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地讲解记录簿)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6383277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地讲解记录簿)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地讲解记录簿)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地讲解记录簿)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注:本讲记是某某大德 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 讲前勉辞 先立根本 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他,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的道听涂说。孔圣人说过这个,在道路上走着听见什么,这一趟街还没走完,碰见熟人、说我有了学问,听见什么、听见什么等等,还没走完,再接上又弄出去了,这是口耳之学,连根都没有,枝叶什么还不明白,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已扔掉了。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么,念中国书有这么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真懂了,其他一些你都懂得。譬如说佛家一本薄薄的阿弥陀经,要是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懂了,这是实在话。这一本你还不懂,其他如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你也不懂得,这是说读书。 就是农、工、商、法、医也是如此。从前,不管哪一行,你问某某的一些老人,当木匠、铁匠,不论干什么,他刚学的时候,苦头就吃了不少,不如此,便扎不住根的。扎不住根,教师就不让他出师,怕的是出去到外面出丑,出丑倒还罢了,头一句是骂:什么人教你的?你听这句话吧。没上学、在家里,你是谁的孩子?孩子有了坏事,外人先骂父母。上了学以后,出去无礼,就先骂教师,听明白了吗?所以是教师当不得,父母也当不得,一当就得尽上十二分力量。 以前的原如此不会变,即使变了也不是原如此变,这一点孔圣人书上有百变不能离乎宗的说法。譬如佛家讲万法皆假、皆空,但本性却是不生不灭,也是常的,这是佛家的主X。老子有说,天不变、道也不变,说的都一样,圣贤主X都一样。可是现在变了吗?现在变了,竟然也有人杀父母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其实是教育界的缺失。有一本书竟然这么说:母亲把孩子生下来,就如同豆子离开豆荚,与那个豆荚毫无关系。我也不必提出什么书来,你看,都是现在的书啊。畜牲没上过学,这种没天理的事,畜牲还做不出来。 我给诸位说,咱们学佛又学儒家,有人问为什么要学儒家?儒家铺了底子,然后才能以学佛。可是现在呢?要打倒孔老二,没有儒家,中国文化就没了,我们学佛也就没根底了。 学儒学佛 约之以礼 你诸位自己看看祖师注解的佛经,可知他们对中国六经与历史都熟。从前,我跟大家说过,我觉得我不错,我到现在才觉悟,觉悟得也已不早了,那一条也不行!从前那些和尚,真不愧是和尚,和尚就是教师。 从前是读了中国文化再学佛,现在啊,是学佛没法子了,再学中国文化,你学了中国文化就会帮助你学佛。所以我们又学论语,下个学期论语我们接着办。其次,我们学佛,大家都知以戒律为本。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不在了如此以戒为师。戒律,大家知道有几个呢?我也受过戒,对于戒我也不很外行,可是我知道我这个戒是有名无实。中国文化、孔子这一套,大家听听,博我以文,这些学问教你很多,怎么个学法?约之以礼,从礼上来实践。 这本常礼举要是咱编的,诸位果然要是能懂常礼举要,现在受益就不小,约之以礼就能懂人情事故,不至于在社会上妨碍人。你把中国的四库全书都念通达了,处处于人有害,处处妨害人,这个书就不如不念。怎么呢?是愈念愈害人,念它干什么?你不论学什么大学问,就要知道这一个世界是群众社会,不是你一个人,你、我要一律共享共荣,这才能以行啊! 学常礼 受尊重 这本常礼举要,还是吾来讲,虽然是吾编的,但都是把书上抄下来的。举要是把人家要紧处举出来、都是前人有的,吾只是把要紧处编了编给大家说说。大家能记住,在社会上最低限度会得到别人尊重,人家看了看会说这人真是君子。怎么呢?现在有一些外人看我们这一班人就是不一样、特别!怎么特别法呢?他们杀人、害人的很多,我们也不杀人也不害人,我们多少规矩些。 你要是约之以礼,学佛也会进步。你如受了戒,要常念戒,念戒是怕你忘了,但念的很熟,不照样办,有什么用处? 常礼举要课程 下一个课程讲常礼举要,讲到暑假就完了。讲完了还怎么样呢?今年暑假不休息,为什么不休息啊?吾没有几天的活头了,这是真的,九十三岁了、可以了。要是三十九岁嘛也还可以,它又没有给吾倒过来。三十九岁,岳武穆就是三十九岁死的,人家办了什么事啊?咱三十九岁办了什么?九十三岁办了什么?我的话都有根据,随便说个三十九岁,你看也逃不出历史,你们没看有什么法子?