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历史试题 世界史 专题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520049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历史试题 世界史 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三历史试题 世界史 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三历史试题 世界史 专题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历史试题 世界史 专题训练(含答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叙述了特洛伊战争后,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十年,到处遭难。但他不畏困难,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实现,最后在神的怜悯下返回家乡。这表明作者()A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B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C冲破人神关系束缚 D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A【解析】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奥德修斯“追求自我实现”, 体现了人的重要,故选A项;材料中“在神的怜悯下”,体现没有否定神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返回家乡问题上人仍然受到神的帮助,排除C项;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在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学派,远远晚于奥德赛,排除D项。2十四至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建筑设计摒弃一切只为宗教服务的观念,建筑的主题由寺院转变为宫室。古罗马的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构图中的主题,追求数的和谐与人体的比例在建筑中的最完善的体现。上述建筑创作()A单纯复兴古典建筑 B体现人文主义思想C否定罗马教会信仰 D表达强化王权意愿【答案】B【解析】据材料“十四至十六世纪建筑的主题变为宫室追求人体的比例在建筑中的最完善的体现”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创作主要关注世俗生活,凸显人体之美,故选B项;借助复兴古典建筑来表达自己的建筑主张,强调人的价值,排除A项;依然信仰上帝,但反对神学束缚,排除C项;强化王权无法涵盖题目中“数的和谐与人体的比例”,以偏概全,排除D项。31515年,英国政治家托马斯莫尔完成著名的乌托邦。他在书中批判了英国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主张社会实行民主制度,所有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乌托邦全体居民讨论。莫尔的主张()A体现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政治诉求 B反映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C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D设计了未来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答案】A【解析】由材料“主张社会实行民主制度,所有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乌托邦全体居民讨论”可知英国政治家在乌托邦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自由与平等的社会制度,意在强调公平,反对专制,是人文主义时代的政治诉求,故选A项;宗教改革推动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排除B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与1848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设计了未来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排除D项。4启蒙思想家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相反,他们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结果产生了种种违背宗教正统概念的东西。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A批判封建神学和宗教信仰 B发现普遍适应性的自然法则C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D重视人性反对宗教禁欲思想【答案】C【解析】“他们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表明启蒙思想家否认上帝决定人的命运,强调人的理智和个人的价值,故选C项;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神学,但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项;发现普遍适应性的自然法则的是科学家,不是启蒙思想家,排除B项;重视人性反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是文艺复兴,排除D项。5下表是1600年欧亚部分商品交易统计表,这反映了()商路商品重量(万镑)亚洲好望角欧洲胡椒100200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共约3565亚洲地中海欧洲胡椒300400丁香等70100生丝50A海上贸易后来居上 B贸易商品种类单一C传统商路依旧活跃 D香料贸易利润巨大【答案】C【解析】据“1600年欧亚部分商品交易统计表”可知,1600年,新航路已经开辟,各地之间贸易往来频繁。“亚洲一好望角一欧洲”属于新航路线路,“亚洲一地中海一欧洲”属于传统航线。据两条航线的运输数据可知,传统航线的商品贸易总量多于新航线的贸易总量,反映了传统商路依旧活跃,故选C项;表格中传统航线的商品贸易总量多于新航线的贸易总量,海上贸易并未后来居上,排除A项;据“胡椒、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可知,贸易商品种类丰富,排除B项;表格中仅呈现新老线路均有运输较大数量的香料,但并未提及其具体的销售价格与成本,未能反映出利润情况,排除D项。6于欧亚非地区而言,“美洲对旧世界作出的真正正面贡献,是它的植物大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欧亚非地区广泛种植传播所产生的主要作用是()A是早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方式 B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充足原料C极大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D减少小麦水稻种植改变了粮食结构【答案】C【解析】“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欧亚非地区广泛种植”,这些农作物的显著特点是产量高, 使得世界的粮食产量大增,缓解了欧亚非地区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故选C项;早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是殖民掠夺,排除A项;“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在欧亚非地区广泛种植”,这些农作物的种植主要是解决了人的口粮问题,不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充足原料,排除B项;材料说明美洲作物在亚非拉地区的广泛种植,这样就解决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材料无法体现小麦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排除D项。7荷兰人创始了中西茶贸易。荷兰进口的茶叶不仅用于本土消费,还促进了茶在欧洲乃至北美的传播。随着饮茶之风的逐渐传播,进入18世纪,英国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此现象()A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 B改变了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促使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答案】C【解析】由材料“荷兰进口的茶叶不仅用于本土消费,还促进了茶在欧洲乃至北美的传播”可知荷兰人进口的茶叶在欧洲和北美也有消费,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由材料“进入18世纪,英国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可知茶叶贸易导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C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且材料并未提及中国,排除B项;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工业革命的发生,材料强调的是16、17世纪殖民扩张时期的茶叶贸易,排除D项。