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7458019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发展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全文检索 | 通中问答 | 教师博客 首页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结题研究报告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要寻求一种利用网络来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的模式,对教师们的不断发展、专业成长起到催化作用,从而更好的弥补传统校本研修的不足,取长补短,更好的发挥出网络的作用。关键词:信息化 专业发展 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自身发展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信息化和新课改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课程的改革,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主阵地,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目前学校教师本科学历达80%以上,由于受学校地理位置、教育经费与教师业余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一些教师面对新课改和教育信息化,进入了“高原反应期”,在教学和专业发展方面感到困惑和不适应。前几年学校抓教师继续教育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新校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网络设备,我们期望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校本研修,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和矛盾。(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完成教师对教育技术从认知到应用的过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使教师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使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进行跨时空的个体学习,充实教与学理论,促进教师个体自觉进行探索性的教育行动。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特点实现教师小组共同体的备课和教学研讨。利用Blog、WiKi以与新的平台社会性软件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特点实现同伴互助、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通过远程网络实现教师与大师、名家对话,引领教师专业以展。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一)课题界定:1我们所指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特点,通过策划、组织和实施,把学校办成开放的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反思、探索、研讨和解决问题。我们所指的信息化,主要是指教师教育信息化,通过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与和应用,显著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探索并初步构建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我们所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以与教学技能方面的发展,以与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学习的知识,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从而找出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二)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的价值,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围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与的是整个人,而不单纯是认知成分的参与。网络校本研修遵循人本主义理论,尊重教师的价值,关注教师发展的潜能,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自主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成长,同时让学校有特色的发展。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在认知主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的决定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建构主义站在学习者角度,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理解并赋予意义。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承受刺激,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主动去建构信息的意义。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是学习能力和智慧的学习,是学习者与外部相互作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网络环境校本研修中教师利用信息网络资源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习,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在网络博客中反思、交流、互动、展示,实现专业知识的自主建构。3学习风格理论学习风格这一概念自1954年哈伯特塞伦提出以来,产生了30多种不同解释,但核心容是相同的,即指学习者喜欢或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出来的相应学习特征。谭顶良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风格理论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每一个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受到了多种要素的影响,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形成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网络环境校本研修改变传统的单一化、同一化的教研方式,关注教师学习风格的差异,坚持个性化发展的原则,承认差异、尊重差异,鼓励个性化的学习,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4教育部领导讲话精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无论是对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要求,还是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都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的推进下,有些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有的教师又渴求自我价值实现却不知如何实现。这些现象对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学校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国已经有学校在做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尝试,我们想通过他们的经验,把教师平时零碎的、不自觉的行为规化、普遍化,让教师在指导和引领下自觉地、有组织地去实现个人专业发展。因此本课题对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升其教育境界,加快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以推进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四、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一)理论假设:农村学校在教师教育信息化条件下从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基本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学习型小组建设和社会性软件的应用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研究目标1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研成效改变研教分离的状态,促进教研的知行结合。使教研活动从缺乏系统目标,难以持续跟进的“蛙跳式”活动成为基于网络的长流水不断线的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活动,成为能与时回应和解决问题,进行追根寻底思考的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从少数人的教研到全员参与、人人受益的教研;改变以往教学研究的粗疏性,使教研成为真正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活动;从重视教师理解课程到同时重视学生经验的课程。