尤其是今年,今年是壬戌,壬戌吾都知道,你知道吗?吾的讲法是语无伦次吗?吾怎么讲着岳武穆,突然又谈到壬戌,这是怎么回事?你查查有什么关系,吾不问、吾也不讲,查查历史今年与岳武穆有什么关系? 常礼举要 咱讲常礼举要,常礼就是现在的常礼,现在还用得着。为什麻呢?为何不说修身?修身是教育的X围,而常礼举要是人对人,这不是自修。懂得这个礼你才能行得通,不妨碍别人。孔圣人说过,你学一种东西,要博之以文,约之以礼。 总之,先从礼上下手,礼上你做个大概,渐渐的那些X围就能以懂,这是天理人情!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得容易,做得难啊,就是要不妨碍人。先说家庭里头,要教年青人受正当教育。不念孔子书的也得这么办,你不这么办,一到街上就碰钉子。现讲在家里。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菡萏资料 文集: 头衔: 短信: 来自:某某 第2楼 修改/删除 Re:菡萏(2009-5-19 17:23:25) 子、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一個人要不妨礙人,自己得有團隊精神,自己能振作、能控制。早晨誰不願意多睡幾個鐘頭?不晏,是指一定的鐘點就得起來。吾到這裏多少年了,春夏秋冬吾都自己整理被子帳子。 以前家裏有人,吾還是自己整理,吾來到這裏也是一樣,可是現在老了,疊棉被就很費事了。所以說衣被自己整理,到軍隊還是教你這樣。 我們到一個地處就要處理這個環境,使之井井有條、整整齊齊。吾有一個毛病,譬如東西未放定位,吾一看那個樣子,就必須整理才出門,吾都讓這些東西有一定位次。你把這個練習成了,功課也一定能做,念佛也一定一心,也能往生,你亂七八糟,一切隨隨便便,連點整齊沒有,這能行嗎? 從前內地商店,商品都有一定位子,你不信可以去問老輩的人。門口寫的牌子就跟標語似的,果真是童叟無欺,就寫上大字童叟無欺!還有一個,就是物歸原處,在商店裏頭你要拿某樣東西,拿那裏就放那裏,假设你從這裏拿到那裏,再找就找不到了。東某某在那裏,一百年也不會消失,它不會長翅膀,它上那兒去了?找不到東西,沒這個道理。 為人子的起床後,整理衣被完,先見父母、早晨看父母起來了嗎?晚上臨睡覺,先到父母處,看父母再回去睡覺,這就是定省,這個日久天長就常了,不必教孝啊。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現在的常禮,是說坐桌子、椅子,你怎麼不說坐椅子、坐板凳呢?現在請客、入席,席在那裏?席都擺好了,請入席啊。開會也叫入席,到了屋裏也沒席,怎麼叫入席呢?現在都叫入席,就不許我這樣說入席嗎?這也是隨大家的方便。 古時候原來就是在地下鋪上蓆,當中這一段供客,主人或在前頭或在旁邊。為人子者不能坐在當中,這是恭敬客人的地處,沒客人也不能在那裏坐著,即使沒客人來,家裏還有主人呢!就是家裏的主人家長,都不待在那裏坐著,位子是虛著,你坐在那裏,你是要當客人嗎?現在不那麼講法了,現在沒有蓆子了嘛!假假设是屋子裏,譬如臺灣舊式的房子當中有一張方桌,旁邊兩把椅子,這是平素擺設。要是吃飯,把椅子架開、六個人一桌,後頭這兩個是當中,旁邊那兩個是兩旁在左右,這是方桌。圓桌要看擺的縫子,這很講究!從前客廳擺設是一個弓字形,為人子的就坐在兩旁。廟裏講經的人,在那裏講開示,穿衣打坐在正當中。 行不中道,你看看祭祀,祭祀的功夫,上台子的功夫是在這邊上在那邊下,沒見在正當中走的呀!為人子的就是在學生地位上,不能在當中走。進去大門、二門,不在中央走,在旁邊走,這是規矩。從前連正門都不走,你上廟裏去不走正當中,這個你學了得記住,但是你會了不許你教人,去教你的子弟去。為什麼現在不許你教人呢?因為現在不興這一套了。有人說,現在人見了長輩,是用叫的:喂、喂,你這個老頭子上那裏去呀?現在興這個!你講這個常禮不合潮流。你要講這個就是找倒楣,你會了不許也不能教人,吾把話說明白,你自己做,做得對不對也不必教別人說,一切就是自己不行,這是第二條。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這條很要緊,你上外頭去,必得向家裏老人說,我要上那裏去,老人就放心了。 反必面,在外頭辦完事回來,先到老人跟前說我回來了,你再上你的屋裏去。現在這一條可是特別要緊,為什麼呢?你出去了,家裏人也不知道、有人找你,老人還到屋裏找你!沒在家,走了還是沒走都不知道,這是不行的。這裏頭如果出了假设干亂子,說話就不好聽了。再者,回來也不說,老人也不曉得你回來還是不回來。或者你到外頭被扁鑽插了一刀,走不動了,或被車子碰傷說不話來,你姓啥名誰大家都不知道,老人也照顧不到,那你又該倒楣了。你要是出去有說,老人有注意到,到時沒有回來,老人會依門依閭,母親靠著門等你。怎麼等法?鐘點一到還不回來,趕緊到你去的地方問去,假设是沒有在那個地處,又沒有再上別的地處,這就出了岔了,趕快找警察,走的路線被警察一查,才知道有個人碰傷了腿已送到醫院,父母就可以馬上去醫院照顧。有人說,給父母這樣照顧照顧,與我有什麼關連?你倒沒關係,你不在乎這個,你父母可不行,他就連飯也不吃,也吃不下,你或可說他不吃飯他該餓死,那我就不能講了,就不必上這兒來聽。那有什麼辦法?那是符合現代潮流,吾這一套不符合現代潮流,好潮流吾就隨、不好的潮流吾就不隨。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第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上來講了三條,現在講第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為什麼寫這麼簡單?