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5526777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房屋建筑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房屋建筑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学教案建筑的含义,通常认为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其中供人们生产、生活或进行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办公楼、影剧院、体育馆、工厂的车间等,人们习惯上也将建筑物称为建筑。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则称为构筑物,如水坝、水塔、蓄水池、烟囱等。建筑具有实用性,属于社会产品;建筑又具有艺术性,反映特定的社会思想意识,因此建筑又是一种精神产品。房屋建筑学课程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部分,研究一般房屋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构造原理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连接的方法。建筑设计原理部分,研究一般房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包括总平面布置、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作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并能按照设计意图绘制建筑施工图;了解一般房屋建筑设计原理,具有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设计意图。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从具体构造和设计方案入手,牢固掌握房屋各组成部分的常用构造方法和大量性房屋的设计方案; 要注意了解各构造作法和设计方案的产生和发展,加深对常用典型构造作法和标准图集以及设计方案的理解; 多参观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多参与现场实际施工操作,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充实和记忆理论; 重视绘图技能的训练。通过作业和课程设计,不断提高自己绘制和识读施工图的能力; 经常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房屋建筑学的发展态势。0.2 建筑的构成要素、分类与分级0.2.1建筑的构成要素总结人类的建筑活动经验,构成建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1.建筑功能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需满足的使用要求。不同类别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线路流畅,观演建筑要求有良好的视听环境,工业建筑必须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等等;同时,建筑必须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以及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向、保温隔热、隔声、防潮、防水、采光、通风条件等。2.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设备技术等,建筑不可能脱离技术而存在。其中材料是物质基础,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骨架,施工技术是实现建筑生产的过程和方法,设备是改善建筑环境的技术条件。3.建筑形象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外部空间的组合、立面构图、细部与重点装饰处理、材料的质感与色彩、光影变化等。建筑的三要素是辩证的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但又有主次之分。第一是建筑功能,起主导作用;第二是建筑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技术对功能又有约束和促进作用;第三是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映,但如果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下,可以把建筑设计的更加美观。0.2.2 建筑的分类建筑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分类 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贮等。 农业建筑供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水产品养殖场、农畜产品加工厂、农产品仓库、农机修理厂站等。 民用建筑1居住建筑主要是指提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场,如住宅、宿舍、公寓等。2公共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如:行政办公建筑、文教建筑、托幼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观演建筑、体育建筑、展览建筑、旅馆建筑、交通建筑、通讯建筑、园林建筑、纪念建筑、娱乐建筑等。. 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2回复:房屋建筑学教案 大量性建筑这类建筑如一般居住建筑、中小学校、小型商店、诊所、食堂等。本课程以此类建筑为主要容。 大型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是指多层和高层公共建筑和大厅型公共建筑。这类建筑一般是单独设计的。它们的功能要求高、结构和构造复杂、设备考究、外观突出个性、单方造价高、用料以钢材、料石、混凝土及高档装饰材料为主。如大城市火车站、机场候机厅、大型体育馆场、大型影剧场、大型展览馆等建筑。按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低层建筑:12层的建筑。 多层建筑:一般指36层的建筑。 高层建筑: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建筑。世界上对高层建筑的界定,各国规定各不相同。我国1995年颁布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95中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高度超过24m的其它民用建筑均为高层建筑。0.2.3建筑的等级划分建筑等级一般按耐久性和耐火性进行划分。1 1建筑物的耐久等级建筑物的耐久性等级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大小划分,并以此作为基建投资和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耐久等级的指标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的长短是依据建筑物的性质决定的。影响建筑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构件的选材和结构体系。