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例如1788年,在英国142个纺织工厂中共有35000童工和31000女工,而男工则仅有26000人,且妇女和儿童所得的工资仅为成年男工的三分之一。材料旨在说明()A机器使用减轻劳动强度 B机器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C成年男性工人大量失业 D妇女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案】B【解析】由材料“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共有35000童工和31000女工,而男工则仅有26000人,且妇女和儿童所得的工资仅为成年男工的三分之一”可知妇女和儿童的工资远远低于成年男性,因此机器大生产时代资本家大量雇佣妇女和儿童,机器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故选B项;机器使用增加了妇女和儿童的劳动强度,排除A项;机器大工厂时代成年男性并未失业,排除C项;材料强调妇女和儿童处于被剥削也压迫的地位,不能得出起主导作用的结论,排除D项。91839年,英国墨尔本政府在围绕重要政策表决时仅获得下院5票的微弱多数,首相墨尔本决意辞职。而维多利亚女王不愿邀请皮尔组阁。墨尔本说,一位立宪君主随时有接受反对党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的义务。女王只得请皮尔组阁,但皮尔要求女王撤换宫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墨尔本最终继续留任。这反映了()A议会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C君主立宪政体受到严重挑战 D国王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墨尔本说,一位立宪君主随时有接受反对党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的义务。女王只得请皮尔组阁,但皮尔要求女王撤换宫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墨尔本最终继续留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墨尔本和皮尔就组阁问题进行的讨价还价,反映出其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到今天英国议会仍然是其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A项;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就组阁问题展开的争吵,并未影响宪法与君主立宪政体的稳定性,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的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权力不能凌驾于内阁之上,排除D项。10“根据司法审査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做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法律违宪。”材料表明,美国()A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B分权与制衡机制己遭到破坏C罗斯福新政事实上己破产 D最高法院有权否决违宪法令【答案】D【解析】“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法律违宪”得出最高法院宣布新颁布的法律违宪,因为最高法院有权否决违宪法令,故选D项;美国推行三权分立原则,司法权没有凌驾行政权之上,排除A项;最高法院宣布违宪,这是美国法律规定的,并不是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没有破产,只是罗斯福新政中加大政府开支,加大了国家的财政压力,排除C项。111871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指出“工人合作社联合会组织的调查委员会受委托,统计那些应该交还给工人的、原业主遗弃的工场和编制财产清单册。于是剥夺者被剥夺了”。这表明巴黎公社()A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指导 B打碎旧的上层建筑C注重建立企业财产管理制度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答案】D【解析】据材料“工人合作社联合会组织的调查委员会受委托,统计那些应该交还给工人的、原业主遗弃的工场和编制财产清单册”可知,巴黎公社统计应该交还给工人的财产清单,维护了工人的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故选D项;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直接指导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城市政权,不具有全国性,因此法国大部分仍是资本主义制度,旧的上层建筑依然存在,排除B项;巴黎公社统计那些应该交还给工人的、原业主遗弃的工场和编制财产清单册的目的是维护工人利益,并不是建立企业财产管理制度,排除C项。12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依据进化论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与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这种思想()A极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有力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进程 D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答案】D【解析】据材料“成功的个人与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可知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从生物学领域引入了人类学和民族学中,以此来论证种族的优胜劣汰,为西方近代殖民侵略进行辩护,故选D项;进化论产生于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北美已经完成独立,排除A项;科学社会主义成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排除B项;进化论产生于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启蒙运动已经完成,排除C项。13西方某文学流派强调创作要看透一切的悲观绝望,让人洞见到精神空虚、生存无聊的永生性,以此置人于弃绝一切尘俗妄念的澄明境界,从而使人获得一种认识必然后的自由。与该流派风格相似的作品是()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答案】D【解析】由材料“看透一切的悲观绝望,让人洞见到精神空虚、生存无聊的永生性,以此置人于弃绝一切尘俗妄念的澄明境界,从而使人获得一种认识必然后的自由”可知该文学流派注重表达自我,流露出作者迷茫、悲观、失望等复杂的心理特征,表现出反传统、反理性的创作风格,属于现代主义,故选D项;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代表作,排除A项;日出印象属于印象画派,排除B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排除C项。14下面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流行的一首歌曲,它用缓慢的音调述说着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梦,反思战争、种族歧视给世界带来的罪恶和痛苦。据此推断,与该歌曲风格最相近的作品是()A拾穗者 B日出印象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答案】C【解析】据材料“反思战争、种族歧视给世界带来的罪恶和痛苦”可知该风格是现代主义,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作品,故选C项;拾穗者是现实主义,排除A项;日出印象强调光和色,是印象画派,排除B项;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画作,排除D项。151921年1月,苏俄决定取消对出版物的货币结算,实行报纸免费分配的办法,列宁认为“这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了一步”,但这一办法给报社造成了经济困难。于是,同年11月苏俄又恢复了报纸订阅制。这说明()A苏俄暂时放弃向社会主义过渡 B报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阵地C物资匮乏造成出版业经营困难 D政策调整受到市场规律影响【答案】D【解析】由材料“1921年1月,苏俄决定取消对出版物的货币结算,实行报纸免费分配的办法”、“但这一办法给报社造成了经济困难。于是,同年11月苏俄又恢复了报纸订阅制”可知1921年1月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取消商品买卖,实行报纸免费分配,但该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给报社造成经济困难,1921年11月,苏俄已经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这一时期报纸订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推动报社发展,说明政策调整受到市场规律影响,故选D项;“放弃”表述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意识形态的斗争,排除B项;造成报社经营困难是政策问题,且材料不能体现出物资困乏,排除C项。