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浦阳江沿江发展规划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2684091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萧山区浦阳江沿江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杭州市萧山区浦阳江沿江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杭州市萧山区浦阳江沿江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萧山区浦阳江沿江发展规划(20082020年)杭州市萧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前 言 杭州市萧山区浦阳江沿江发展规划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萧山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萧山南部区域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的,是政府用以加强对浦阳江江塘护卫和生态保育、指导沿江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是我区深入实施杭州大都市“跨江发展”战略、加快大城区建设步伐、提升南部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浦阳江系钱塘江的一大主要支流。源出浦江县西部的天灵岩南麓。其江流经黄宅镇折弯向北,穿过整个诸暨市辖地,再经我区南部地区注入钱塘江。整条江流长度为149.7公里,流域面积3451.5平方公里。其中萧山段长32.5公里,流域面积351.7平方公里。所纳支流有璜山江、凰桐江和永兴河。明代天顺(1457)以前,浦阳江进入萧山后一直过西小江流经萧绍平原,在绍兴“三江口”入海。于后才在天顺年间(14571464)筑麻溪坝、凿碛堰山而改道在我区小砾山南侧注入钱塘江。故又形成了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在萧山交汇的“三江口”。在历史上,浦阳江因集雨面积大、河道弯曲多、河床坡降小,汛期易受富春江水倒灌及钱塘江潮汐顶托而屡有洪水泛滥,因此也素有“小黄河”之称。新中国诞生以后,为治理浦阳江水患,从省市县到镇乡村各级,曾先后化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截弯取直、疏浚江道、切整滩地、拓宽峡口、培修江塘等一系列措施,终于改变了一遇汛期就泛滥成灾局面,并已建成了“20年一遇”标准堤塘。 但也必须看到,无论是江塘治理或沿江发展,整个浦阳江一线都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整个江塘尚处“20年一遇”低标准的防洪设置,与 “100年一遇”的设防要求和整个城市防护系统的设置要求距离较大;沿岸防护林带和道路设置的缺失,给生态保育、江塘护卫和突发事件的应对留下了一系列隐患;工业化进程中对区块集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历史性忽略,使水体污染和环境损伤的积弊沉重,所要付出的整治成本昂贵;沿江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对江塘的划地乱占,带来自然资源整体结构的破坏较为严重,与基础性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要求相去甚远;产业连锁缺乏总体策动,特色产业的导入缺少政策援助和相应平台,机制保障尚不健全。江河湖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特定意义上讲,浦阳江称得上是萧山的“母亲河”,是她用那甘甜的乳汁,灌肥了两岸良田,浇绿了三面青山,哺育了万物生灵,承载了儿女所需。时下,她更已成了演绎钱塘江时代、展示大城区经典、提升大都市品质的轴线伸向。她将与千里钱塘江、京杭大运河、杭甬新运河和杭州西子湖、浙江古湘湖一起,在湖水与激流的融汇中,在蓝天与大地的对话中,编织起海陆空交通的三维网络,营造出山水交融的城市风光,打造出人文并蓄的人居环境,开辟出特色产业的经济长廊,成为我区加快整个南部区域发展的“中轴线”所在。 本规划的形成是一个在各个领导层面、专业层面、社会层面广泛征集意见,共商浦阳江沿江发展大计的过程,是一个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推出战略举措、形成统一意志的过程,是一个必须确保实施的发展规划。诚然,作为一个中长期规划,由于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和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客观存在,规划所涉的部分属市场行为的项目,还只是一种导向,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作出进一步的论证筛选和充实完善,规划为此也在产业选择、项目储备等方面留了较大余地。 本规划设定的起讫时间为20082020年。主要考虑到浦阳江萧山段打造在江塘护卫、环境营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之高和任务之繁重,需要借助萧山经济社会发展三个“五年规划”的区域统筹加以循序推进。其中包括:“十一五”时期重在详细规划的深化、江塘标准的提高、基础设施的配套、整体环境的整治、发展机制的健全和相关产业的导入。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设定到2020年,能够全面形成沿江一线坚固的防护设施、靓丽的自然风光、优越的发展环境和产业的集群规模。第一章 规划范围和规划原则一、规划范围按浦阳江的自然流向,本规划范围控制在沿江两岸各2公里之内,一些主要地段视实际需要予以适当延展。这一范围涉及义桥、临浦、进化、浦阳4个镇共38个行政村。总规划控制范围为15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包括:义桥镇的山后、民丰、富春、河西、丁家庄和义桥、新坝、蛟山、罗幕、徐童山下等10个行政村;临浦镇的山阴街、西市街、谭家埭、詹家埭、自由孔、石塔、高田陈和临一、南江、新港、新联、浦南等12个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进化镇的三江、沈家渡、三浦、新江、欢潭、岳联等6个行政村;浦阳镇的临江、桃北新村、尖山、浦一、江南、江西俞、新谊、舜湖、桃湖和谢家等10个行政村。上述38个行政村中有14个属城镇在建区域。其中包括义桥镇的山后、民丰、富村、河西、丁家庄等5个村,临浦镇的山阴街、西市街、谭家埭、詹家埭、自由孔、石塔、高田陈等7个社区和浦阳镇的尖山、新谊村。二、规划原则区域连接,协调发展原则。注重与萧山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各类分支规划、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充分考虑并处理好与所在区域的发展关系,以利于带动和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统一规划,循序渐进原则。致力于设施建设、产业导入、政策援助、资金运筹、机制保障等方面形成相应的规划体系。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规划的项目嵌入,以利于统筹一项、实施一项,建设一片、收效一片。集约开发,优化配置原则。力求在设施配套、团地建设、项目选择等方面依据资源禀赋条件,合理配置各类要素,科学安排发展重点,严格控制重复建设,以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带动,合力推进原则。坚持沿江发展的区域统筹、内外统筹、上下统筹和人文统筹,以利于广泛吸纳国内外、区内外各类资本、技术、产业、人才介入沿江发展大业,形成沿江开发合力。环境优先,永续发展原则。