耐久等级一般分为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四级: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2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将普通建筑的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0.3.1 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建筑组合件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 1. 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整个建筑物或其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都应该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2. 扩大模数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倍数。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 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和6M,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和600mm。3. 分模数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其基数为1/10M、1/5M、1/2M等3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4.模数数列模数数列是指由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见表0.1。模数数列的幅度及适用围如下: 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主要适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 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 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为15120M;30M为30360M;60M为60360M,必要时幅度不限。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主要适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分模数数列的幅度:1/10 M为1/102M;1/5 M为M;1/2 M为1/210M 。主要适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0.3.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还规定了有关模数协调原则,包括模数化空间网络,定位轴线与定位线,模数化楼层、房间、楼板层高度,单轴线定位与双轴线定位,构配件和组合件的定位等容。由于这些容比较繁杂,没有列入本书。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查阅有关条文。0.3.3 几种尺寸1.标志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如跨度、柱距、层高等,以及建筑制品、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2.构造尺寸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生产的设计尺寸。 一般情况下,构造尺寸加上缝隙尺寸等于标志尺寸。缝隙尺寸的大小,宜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3.实际尺寸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的实有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由允许偏差值加以限制。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和缝隙尺寸之间的关系,见图0.1。当有分隔构件时,尺寸间的关系见图0.2。0.4 建筑设计的容、程序和依据0.4.1 建筑设计的容每一项建筑工程从拟定计划到建成使用都要经过下列几个环节:编制设计任务书、设计指标及方案审定、选址及场地勘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招标与组织、配套及装修工程、试运行及交付使用和回访总结。建筑工程设计是指设计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容。人们习惯上将这三部分统称为建筑设计。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确切地说,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工程设计中由建筑师承担的那一部分设计工作。1.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包括总体和个体设计两方面,一般是由注册建筑师来完成。1建筑空间环境的组合设计 通过建筑空间的规定、塑造和组合,综合解决建筑物的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等问题。主要通过建筑总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建筑体型与立面设计来完成。2建筑空间环境的构造设计 主要是确定建筑物各构造组成部分的材料及构造方式。包括对基础、墙体、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等构配件进行详细的构造设计,也是建筑空间环境组合设计的继续和深入。2.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根据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布置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及构件设计,一般由结构工程师完成。3.设备设计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采暖通风空调、动力等方面的设计,由有关专业的工程师配合建筑设计来完成。0.4.2建筑设计程序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熟悉设计任务书具体着手设计前,首先需要熟悉设计任务书,以明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设计任务书的容有:1建设项目总的要求和建造目的的说明;2建筑物的具体使用要求、建筑面积以及各类用途房间之间的面积分配;3建设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并说明原有建筑、道路等室外设施费用情况;4建设基地围、大小,原有建筑、道路、地段环境的描述,并附地形测量图;5供电、供水和采暖、空调等设备方面的要求,并附水源、电源的接用许可文件;6设计期限和项目的建设进程要求。 