因為容易記才好用。這裏說的長者,按著禮記上講,年歲比我們大五歲,或十歲,或加倍,都是長者。今日之下不大講長者,譬如,大家都是同學,你同學家裏的子姪就是你的晚輩。同學裏頭,也有交情厚與交情薄的。交情厚的,禮可以變通變通,不必過分呆板,過於講禮倒顯得疏遠,你要是明白這個就可以從容了。要是交情夠不上,總而言之要恭敬人! 就是比我們年輕、或是同等,他要拿東西來,我們就得雙手接,這樣沒什麼不好之處。即使國家對國家,國家對國家怎麼樣呢?孟子說,以大事小,以小事大。小國事候大國,這是理所當然,我們的力量抵不住他們嘛!大國事候小國?這是什麼道理?仁也! 這個大家要懂得,吾講吾的。你們要悟啊!吾沒法子,只有你們大家聽了,你自己悟。這個悟說過多少次,無論什麼事情必得自己悟。現在講華嚴經,講到方便,你要不懂方便、不會變化,學了就是書呆子,好處你用不到。這個要記住! 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不管長者他給你時,他是兩手還是一手,他是長者,我們就必須兩手接。平輩或晚輩可以通融通融,他要單手、你也可以單手接,可以不必兩手接。你要兩手接也行,總而言之,恭敬人就好。你要雙手接,跟他客氣點,他會想:長者就是跟我不一樣嘛!他如果聰明或可有點覺悟,無形中受了教育。 從前下生以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都是教育,現在都不是教育,情形改變了!也有人認為:你太呆板,太老古板了!他不以為然。但是你要聽明白,他不一定是壞人,他只是沒有學習禮,他的心地或許很好只是沒有禮貌。這個大家要知道,無論幹什麼都不是簡單的,有的人很禮貌,他還是壞人呢!譬如王莽,謙恭得不得了,但很壞。他念的書也多,恭敬人也很自然,看不出是假的來。這些變化,你要學這著悟啊!吾稍微一講,你或能舉一隅而以三隅反,你自己就進步多了,必得到那個樣子,我就希望大家這樣。這一條就講過去了。 五、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第五、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徐行,就是散步,慢慢地。徐行後長,慢慢地走在長者後面。要這麼講,誰也會講,徐行後長是對了,難道快行就不後長了?徐行,是沒事、逍遙自在地在那裏走路,假设有緊急事情,你還在後頭慢慢悠悠地,那裡能行啊! 吾在這裏講,講不明白,咱講個故事給你聽!從前某人沒了門,幹什麼也不會,只好給人家當差,當差不必有本錢也不必學。在臨上工有人教他規矩:走路別在主人前頭,記住了嗎?記住了!另一條也要緊、也有好處,什麼好處?你的東西,主人不用,主人的東西你可以用。這個記住了嗎?記住了!還有一條:主人吃東西,你可別先吃,主人吃完了,剩下的你就吃,記住了?記住了!先記住了這三條再去當差。 這天主人在路上,家裏已準備吃晚飯,當時天黑也沒有電燈,家人說:某某,你提個燈籠、接老爺去。某人出去,在路上見了主人,手裏拿著燈籠,他跑到主人的後頭。主人說:嗨!你上前面去。不行、不行、不行!怎麼說也不行,講的規矩是我要在主人後頭。主人在前頭沒燈光,一肚子氣。 這一天,主人又出去,天晚下雨,家人要他拿傘去接老爺。他拿著傘走著,在路上見了主人,主人沒傘,主人說:你打了傘來,我們一起用吧!不行、不行!講的規矩是你的東西我用,我的東西你不能用啊。鮮事!這是第二回了,怎麼沒一點悟性! 回去後,主人大大不高興,太太說好話也不行,這一鬧出了事情了,小孩子看了大人吵嘴就哭了。其他大人趕快哄他吃奶,吃完了,剩下的,這位當差的就跑過去也去吃,為什麼呢?主人剩下的嘛!這個就行了! 你有要緊事,或者前面有什麼障礙,得跑到長者前頭去啊!總之,要為長者多考量。 不疾行先長,這句頂著上句徐行後長,沒事的功夫,不自己往前頭跑。不疾行,疾是快速的意思。沒事時,主人走的慢,你就走的慢。要是有事,主人慢走,你卻不能慢慢悠悠地走你的。 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第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不但是長者立不可坐,同輩的,譬如這個辦公廳裏,同樣是課員,他跑到咱們桌上來說話,你在那裏坐著,這不禮貌。人家上你這裏來就是客,你得在你桌上地處站起來。為什麼說這個呢?現在辦公廳裏,吾見了一些並不是如此,今日之下真是什麼教育?他即使與你再熟,上你這來,你就得有點表示,再熟也不能熟得無禮,這話對不對啊?除非旁邊有位子他坐下,你也坐,這也行! 你看看唱戲,先出來的得讓後出來的,太太後出來,先生也得夫人請坐也得這樣子的。看唱戲,吾每星期看一次,吾看一次幹什麼?上學啊!你會說:你還用上學嗎?吾怎麼不用上學?孔子說過,你入了墳墓就不上學了,吾怎麼不上學呢!吾有好幾個字不認識,吾來到臺灣才懂得的。長者立不可坐,往後一層,咱們同事也是一樣,人家來我們這裏,各人求各人的禮貌。 長者來必起立,現在不興這套了。你假设自認我算是個念書的人,我這個念書的真假莫論,什麼叫假念書?念不通不是假念書嘛!從前士、農、工、商四類,士是第一,念書的,為什麼位居第一?因為他無恒產而有恆心。念書的有些有錢,有些是出自寒門,窮念書的很多,他們什麼都學,沒恆產無關係,沒有恆心是不能成功,這是第一。 上外頭來,不論穿著如何,必得整整齊齊。商家人雖然穿著綢緞,一付很有錢的樣子,不管有沒有上了年紀對著穿破衣服的念書人,他們不敢坐隔壁,甚至不敢去陪他,怕他在桌子上念幾句之、乎、者、也,大家不懂就很難看了。所以從前大財主都恭敬念書的,從前最有錢的是幹鹽務,現在就不行了。