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 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 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 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二)本章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了解货币政策的定义和货币政策的目标,理解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掌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种类,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原因;熟练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能够了解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经济宏观调控中 的使用情况;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容和过程,认识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 必要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重点和难点问题:1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总体上和全方位的,突出表现为如下几点: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社会总需求的大小都是直接与货币供给总量相联系;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量的多少有决定性影响,故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膨胀导致市场供求失衡时, 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办法使经济 恢复均衡;反之,当社会总需求过小时,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总量的办法使经济继续发展。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给也有调节作用。 货币供给的增长和贷款利率的降低可减少投 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和生产扩大,货币供给的减少和贷款利率的提高则使投资成本上升, 结果会抑制投资和缩减生产。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通货膨胀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必要量。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 使之与客观需要量相 适应。还可以提高利率使货币购买力推迟, 减少居民即期社会需求, 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 求减少。 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低利率鼓励消费, 高利率有利于储蓄, 而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对经济运行和经济 发展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储蓄是投资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储蓄,便谈不上发展。但消费比重太低, 也会影响市场销售,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故要及时调整。 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边际效率, 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 重,并通过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如本币升值时在公开市场收购外汇,如本币贬值时,紧缩货币,提高利率,增加外资流入。2货币政策目标及诸目标的关系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这是货币政策制 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是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的。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当代各国的货币政策一般可概括为五项:稳定币值(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 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稳定物价: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着的或急剧的波动。充分就业: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失业率若控制在4%左右,即可视为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保持经济的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 在一般情况下, 货币政策 是通过保持通货和物价的稳定, 保持较高的投资率, 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来达到 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国际收支平衡: 良好的货币政策能使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当 流动性。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 如稳定利率、稳定和调整汇率等,能解决 和预防国际收支的失衡问题。金融稳定: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决策与操作,维持利率与汇率的相对稳定,防止银行倒闭, 保持本国及国际金融的稳定。 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关系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但更多地表 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菲利浦曲线。中央银行需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 寻求物价上张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 点。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如要刺激经济增长, 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 结果会带来物价上涨和通货膨 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需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 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 影响。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若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其它国家的物价稳定, 表明本国货币对内贬值, 在一定时期内 购买外国商品便宜,会导致本国输出减少,输入增加,使国际收支恶化。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增长, 就业人数增加和收入水平提高, 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相应增加, 从而使进口贸易增长得更快,其结果出现贸易逆差,导致国际收支情况恶化。正因为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 但更多地表现为矛盾性, 所以货币政策 几乎不可能同时实现这四个目标。 于是就出现了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问题, 重点是确定各目 标的主次地位和先后顺序。3关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中介指标、操作指标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作用于操作指标; 操作指标的变动引起中介指标的变 化;通过中介指标的变化实现中央银行的最终政策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 中央银行需要及时 进行监测和预警, 以便观察政策操作是否使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进入目标区, 并可及时调整 政策工具的操作。第二十一章 金融监管学习目的:通过学习金融监管理论的含义与内容、 金融监管体系的构成、 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对金 融市场的监管等内容等,学会利用金融监管的普遍原则和监管措施进行金融监管。学习要求: 掌握金融监管的含义、特征,理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了解金融监管的演变历程。 了解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掌握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和监管目标。 掌握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措施,对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有较清楚地认识。学习内容:(一)本章应该重点识记的基本概念: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督是指金融监管 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 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 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 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90 年代以来,金融监管这一复合词被广泛使用。