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通常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主要是从使用要求、建设规模、造价和建设进度方面考虑的,房屋的设计和建造,还需要收集下列有关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1气象资料: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以及冻土深度等;2地形、地质、水文资料:基地地形及标高,土壤种类及承载力,地下水位以及地震烈度等;3水电等设备管线资料:基地地下的给水、排水、电缆等管线布置,以及基地上的架空线等供电线路情况;4设计项目的有关定额指标:国家或所在省市地区有关设计项目的定额指标,例如住宅的每户面积或每人面积定额,学校教室的面积定额,以及建筑用地、用材等指标。 设计前的调查研究设计前调查研究的主要容有: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深入访问使用单位中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认真调查同类已建房屋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和总结,对所设计房屋的使用要求,做到胸中有数; 4回复:房屋建筑学教案 2建筑材料供应和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了解设计房屋所在地区建筑材料供应的品种、规格、价格等情况,预制混凝土制品以及门窗的种类规格,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价格以及采用的可能性。结合房屋使用要求和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了解并分析不同结构方案的选型,当地施工技术和起重、动输等设备条件;3基地踏勘:根据城建部门所划定的建筑红线进行现场踏勘,深入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貌,以及基地周围原有的建筑、道路、绿化等,考虑拟建房屋的位置和总平面布局的可能性;4当地建筑传统经验和生活习惯:传统建筑中有许多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的设计布局和创作经验,可以借鉴。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也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活习惯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建筑形象。2. 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的图纸和设计文件有: 建筑总平面:常采用的比例是1:500或1:1000,应表示出用地围,建筑物位置、大小、层数、朝向、设计标高,道路及绿化布置及经济技术指标。地形复杂时,应表示粗略的竖向设计意图。 各层平面及主要剖面、立面:常用的比例是1:100或1:200,应标出建筑物的总尺寸、开间、进深、层高等各主要控制尺寸,同时要标出门窗位置,各层标高,部分室家具和设备的布置、立面处理等。 说明书:设计方案的主要意图及优缺点,主要结构方案及构造特点,建筑材料及装修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工程概算书:建筑物投资估算,主要材料用量及单位消耗量。 根据设计任务的需要,可能辅以鸟瞰图、透视图或建筑模型。3.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是三阶段设计的中间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房屋各工种之间的技术问题。技术设计的容为各工种相互提供资料、提出要求,并共同研究和协调编制拟建工程各工种的图纸和说明书,为各工种编制施工图打下基础。经批准后的技术图纸和说明书即为编制施工图、主要材料设备定货以及基建拨款的依据文件。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及设计文件有: 建筑总平面: 常用比例1:500、1:1000、1:2000,应详细标明基地上建筑物、道路、设施等所在位置的尺寸、标高,并附说明。 各层建筑平面、各个立面及必要的剖面: 常用比例1:100、1:200。除表达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容以外,还应详细标出墙段、门窗洞口及一些细部尺寸、详细索引符号等。 建筑构造节点详图: 根据需要可采用1:1、1:2、1:5、1:20等比例尺。主要包括檐口、墙身和各构件的连接点,楼梯、门窗以及各部分的装饰大样等。 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纸: 如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楼板及屋顶平面图和详图、结构构造节点详图等结构施工图;给排水、电器照明以及暖气或空气调节等设备施工图。 建筑、结构及设备等的说明书。 结构及设备设计的计算书。 工程预算书。0.4.3 建筑设计依据1. 使用功能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2.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一般包括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和风速等。气候条件对建筑设计有较大影响,例如我国南方多是湿热地区,建筑风格多以通透为主,北方干冷地区建筑风格趋向闭塞、严谨。日照与风向通常是确定房屋朝向和间距的主要因素。雨雪量的多少对建筑的屋顶形式与构造也有一定影响。 地形、地质以及地震烈度基地的平缓起伏、地质构成、土壤特性与承载力的大小,对建筑物的平面组合、结构布置与造型都有明显的影响。坡地建筑常结合地形错层建造,复杂的地质条件要求基础采用不同的结构和构造处理等。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作用也很大,有时是毁灭性的。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从建筑的体形组合到细部构造设计必须考虑抗震措施,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年限与坚固性。 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指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基础和地下室,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水和防腐措施。5回复:房屋建筑学教案 3. 技术要求建筑设计应遵循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规程以及各地或各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住宅建筑设计规、采光设计标准等。以提高建筑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加快基本建设步伐,这体现了国家的现行政策和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另外,设计标准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前提。只有设计标准化,做到构件定型化,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才有利于大规模采用工厂生产及施工的工业化,从而提高工业化水平。为此,建筑设计应实行国家规定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各部分的作用和构造要求分述如下。基础:基础位于建筑物的最下部,埋于自然地坪以下,承受上部传来的所有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下面的土层该土层称为地基。