2创新教师成长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开展网络校本研修,创新教师成长方式,以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交流的互动性来实现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与个人的反思,使教师成长由线性封闭型向多元开放型发展,满足各学科多层次教师的学习需要和教师个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与新课程的共六、课题研究过程设计(一)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成立中心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阶段性计划;通过培训和讲座,使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2规划并初步建成本课题所需要的网络平台,制定学校校本研修方案。(二)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根据课题方案与课题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动态调整实施计划;中期汇报,阶段成果展示。(三)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12015年5月)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结题报告。七、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文献研究。组织教师与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订阅学习材料和学习书籍,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生成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操作模式。头脑风暴法。利用网络平台,共享理论学习心得、教学反思和集体智慧,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特点。案例分析。从具体教师的实践行为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期待部分教师通过学习、反思和实践会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某些成就,从而带领全校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4行动研究法。通过学习型组织的行动和研究,引领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以与专业发展现状的有关容。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教师愿意也需要更高程度上的专业发展,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在教育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2课程改革与新教材的使用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可能。3本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课题研究方案是在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咨询与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得到了指导帮助。学校提供了充分的物力、财力和时间上扶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校是西部由政府投资新建的学校,拥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网络条件,教师每人有一台电脑,教师家庭60%有电脑。我校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区学科带头人,他们有极高的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同时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有的曾主持或协助学校其他课题的研究,多数成员在市区优质课评选,教案评选中获奖,另外还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重视教师的校本研修,课题组成员都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的已经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有一定成绩,部分成员已经在学校或教育博客上有了自己的Blog,进行教学叙事和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聘请市、区教研室领导与有关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学校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作为保障。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核心组成员来自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政教办和教研组长,都为重要的研究者,有组织、能力和物质保证,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组织课题研究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形成学习组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率先行动,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十、围绕课题研究容和研究目标,课题组扎实有序的开展各项科研工作。1建立健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管理规章制度。2夯实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为校本研修提供强大的信息平台。我校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做到了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机制、硬件、软件一起抓。硬件建设方面,、智能化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室、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和优越的教学和科研信息平台。3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学习提供基础保障。网络校本研修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网络校本研修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网络校本研修的主人。我校的校园网络开通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了各种培训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络校本研修的相关培训。我校按照“提高与普与相结合,培训与应用相结合”的方针,抓好了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教师队伍培训建设,二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三是电教网管员队伍建设。为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根据要求,我们将信息技术的培训围扩大到全校,进行全员培训,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研活动的能力。这些培训为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学校大多数教师都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会了在网上收集寻找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具备了开展网络校本研修的基本素养。4加强资源库建设,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应用平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首先要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此,学校从三个方面采取了措施:一是投入资金购买现有的教学资源。近几年我校每学期均购置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VCD光盘、录音录像带等,目前,80%以上的课程,都具有本学科的相关教学资源。二是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资源。学校通过制定考核激励的多项制度,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每年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评比活动”等,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已涌现出不少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和资源开发的行家能手。目前学校开发的教学资源库有: 电子教案库教师将电子教案上传到校园网,由教务处检查并归档。 多媒体课件库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上网,供教师、学生学习使用。 专业素材库学校根据专业需要定期派专业人员到现场拍摄各种图片和摄像资料作为资源库挂在校园网上,为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提供专业素材。 视频库学校专门拍摄制作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挂在校园网上,供青年教师借鉴学习,同时也方便学生课余下载自学和异地学习。5建立网上论坛、电子信箱,博客社区,为教师搭建实时交流平台。我们在校园网上开辟了网上论谈和各学科的教学专题研讨,每次研讨之前都有提纲预告,让教师先作思考,创设氛围让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学校的发展,参与学校的管理,提高本学科承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化意识和反思意识。因此研讨时常进入深度会谈,在这浓浓的研讨氛围中你会明显感受到,教师的反思能力正转化为一种为学校发展的创造力。他们有能力发现问题,他们敢在论谈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科学的合理化的建议。