依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突出沿江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以利于从各个方面防止和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并在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容量等方面为可持续发展留有充分余地。科学合理,规划弹性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与可操作性的内在统一,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的相互关系,在总体布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运作方式等方面赋予相应的规划弹性,以利于保持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作用。上述原则作为本规划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他与之相关的各类专项规划细化完善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依据浦阳江所处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前景,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加快浦阳江沿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活品质之城大城区建设的战略导向,以环境优势构筑经济优势和人文优势,形成沿江一线发达的文化经济、知识经济、人才经济和生态经济格局,使之成为带动我区南部发展的“中轴线”所在。在实施过程中,把握以下战略要点:坚持环境优先为长远取向。围绕做美南部要求,突出沿江发展的环境再造,加强江塘培固、流道疏浚、滩地切整和沿江大道、防护林带、景观小品、排灌设施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整个南部区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所在。坚持以人为本为首要前提。围绕建设生活品质之城要求,突出沿江发展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掘和整合各方面的人文资源,积极构筑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休闲观光、生活居住等有效平台,使之成为展示我区人文底蕴的“人本带”所在。坚持区域统筹为战略基点。围绕大城区建设要求,突出沿江发展的区域联动,切实理顺沿江发展与所在区域产业选择、团地集约、城镇建设、村庄整合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注重区域发展的空间重组,形成区域发展的联动格局,使之成为带动我区南部发展的“中兴轴”所在。坚持实业支撑为中心环节。围绕兴业隆市要求,突出沿江发展的产业集群,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有效导入和服务业的高端突进,在努力满足不断增长和升级的市场需求中拓展产业链、形成竞争力,使之成为展示我区产业水平和服务能级的“新长廊”所在。坚持开放带动为发展动力。围绕结构升级要求,突出沿江发展的外源拓展,着力推进开放模式创新,提高利用外资对沿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有效性,努力实现内源经济与外源经济互动发展,使之成为我区对外开放的“集约地”所在。坚持政府主导为基本保障。围绕有序发展要求,突出沿江发展的制度建设,健全产业准入、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业态创新等方面的运作机制和有利于加快沿江发展的政府主导机制,使之成为我区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先导区”所在。二、战略目标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战略要点,加快浦阳江沿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自然环境、全新的人文风貌、丰富的产业内涵、高端的服务能级,成就生活品质之城城市生态带、人文传承轴、特色旅游线、产业价值链、区域辐射圈的发展业绩。主要预期目标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实施沿江两岸江塘、道路、林带、航道、排涝、灌溉等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工程,逐步形成“100年一遇”标准江塘、IV级通航航道、200公里以上公路网络、20米宽度窄幅林带和完备的排灌设施。环境保护得以强化。实施沿江两岸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的系统工程,逐步达到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国家标准II类以上;江道、滩地、绿点、绿带、古迹等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25%以上。资源效能不断提高。实施沿江两岸土地、山体、水源、能源、人文、景观等各类基础性资源的优化配置工程,逐步提高资源效能,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逐步下降到0.8吨以下,单位GDP水耗(m3/万元)逐步下降到750吨以下,土地产出率逐步提高到每平方公里3亿元以上。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实施沿江两岸生产型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生活型服务业的集约发展工程,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重心的新城市经济模式和产业集群,科技教育、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体育卫生、休闲旅游、会议展览、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增加值在整个流域所占的相对比重达到6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率保持在15%以上,经济的外向度达到70%以上,沿江农村的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其中非农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90%以上。社会进步显示品质。实施沿江两岸城乡一体化的品质工程,城镇建设的区域集中度(按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以南区域计算)达到80%以上,新农村建设中各类公共设施的共享达到当地城镇标准,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饮用水集中供水率和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公众对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环境等“五大生活品质”的认可度达到95%以上。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实现沿江两岸人文资源发掘、优秀文化培育、人的素质提升、和谐社会构建的人本工程,逐步形成高起点、高品位、大文化、大产业、大融合的发展格局,人们对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的追求成为自觉的价值取向,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小于40%,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大于20%,公众对自身权益的满意率大于90%。