那時國家一些大建築物都是鹽行那些有錢人替國家蓋的。可是只是有錢總覺得很難看,認識幾個讀書人,附附風雅,裝裝面子,就是對這般人說的。原來不懂風也不懂雅,也念上幾句、學上幾句,好在人眼前裝裝樣子。 有回袁子才在揚州,揚州的鹽務是很大。這一天作戲,有些人專開有錢人的玩笑,因為他們有銅臭氣,這三個字很難聽。有人說今天喝酒,高談闊論要是沒有佳作是不能下酒,喝酒嘛還作詩作文啊?不能就對對子吧!對對子就是故意開有錢人的玩笑。一看門口外的柳樹、說綠柳,知道他是幹鹽務的商人對不出來。鹽務商人一聽是兩字的對子,怕出別的對不了,就趕緊說:我先對上就別找我,想到柳樹上的飛絮,又聽說綠要對紅,就說:紅絮。全場的人哈哈大笑。袁子才平時書念得多了,沒有也可胡造謠言,袁枚說:大笑什麼?這個有典哩!古人詩你或可忘了,夕陽返照桃花屋,柳絮飛來片片紅。大家也不記得是那兒來的詩,其實是袁子才自己造的,古書那裏有?大家一聽這兩句有道理,夕陽是紅的、桃花是紅的,一照著柳絮,柳絮飛來片片紅,這下子大家說袁先生你念得書多,這過去了。鹽務大老闆臉上也沾了光,第二天,一個大元寶就送過去給袁才子了,兩句就是五十兩。 從前但凡士農工商,商是最後的。各種商店裏,固然幹鹽務的商人架子擺得很大,那是大有錢的人。而一般商店,你到櫃台,在櫃台後的人,平時大家坐著。一看有人往櫃台來,這櫃台很長,大家就全體站起來,這一路的掌櫃全體站起來。這種情形吾見過。商人四類之末,他還這樣!普通禮節人皆知道,這個大家可學著。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第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這一條是說不在長者座前,長者站著談話則另當別論。例如長者坐著和別人談話,晚輩不是出去,就是在一旁侍候著,不可在面前走來走去。假设在長者前面踱來踱去,那是眼中無人。尤其是從前的年輕人,只要有長者在,不敢踱來踱去。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第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這立不中門,怎麼說?在家裡不能站在門當中就是了。中門這個地處不是我們站的,你假设站著,別人要走必得從兩旁走,這不是明白了嘛!從前講讓路。 至於門限,現在已有的沒有了。兩扇門或者有限擋,沒有限擋則有門限。門限為牆,門關了過去,有限擋著,風進不去,這可明白吧! 因門限高出一塊來,你站在上頭,高起一塊幹什麼?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第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這條得念熟了,與學佛大有關係。為什麼大有關係?修淨土就是得一心不亂,什麼是不亂呢?我說的一套就這樣,永遠不改變。我今天做什麼功課,到臨死斷氣的功夫也是這樣,就能往生。現在今天這樣、明天那樣,你的心裏就亂七八糟,有亂七八糟的心就有亂七八糟的事。你自己看看,演戲表演的都是整整齊齊,一點也不會亂七八糟。咱們看唱戲,光看台前表演那一套,錯一點也不行。譬如用手指物,是用一個指頭,你卻用兩個,這就不行。 到後台去更不得了,後台規矩可大了,誰在那裏坐著,都有一定的規矩。跟你說,人家那些東西在那些箱子裏,絲毫不錯。這個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人家唱戲一上場什麼都整整齊齊,沒有錯的時候。咱什麼時候能學到唱戲的規矩?談何容易!古人云:十年可以出一個秀才、甚至出一個舉人,但十年出不了一個戲子。 立不一足跛是指站的功夫,別叫一隻腳殘廢了,你在那站著怎麼會殘廢呢?意思是這樣,站著別跟殘廢似的。站著功夫,你聽明白,你自己一個人在屋裏那不管,孔子他在屋裏怎麼站呢?不知道、咱不必說。可是孔子自己在私室裏,論語上有夭夭如也,意思是不必呆呆板板地,很自然地,這可行了吧!你譬如宋儒,名字就不必提了,往後嘴上少造些口業,必得在那裏道貌岸然,岸岸然戴著道士的帽子,必得那個樣子。所以外頭有人說你是書生,你把書給讀生了,這個樣子吾也不贊成。即使同事談話站著,站著的功夫,兩腳直直地,不是立正就是稍息,像下在眾人面前表演,不敢隨便。假设一隻腿撐著身子就太隨便,表示不恭敬。 禮記開頭前三條毋不敬,儼假设思,安定辭,身、口、意都要求敬,這三條大家都行了嗎?從前在清朝時,你們都沒見過,頭髮梳辮子,到了夏天把拖在後頭的辮子盤起來、叫盤辮子,因為天氣熱的緣故。上街去,突然看有朋友,要趕緊放下來。就是衣冠身體一切都整整齊齊了,並不是表示自己是什麼人,而是恭敬人,這以前跟你們講過。 從前有一位不懂規矩候補官,夏天時去見巡撫,規定是不許拿扇子,這個你們都不知道。候補官見到撫台大人,當時天氣很熱,又穿了一身衣裳,又不能脫,他偷偷地拿扇子來搧。這位撫台大人也不好,有點做作,候補官也失了禮。當侍者端茶給客人時,撫台看他在那裏搧,說:你老兄天氣熱,帽子摘下,可以涼一涼。候補官說:好、好、好就摘下來了。這人還不覺悟,還在那裏搧。巡撫說:天氣太熱,你寬寬衣服!依規矩必得穿著外套才對得起人,撫台在這裏啊!候補官說:好、好、好又脫下了大衣。這時巡撫說:喝茶!這是官場的規矩端茶送客。主人一嚷喝茶,門口侍候者就打起簾子來喊:送客。當大官的只要站起來就行了,不必怎麼樣,站起來就往裏頭走。候補官他在這裏,還不走嗎?一喊送客,這位候補官又拿帽子又拿衣服,外頭還有轎子,這樣子如何上轎?你看看。 坐勿展腳如箕,這是一句現代的講法,禮記那時不是這樣坐著的,那時是榻榻米。大家會坐榻榻米米嗎?