这种宽松的氛围,有助于学校管理,有助于学校的发展,更有助于教师反思型特质的形成,并让教师们深深的感到他们才是学校的主人。6开展课件制作、课堂比武,为教师提供成长、成名的平台为了普与和提高全校教职工运用信息技术、校园网的能力,学校制定了“教师工作质量考核方法”、“教育教学论文和科研成果奖励方法”等。在科室和教师工作质量考核方法中,分别对管理人员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等现代化设备的能力进行考核,并与奖金挂钩。在“教育教学论文和科研成果奖励方法”中,设立了制作计算机软件、课件、录像等专项奖。为推进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还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选拔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条件之一。十一、信息化条件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上达成如下几点共识。(一)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基于信息化的网络是对现代教学的支撑。 1任务驱动策略:目的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教师在自培、自训、自悟中走自我成长、自学成才之路,启动教师的驱力,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2资源共享策略:学校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放到校园网络上,供教师学习使用,同时要求教师将自己的原创资源放到自己的博客和相关平台上,供同行学习研讨交流,实现了资源的共享。3 团队合作策略:根据教师个人能力特长,分工不同,将教师组成“互补式”网络学习小组,让他们在网络学习活动中分别承当不同角色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共同提高素养。4评价激励策略:在发展性评价观的指导下,出台多元化、激励性的开放式校本培训考核评价制度。本着“找问题、抓经验、重反馈、促发展”的目的,不打分、不排队,排除教师紧、戒备、被动、应付、焦虑等精神负担,主动参与培训。(二)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信息环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主要表达在以下几点: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任务是为了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即为了学校;二是教育信息化的基地(主阵地)是学校即基于学校。所有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均产生于学校;结合学校具体的实际和教学情境才能产生适合本校需要的研究成果。三是教育信息化的主体是教师在学校中。其中“基于学校”是我们提出这一课题的重要原因,也就是学校自身的特点为校本研修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三)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为校本研修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研究方向。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使我们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教研活动方式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前,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基础的校本研修,在很多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大力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今天,网络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普与,尤其在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今天,作为课程资源的支持系统,网络环境是具有极大开发潜能的课程资源,它与教师、学生、文本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如何更大限度地利用、开发这一资源,让它在校本研修中发挥更作用,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研修机制,是一个颇具实践研究价值的问题。(四)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解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新课程改革的的实施,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了校本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常规的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与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现代教育行到一定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困惑,这就是俗称的校本研修“高原现象”,主要表现在:1教师素质提高的需要。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实验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过去那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对面交流研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与发展的需要。2理论引领的需要。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材料,但难以上升到理论,大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到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写了不少的总结,但难于形成理论性的认识,缺乏专家的指导,再上一个新台阶就显得很困难。时间研究长了,大家的研究热情逐渐降低。由于校本研修的手段采用传统的模式,主要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会的形式进行,研究的围总是在一个圈子里转,大家觉得收获越来越少。想走出去看、扩大视野,学习先进经验,经费又不足。当大家觉得收获甚微时,就难以调动积极性。3时空拓展的需要。受师资条件的约束、受经济条件的约束,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校本研修都难以搞好。当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时,教研的时间显得提提襟见肘。加之教师在校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学校还要召开多种形式的行政事务会,即使安排教研的时间也是非常紧的。想在短时间解决教研的深层次问题是很难的。(五)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借助教育信息化优势开展校本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为:对职业的认同程度、自我心理发展程度、职业能力的成熟程度、工作作用发挥的充分程度。新课程为学校和广大教师预留了一大片创造、创新的空间,因此,从一定程度上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实验成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将教师培训看成是教研部门的事,与学校关系不大,走外控式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常常是:“学者作报告,教师听报告,概念知不少,进修缺实效”。究其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培训形式单一,千篇一律,难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发展需要;二是培训模式僵化,以迫受式学习为主,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三是培训容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实践相脱节;四是工学矛盾突出,培训与正常教学秩序经常发生冲突。毫无疑问,现有职后培训无视教师主体地位的弊端,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和发展,迫使我们对师训模式作新的探索。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成长需要更多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这正是传统教研模式难以实现的。而网络校本研修借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交流的互动性,具有传统教研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认为,借住现代教育技术,走校本培训之路,构建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六)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基于信息化教师专业化成长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现代教育的三个核心要素,共同构成了校本研修的三位一体的关系。网络研修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种力量同样缺一不可,而且与常规校本研修相比发挥着更大的效应。1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成长专业化学校上的论坛和博客平台的开放性,使教师有了自由发表心声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发表在论坛上。当老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阅读者要细心地读贴,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是进行询问,或是进行答复,或是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些都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实现了从现象到问题原因的研究。