基础是房屋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构造要坚固、稳定、耐久、能经受冰冻、地下水及所含化学物质的侵蚀,保持足够的使用年限。墙或柱:墙或柱是房屋的竖向承重构件,它承受着由屋盖和各楼层传来的各种荷载,并把这些荷载可靠地传给基础。对于这些构件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作为墙体,外墙还有围护的功能,抵御风霜雪雨及寒暑对室的影响;墙还有分隔房间的作用,所以对墙体还常提出保温、隔热、隔声等要求。楼地层:楼地层指楼板层与地坪层。楼板层直接承受着各楼层上的家具、设备、人的重量和楼层自重;同时楼层对墙或柱有水平支撑的作用,传递着风、地震等侧向水平荷载,并把上述各种荷载传递给墙或柱。楼层常有面层、结构层和顶棚三部分组成,对房屋有竖向分隔空间的作用。对楼板层的要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良好隔声、防渗漏性能。地坪层是首层房间人们使用接触的部分。无论楼层还是地层对其表面的要求还有美观、耐磨损等其他要求,这些可根据具体使用要求提出。屋顶:屋顶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作为承重构件,和楼板层相似,承受着直接作用于屋顶的各种荷载,同时在房屋顶部起着水平传力构件的作用,并把本身承受的各种荷载直接传给墙或柱。屋顶也分为屋面层、结构层和顶棚。屋面层用以抵御自然界风霜雪雨、太阳辐射等寒暑作用。楼梯:楼梯是建筑的竖向通行设施。对楼梯的基本要有足够的通行能力,以满足人们在平时和紧急状态时通行和疏散。同时还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且应满足坚固、耐磨、防滑等要求。门窗:门与窗属于围护构件,都有采光通风的作用。门的基本功能还有保持建筑物部与外部或各部空间的联系与分隔。对门窗的要求有保温、隔热、隔声等等。1.2 1.2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设计原则1.2.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1 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冷热寒暖、太阳辐射、大气腐蚀等都时时作用于建筑物,对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2. 外力的影响外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风力、地震力、构配件的自重力、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正常使用中人群、家具设备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各种力等等。3. 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伴随着产生一些不利于环境的负效应,诸如噪声、机械振动、化学腐蚀、烟尘,有时还有可能产生火灾等,对这些因素设计时要认真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措施。4. 4. 技术经济条件的影响所有建筑构造措施的具体实施,必将受到材料、设备、施工方法、经济效益等条件的制约1.2.2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构造设计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 1 满足使用要求建筑构造设计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也是整个设计的根本目的。综合分析诸多因素,设法消除或减少来自各方面的不利影响,以保证使用方便,耐久性好。2 2 确保结构安全可靠房屋设计不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在构造设计时,也要认真分析荷载的性质、大小,合理确定构件尺寸,确保强度和刚度,并保证构件间连接可靠。3 3 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6回复:房屋建筑学教案 建筑构造应尽量采用标准化设计,采用定型通用构配件,以提高构配件间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为构配件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提供条件。4 4 执行行业政策和技术规,注意环保,经济合理建设政策是建筑业的指导方针,技术规常常是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从事建筑设计应时常了解这些政策,法规。对强制执行的标准,就不得折扣。另外,从材料选择到施工方法都必须注意保护环境。降低消耗,节约投资。5 5 注意美观有时一些细部构造,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美观效果。所以构造方案应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综上所述,建筑构造设计的总原则应是坚固适用、先进合理、经济美观。13 13 定位轴线及其编号1.3.1 1.3.1 砖墙的平面定位轴线 1.承重墙的定位,应使顶层墙身中线位于该墙的定位轴线上图1.2,图中t为顶层墙的厚度。2. 2. 承重外墙墙身的墙皮距该墙的定位轴线间距为120mm图1.3。3. 3. 非承重、外墙的定位亦可以按图1.2、图1.3实行,也可使墙皮与定位轴线重合。4.带壁柱外墙和带外壁柱墙外墙的定位方法,既可以使墙身皮与定位轴线重合图1.4;也可以使距墙身皮120mm处与平面定位轴线重合图1.5。1.3.2 变形缝处砖墙的平面定位墙体留设变形缝时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缝一侧为承重墙另一侧为墙垛;二是缝一侧是非承重墙另一侧是墙垛;三是缝两侧均为承重墙体;四是缝两侧均为非承重墙体。定位轴线与墙体的相互位置如图1.6所示图中ae为缝宽,ai为两轴线间的联系尺寸。1.3.3 高低层分界处砖墙的定位轴线这时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分界处设有变形缝,二是分界处不设变形缝。对第一种情况应按变形缝处砖墙平面定位轴线处理,对第二种情况按图1.7确定。1.3.4 底层框架结构砖墙的定位轴线当房屋的结构形式为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结构时,则下层框架应与上部砖混结构的平面定位轴线相互对应。1.3.5 砖墙的竖向定位竖向定位的目的是确定构配件的竖向位置和竖向尺寸。其定位基准常常理解为房屋上的某一水平平面。图1.8所示各楼层上表面作为本层的定位基准。图1.9所示屋面的竖向定位基准选定在屋面结构层上表面。若屋面为结构找坡,结构层顶面不能形成水平面时,则屋面定位基准选定在屋面结构层上表面与外墙定位轴线相交处。在竖向定位基准处,应标注相对标高符号。1.3.6 定位轴线的编号横向定位轴线的编号应从左至右用阿拉伯数字注写。纵向定位轴线的编号应自下向上用拉丁字母编写,其中I、O、Z不得用于轴线编号,以免与数字1、0、2混淆。如字母数字不够,可用AA、BA或A1、B1等标注。定位轴线也可分区注写,注写形式为分区号该区轴线号。附加轴线应用分数表示。各种情况下轴线的编号方法如图1.10、图1.11、图1.12、图1.13。 地基指基础底面以下,受到荷载作用影响围的部分岩、土体。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种类型。天然地基是指天然状态下即可满?上述要求,不需人工处理的地基。当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可以对地基进行补强和加固,经人工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深层搅拌法等。1换填法2预压法3强夯法4振冲法振冲法分为振冲密实法和振冲置换法。