有人是跪著榻榻米,有人會把兩個腿向前伸了出來,這樣坐著妨礙人,也不好看。現在人不坐榻榻米,是坐椅子,把兩個腿伸出去,跟畚箕似的。別的人走著走著,不夠細心的人,他就會被你絆倒,有這種情形。只要是公共地方,你不能把兩個腿伸出來,也不能盤腿,因為怕妨礙人。譬如坐火車,有兩個人,我在這裏坐著,伸著腿,人家靠窗子,我在這裏伸著腿。人家就會說:先生,你把你的腿往裏頭收收吧!,怎麼了?我妨礙人我怎麼感覺不出來?人家妨礙你,你心裏感覺怎麼樣呢?那樣我會不高興。你不高興,人家也不高興,還不是一樣,這個得練習,練習不妨礙人。有些老油子,看你不規矩、伸著腿,明知你伸腿卻假裝沒看見,故意往前一踢,你啊一下子,這要怨誰! 睡眠不仰不伏,睡覺的功夫,這個大家可以練習練習!寢不尸,你看死人,死的人都是仰著。睡覺時大家都仰著,一仰著就差不多是張口來呼吸,什麼都吸進去,活不久。這個你大家練習練習,不但不仰不伏,也不能趴著睡,形式不規矩且也不衛生。必得如佛家右臥如弓,練武術的人都懂得這個。右臥如弓這腿稍稍往前彎,弓形似的,這個有多用處。臥如弓,有功夫的人都是左手打跨,右手托腮,這是實話,古人講衛生的都講究這個,武術家都是這樣。右手托腮是什麼用意呢?你常常摸嘴,嘴就往這裏來,這些你們不曉得。從前食大鴉片的,必得右手托腮這樣子吃,過一陣子他再換換,把煙斗放在在腮這裏,他來回放,如果只一個架式,這個嘴最就歪了。 睡覺這一托就大有關係,佛家叫獅子臥,佛家的臥佛都是右手打在右腮那裏。這個樣子呼吸不必張開嘴、只用鼻子叫做龜息。龜最少活一千年,你不能活一千年,但是龜息可以活很大年紀。所以講衛生的人,講究龜息,大家可以練練,這是第九條。 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第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在家或是公共地方,都是假设干人同桌吃飯,預備什麼飯就吃什麼飯。假设不能有同桌吃飯,吾吃不來,但是吾個人有預備自己吃的觀念。同桌吃飯,你不吃菜沒關係,假设獨吃美食,很不好看。咱們吃素的,這又例外,譬如吾吃長素,外頭人不知道,吾不說他也不做素菜,就把葷菜夾在我跟前,吾不吃就是了,放在那裏。他們拿筷、吾也拿,說:好、好,拿來吾也不看,照著他們往嘴裏,吾把菜偷偷地放一邊,模模糊糊地什麼都過了去。 再說,某某們有的宴席,知道某人吃素,特別預備兩個素菜,這時吾還是謙讓、請大家同吃。那些吃葷的、有燕窩、魚刺、熊掌,吃得還不夠,你這裏只兩盤青菜豆腐,何必還來吃你這個?就有這種不開竅的人,吾見的不只一個。他怎麼呢?嘴裏吃的油膩膩地,這裏吃,那裏吃,連你這裏素菜他也不放過,這種人吾絕對原諒,他就根本沒有這種教育。有教育地的人,讓他吃,他也不吃。吾說諸位,假定你們要吃葷菜就別吃素菜。你要到葷菜的地方去吃素,就馬馬虎虎、敷衍敷衍,應酬嘛!也不必跟人家要素菜。出去吃飯是一種禮節,行這個禮節後,回家再吃。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第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這一條不僅是在外頭同桌吃飯要如此,在家庭裏頭也是如此,跟熟人吃飯也是如此!你吃這頓飯不好,你嫌不好,你不好那要叫誰吃呢?這個我不吃,那就你們吃吧,理上講得過去嗎?不好的叫他們吃,好的我自己吃,這個講不通,所以是不能挑剔。 在家庭裏也不能挑剔,除非你自己做主,你是主人,今天吃什麼菜,你自己說,廚房替你做,這就談不到挑剔二字了。你不做主人就沒有挑剔權,不好也得吃。 吾家裏是大家庭,吾小時候,什麼時候吃什麼菜,那一天做什麼就像什麼,呆呆板板地跟法律一樣。吾最討厭的幾個東西,如夏天吃金瓜,七月間用小白菜炒飯,這是吾最討厭的兩條。那個時候是同桌吃飯,吾不大動這兩樣飯菜。年輕時還說實話,說:唉!我不願吃這個。家裡平常向來習慣是兩天吃兩次,但是有這一句話就行了,明明這兩天要換新的,到了時候金瓜連著四天也不變。那個小白菜炒飯,吾嘴裏念得很熟,也連吃了十天。老人做的,你不吃就餓著。 十二、食時不歎,不訓斥子弟。 第十二、食時不歎,不訓斥子弟。 不吃飯時,怎麼說話怎麼行,在家裏或外頭吃飯時,不許有哎這種語氣,這是大毛病。在外頭請你作客,想到了別的事,並不是為這個,也不許哎。給主人看到,他會誤會啊! 現在吃飯講衛生,古時候吃飯不大講究衛生,講究歡喜,所以不許看書。從前吾吃飯時,拿一本書看。老人不管吾時,吾就看書,管吾時就不敢看。吃飯以後也不許看書,因胃不易消化,所以不許用心,這個大家記住,與衛生也有關係。紅樓夢中也有吃飯以後一點鐘以內不喝茶,你不信翻翻紅樓夢查查看。 再者不訓斥子弟,以前大家庭中食時訓斥子弟情形很多,現在小家庭就不敢訓斥子弟,求子弟不訓斥父母就萬幸了。現在或可還有幾個家庭吃飯的功夫不幹別的,卻開起檢討會來教訓孩子,吾到親戚家也看過這種情形,孩子放下筷子聽訓,家長訓示的聲音愈來愈大,小孩子哭了,家長大聲說還不吃!結果一桌飯有的哭,有的吃,那就是作病。哭就不能吃,吃就不能哭,所以是不能教訓子弟。從前佛教叢林吃飯實實在在,靈山寺當家師在的功夫那還又一套,用鼓山打佛七過堂的辦法,現在也不那樣了,不進步有什麼辦法呢?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菡萏资料 文集: 头衔: 短信: 来自:某某 第3楼 修改/删除 Re:菡萏(2009-5-19 17:25:13) 丑、在校 在校 一、升降國旗与唱國歌、校歌時,肅立示敬。 二、師長上下課時,起立致敬。 三、向師長質疑問難,必起立。 四、路遇師長,肅立道旁致敬。 五、聽講時,應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腰,翹足。 