第三章 空间布局和区域联动一、构筑“四点一轴”滨城框架强化沿江发展城镇主导1。按照交通导向式2(TOD)的城市发展理念,以沿江两岸便捷的交通道路、已有的城镇群落、现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切实加强城镇建设的沿江统筹。在全力推进城镇建设的临浦组团中,将浦阳镇的集镇拓展区和进化镇的欢潭片区,作为杭州大都市临浦组团沿江拓展的城镇节点,着力构筑义桥临浦浦阳欢潭等沿江城镇为空间主体的“四点一轴”滨城框架,形成“全线一城”发展格局和城镇主导下的产业团地集约,使之成为带动我区整个南部区域发展的“中轴线”所在。突出临浦组团极核建设。按照杭州大都市“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构架,着力推进临浦组团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特色街市、产业团地和内外交通网络建设,倾力打造临浦这个组团中心城镇。包括:致力于北岸古镇街道的特色重塑,南岸新区建设的跨江形成,两岸景观长廊的亮点集成;致力于沿江附近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包括文昌阁、觉海寺、东岳行宫、临江书舍、石雕塑群、节孝承恩坊、西施古迹群、峙山景区等历史古迹的整合展示;致力于游憩休闲、大众购物、文化创意、研发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团地集约和平台构建;致力于高楼、别墅、城雕、城标等建筑风格的创新和沿江集群;致力于“江在城中”总体发展格局的彰显和城市功能的拓展、服务能级的提升,使之成为区域服务中心、要素集散中心、人文展示中心和沿江发展的极核所在。打造城镇组团义桥精品。按照“沿江架轴,南北拓展,四镇合一”的规划取向,切实加强义桥这个“三江口”的组团精品区建设。包括:致力于“三江口”以千顷山水为依托、与湘湖旅游度假区相得益彰的休闲旅游基地建设;永兴河在浦阳江注入处包括都市工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在内的产业团地建设和以房地产业为依托的新城市功能区的跨江南拓;新杭甬运河在浦阳江连接处包括物流、联托运、新业态商业、游憩休闲和人居区在内的新城市功能区的沿江东扩;以浦阳江为轴线,包括永兴河、新杭甬运河接口段在内的沿江、沿河两岸景观长廊建设;整体推进与临浦组团中心的空间重组、产业重整、功能重构步伐,逐步形成两大城镇的空间合拢格局。建设滨城节点浦阳新镇。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要求,在浦阳江与凰桐江的汇合处,在两面群山的对峙间,以现有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为依托,通过人居环境的营造、高档房产的开发、旅游精品的打造、第三产业的导入,从各个方面为峡谷内农民提供就地城镇化的条件,逐步形成以山水风光为背景,以游憩休闲为主题,以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集群和互动融合为方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使之成为“全线一城”的重要节点城镇所在。构筑区域边界要塞重镇。按照“合作竞争、区域共赢”的发展思路,在萧山与诸暨的区域边界,以进化镇欢潭片区潜在的人文资源、自然风光、古建筑群和优越的用地条件为依托,通过对沿江区块现有产业、人居环境、特色景点的有机整合和高档房产、宾馆酒店、休闲设施的导入开发,逐步形成与正在迅速扩张着的“浙江中国五金城”相匹配、与未来整个“诸北重镇”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城市功能区域,使之成为区域边界“两地合一”的要塞重镇所在。二、培植“五位一体”产业团地坚持沿江发展的团地支撑。按照城市建设的“精明增长”要求,把沿江城镇建设与产业团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植具有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生产服务、市场流通和城镇扩展功能的“五位一体”产业团地。结合产业团地的培植,致力于大跨度的产业重整、空间重组、要素重置、环境重塑和功能重构,引导各类要素向城镇主导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工业、文化休闲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和都市型农业等各类产业团地的有效集聚,形成沿江发展强大的团地支撑和集约经济规模。实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导向。按照“做强产业、做大服务、做优城镇、做美环境”的长远取向,根据“四点一轴”内产业团地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现实基础和发展张力,坚持科学合理的产业导向,致力于优先发展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适度发展高效低耗和清洁环保工业,控制发展一般加工工业,禁止发展高耗低效和重污染非环保类产业。推进五大实业区建设。按照“团地集约、实业支撑、区域联动、高端突进”的基本思路,着力推进义桥浦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区、临浦潼江商贸物流业集约区、临浦桥南文化产业集约区、浦阳尖山农旅服新业态产业集约区、进化欢潭现代服务业集约区等五大实业区建设,形成五大产业团地“五位一体”联动格局和产业的关联度。其中:义桥浦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区拟建于义桥镇浦阳江西侧属蛟山、罗幕两村的大部辖地,总规划控制面积为5平方公里左右,其发展方向是通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引进吸纳和培育孵化,逐步形成航天航空器械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的集群规模,使之成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南伸区和临浦组团重要的城市产业功能区所在。临浦潼江商贸物流业集约区拟建于临浦镇浦阳江南侧属临一村的大部辖地,总规划控制面积为3平方公里左右,其发展方向是通过吸纳产加销一体、会展贸联动、名特优专营的经营主体,逐步形成包括日用商品、大众食品、农副产品、名优精品等在内的大型超市和专业市场的集群规模,使之成为整个城镇组团的商务主中心所在。临浦桥南文化产业集约区拟建于浦阳江南侧新港村的大部辖地,总规划控制面积(含茅潭江特色旅游区)为5平方公里左右,其发展方向是通过基地环境点缀、特色街市布置、文化氛围营造、产业实体嵌入,逐步形成集文化创意、研发创新、生产制作、产品展销、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规模,使之成为组团核心跨江发展的新基地所在。浦阳尖山农旅服新业态产业集约区拟建于浦阳江东西两侧浦一村和进化镇三浦村的大部辖地,总规划控制面积为3平方公里左右,其发展方向是以南部区域特色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依托,通过在江东(三浦)设立区域性农产品集中加工基地和在江西(浦一)设立超大型的农旅服综合市场,逐步形成集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休闲服务于一体的新业态产业集约规模,使之成为做大节点城镇的拓展区所在。进化欢潭现代服务业集约区拟建于与诸暨交界处的03省道东复线东西两侧岳联、欢潭、新江三村的大部辖地,总规划控制面积(含康居村庄、特色旅游景点打造)为5平方公里左右,其发展方向是通过会议展览、休闲旅游、宾客接待、研发咨询、文化创意、设计检测、市场中介、现代物流等大型服务项目的导入,逐步形成集知识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群规模,使之成为区域边界的要塞重镇所在。三、打造“六景一廊”旅游胜地构建沿江游憩观光长廊。一是结合“100年一遇”标准江塘建设,形成“堤道合一”的沿江观光大道;二是结合沿江生态保育,形成20米宽度的沿江防护林带;三是结合观光大道与防护林带的合成,形成景观小品、艺术塑雕、主题公园等实景群落和观光旅游的轴线伸向;四是结合级航道建设,形成水上巴士游览专线;五是结合做美两岸风景,形成宾馆酒店、会议展览、文化娱乐、运动健身、假日休闲、绅士庄园、银发之家、旅游购物等设施的系列配套服务。