5深层搅拌法利用水泥或石灰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一定深度围把地基土与水泥或其他固化剂强行拌和固化形成有水稳定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制成桩体块体和墙体等并与原地基共同作用,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变形特性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2.2基础的类型及构造2.2.1基础埋深基础埋深是指自设计室外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如图2.4。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埋深5m时,开挖、排水用普通方法,此类基础称为浅基础。如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此时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来修建,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深基础。7回复:房屋建筑学教案 埋深大小关系到地基是否可靠、施工难易、及造价的高低,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型式、荷载等。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冻胀层深度4.相邻建筑物的埋深5.其他2.2.2基础的分类1.按基础的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是指由砖石、素混凝土、灰土等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2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称为柔性基础。基础型式的选择与上部结构型式直接相关,另外与土层分布情况,地基承载力、荷载大小、受力方向等条件密切相关。2基础按构造型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单独基础是独立的块状形式,常用断面形式有踏步形、锥形、杯形。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或厂房排架柱下基础,地基承载力不低于80Kpa时,其材料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当柱为预制时,则将基础作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口,故称杯口基础,如图2.10。2条形基础基础是连续带形,也称带形基础。有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下,低层或小型建筑常用砖、混凝土等刚性条形基础。如上部为钢筋混凝土墙,或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如图2.11。柱下条形基础:因为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地基承载力偏低,为增加基底面积或增强整体刚度,以减少不均匀沉降,常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各柱下基础用基础梁相互连接成一体,形成井格基础。如图2.123片筏基础建筑物的基础由整片的钢筋混凝土板组成,板直接由地基土承担,称为片筏基础。4箱形基础当上部建筑物为荷载大、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高层建筑、重型建筑以及软弱土地基上多层建筑。为增加基础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整体浇成箱子状的基础,称为箱形基础。 5桩基础当浅层地基上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深基础,桩基应用最为广泛。 建筑物首层下面的房间叫地下室,它是利用地下空间,从而节约了建设用地。地下室按使用功能分,有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顶板标高,有半地下室埋深为1312倍的地下室净高和全地下室埋深为地下室净高的1/2以上;按结构材料分,有砖混结构地下室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2.3.2地下室的组成地下室由墙体、底板、顶板、门窗、楼电梯五大部分组成。1.墙体 地下室的外墙应按挡土墙设计,如用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墙,应按计算确定,其最小厚度除应满足结构要求外,还应满足抗渗厚度的要求。其最小厚度不低于300mm,外墙应作防潮或防水处理,如用砖墙现在较少采用其厚度不小于490mm。2.顶板 可用预制板、现浇板、或者预制板上作现浇层装配整体式楼板。如为防空地下室,必须采用现浇板,并按有关规定决定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无采暖的地下室顶板上,即首层地板处应设置保温层,以利首层房间的使用舒适。3.底板 底板处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并且无压力产生作用的可能时,可按一般地面工程处理,即垫层上现浇混凝土6080mm厚, 再做面层;如底板处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底板不仅承受上部垂直荷载,还承受地下水的浮力荷载,因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并双层配筋,底板下垫层上还应设置防水层,以防渗漏。4.门窗 普通地下室的门窗与地上房间门窗相同,地下室外窗如在室外地坪以下时,应设置采光井和防护蓖,以利室采光、通风和室外行走安全。防空地下室一般不允许设窗,如需开窗,应设置战时堵严措施。防空地下室的外门应按防空等级要求,设置相应的防护构造。5.楼梯 可与地面上房间结合设置,层高小或用作辅助房间的地下室,可设置单跑楼梯,防空要求的地下室至少要设置两部楼梯通向地面的安全出口,并且必须有一个是独立的安全出口。这个安全出口周围不得有较高建筑物,以防空袭倒塌堵塞出口影响疏散。2.3.3地下室的防潮、防水构造1.地下室防潮、防水的原则根据地下室的防水等级,不同地基土和地下水位高低以及有无滞水的可能来确定地下室防潮、防水方案。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或地下室周围土层属弱透水性土存在滞水可能,应采取防水措施。当地下室周围土层为强透水性的土,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且无滞水可能时应采取防潮措施。2.地下室防潮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且无形成上层滞水可能时,地下水不能浸入地下室部,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可以做防潮处理,地下室防潮只适用于防无压水。地下室防潮的构造要:砖墙体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必须饱满;在外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防潮层做法一般为:1:2.5水泥砂浆找平、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防潮层做至室外散水处,然后在防潮层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如粘土、灰土等,并逐层夯实,底宽500mm左右。