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了解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知道漂浮、悬浮的含义;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力与运动关系”,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轮船、热气球、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学习过程:一、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 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和 有关。 越大, 越大,浮力就越大。三、浮力的计算:(已知物体的重力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时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此公式也适用于气体),其导出公式: (仅适用于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已知液体对物体下表面向 的压力和液体对物体上表面向 的压力时使用)四、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 的压力和向 的压力之差产生的。五、物体的浮与沉: 在液体里的物体:,物体 ,最终 ;,物体 ;,物体 ,最终 。六、浮沉条件(注:下述中的是指物体的整体密度): 在液体里的物体: ,物体 ,最终 ; ,物体 ; ,物体 ,最终 。七、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里的体积占自身体积的几分之几,则其密度 。当堂检测1、如下左图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图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A、F1 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2、如右上图所示,气球下面挂个小石子,悬浮在水中,轻轻触碰气球,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 。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 液体甲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00.200.400.600.801.0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1.001.201.401.601.802.00表二 液体乙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00.160.320.480.640.8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0.800.961.121.281.441.60(1)分析比较 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正比。(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4、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结合相关知识,可以推得F浮=液V排液g,从而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 和液体的 有关.有些爱思考的同学进一步提出,除上述两个因素外,浮力的大小是否还与别的什么因素有关?其中,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是: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针对这个问题,若提供下列器材由你选择,你将选择哪些器材、怎样进行探究?供选择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三个形状不同的小石块,橡皮泥,烧杯、细线和水.(1)你选择的器材是:(2)你的探究方案(即实验步骤)是:(3)你如何根据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或获得的数据得出结论:5、物理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乒乓球为什么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为什么不能“跑”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1)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2)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3)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米的密度约为 1.37g/cm3)瓶子编号体积/cm3质量/g现 象A2214.4跑出米面B2838.6未跑出米面C14450.2跑出米面(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1 (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 (选填“正确”或“错误”)。你认为一个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是什么?(5)运用这个现象所隐含的物理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试举一例或说出你的一个设想)?6、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1010cm2厚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测得示数为2.5N,手持弹簧秤的上端,把玻璃板往下全部放入水一定深度处,测得弹簧秤示数为1.5N,再慢慢提起弹簧秤,当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玻璃板完全脱离水面后,弹簧秤示数回到2.5N。试回答下列问题:(1) 玻璃板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N,玻璃板的密度为_ _。(2) 小明发现,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玻璃板的重力大_N,这说明此时玻璃还受到方向向_的一个力。(3) 关于这个力的来历,小明开展了探究。一开始小明猜想是 所受的是大气压力,但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原因是玻璃板上表面所受的大气压力约为_N,但上、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平衡。小明仔细观察了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玻璃板与水面的接触情况,如图,由此他想到这个力可是 。7、在如图所示的装有水的杯中漂浮着一块冰(烧杯中水未盛满),冰块内有一杂质当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液面将会(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可能升高8、 如下图甲, 底面积为80cm2 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 放在水平桌面上; 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 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 逐渐浸人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 水没有溢出容器)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圆柱形物体A 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 的关系。( 使用刻度尺测量h, 不计细线重)(1) 小王从圆柱形物体A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 分别记下多组F、h, 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表格中, 依据实验表中数据, 在下图乙中的方格纸中画出了F与h 关系的图象。由图象乙可知, 物体A的重力为 N。观察图象乙,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 当h增大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 在物体A 浸没后, 当增大h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 由此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 ( 选填“有关” 或“无关”) 。由图象乙可知: 当h 等于10cm时, 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N。(2) 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入物体A 前比较, 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Pa。- 6 - /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