16据统计,整个苏联时代的最高粮食年产量都未超过沙俄时期,斯大林上台后大力推进农业集体化运动,下图是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A是份精心伪造的虚假史料 B真实表现了集体农庄场景C可用于研究农业集体化运动 D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答案】C【解析】宣传画反映了苏联农民集体劳作,运用机械化收割粮食,反映了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幅宣传画可以研究集体农庄的史实,故选C项;宣传画是斯大林政府对集体化运动的鼓动,不是“伪造”的,排除A项;宣传画带有一定的憧憬和夸张,会超出“真实”粮食产量及劳动热情,排除B项;宣传画体现的是粮食丰收、农民干劲高涨,不是“弊端”,排除D项。171953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发展受到国内政策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折线图是()【答案】A【解析】由材料“1953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发展”结合所学,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推动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但农业改革脱离实际导致后期农业生产呈现下降趋势,20世纪60、70年代,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农业发展有限,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农业呈现下滑趋势,故A项符合不同时期农业改革的时代特征,选择A项符合题意。18罗斯福新政发行的货币超过了当时美国商品交易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又减轻了物价的上涨给工商业生产者造成商品供不应求的印象,于是他们扩大生产,雇佣更多的工人。材料表明()A罗斯福的金融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B灵活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通货膨胀必然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D新政促使资本家改善了工人的工资待遇【答案】B【解析】由材料“货币贬值又减轻了物价的上涨给工商业生产者造成商品供不应求的印象,于是他们扩大生产,雇佣更多的工人”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货币贬值缓解了经济危机,说明灵活的货币政策能够刺激经济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罗斯福的金融政策缓解了经济危机,排除A项;“必然会”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罗斯福新政时期的金融政策,并未提及社会福利方面改善工人工资待遇的信息,排除D项。19据美国外交档案记载,在整个1946年冬天,美国国务院都在围绕“欧洲重建”这一主题展开工作。1947年初,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形势的持续恶化加剧了美国人对欧洲的担心,也加强了他们复兴欧洲的决心。美国此时关注欧洲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C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D欧洲经济陷入困境【答案】C【解析】据材料“1947年初,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形势的持续恶化加剧了美国人对欧洲的担心”可知,美国复兴欧洲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威胁,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故选C项;1955年,华约的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是措施,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20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这共同利益就是避免美苏战争,而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这表明()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多极化格局对美苏形成制约C美苏意识到世界大战的危害 D冷战符合美苏两国共同利益【答案】C【解析】据材料“这共同利益就是避免美苏战争,而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可知,美苏尽管处于危机当中,但都在避免战争,说明他们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美苏关系,而非世界形势,且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多极化格局,排除B项;据所学,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对美苏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排除D项。211960年3月,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后,戴髙乐访问苏联,并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推动东西方缓和。戴高乐的主要意图是()A反抗美国霸权 B寻求苏联支持C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D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答案】C【解析】据“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后,戴髙乐访问苏联,并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推动东西方缓和”可知,其目的在于摆脱美国的控制,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美国,且反抗美国霸权的目的也是从本国利益出发,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东西方缓和”,并未直接寻求苏联支持,排除B项;据“缓和、谅解、合作”“改善苏法关系”“推动东西方缓和”可知,此时的法国重在缓和关系,并非挑战战后国际秩序,排除D项。22据报道,美国商务部以提高芯片“供应链透明度”为由,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纪录等数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如果他们不自愿分享信息,她可能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这表明()A美国力图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 B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根本C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 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阻力【答案】D【解析】据材料“如果他们不自愿分享信息,她可能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可知美国商务部通过强制手段,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纪录等数据,说明经济全球化受到美国的霸权主义的阻碍,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阻力,故选D项;美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全球芯片问题,而是为了保护其对芯片的垄断地位,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美国的霸权措施,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根本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说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增强,各国经济依赖性空前加强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23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大事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经济全球化从少数国家提倡到所有国家普遍接受B世界贸易从原则和理念发展到制度化、体系化C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消除了贸易壁垒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发展且获利最丰【答案】B【解析】由材料“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知关贸总协定发展到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说明世界贸易不断向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故选B项;“普遍接受”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贸易壁垒并未消除,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排除D项。