通过观光大道、防护林带、实景布置、水上专线和系列服务的有机合成,形成“一江秀水,两岸美景、山水共导、四方客源”的游憩观光长廊,使之成为沿江发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所在。开发六大特色旅游景点。一是在义桥“三江口”的相应区域,通过对云峰山天然旅游资源的发掘整合、背山面水处大面积的湿地保育、小块余陆孤岛高品位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逐步形成“三江揽胜、体验自然”的特色旅游景点;二是在义桥碛堰山的相应区域,通过对浦阳江穿山段与新杭甬运河形成过程的史实挖掘、现存历史古迹的整合展示、大型塑雕艺术的实景打造、西施古迹群的专线连接,逐步形成“萧山峥嵘、温古常新”的特色旅游景点;三是在临浦“茅潭江”的相应区域,通过水上运动、水底世界、水中探秘项目的开发,陆上观光、休闲度假项目的配套,文化创意、艺术创作、工艺制作等文化产业的嵌入,现存文昌阁、觉海寺、东岳行宫、临江书舍、石雕塑群、峙山景区等北岸历史古迹的整合对接,逐步形成“运动健身、文体休闲”的特色旅游景点;四是在浦阳小湖孙和进化元家坞的相应区域,通过对两岸现存桃花水母、历代高僧墓葬群、汤寿潜故居、清葛壮节公故里表等自然、人文景观的整合展示,大型休闲旅游项目的导入和雕塑作品的精典演绎,逐步形成“峡谷掠奇、生态寻根”的特色旅游景点;五是在浦阳江 “下定半岛”的相应区域,通过大型游憩休闲度假项目的引入,逐步形成“汇头翠岛、浦江观光”的特色旅游景点;六是在进化岳驻欢潭的相应区域,通过对“大岩山十景”的恢复整合、岳驻欢潭史实的挖掘、古建筑群的复原打点、东方红水库的扩容利用,逐步形成“林木草堂、欢潭忠义”的特色旅游景点。优化山水人文共导布局。致力于把“六景一廊”建设与整个南部区域的生态保育和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生态优势构筑环境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促使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效应的最大化,全力打造“天人合一、精致和谐”的旅游目的地区域形象。致力于把“六景一廊”建设与净化“二江二河”水体、美化“二江二河”环境、优化“二江二河”资源配置、强化“二江二河”主导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筑以“二江二河”为纽带的旅游群落。包括对永兴河沿线拟建雀山岭水库人工湖景点、楼塔桃花水母生态园景点、楼塔河上两大古镇景点及拟建苍坞、黄石垅水库景点和“三江口揽胜”等旅游群落的打造,对新杭甬运河沿线碛堰山景点、陈家墙门古建筑景点、西施古迹群景点、金山良渚文化遗址景点、蔡东潘故居景点等旅游群落的打造,对凰桐江一带浦阳桃花水母生态园景点、尖山浮桥埠头景点、龙盈山庄休闲观光景点等旅游群落的打造。致力于把“六景一廊”建设与发掘两侧群山旅游资源、开发两侧群山旅游景点、打造两侧群山旅游精品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筑山水互动的旅游群落。包括对西部山区云峰山景区、石牛山景区、云门山景区、通天凸景区、道林山景区、百药山景区的打造和对东部山区越王峥景区、青化山景区、城隍山景区、纱帽山景区、大岩山景区的打造,使之与“二江二河”形成山水共导的旅游格局。致力于“自然的人化与社会的自然化”和谐统一,积极促使实景的打造记录为一种人文,上升为一种文化,组合为一种生态,演变为一种资源,努力实现旅游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生态化。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确立“城乡一体”理念。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在积极构筑“四点一轴”滨城框架、培育“五位一体”产业团地、打造“六景一廊”旅游胜地的同时,确立“民生民本、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坚持新农村建设的城乡统筹和人文关怀,创立新制度、发展新农业、造就新农民、建设新村庄,力求生产生活、创新创业、村容村貌、民俗民风、和谐和畅的沿江一品、区域一品、城乡一品,切实打响新农村建设的沿江品牌,使之成为沿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城乡一体的缩影所在。培育“都市农业”品牌。致力于农业的业态创新,积极培育集约型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拓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景观农业等现代农业的产业功能,不断延长农业产前产后的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致力于农业的机制创新,健全农业的土地流转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城市资本和工商资本对农业的“反哺”力度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强化农业的科技创新和对先进技术的转化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致力于农业的非农化转移,结合城镇扩张、团地建设、市场培育和村庄整合,积极引导城市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向沿江开发,努力促成沿江产业的农工商联营、文旅服联合、产加研联姻、储运销联手,全面提高沿江产业的非农化程度和综合化水平;致力于农业的基地建设,加强沿江水域和腹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规划拟定到2020年,能够逐步形成由“江河养殖”、“山地特产”、“瓜果蔬菜”、“禽畜鸟兽”、“花卉园艺”、“竹木制品”、“码头物流”、“仓储物业”、“农家乐园”、“休闲庄园”等产业群落集约互动的基地建设规模和强大的实业支撑,全面提高沿江农工商、文旅服一体的产业关联度和区域竞争力。打造“康居村庄”品牌。坚持村庄建设的山水共导、人文共和、设施共享、城乡共融原则,逐步将城镇构架区、团地集约区内的农居,通过就地联建、易地重建和“土地换社保”、“宅基地换房”等形式,改造成居民小区和城镇社区。逐步将村庄集群区和散落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然村,通过确定村庄规模、明确村建基地、实行成片整合,打造成与“四点一轴”滨城框架相得益彰的“节点集镇”所在。坚持村庄建设外部形态与内在品质的有效统一,实行空间形态、建筑布局、户型设计、环境容量、基础设施的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使“康居村庄”的建设能够达到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造型别致、结构安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居住舒适、运转简约、城乡一体的境界,并为当地群众所一致拥戴,为整个社会所广泛认同。坚持村庄建设的长远发展取向,实行村庄布点跨村、跨镇的空间重组,规划拟定到2020年,能在沿江建成符合上述基本要求、集居人口分别达到五千人左右的“五大康居村庄”。其中包括:以义桥镇罗幕村为核心,附近村庄逐步归入的农居新村;以临浦镇南江村为核心,附近村庄逐步归入的农居新村;以浦阳镇桃北新村、江西俞村为核心,附近村庄逐步归入的二个农居新村;以进化镇欢潭村为核心,附近村庄逐步归入的农居新村。上述五大康居村庄中的义桥罗幕、临浦南江和进化欢潭三村,最终应随着城镇的扩张成为富有个性特点和历史观赏价值的特色居民社区,而浦阳的桃北新村、江西俞二村,则应随着人口与实业的扩张,成为“城乡两栖”、运转简约、与所在城镇唇齿相依的特色街道所在。创立“富强民生”品牌。按照以人为本和执法为民要求。把改善民生摆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着力造就“经济富裕、保障优越、知识富有、人格健全、文明和畅”的富强民生品牌。