此外,地下室所有墙体,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在底层地坪附近,一般设置在结构层之间。另一道设在室外地面散水以上150200mm的位置。见图2.17。3.地下室防水构造目前采用的防水措施有卷材防水和混凝土自防水两类。 1卷材防水卷材防水的施工方法有两种:外防水和防水。卷材防水层设在地下工程围护结构外侧即迎水面时,称为外防水,这种方法防水效果较好;卷材粘贴于结构表面时称为防水,这种做法防水效果较差,但施工简单,便于修补,常用于修缮工程。 8回复:房屋建筑学教案 外防外贴法:首先在抹好水泥砂浆找平层的混凝土垫层四周砌筑永久性保护墙,其下部干铺一层卷材做为隔离层,上部用石灰砂浆砌筑临时保护墙,然后先铺贴平面,后铺贴立面,平、立面处应交叉搭接。防水层铺贴完经检查合格立即进行保护层施工,再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主体结构完工后,拆除临时保护墙,再做外墙面防水层。其构造作法见图2.19。 卷材防水层直接粘贴在主体外表面,防水层与混凝土结构同步,较少受结构沉降变形影响,施工时不易损坏防水层,也便于检查混凝土结构及卷材防水质量,发现问题易修补。缺点是防水层要几次施工,工序较多,工期较长,需较大的工作面,且土方量大,模板用量多,卷材接头不易保护,易影响防水工程质量。外防贴法:先在需防水结构的垫层上砌筑永久性保护墙,保护墙表面抹1:3水泥砂浆找平层,待其基本干燥后,再将全部立面卷材防水层粘贴在该墙上。永久性保护墙可代替外墙模板,但应采取加固措施。在防水层表面作好保护层后,方可进行需防水结构施工。其构造作法见图2.19。可一次完成防水层施工,工序简单,工期短,可节省施工占地,土方量小,可节省外侧模板,卷材防水层无需临时固定留茬,可连续铺贴,其缺点是立墙防水层难于和立体结构同步,受结构沉降变形影响,防水层易受损。卷材防水层及结构混凝土的抗渗质量不易检查,如发生渗漏,修补卷材防水层十分困难。1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图2.18抗渗标号是根据最高计算水头与防水混凝土结构最小壁厚比而确定。防水混凝土的制备可采用集料级配法和防水外加剂法。集料级配法就是将石子骨架相对减弱,适当增加砂率和水泥用量,水泥砂浆除满足充分粘结作用外,还能在粗骨料周围形成一定数量的、质量好的包裹层,将粗骨料分隔开,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防水外加剂法是指在混凝土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如引气剂、减水剂、三乙醇胺、氯化铁、明矾、UEA等膨胀剂,以提高混凝土自身的防水性能。除上述防水措施外,采取辅助降、排水措施,可以有效的加强地下室的防水效果。降、排水法可分为外排法和排法两种。所谓外排法是指当地下室水位已高出地下室地面以上时,采取在建筑物的四周设置永久性降排水设施,通常是采用盲沟降、排水,即利用带孔套管埋设在建筑物的周围,地下室地坪标高以下。套管周围填充可以滤水的卵石及粗砂等材料,使地下水有组织地流入集水井,再经自流或机械排水排向城市排水管网,使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以下,变有压水为无压水。以减少或消除地下水的影响,见图2.20。排水法是将渗入地下室的水,通过永久性自流排水系统排至低洼处或用机械排除。但后者应充分考虑因动力中断引起水位回升的影响,在构造上常将地下室地坪架空,或设隔水间层,以保持室墙面和地坪干燥,然后通过集水沟排至积水井,再用泵排除。为保险,有些重要的地下室,既做外部防水又设置排水设施。根据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受力情况、材料选用、构造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将墙体分为不同类型。1.按墙的位置分类墙体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和墙。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又称山墙。另外,窗与窗、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窗间墙;窗洞下部的墙称为窗下墙;屋顶上部的墙称为女儿墙等。2.按受力情况分类根据墙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凡直接承受楼板、屋顶等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不承受这些外来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在非承重墙中,不承受外来荷载,仅承受自身重量并将其传至基础的墙称为自承重墙;仅起分隔空间作用,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的墙称为隔墙;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为填充墙,填充墙是隔墙的一种;悬挂在建筑物外部的轻质墙称为幕墙,有金属幕、玻璃幕等。幕墙和外填充墙,虽不能承受楼板和层顶的荷载,但承受着风荷载并把风荷载传给骨架结构。9回复:房屋建筑学教案 3.按墙的材料分类按墙体所用材料的不同,墙体有砖和砂浆砌筑的砖墙、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的各种砌块砌筑的砌块墙、现浇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石块和砂浆砌筑的石墙等。4.按墙的构造形式分类按构造形式不同,墙体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三种。实体墙是由普通粘土砖及其他实体砌块砌筑而成的墙;空体墙部的空腔可以靠组砌形成,如空斗墙,也可用本身带孔的材料组合而成,如空心砌块墙等;复合墙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如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其中混凝土起承重作用,加气混凝土起保温隔热作用。5.按施工方法分类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墙体可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和板材墙三种。3.1.2墙体的承重方案墙体有四种承重方案: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和墙与柱混合承重。1.横墙承重横墙承重是将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构件搁置在横墙上,如图3.2a,楼面及屋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横墙、基础传递给地基。这一布置方案适用于房间开间尺寸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宿舍、旅馆、住宅等。2.纵墙承重纵墙承重是将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构件均搁置在纵墙上,横墙只起分隔空间和连接纵墙的作用,如图3.2b所示。这一布置方案适用于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的建筑,如办公楼、商店、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等。3.纵横墙承重这种承重方案的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组成,如图3.2c所示。纵横墙承重方式平面布置灵活,两个方向的抗侧力都较好。这种方案适用于房间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医院、幼儿园等。4.墙与柱混合承重房屋部采用柱、梁组成的框架承重,四周采用墙承重,由墙和柱共同承受水平承重构件传来的荷载,称为墙与柱混合承重。