集中监管体制: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 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 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 有时又 称为“一元化”监管体制,即同一个金融监管当局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管。分业监管体制: 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 而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 一般银行业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 证券业由证 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 保险业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 各监管机构既分工负 责,又协调配合,共同组成一个国家的金融监管组织体制。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目标: 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般目标主要是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 保护公众的 利益、维持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 大多数国家的具体监管目标体现在银行法或证券 法等金融法规上。由于各国历史、经济、 文化背景和发展的情况不同, 也就使具体监管目标 有所差异。金融市场监管:这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大致说来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其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 其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 机构及行业组织(如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进行的自律性管理。(二)本章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掌握金融监管的含义、特征,理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了解金融监管的演变历程; 了解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掌握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和监管目标; 掌握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措施,对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有较清楚的认识;重点和难点问题:(一)金融监管及其特征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 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 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 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 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金融监管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法制性,即金融监管属于国家的法定制度,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都是通过 立法程序确定的。被监管者和监管者同受法律约束。2系统性。即金融监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由监管的依据、体制、客体、目 标等组成的系统。3社会性。由于金融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其活动范围遍及社会各部门,因此, 有效的金融监管应该是一种社会性监管,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二)金融监管的组织体制1集中监管体制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 一般由一个金融监 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这种体制有时又称为“一元 化”监管体制, 即同一个金融监管当局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管。 英国是这种体制的典型代 表。2分业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 体制。我国目前采用的就是分业监管的组织体制, 由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证券业的监管; 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保险业监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银行业。(三)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金融监管目标是指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 金融监管 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就一般目标来说, 主要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 保证公平 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体目标则包括: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2依法监管原则。3“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4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四)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法主要是:1依法实施金融监管。2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实施金融监管。3“四结合”的监管方法:包括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 相结合;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相结合。(五)对商业银行市场运作的监管主要内容包括:1资本充足性监管。2对存款人保护的监管。3流动性监管。4贷款风险的控制。5准备金管理。6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监管。(六)金融市场的监管原则1公开、公正、公平原则。2制止背信的原则。3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第二十二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学习目的:通过对金融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 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 金融 创新、金融结构与发展等问题的学习, 对金融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深刻体认和宏观把握, 并在认识金融创新过程中推进我国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改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发展。学习要求: 理解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及可能出现 的不良影响。 了解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的概念与内涵。 掌握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主要内容, 理解“金融二论” 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了解金融创新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深刻认识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积 极作用。 了解金融结构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认识金融结构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学习内容:(一)本章应该重点识记的基本概念:经济货币化: 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 其变化过程。是与自给自足式的自然经济和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相对应的一个范畴。金融深化:是指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形成的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金融压制:是指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陷入的一种相互挚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二元金融体系结构: 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 现代化金融 机构是指以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的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主要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 大城市里营业。 传统金融机构是指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 放债机构、 当铺之类的小金融机 构,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和经济落后或偏远的小城镇。