致力于在充分发掘效益农业、景观农业、生态农业的产业潜能,有效导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都市工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切实改变农民的分工角色和营生方式,确保全体村民有充分的就业渠道,有灵活的致富门路,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消费水准和经济支付能力,有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共同富裕程度。致力于在搞活村级资本经营、发展村级合作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积累的同时,切实加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全体村民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以及科教文卫体等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制度。致力于在加强公共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水平,着力造就新一代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敢创新的新型农民。致力于在全面提高农民社会地位的同时,切实加强公民的素质教育,引导全体公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身体健壮、心态健康、人格健全的现代市民。致力于在维护社会公平、伸张社会正义的同时,切实加强平安小区、信用社区、文明村庄建设,形成协调和畅的人际关系,造就天地人合的和谐社会。五、推进沿江发展区域联动推进沿江发展与“一团四镇”的区域联动。包括:一是进一步优化“一团四镇”空间布局。依托03省道(含闻戴公路)、03省道东复线、萧山城区至临浦组团快速通道(含所临路、临洪路)等主要纵向道路与义大路、义临路、云临路、戴临路、戴进路、03省道东西连接线等主要横向道路的连通,通过产业重整、空间重组和环境重塑,形成以浦阳江为中心轴、以两翼山地为生态屏、以闻戴路(含03省道)、03省道东复线、萧山城区至临浦组团快速通道三条主要纵向道路为联动带的“一轴、两翼、三带”空间组织结构。二是进一步强化“一团四镇”平台搭建。依托区域内各镇相对集中的工业布点和产业群落,通过健全产业导入机制、优化产业要素配置、加强产业网络连接和在沿江搭建企业集群、技术研发、人才培训、资金融通、营销网络等共同发展平台,形成沿江开发与腹地集约的紧密联动格局。三是进一步加强“一团四镇”生态保育。依托区域内“两江两河”与“两翼山地”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设施配建、生态保育、景点介入,形成山水共导与人文共和的生态联动格局。四是进一步促成“一团四镇”功能对接。依托“一团四镇”已有的城镇规模和地缘相连、物缘相通、文缘相依、人缘相融的禀赋条件,通过城镇建设的规模扩张、功能梯度和“沿江共同发展平台”的合力搭建,形成沿江发展高端突进与“一团四镇”功能互补的城镇联动格局。推进沿江发展与“一港四区”的区域联动。包括:一是依托浦阳江、新杭甬运河、浙赣杭甬铁路、城市地铁通道、杭金衢高速和直达机场的区域干线公路等水陆空交通网络,积极引导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带给萧山的发展要素向沿江一带扩散流动,努力促使沿江经济与空港经济在仓储物流、货物运送、旅游接待、市场培育、团地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联动,进一步扩大空港经济对沿江发展的边际效应。二是依托区域内已有的工业基础和经济规模,积极引导各类产业团地的建设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市江东工业区的对接联运,致力于创新要素的高端引入和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有效嵌入对现有基地进行“嫁接”改造,努力促使整个工业在“退低进高”中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的集群规模。三是依托区域内特有的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积极引导沿江旅游长廊和山区旅游群落建设与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钱江观光旅游带建设的对接联动,把打造旅游精品、培育有氧组团、建设南部生态、做美南部环境与构建“两江一湖”萧山旅游专线一致起来,努力促使“六景一廊”建设成为萧山旅游的“金名片”和南部旅游的集散地所在。四是依托城乡一体化的体制保障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积极引导“一团四镇”建设与杭州大都市江南新城、钱江世纪城中央商务区建设在打造名品精店、康居楼盘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方面的对接联动,努力促使沿江发展成为推进整个大城区建设的拓展方向和空间载体所在。推进沿江发展与“一主四县”的区域联动。包括:一是按照杭州大都市建设的城市构架,依托浦阳江一线特定的区位、生态、自然、环境、资源等禀赋条件,以绕城线三江口义桥出口、萧山南出口和杭金衢高速张家畈枢纽及临浦出口为节点,大力推进大杭州跨江发展的轴线伸向,积极引导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居家旅游、会议展示、商贸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要素向沿江和腹地扩散,形成杭州大都市跨江发展向浦阳江的顺势推进和整个城市经济的区域能级。二是按照构建大杭州都市圈的要求,依托大杭州人流物流信息流规模在南部城镇的沿江扩张,进一步加强与绍兴、诸暨、富阳、临安等四个周边县(市)在研发、制造、生产、加工、销售、储运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抱团合作,在积极拓展产业领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所需城市服务、引领产业发展潮流中不断提升区域价值链分工的前端地位。三是按照“服务全省”的更高要求,依托省会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生活品质之城”的品牌效应,通过进一步加强“沿江一城”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软件”建设,提供城市创业平台,拓展城市服务领域,在努力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中争取更大的发展动力,造就更强的辐射效应,成就更优的城市业绩。第四章 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一、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拓展都市农业生产领域。包括:一是依托河谷平原宜种性广的水土条件,积极引进种植新品种,大力发展满足城市“菜蓝子”需求的各类反季节蔬菜,致力于“新优名特”产品的开发,形成具有区域规模的城市“菜蓝子”专供基地。二是依托沿江流域丰富的山林资源,积极引进林木新品种,大力发展为人们所喜爱的山地食品,致力于林下生物的多样性培植和对现有果木林品质的优化改良,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依托“二江二河”与山区水库的水域资源,积极引进水产新品种,致力于非人工喂养类多年生水产品的繁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渔业生产规模。四是依托设施农业的现实基础,积极引进畜禽新品种,致力于运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大力发展各类肉食产品,形成畜禽养殖、水产放养、作物种植与粪便利用、地力培养、产品提供间互惠互存的生物圈和“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格局。