六、考試時,不交頭接耳,或左顧右盼。 七、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寅、处世 處世 這本常禮舉要丑局部,吾不講,什麼原故?丑是學校這一套,由興大周慶光老師所加上的,加上學校這一段。現在你學這個沒用處,學校不興這一套,學校有學校的規矩,現在學校什麼規矩吾也不知道了。你們大家都知道吾在學校裏上課,吾有一套我的規矩,吾的規矩和別的人不一樣。學校自有學校的規矩,我們不管這個了,大家要記住,少發議論。 下面處世,就是在社會上的人情世故,這個很要緊。後頭的聚餐也很要緊,你在外應酬不能不吃飯,現在人不會吃飯,在吃飯桌上很難看。這兩節大家要注意聽聽。處世,世是世間,範圍很多;處是處理,處理什麼呢?處理人對人的事情,這是總原則,別看不起了。 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第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短是壞話,無道人之短就是別說人的壞話。某人那條他不行他夠不上,這個我們一概不談。今日之下你要談這個,有殺身之禍。因為現在的人和從前不同,可沒受過好的教育。 譬如兩人站在門前談話,一般來說,應談完了就算過去,可是現在不然!談完了出去傳某人說你什麼;這個傳話的人多說一、兩個字,話就變了質;好意變成壞意,壞意變成好意,這個不一定。從前人都講究不傳話,現在可不行,專好傳話。傳話傳什麼?好話不傳,專傳惡話,無形之中挑撥惡感。 這個吾有經驗。尤其學佛的人,跑這道場、跑那道場,這個道場說說,那個道場說說,來回地扯上一套,挑撥惡感,並不是有心挑撥惡感而是在無意之中造成亂子。某人如果認為吾背後說他壞話,吾也不解釋,吾有吾的態度,越解釋越麻煩,吾也不願意。你認為吾說你壞話,你就認為如此,吾也不管你。你願意和吾結善緣就結下,不願意和吾結交那就隨便。 前幾年,外頭有人不信,找我們裏頭的人當證人,找了去,咱們學佛的人不能打妄語,李某人到底有說這話沒有?吾實在沒有,有假设干人說沒有,他不信,說有,它才信。現在人不但好說瞎話,而且也不愛聽實話,這是心裏變態。 無道人之短,你只要不說別人而某人說了你壞話,你不管他,你心理自有天理良心為憑就好,記住這句。 無說己之長,在這個時候尤其要緊,萬萬不能貢高我慢,你顯示你的長處,人家就不講了,你能你去做吧,就完了!現代人值得驕傲,一個值得驕傲的人,如果人家好心好意要你改改,結果反而反嘴,起爭論,誰有這麼大功夫起爭論?只好我們不說,那最好,不必起爭論。 道是非常尊貴,大家要尊重。他來求你,你才告訴他,他不求就不告訴他。他要不信,他來毀謗,為了使他明白你與他爭論,你把這個道看得太不值錢了。這兩句今日之下正該如此,不說人家的壞話,咱們也要體認沒什麼能力與長處!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第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這是出自禮記上的,個人的家庭,好也罷,壞也罷,即使壞的不成樣子,也一概不和別人說。從前鄰居搬家的事情,可說是很少,也有幾十年的鄰居,能珍惜就很奇怪了,因為鄰居最難相處,而親戚朋友雖然住得遠,但見幾次面就熟了。 總而言之,你別管人家閑事,少一些事非,也不可把你家的底洩了,小心他上你家去搶東西,沒有那些話,他不能進去,他的心有底子才能上你家裏去,這是一點。你家裏不和,鄰居便欺負你,你是自找侮辱!你家裏頭團結得很好,古人的話:打仗還是親兄,這個仗是普通在街上打打與人私鬥,親兄弟那當然是互助。上陣還是父子兵,到了前線拼命,自己的父子他們也不救我嗎?不到時候是顯不出來。 譬如吾姓李,你姓李有什麼奇?是不足為奇。譬如這個屋子都姓張,只有兩個姓李,他在那裏罵姓李的,不但吾不高興,連那個姓李的也不高興,這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們同姓不同宗。罵的人說:我是說姓李的,天下皆有,不是說你。不是說吾是不錯,可是你說姓李的,吾也姓李,吾就是不高興,那一個姓李的也不高興,兩個姓李的同心,不與姓張的同心。連一個姓尚且如此,這是自然的心理,況且是一家人,這一想你便明白了。 譬如臺灣人在臺灣,誰也不認識誰,那沒關係。見了面,你請他喝碗茶,他也未必領情,但是或許你到美國,你跟他素不認識,一說臺灣話就感覺很親密,就談了去,這不是自然的道理嗎?至於家裏的事,萬萬不能和外人說,家裏出了奸盜之事,都是你告訴別人,自己引的。禮記上說內言不出於閫:房屋裏說的話都不許出這個門限。現在這個時候,專宣傳屋內的話。 三、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 第三、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 這口最了不得,是禍福之門。譬如說,戰國時的六國成天鬧亂子,都是蘇秦與張儀撥弄的。蘇秦與張儀什麼也沒有,東也撥弄,西也撥弄,各國互相打戰,他從中取利,現在國際上就這麼一套。 大家現在要學孔子的謹言慎行,少說話,所謂躁人之辭多,見了面就說個不停,送到門外到街上還說,那有這麼多話?躁人之辭多,吉人之辭寡,這在易經上有。一個好說話的人,一輩子沒有大發展,也辦不了好事情。未說話以前,禮記有說要安定辭,心裏先打好稿子,何者在前,何者在後,要有次序,總之,說話要簡要詳明。 