这种方案适用于室需要大空间的建筑,如大型商店、餐厅等。3.2.3墙体的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强度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它与所采用的材料、材料强度等级、墙体的截面积、构造和施工方式有关。稳定性与墙的高度、长度和厚度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墙的稳定性可通过验算确定,提高墙体稳定性的措施有:增加墙厚、提高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增加墙垛、构造柱、圈梁、墙加筋等。2.满足保温隔热等热工方面的要求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要求外墙具有较好的保温能力,以减少室热损失。具有一定的隔热性能。3.满足隔声要求为保证建筑的室有一个良好的声学环境,墙体必须具有一定的隔声能力。4.满足防火要求在防火方面,应符合防火规中相应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规定。当建筑的占地面积或长度较大时,还应按防火规要求设置防火墙、防止火灾蔓延。5.满足防水防潮要求在卫生间、厨房、实验室等用水房间的墙体以及地下室的墙体应满足防水防潮要求。6.满足建筑工业化要求建筑工业化的关键是墙体改革,通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并应采用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以减轻自重、降低成本。3.2 砖墙构造3.2.1砖墙的组砌方式组砌是指砌块在砌体中的排列。为了保证墙体的强度,以及保温、隔声等要求,砌筑时砖缝砂浆应饱满,厚薄均匀;并且应保证砖缝横平竖直、上下错缝、外搭接、避免形成竖向通缝,影响砖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外墙面作清水墙时,组砌还应考虑墙面图案美观。在砖墙的组砌中,长边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顺砖,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丁砖。实体砖墙通常采用一顺一丁,多顺一丁,十字式也称梅花丁等砌筑方式。 3.2.3 实心砖墙的尺度普通粘土实心砖是使用最普遍的砖,其规格全国统一,尺寸为24011553mm。长宽厚之比为4:2:1。标准砖砌筑墙体时以砖宽度的倍数为模数,砖墙的尺度包括墙体厚度、墙段长度和墙体高度等。1.砖墙的厚度砖墙的厚度习惯上以砖长为基数来称呼,如半砖墙、一砖墙、一砖半墙等。工程上以它们的标志尺寸来称呼,如12墙、24墙、37墙等。常用墙厚的尺寸规律见表3.1。10回复:房屋建筑学教案 2.墙段长度和洞口尺寸符合砖模数的墙段长度系列为115、240、365、490、615、740、865、990、1115、1240、1365、1490mm等;符合砖模数的洞口宽度系列为135、260、385、510、635、760、885、1010mm等。在抗震设防地区,墙段长度应符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具体尺寸见表3.2。表3.2抗震设计规的最小墙段长度mm构造类别 设计裂度 备注6、7度 8度 9度 承重窗间墙 1000 1200 1500 在墙角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不受此限制承重外墙尽端墙段 1000 2000 3000 墙阳角至门洞边 1000 1500 2000 3. 砖墙高度按砖模数要求,砖墙的高度应为53+10=63的整倍数。但现行统一模数协调系列多为3M,如2700、3000、3300mm等,住宅建筑中层高尺寸则按1M递增,如2700、2800、2900mm等,均无法与砖墙皮数相适应。为此,砌筑前必须事先按设计尺寸反复推敲砌筑皮数,适当调整灰缝厚度,并制作若干根皮数杆以作为砌筑的依据,如图3.6。 1 墙脚墙脚一般是指基础以上,室地面以下的这段墙体。外墙的墙脚又称为勒脚。 墙身防潮层构造形式上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1 1 防潮层的位置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地面不透水垫层如混凝土围以,通常在0.060m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以防雨水溅湿墙身。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如碎石、炉渣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地面60mm,即在0.060m处。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墙身防潮层位置如图3.8。2防潮层的做法。油毡防潮层 在防潮层部位先抹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干铺油毡一层或用沥青粘贴一毡二油。油毡防潮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延伸性和良好的防潮性能,但日久易老化失效,同时由于油毡使墙体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防水砂浆防潮层 在防潮层位置抹一层20mm或30mm厚1:2水泥砂浆掺5%的防水剂配制成的防水砂浆;也可以用防水砂浆砌筑46皮砖。用防水砂浆作防潮层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振动较大的砖砌体中,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图3.9 b。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在防潮层位置铺设60mm厚C15或C20细石混凝土,配36或38钢筋以抗裂。由于混凝土密实性好,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并与砌体结合紧密,故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 。垂直防潮层 在需设垂直防潮层的墙面先用水泥砂浆抹面,刷上冷底子油一道,再刷热沥青两道;也可以采用掺有防水剂的砂浆抹面的作法。 勒脚勒脚是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高度一般位于室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对一般建筑,可采用20mm厚1:3水泥砂浆抹面,1:2水泥白石子水刷石或斩假石抹面;标准较高的建筑,可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贴面,如花岗石、水磨石等;整个墙脚采用强度高,耐久性和防水性好的材料砌筑,如条石、混凝土等。 明沟与散水明沟是设置在外墙四周的排水沟,将水有组织地导向集水井,然后流入排水系统。明沟一般用素混凝土现浇,或用砖石铺砌成180mm宽,150mm深的沟槽,然后用水泥砂浆抹面。沟底应有不小于1%的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明沟适合于降雨量较大的南方地区,其构造见图3.11。为了将积水排离建筑物,没建筑物外墙四周地面作成3%5%的倾斜坡面,即为散水。散水又称排水坡或护坡。散水可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砖、块石等材料做面层,其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其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150200mm。