五是依托城市科技的“近水楼台”,借助在杭科研院所力量,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积极开发医药类、食用菌类新产品,形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生物工程类食品生产规模。六是依托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借助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积极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大力发展有机、绿色、营养、保健、休闲、礼仪类精美食品和竹雕木雕、竹编草编、艺术造型、工艺包装类名优精品,形成都市农业特有的文化含量和产业能级。七是依托生活方式的渐变要求,积极开发得以改变产品形状和营养结构,方便储运和有助食疗的农业新产品,形成新优名特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八是依托沿江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农家乐”、“合家欢”、“山里行”、“郊外游”等旅游产品,形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经营规模。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业态创新。包括:一是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坚持“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发展取向,构建“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观光型、服务型”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形成“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开发规模和生产基地。二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约团地。按照“基地园区企业市场”的发展模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旅服新业态产业集约区”集群,使之成为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集约农业、都市农业的品牌和示范基地所在。三是做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适应城市居民“菜蓝子”需求为取向,继续做精“蔬菜、水产、畜禽、花木、茶果”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发楼塔蜜梨、进化青梅、浦阳竹笋、所前杨梅、戴村三清茶、云石生态羊、萧山三黄鸡、浦江美食鱼等特色农产品基地生产规模,形成与“新业态农业集约区”在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经营格局。四是提高农产品品牌率和商标注册率。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基点,致力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和优质农产品知名商标的培育,着力提高整个浦阳江流域农副产品的品牌率和商标注册率。五是形成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继续健全市场、企业、中介、农户“四位一体”稳固的、紧密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内在利益机制,实行各类农副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建设与农业产业链有机延伸的配套互动;继续健全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前端、以各级农科部门和专业服务实体为中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点,连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业科技吸纳应用、研发创新、推广普及网络,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形成与国际国内统一市场相吻合的产业能级和产业的区域竞争能力。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安全保障。包括:一是全面提高浦阳江流域楼塔溪、进化溪、云石溪、大同溪、径游溪、凰桐江、永兴河和浦阳江的防洪能力,完善流域内各类排灌设施,加强万方以上水库的标准化建设。二是继续加强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耕地动态平衡,慎防大气、水体、土地污染导致的植物污染,确保农业安全生产。三是强化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有效实现无公害、无污染农产品的全覆盖。四是健全粮食安全机制,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外协基地建设,增加粮食调节余地。五是推进农业ISO质量体系和食品安全准入制(QS)认证工作,严格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食品的安全生产,确保各类农副产品的安全经营。二、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全面提升工业能级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包括:一是以现有机械、汽配、五金、建材、器械、器材、印刷、包装、纺织、编织、服装、服饰、食品、食具等行业为基础,引导企业把新产品开发与实现企业技术的梯度推移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主要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外来技术对企业的嫁接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以新兴产业的导入、扩充为载体,引导企业把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与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现有行业的产业潜能,切实提升现有行业的产业能级,形成现有产业新的发展空间。三是以新产品的开发、面市为契机,引导企业把营销策略研究、售后服务跟踪与生产工艺改进、产品质量提升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产品的推陈出新和由新产品向新商标、新品牌的及时演进,努力实现产业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四是以社会需求对现有产业的持久认可为依托,引导企业把学习品牌、创建品牌与收购品牌、延伸品牌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由“无牌生产”、“贴牌生产”向“专利生产”、“品牌生产”的积极跨越,形成传统优势产业的“品牌效应”,努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五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导向,引导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致力于采用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改进生产方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运行效率,避免环境污染,形成循环经济模式,努力促使研发、设计、制造、管理、采购、销售的数字化、网络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一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吸纳和培育孵化,积极导入航空器械、电子设备、通信设备、办公设备、医疗设备、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业。