四、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話;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 第四、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話;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 現在人沒念過書,這就難怪了,又認為值得驕傲就更不得了。洋洋得意地把今天在家吃了什麼,吃了什麼講出來。好!那裏有兩個窮人,這一天還沒吃飯,連個豆腐渣也沒得吃,你還說我吃當歸鴨,比豆腐渣還好。殊不知一家飽暖千家怨,這話得懂才行,你飽暖,他不飽暖,就是仇家。別說你恭敬他,他還不領情,你再炫耀,那就不得了。 今日之下這個事情多了,你譬如一個街上兩個鄰居考大學,你是住東邊,他是住西邊,同時考試。西家那個沒考上,你家這裏,你考上,父母很高興,不但高興的不得了,又放鞭炮慶賀,是很好。可是西鄰那一個就過不去,他正在那裏喪氣得不得了,看見了人家那個得意,就是仇家,這都是世故人情。所以說看見失意的人不要說自己得意的話,要對失意的人表示同情。 再者,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這在臺灣吾可見多了。一個五十歲的人見六十歲的人說我老了、我不行了,你說是老年人,那個老年人比你年紀大,是那一個該死啊?那個六十歲的老人聽了是絕對不高興。 現在還有一句是以前沒有的,中華民國發明的一句新話:人生七十才開始,這話不知其用意如何?總而言之是不合理。原來古書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叫稀壽,為什麼叫稀壽?意思是能話到七十歲就很少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他說才是人生的開始,聽了不就很懊喪!你何必惹人厭,不高興?說話是很不容易的,還是以少說話為妙。 其次談到作壽,吾最反對作壽,吾說句痛快話,作壽是放警報,你們大家明白吧!怎麼放警報呢?到時候了,要預備預備,還不是這個樣子!有一個人九十幾歲時作壽,開了一個宴會,有一位先生恭維他說:你活了快一百年啦,很好,這是多麼好的話,譬如現在說人:你身體不要緊,沒點病,即使有點病,那是百年的關係。這話令人聽了應該就很高興,可是對這位作九十六歲壽的老人說:你老先生看樣子有百年的火候。作壽的人,喝了酒正高興著,被這句話呆住了,還有四,五年可活!在座大家都不高興,你那一條不好說?你會說:你活著一百年,還有什麼不好?你說他活一百年為什麼不歡喜?你說其他人活一百年為什麼會歡喜?一樣的話,不一樣的說法。大家有疑惑可以問。 五、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 第五、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 人生的不如意十之八九,人之常情是思念過去,不滿現在,希望未來。一般人肚子裏有些話總要找人談談,希望別人想辦法給你解決,可是你那一肚子不高興的話,要夠到交情才可以談,夠不到交情不能談。你自己的事,那是你自己的事,假设談別人的事或國家的事,不夠交情總不能談。因為談了,他也往外一談,就把話傳了出去,又出了毛病。譬如你看他有什麼不好,但是才相交三個月或五個月、半年什麼的,他有什麼不對的事,你要勸他,不錯,朋友是有規勸的義務,可是你有勸的資格嗎?你不要妄作聰明。 你說我是好心好意,他聽了是你諷刺他。你勸他,話一說得重,他對你某人便恨著了。這個必得念書多,念書多你自會明白,你是好心好意地勸他,可是他以為你是謗他,口是禍福之門,這是交淺不可言深。 再者絕交不出惡聲,譬如咱們相交,這個人看你怎麼也不滿意,怎麼也不行,好的、壞的猛造謠言,現在這種奇怪的人很多,這種猛造謠言的功夫我們沒有。某個人對我們沒有禮貌,我們或可有對不起人家的地方,我們省察、省察,我們那裏不對,那裏不對趕緊改,這是對的,要先改自己。我們改了,那個人還是這個樣,自反而合禮,有了禮,自己反省也能對得起人。可是連番好幾回,那人還是照常造謠,孟子說:此亦妄人也已矣。這是狂妄人,不理他算了。 你不能一上來就絕交,或可有對不起人的地方,就是不行了要絕交,也要口不出惡言,為什麼呢?這個人是活的,說不定將來又會在那裏碰上,所以要預備後路。往後或許十年、廿年、卅年,為了一件事,在路上碰到仇家,你拿著刀,你氣他不好把我打著,那可殺不可殺呢?假设有這種人他在旁邊,不必在說別的,就這種人就行了。如果絕交時你當時沒有惡言,心裏不慌張,也就不倒楣。 說到這,我再說別的,這個不知說了多少次,咱們台中道場,你們將來能守得住,就十二萬分地萬幸了,你再開闢不是容易的,怎麼呢?你沒有仁心、耐性,你能開道場嗎?到一個生疏的地方去開道場,什麼人都要先試探試探你,跟你比比賽,唱戲的叫打砲(案:外來演員插班登台唱戲叫打炮),你連這個都不懂得。你假设是聽戲的票友,想露一手,你上去唱戲,不論有錢、沒錢,也得穿著戲班子的衣服,有衣服在那擺著,你或許還不會穿,別說唱戲的衣服。現在你們都學佛,你連個海青還不會穿,還談什麼?給你件袈裟,你也配不上。唱戲這就難了,你要有意,下去得練熟,再跟你說吧。一出台,鑼鼓打著,可是點子都不對!上台唱戲,連跑龍套這一切一切都先得花了錢,都買到了,這才行。別說你唱得好,假设唱得不好,就連拿扇子也沒技術,一下子掉了,看你怎麼收拾?譬如唱戲的,朱洪武叫康茂才上台去打陳友諒,都是唱三句一停,那有依什麼第四句?上台後,旁邊樹了一把椅子,就算高台,唱到那裏,一把袖子一上台,沒上去,倒退了下來,倒退了下來再上不行嗎?再上,就多一點鑼。台上少一點鑼都不行,這個東西都不懂,那就漏氣了,就得下來。