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 物。包括货币信用制度、金融机构组织、经营管理、金融工具、交易方式等等方面的金融创 新。金融结构: 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 相对规模、 相互关系与配 合的状态。金融相关比率:即现有金融资产总值 / 国民财富;金融构成比率:各类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份额;金融工具比率: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之比;金融部门比率:各经济部门在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分层比率:同类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以及在主要金融工具中所占 份额;金融中介比率: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融资比率:各融资方式占全部资金来源的份额。(二)本章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理解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及可能 出现的不良影响。了解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的概念。掌握“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主要内容, 理解“金融二论”对发展中 国家的意义。了解金融创新的概念及主要表现形式, 深刻认识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积 极作用。了解金融结构的含义及基本类型,认识金融结构对金融发展的影响。重点和难点问题: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决定金融金融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阶段。从结构看, 经济发展的结构对金融有决定性影响。 如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的二 元经济结构决定了二元金融结构;从规模看, 经济规模决定了金融规模。 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量主要受制于当期的商 品可供量;从阶段看, 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了金融发展的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 只有 简单的金融需求, 金融活动只能解决货币流通、 资金融通和支付清算等基本金融问题, 金融 发展亦处于初始阶段。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推动作用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金融正是通过自身的运作特点为现代经济发展服务, 如提供货币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 提供 信用促进资金融通和利用、 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便利经济运作, 等等, 为现代经济发展提供必 要的条件。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如通过吸收存款和发行有价证券、 向国外借款等为经济发展组织资金来源; 通过发放 贷款、贴现票据、购买有价证券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投入。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通过对科技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 从而大 幅度提高社会生产率;合理配置资源,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金融业产值的快速增长,直接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水平。 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业经营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 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 刺激过度投机, 增大投资风险, 对经济发展有很大 的破坏性。因此要十分重视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 力图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实现金融总量与 经济总量的均衡,控制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防止金融泡沫, 保持金融安全,实现经济的持 续、稳定、协调发展。2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 化过程。 一国货币化程度的高低,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有两个因素起支配作用: 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产品分配的计划经济中, 使用货币的范围很小, 货币化程 度自然很低。只有当社会产品都成为商品时, 才有广泛的商品流通和交换, 才需要用货币去计价 流通、媒介交换和进行价值分配;商品经济越发达,商品交换、价值分配和价值管理就越复杂,货币的作用力就越大。 金融的作用程度货币化程度与金融的作用程度高度正相关。一般地, 金融的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货币信用关系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当货币信用关系渗透于全部经济生活中时, 货币 不仅是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的统一价值尺度, 成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起媒介和传递作 用的交换手段和支付手段,而且是影响生产、流通、储蓄、消费活动和引起价格、利率、汇 率等杠杆性经济变量变动的重要因素, 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工具。 货币流通 和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和影响力的增强,可以直接推动货币化进程。金融业的发展程度。 当银行成为全社会的信用中介和公共簿记后, 其信用创造能力 大为增强, 可以向社会提供足量的所需货币, 尤其是支付清算系统的发展, 使以货币为媒介 的商品交易更为便利、快捷和安全,货币流通更为顺畅,有效推动着货币化进程。3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麦金农和萧将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货币化程度低下货币化程度低下,就表示该国尚未摆脱“自然经济”和“外物交换”的原始落后状态。货币的作用范围小,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金融变量的功能难以发挥, 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差。 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金融市场落后经济单位之间的货币资金处于割裂状态,难以相互融通,小企业和居民被排斥在形式化的金融市场之外;金融工具品种少,数量小,价格机制失灵,市场管理薄弱,投机过度,市场稳定性 很差,无法通过金融市场来多渠道、 多方式、 大规模地组织和融通社会资金, 并顺利地使 储蓄转化为投资,导致资本供给不足。 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度干预,对金融活动做出种种限制对利率和汇率实行严格管制和干预, 导致利率和汇率出现扭曲, 失去了反映和调节 资金或外汇供求的功能;对一般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强制性干预,例如对具体业务的硬性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对金融机构实行国有化, 并使国有金融机构保持绝对垄断的地位, 其 结果便是金融业缺乏竞争和官银作风盛行,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很低。4金融深化程度的衡量标准及金融深化的对策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 金融深化程度的衡量标准利率、汇率的弹性与水平只有市场利率和汇率才是富有弹性的,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供求情况。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存量的品种范围扩大,期限种类增多,利率弹性大。流量更多地来源于国内各部门的储蓄, 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和外债外援的依赖性下降。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金融体系机构增多, 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存在和发展, 有利于打破国 有银行的垄断与特权,金融业的经营效率就更高。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功能金融市场上参与者众多, 金融工具丰富,市场容纳量增大, 黑市、倒卖或利用官价牟 利的不合理现象因失去生存基础就会销声匿迹。 要实现金融深化,政府应该实施以下政策:减少对金融业的干预,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取消对存贷款利率的硬性规定,使利率能正确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和稀缺程度。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 为金融体系有效地吸收资金和运用资金创造 条件。5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 金融制度创新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的国际货币制度。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等。