二是通过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导入金属材料、有机化学材料、医药化工材料、非金属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硅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三是通过有效吸纳沪杭两大科技辐射中心的溢出资源,积极导入轻小精、智能化文化装备、教育装备、体育装备、水上装备等新兴产业。四是通过强化现有产业主要技术的自主创新,使绝大部分传统优势产业在“退低进高”中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五是通过成长型企业的培植扶持和大型项目的积极引进,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沿江集群规模。严格工业经济生态门槛。包括:一是严格产业的环保要求,所有工业项目的建设必须先行环境评估,慎防项目建设给水体、大气、土壤带来污染。二是严格产业的投资要求,所有工业项目的建设必须先行投资评估,确保项目每征用一亩土地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150万元。三是严格项目的产出要求,所有工业项目的建设必须先行经济评价,确保项目建成后亩均创造年工业增加值在60万元以上。四是严格产业的科技要求,所有工业项目的建设必须先行项目的前期研究,确保项目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五是严格产业的集群要求,所有工业项目的建设必须先行规划衔接,确保产业发展的团地集约由“建园”向“造城”的转变。三、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城市服务功能着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包括:一是发展仓储物流业。逐步形成以义桥三江码头物流中心、临浦潼江商贸物流中心、临浦桥南文化物流中心、浦阳尖山新业态商贸物流中心和所前萧然钢材物流中心及铁路货场物流中心为空间载体,以专业化物业企业、新业态商贸企业、第三第四方物流企业和虚拟物流企业为市场主体,以海关、商检、工商、货运、外管、税务、银行等“大通关”建设为服务共体的沿江与腹地联运互进的区域性仓储物流业集群规模。二是发展交通运输业。逐步形成以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03省道东西复线、浦阳江和新杭甬运河IV级航道为水陆通道,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联营伙伴,以车站、码头、货场、泊地为营行主体的货运、客运、水运、陆运、空运互惠互利的联托运产业化发展格局。三是发展会展服务业。逐步形成以专业场馆和宾馆酒店为承载平台,以设计装潢、广告策划、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物流加工、货物联运、商贸交易为经营主体的会展贸一体化发展格局。四是发展设计、检测业。以实现设计、检测、制造的三者分离为发展取向,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设计公司和专业检测机构,逐步形成建筑设计、装饰设计、市政园林设计、产业流程设计、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检测、消防安全检测、食品卫生检测、生态环境检测等设计、检测业的发展规模和服务能级。五是发展职业技术培训业。适应产业技术的梯度推移和不断增长的就业需求,依托沿江优越的自然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积极吸纳纺织、服装、建筑、机械、医疗保健护理、旅游、农业技术等职业技校建设,大力推进生产企业、劳务中介与职业技校间的相互合作,努力实现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逐步形成高素质劳动力的培训基地和供给基地。六是发展金融服务业。根据区域产业的金融要求,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创业投资、民营企业融资等特色金融服务业,拓展信用担保、资信评级、信用调查征集等金融中介服务,推进金融产品多样化。优先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包括:一是发展研发(R&D)业。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产品开发中心、经济研究中心、营销策划中心、设计创新中心等形式,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和人才合作,逐步形成与本地产业优势相结合的专业技术研发业的发展规模。二是发展咨询服务业。争取在工程技术咨询、工艺流程咨询、生产技术咨询、科技信息咨询、医疗健康咨询等现实基础扎实、市场需求强劲的相关领域先行获得突破。三是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广以专业网站为主要载体的电子商务,形成面向化纤、纺织、服装、机械、钢架结构、农业科技等行业需求的专业信息服务平台,面向金融、保险、财税、医疗、电子政务、工业设计等各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软件咨询、开发、解决方案提供等服务的软件产业链,面向大众的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能级。四是发展创意产业。搭建临浦桥南文化产业集约区和“六景一廊”的创意产业发展平台,着力吸引各类创意设计机构的入驻,大力发展微雕、雕塑、纺织、陶瓷、书画、印石、文学艺术、手工工艺等方面的艺术创作,逐步形成沿江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规模。五是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为契机,鼓励各类产业资本参与和经营文化产业,积极导入文化、教育、体育、新闻、出版、美术、戏曲、游乐等硬件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相应发展音像图书、文化用品、教育装备、体育赛事、广告制作等经营服务,加快推进临浦桥南文化产业集约区建设,努力壮大文化产业。六是发展中介服务业。积极引进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拓展经纪、代理、认证等服务领域,有选择地发展服务于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间组织”,努力提高中介服务能级。协调发展生活型服务业。包括:一是发展大众商业。以产业与人口的沿江集群为依托,有效吸纳各类大型商贸企业落户沿江城镇,加快推进临浦潼江商贸物流业集约区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商贸中心;坚持新农村建设的服务配套要求,积极推进连锁超市下乡,便民商店进村,有效改变农村消费环境,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广泛运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数据变换系统等现代电子网络技术,加快新业态商业创新步伐,积极发展厂商联营、专利连锁、区域特约和电子商务等商业形式。二是发展集市贸易。以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为基本取向,结合义桥三江码头物流中心,临浦潼江商贸物流中心、浦阳尖山农旅服新业态物流中心和所前萧然钢材物流中心及铁路货场物流中心的建设,积极发展农副产品集散贸易,日用品集散贸易和城乡对流的广泛贸易。三是发展休闲旅游业。