如果能再唱四句:康茂才是年老氣衰,血氣衰,這樣的高台上不來,二次再把高台上,這就行了,因為這是老手。 六、不侮辱人,不向人開玩笑。 第六、不侮辱人,不向人開玩笑。 現在喜好侮辱人,跟我們的熟人開開玩笑,開開玩笑古人也有,要戲而不虐!孔子也開玩笑,有人說:怎麼孔子也開玩笑?子游為武城宰,聞弦歌之聲,孔子開玩笑說:割雞焉用牛刀?在你們聽這句時,也會疑惑:孔子也沒殺雞,也沒殺牛啊?這是說殺雞用小刀就行了。殺牛用小刀可不行,要用牛刀,得用大刀,所以孔子說割雞焉用牛刀!子游他懂,孔子才說,對不懂的人,孔子也不說。子游聽了說: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夫子不是說,只要學了道,即使百里之地,不管怎麼樣都要好好幹,不管縣的大小。孔子說:偃之言是也。偃你說的對。於是孔子對同學們說:前言戲之耳!我這是跟你開玩笑。孔子開這個玩笑沒有關係嗎?為什麼咱們開的玩笑那就不行?你看看,現在的人,叫人下不了場,對人別叫人下不了場。最好以不開玩笑為好,開玩笑會叫人下不了場。 七、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 第七、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 恭敬別人不可呆板,譬如鞠躬,要鞠躬七十度,你見了他,只鞠躬六十度就不行。對一般人平等恭敬,但對殘疾人要格外恭敬,這裏頭與咱們有好處,什麼好處?就是給對方的一個安慰,這不是很好嗎?他是殘疾,咱幫不上忙,咱安慰他,須格外恭敬。 吾跟你說,現在是不行,怎麼不行?譬如這街上出了意外,太保亂殺人,但是我沒得罪他,他不來找麻煩,這還講得下去,現在不得罪他,怎麼呢?這報上常說,你多看他兩眼,就遭災氣。他這些人在那裏妨礙人,你看他兩眼,就有殺身之禍。我也沒說話,也沒做什麼的,看兩眼就不得了,你看這事情重要吧!現在這時局太特別,從前殺人的事情很少,太少了,國家管的太嚴,殺人必償命,不是這麼隨便。 從前雖說殺人的少,可是報復的人可不少,小事情就來小報復,大事情就來大報復。但凡有受家庭教育的,家裏念過書的人,遭這個報復的很少。譬如咱們在街上走路,現在馬路好,從前的路不好,下雨路損是常有的事,一個人在路上不小心滑倒,他雖然沒有什麼損害,可是自己不走好總是事實,旁邊人看了就笑,這個吾在臺灣可見過。那個滑倒人開口便罵,罵那笑的人,笑的人也沒說話,就是笑而已,他罵的不但是三字經,六字經都有,那怨誰呢?這就是沒受過家庭教育。無論怎麼樣,人家滑倒就是不幸,你正可以過去幫幫忙把他拉起來,安慰他幾句,那是理所當然,表示同情嘛!即使你不能幫忙,也要裝眼瞎,你走過去就算了,萬不能笑人,這一笑就是禍。現在一笑就是禍,這跟你多看他兩眼是一樣的。總之,這個時代要危行言遜。 以上是見殘疾人須格外恭敬,就是見了不幸的人,我們能安慰幫忙就幫忙,不能幫忙就裝著眼瞎走過去,這個記住! 八、於肩挑小販苦力,莫討廉价。 第八、於肩挑小販苦力,莫討廉价。 這個挑著擔子的、拿著小籃子什麼的小販子,這些小苦力都是沒有本錢的,所以才幹小販,有本錢就開大公司當經理了。可是這些當經理的品行,沒這小販子品行好。 見了肩挑小販,不要佔廉价,那些人是最苦了。他在那裏挑著擔子,被太陽曬,被雨淋,你討什麼廉价啊?吾跟你說,這些小販最守信用,守什麼信用呢?不論下雨天或大熱天,他到什麼時候,上那一條街,都有一定的。我們在家等著買東西,不會有到什麼時候啦,賣什麼的小販怎麼還沒來?的事發生,都是規規矩矩的,沒有一個不守信用。 這些大商店的信用,連小販肩挑都比不了,他們守的規矩都很嚴。賣東西的,到你們家門前去賣,你家裏男也好、女的也好,無論什麼人來買,他跟你賣的功夫,絕對沒有嘻皮笑臉這一套。假使你家裏出來個年輕小姐來買東西,這賣菜的嘻皮笑臉跟他什麼,鄰居對面出來看了,不是把菜甩了,就是給一耳光,這是吾親眼見的。他們都規規矩矩地,比在中興大學當教授的吾都好,所以這個廉价討不得。 你譬如買辣椒,這不值錢的東西吧,秤好了給你,你又多拿了一個;多添一個你覺得沒什麼奇,假设每家門口都拿一個,小販就少收假设干錢,對這小販苛薄幹什麼?你家裏的兒女,在外頭胡亂花錢,你反而不計較,苛薄家庭必出破壞子弟。 九、施恩求忘,受恩必報;開罪於人須求解,開罪於我必加恕。 第九、施恩求忘,受恩必報;開罪於人須求解,開罪於我必加恕。 他人須要,我們就應該幫忙,這在禮記禮運篇上有說: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已,雖然你沒有職務,但早上你起來要掃地下,那時沒有掃地伕,掃了地回家吃飯,也對得起那碗飯!那碗飯是我自己的力量,我自己出的,可是光有你自己,你也出不來。一碗茶也是千萬人的力量,你得恭敬大家。這一天,你不能白幹,所以對生活缺乏的人,我們要盡點義務幫忙。為人做點事情是應該的,不必記到心裏,不可念念不忘,這是君子!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受恩必報: 我們給人家的,講的是應該盡義務。人家替我做什麼,我受了你的恩,你有什麼事情我也不管,這樣可以嗎?你該當盡你的義務,你假设認為我管這個幹什麼?這就錯了。中國人講厚道,受人恩惠,即使是一滴水,受人一滴水怎麼樣呢?受人一滴水,你缺乏這滴水簡直就過不去,所以用人一滴水,要報答時,只還一滴水,那可不行,還得有本有利。報什麼?滴水之恩,要湧泉以報,永遠不息,永遠不忘人家,這是中國的教育。中國文化五千年,不垮臺,全球找不出第二個國家來。外國人他們苛薄,可是我們不然,我們講的是厚道,這個是自堯舜都這樣,孔子講的也是這一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