但有时教师发表的帖子中,有好多自己认为是得意之作,而网上的其他教师会不留情面,他们对任何帖子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质疑与批评的讨论中,促进发贴的教师反思。同时,对别人帖子的质疑和批判,也是促进自己对教学的思考。2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同伴互助化教研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作为单个个体,虽然拥有相同的学历,由于工作单位、工作环境与个人素质的不同,若干年后,他们业务素质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网络研修,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互动的网络校本研修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网络校本研修,因为她的共享性使得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教师们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这样,教师个体之间的素质差异得以缩小,而优秀教师的互助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3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专家与教师间的互动引领专业化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教师体验着探索带来的快乐,品味着创造带来的收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的“水土不服”而生成困惑,感到迷失,这就亟需身边的专家给予与时的指导与关注。一方面,传统教研活动往往由专家或领导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样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因为大家不好意思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另一方面,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更多的专家并不能很容易地深入到地方教研,缺乏对实践进行明确的指导,甚至过高或过低估计了地方情况。通过网络校本研修,专家可以定期地参与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七)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总结了信息化条件了教师专业发展总目标和分层目标。课题研究告诉我们,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为此我们确定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容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为了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能够获得专业化成长,课题组帮助教师制定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化成长目标。并使他们明确:一个成熟的教师,不但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在教育活动中表现自身的价值,还必须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终身的、全面的、整体的思考和探索。因此,学校通过对经验交流、个别谈心、分层次座谈、信息反馈、规定任务等形式,引导教师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工作价值观、评估时空情景、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等,帮助每位教师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策略。学校通过对每位教师的现状评估,把教师分成了四个层次,通过分层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见下表)。 每位老师的发展计划就是将学校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与自身特点和愿望相结合,进行具体细化。(八)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总结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模式1活动设计全员参与。校本研修首先就是选题的问题,我们最需要研究什么,我们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不是某位校长或分管领导说了算的问题,而应该是全体老师共同参与讨论的决定。活动设计包括五个步骤:网络征集网络调查制定方案意见反馈修改定稿。实际上这也是表达校本研修理念的一个方面。2教研过程全程监控。校本研修最重要的强调过程的扎实和活动的实效。对于一所拥有近120名教师的学校,传统的教研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而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却拥有这样的管理优势。如课题研究的实时监控,我们在校园网平台上或网上邻居为每个课题组建立一个专栏,将课题组的所有表册放入,课题组负责人与时做好活动记录,撰写阶段性报告,以与有关资料的上传,这样便于教科室与时掌握课题进展动向,避免不重过程的突击整理和填写。又如为教师建立电子档案,把有关的校本研修的资料存档,可以展示一位老师的校本研修的过程,全程跟踪教师的成长轨迹。3教研结果全面评价。 评价制度保障。我们出台了和修改“先进教研组评比方法”,“优秀课题组评比方法”,“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评比方法”,“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法”,“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等一系列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制度。 评价手段多元,表达在学校行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九)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总结了信息化的实施策略。1基于网络平台的制度规化建设。通过制度保证和要求规来确保人人有网上,人人会上网,人人自觉参与网络校本研修。使学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信息科学理论,掌握和运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研工作方法,建立络校本研修为基础的教研管理机构,开展化校本研修工作的途径和方式方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2利用学校网络优化教育资源,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构建有效的网络校本研修模式,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有特色的络教学研讨,促使教师、学生、研究人员与其他人员多方合作参与。利用网络的多源性、易得易变性、交互性凸显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校本研修特色,突出教研低效的重围。3通过网页、博客、BBS等手段建立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故事、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等网络资源库。一方面可以给教师个人进行知识管理,帮助教师实现从新教师经验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校一级或一定区域围资源库,给教师研讨和教师学习带来鲜活的对象。4利用互联网的博大精深,给老师以一个非常广阔的学习空间,让教师遨游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里。在网上,不仅能看到精彩的教育文章,还可以与名师、与教育名家双向交流互动,还可以推介自己,这是最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也是网络校本研修的畴之一。十二、课题研究反思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以促进教师自我表现为动因,实现着在大围、多层面的交流和相互的影响,对于促成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与专业成长有着传统学校教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必将成为现代校本研修来推动教师走专业化成长道路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借助网络平台下的校本研修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会存在一些新问题,如机机对话、人机对话导致情感交流的弱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教师学习积极性存在着反作用,信息技术提倡的方法多样化使一些信息交流产生遗失,影响教研的效率,这一些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明显,也是我们以后努力解决的课题方向。课题组今后将进一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更开放的网络校本研修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深度交流与共享;将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创造教师脱颖而出的公平机会;将进一步增强课程和教研管理的执行力,引领教研走向深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的专业化,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接收回传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