按照大旅游、大文化、大产业的发展理念,结合“六景一廊”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建设,致力于不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产业内涵,注重美食、茶楼、棋牌、演艺、创意、疗养、保健、时装、化妆、物饰、古玩、美术等特色潜力产业的嵌入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努力促使“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的有效转换,形成从沿江到腹地的“点上精品与面上规模”的强大实业支撑。四是发展商住房产业。把发展商住房与建设生态、人居、创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发适合创业人才、外来务工者、本土居民新生代、大杭州分流人口等不同层次需求的各类房产,努力使整个流域成为山水共导、人文共和的杭州大都市的人居后花园所在。五是发展便民服务业。结合城镇社区和新型村庄建设,运用现代科技和通讯手段,完善社区、村庄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积极发展便民商店、餐饮娱乐、家电维修、家政家教、托幼养老、保险理财、理疗保健、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劳务中介等便民服务行业,形成从社区到村庄的便民服务业产业体系。六是发展特殊群体服务业。坚持以人为本的产业发展导向,积极拓展为妇女、婴童、老年人、残病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特需商品和再教育等方面的特需服务业,形成生活型服务业的“人本效应”和行业的“特色效应”。积极发展沿江“楼宇经济”。包括:一是紧紧抓住“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四个主要环节,在“四点一轴”滨城框架内的城镇核心区块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规格、高品位的商务楼宇,着力吸引一批研发、咨询、设计、创意、文化、商贸、会展、物流、金融、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企业入驻经营。二是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创业条件和产业基础,着力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省内企业总部和本地企业以单建、联建、改建等多种形式,在“四点一轴”滨城框架内的城镇核心区块打造一批“总部楼宇”,努力促使商住房产、企业总部与楼宇经济的兼收并容,逐步形成沿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要素流、产业流的区域集散规模和“楼宇经济”的集群规模,成为沿江发展新的“掘金地”所在。三是切实加强商务楼宇周边公寓、星级酒店、会展、休闲、娱乐及大众购物等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不断提高“楼宇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度,努力扩大“楼宇经济”的产业乘数效应。四是注重楼宇经济发展过程的数字管理系统建设,有效构筑楼宇招商、物业管理等综合服务平台,努力实现业内信息资源的楼宇共享和商圈共享。五是按照新建商务楼宇物业管理达到二级以上资质需求,积极培育物业经营管理品牌,不断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六是按照不同层次的经营需求,积极开发不同档次的商务楼群,努力降低各类商务楼宇的开发成本,有效调节不同需求的楼宇供给量,保持商务楼宇的适度超量供应。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机制。包括:一是建立健全产业用地机制,确保建设用地的三产优先。二是建立健全产业导入机制,全面制定本地企业投资第三产业重大项目在供地、融资、税收、规费、设施配套、准入条件、项目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本地企业抢占服务业发展先机;全面制定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与本地企业在民民合作、民外合作中投资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文化、中介、咨询等重点领域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向服务业的高端行业突进;全面制定对重大税源企业、品牌企业的保护、表彰、奖励制度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多创品牌、不断做大做强。三是建立健全行业准入、税收安全、环境保护等约束机制和人才激励、知识产权保护、价格管理、纠纷仲裁、社会监督等保障机制,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有序运行,确保消费安全。四是建立健全公建配套机制,全面优化服务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五是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制,全面提高政府及其部门的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第五章 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一、加强江塘综合治理,优化沿江生态环境建设“100年一遇”标准江塘。按照城市设防达到“100年一遇”标准要求,实施浦阳江全线堤塘堤脚加固、堤塘加高、堤面加宽工程。2020年前,全面形成两岸“100年一遇”标准堤塘和车行人行畅达便捷的“堤道合一”功能。完善沿江涵闸排灌设施。结合整个流域的水质保护和水系保育,继续加强流域内翻水站、涵闸口门等排灌设施建设,确保整个流域的排灌畅通和高效、安全。形成IV级航道通航能力。结合浦阳江和新杭甬运河IV级航道的一体化建设,严格两岸的江塘管理,合理安排货物与旅游通航码头,确保整条江道的通航顺畅。健全沿江生态保育体系。结合整个流域的生态区建设,有效配建以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态观光为主要功能的沿江、沿河防护林带,实行全流域基本建设的生态控制,并对违章建筑及各类污染源进行全面整治。到2020年,形成沿江两岸20米以上窄幅基干林带与点状绿地和整个流域次生林生态系统互为一体的生态保育体系,使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都市最佳生态区域。造就沿江两岸优美风景。结合“六景一廊”区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有效配建沿江两岸七彩灯光、石雕塑群、艺术画廊、公园绿点、景观小品、茶室酒楼、书院画坊、棋牌琴坊、美容健身等各类硬件设施,使之成为水清可游、岸绿可憩、景美可赏和人文兼容、雅俗共赏的美丽风景线所在。二、构筑水陆交通网络,强化区域交通功能构建内外连接的公路网络。通过新建义大路、义临路、云临路、戴临路、戴进路、云进路(云石经浦阳至03省道东复线)、浦城路(浦阳经城山南至03省路东复线)、浦渔路等八条横向道路和所戴路、临洪路、包洪路、义戴路、湘戴路等5条纵向道路,全面形成包括已建03省道、03省道东复线、03省道东西连接线和临诸公路及沿江观光大道在内的“九横八纵”主干道路网络,并与过境高速公路和通村道路内外连通。构建江河连通的水运网络。以排水、灌溉、蓄水、航运、景观“五位一体”为基本功能取向,加快浦阳江、新杭甬运河IV级航道建设,实施义桥运河码头、临浦潼江码头、浦阳尖山码头、进化浦江码头等货物、旅游通航码头的新建、扩建工程,积极拓展与钱塘江、新安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接入内河互为体系的水上运输专线,逐步形成内外联系、水陆互动、功能互补的航运网络。建设便捷顺畅的公共交通。结合城乡综合交通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