由于建筑物的沉降,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缝隙,缝填粗砂或米石子,上嵌沥青胶盖缝,以防渗水。散水整体面层纵向距离每隔612m做一道伸缩缝,缝处理同勒脚与散水相交处图3.12。11回复:房屋建筑学教案 散水适用于降雨量较小的北方地区。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散水,还需在垫层下加设防冻胀层。防冻胀层应选用砂石、炉渣石灰土等非冻胀材料,其厚度可结合当地经验按表3.3采用。2.门窗洞口构造门窗过梁1钢筋混凝土过梁 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如60mm、120mm、180mm、240 mm等。过梁在洞口两侧伸入墙的长度,应不小于240mm。为了防止雨水沿门窗过梁向外墙侧流淌,过梁底部的外侧抹灰时要做滴水。过梁的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矩形多用于墙和混水墙,L形多用于外墙和清水墙。在寒冷地区,为防止钢筋混凝土过梁产生冷桥问题,也可将外墙洞口的过梁断面做成L形。钢筋混凝土过梁形式如图3.13。各地区预制过梁形式和编号以及选用方法不同。以华北地区为例,过梁截面分6种型式图3.14,适用于120、240、360mm三种墙厚,净跨Ln有600、750、900、1000、1200、1500、1800、2100、2400、2700、3000mm十一种尺寸,过梁实际长为L=Ln+2240mm,如900mm净跨的过梁实长为1380mm。荷载等级分为5级。过梁编号为 GL - 净跨缩写 荷载等级 墙厚代号 截面代号其中墙厚代号有A、B、C三种,分别代表120、240、360mm;净跨缩写06代表Ln=600mm、075代表Ln=750mm、09代表Ln=900mm、10代表Ln=1000mm,依次类推;截面代号1、2、3、4、5、6分别代表图3.14中的6种截面形式;荷载等级分别用1、2、3、4、5表示。如GLA075-12表示墙厚过梁宽为120mm,过梁净跨洞口宽为750mm,过梁截面为矩形,荷载等级为2;GLB15-43表示墙厚为240mm,过梁宽120mm过梁净跨洞口宽为1500mm,过梁截面为凹L型,荷载等级为3。2 2 砖砌平拱过梁 砖砌平拱的高度多为一砖长,灰缝上部宽度不宜大于15mm,下部宽度不应小于5mm,中部起拱高度为洞口跨度的1/50。砖不低于Mu7.5,砂浆不低于M2.5,净跨宜1.2m,不应超过1.8m。3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是配置了钢筋的平砌砖过梁。通常将间距小于120mm的6钢筋埋在梁底部厚度为30mm的水泥砂浆层,钢筋伸入洞口两侧墙的长度不应小于240mm,并设900直弯钩,埋在墙体的竖缝。在洞口上部不小于1/4洞口跨度的高度围且不应小于5皮砖,用不低于M2.5的砂浆砌筑。钢筋砖过梁净跨宜1.5m,不应超过2m 窗台窗台构造做法分为外窗台和窗台两个部分,如图3.17。外窗台应设置排水构造。外窗台应有不透水的面层,并向外形成不小于20%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外窗台有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两种。处于阳台等处的窗不受雨水冲刷,可不必设挑窗台;外墙面材料为贴面砖时,也可不设挑窗台。悬挑窗台常采用顶砌一皮砖出挑60mm或将一砖侧砌并出挑60mm,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挑窗台底部边缘处抹灰时应做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10mm的滴水线或滴水槽。窗台一般为水平放置,通常结合室装修做成水泥砂浆抹灰、木板或贴面砖等多种饰面形式。在寒冷地区室如为暖气采暖时,为便于安装暖气片,窗台下应预留凹龛。此时应采用预制水磨石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窗台板形成窗台图3.18。 窗套与腰线窗套与腰线都是立面装修的做法。窗套由带挑檐的过梁、窗台和窗边挑出的立砖形成,外抹水泥砂浆后,再作其他装饰。腰线是指过梁和窗台形成的水平线条,外抹水泥砂浆后,再作其他装饰3.墙身加固措施对于多层砖混结构的承重墙,由于可能承受上部集中荷载、开洞以及其它因素,会造成墙体的强度及稳定性有所降低,因此要考虑对墙身采取加固措施。增加壁柱和门垛 设置圈梁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180mm;构造柱的最小配筋量是:纵向钢筋412,箍筋6,间距不大于250mm。构造柱下端应伸入地梁,无地梁时应伸入底层地坪下500mm处。为加强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该处墙体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不少于1m。施工时应先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后砌墙,随着墙体的升高而逐段现浇混凝土构造柱身12回复:房屋建筑学教案 5.变形缝构造 伸缩缝伸缩缝又叫温度缝。伸缩缝要求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分开,基础埋于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不分开。伸缩缝的间距与结构类型和房屋的屋盖类型以及有无保温层和隔热层有关,结构设计规明确规定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原则是: 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转角处;地基不均匀,难以保证建筑物各部分沉降量一致;同筑物相邻部分高度或荷载相差很大,或结构形式不同;建筑物的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毗连处。防震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建筑物平面复杂,凹角长度过大或突出部分较多;建筑物立面高差在6m以上时;建筑物毗连部分的结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错开距离较大时;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基础可不断开。防震缝应与伸缩缝、沉降缝协调布置。地震区需设伸缩缝和沉降缝时,须按防震缝构造要求处理。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应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体系以及设计裂度确定。在多层砖混结构中按设计裂度不同,防震缝宽度取5070mm;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中,建筑高度在15m及15m以下时,防震缝宽度取70mm;当建筑高度超过15m时: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物每增高4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物每增高3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设防烈度为9度,建筑物每增高2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防震缝封盖作法与伸缩缝相同,但不应做错缝和企口缝。由于防震缝的宽度比较大,构造上更应注意做好盖缝防护构造。墙身防震缝构造见图3.25。3.3 砌块墙构造3.3.1砌块的类型与规格砌块按单块重量和幅面大小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和大型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