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1988 年 7 月通过的“巴塞尔协议”,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的一个里程碑。国际证券业委员会、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 证券交易所国际公会等等国际性监管或 监管协调机构的创立与履职,一个新型的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已经开始运转。各国监管当局的联手监管和专门机构的跨国监管构建为新型国际化监管体系。 金融业务创新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引入金融业,使金融业务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存、贷、取、汇、证券买卖、 市场分析、行情预测乃至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均通过计算机处理。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对原有金融工具特性的重配、在新的金融结构和条件下创造出全新特征的新工具。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24 小时全球性金融交易已经梦想成真;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异军突起。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信息业务、表外业务、信用卡业务、咨询业务、代理业务、及各种服务性业务等,期 货交易、期权交易、掉期交易等。 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创设新型金融机构如电子银行、家庭银行、企业银行、跨国银行;以及跨国大型复合金融机构、金融百 货公司或金融超级市场等;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趋同金融机构在业务和组织创新的基础上逐渐打破了职能分工的界限。实际上的混业经营迫使分业管制被动放松。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与渗透, 模糊了原有的职能分工界限, 各种金融机构的性 质趋于同质化。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如新推出了连锁制、控股公司制银行; 创新了百货店式、专业店式、 金融广场式分支 机构。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50 年代以来,金融机构业务手段、业务制度、操作程序、管理制度等等被不断革新; 金融机构的内部机构被重新配置;经营管理方法也在推陈出新,如 60 年代的负债管理、 70 年代的资产管理及资产组合管理、 80 年代的资产负债失衡管理和多元化管理、 90 年代的全 面质量管理和全方位满意管理、 CI 战略、市场营销管理等等。6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 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交易方式或融资技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同时提高 需求者的满足程度;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大幅度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产和盈利率。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提高了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组织与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和国际化程度)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金融商品种类。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降低了交易成本与平均成本, 使投资收益相对上升, 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和筹资者进 入市场,提高了交易的活跃程度。增强了金融产业发展能力开拓新业务和新市场的能力、 资本增长的能力、 设备配置或更新能力、 经营管理水平 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能力等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金融作用力大为增强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对整体经济运作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 一般通过对总体经济 活动和经济总量的影响及其作用程度体现出来。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配置效率,社会投融资的满足度和便利度上升。一是投融资成本趋于下降,有力地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二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投融资安排, 可以从总体上满足不同 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各种需求,从而使全社会的资金融通更为顺利;三是各种投融资的限制逐渐被消除, 金融创新通后各类投融资者实际上都能进入市场 参与活动,金融业对社会投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大为增强。金融业产值的迅速增长, 直接增加了一国 GNP或 GDP的总量,加大了金融业对经济发 展的贡献度。增强了货币作用效率, 创新后用较少的货币就可以实现较多的经济总量, 从而意味着 货币的作用能量和推动力增大。 产生的新矛盾和挑战货币供求机制、 总量和结构变化,对金融运作和宏观调控影响重大。 (金融创新中 也具备了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增加了货币供给的主体,货币政策可能失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货币政策的决策、 操作、 传导及其效果, 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 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金融创新后降低了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可靠性)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膨胀的不良倾向。当代金融创新虽然利弊作用皆存, 但从总体上看, 利远远大于弊, 并且其利始终是主 要和主流性的。 只要改善宏观调控, 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当代金融创新中的负作用应该可 以减轻到最低限度。7金融结构的形成条件及金融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 存在、 相对规模、 相互关系与配合 的状态。 金融结构的形成条件形成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主要有:经济发展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 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越高,交换关系越复杂,货币使用范围越大,金融结构就越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随着商品经济逐步发达的高级阶段, 则产生出许多复杂的金融新需求, 金融规模也随之日益扩大, 必须通过多种金融机构、 会提供各种所需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而日益复杂。多种金融业务、多种金融工具、多条融资途径才能向社 才能满足广大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需求, 金融结构也因此信用关系的发展程度一国的信用关系发展程度越高, 如信用形式齐备规范、 有良好的守信习惯与意愿、 信用 秩序井然并具有自动维护机制、 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等, 金融结构就越复杂, 金融发展的层次 和水平也越高。经济主体行为的理性化程度 经济主体的理性化程度越高, 金融需求就越旺盛, 金融业务、 金融交易与金融工具的种类就 越多,投融资方式和渠道也越多,金融结构就越发达。文化、传统、习俗与偏好不同的社会文化、 传统、 习俗与偏好,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本国特有的金融 结构。同样发达的商品经济、货币化程度和信用条件下,不同国家会形成不同金融结构。 金融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制度因素不同的制度安排对一国的金融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 首先是经济和金融体制安排 (计 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其次是金融监管体制的安排(分业与混业)。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70 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中,广泛采用新技术,不断 形成新市场,新金融工具、新交易、新服务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了金融结构的深刻变化,形 成了世界金融业的新格局。技术进步电子货币的出现及其电子支付系统的运作改变了原有的货币结构; 各种金融衍生工具 的出现与交易、完全由计算机系统组成的 24 小时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出现与运作、网络银行 的诞生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导致了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开放程度在开放条件下一国的金融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受外部因素的支配和影响, 特别是与本国 金融关系密切的发达国家, 通过金融机构的进入、 金融业务和融资技术的带入、 资本流动等 形式,将导致东道国金融结构的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