24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出口量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90年占比为25%,1991年占比为29%,1992年占比为30%,1993年占比为32%。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总额年递增率达到85%,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这表明()A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贸易的主体 B发展中国家冲击既往的经济格局C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D全球化增加了世界经济失控风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出口量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外贸总额增速甚至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率,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冲击既往的经济格局,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贸易的主体依然是发达国家,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仅以发展中国家外贸总额的提高,不能说明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在缩小,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发展中国家冲击既往的经济格局,并没有涉及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排除D项。251917年4月,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提出:“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战争使帝国主义陷于分裂并造成某些国家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而使得无产阶级在最薄弱的环节冲破帝国主义链条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可能。”这一论断()A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B为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C提出以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D标志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答案】B【解析】据材料“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战争使帝国主义陷于分裂并造成某些国家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而使得无产阶级在最薄弱的环节冲破帝国主义链条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可能”,可知列宁认为俄国处于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一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存在胜利的可能性,这为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故选B项;1917年89月,列宁完成了国家与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出了重要发展,时间不符,排除A项;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排除C项;十月革命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力,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的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社会向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材料二1901年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诗文,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她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8分)(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初兴时期的“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2分)【答案】(16分)(1)角色变化:由家庭妇女成为拥有独立财产权的社会劳动者。(2分)特点:范围广,涉及众多经济部门;得到法律保护;投资经济活动规模和数量有限。(3分)背景: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创造了更多的投资环境;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竞争压力大。)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3分)(2)主要内容:兴女学、男女平权(倡女权)以促进社会改革和国家富强。(2分)影响: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冲击封建思想、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利于救亡图存运动发展;有利于社会习俗的文明进步;有利于妇女个性解放。(4分)(3)认识:近代妇女解放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进步推动妇女解放);妇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2分)【解析】(1)第一小问角色变化,据材料一“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力,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得出由家庭妇女成为拥有独立财产权的社会劳动者。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得出范围广,涉及众多经济部门;据材料一“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得出得到法律保护;据材料一“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的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得出投资经济活动规模和数量有限。第三小问背景,结合第一和第二小问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即从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思想解放的角度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据材料二“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得出通过兴女学、男女平等来促进社会改革和国家富强。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社会习俗的变迁以及妇女解放等角度分析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男女平等等方面来得出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从17世纪起,伦敦是一座开放城市,因为没有任何军事威胁,所以能相应地扩展。1666年,伦敦城区大部分和西部城郊的一半被一场大火破坏了。这样就有可能在同一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建造英国的首都。那时最著名的建筑家们呈交给国王一系列设计方案。经过几十年的斗争,英国的君主政体才刚刚得到巩固,既没有权威也没有实施这些项目的经费。伦敦出现了贵族和资产阶级土地占有者通过多种投资方式而形成的“装饰品”,他们建造的建筑物与众多私人或公用的公园、绿地相问并存;街道和广场四周是同样格式的建筑物,中间是花园。摘编自【意】L贝纳沃罗著世界城市史材料二到了18世纪后半叶随着人口的密集,旧城区地下排水管网老化破损、城市道路泥泞肮脏,居民出行叫苦不迭,伦敦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了。伦敦人在以改善环境为目的的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建设了花园广场、园林广场等意大利风格的广场。同时,郊外扩张也开始进行。18世纪后期开发的重点是位于泰晤士河北岸的西部新居住区,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的贵族绅士们开始涌入这里。伦敦的整体风格保持着“内富外贫”的传统城市模式。在19世纪后期旧城区穷人和富人共存的现象逐渐消失。摘编自【韩】李永石等著一座城市一部历史(1)据材料一,归纳17世纪伦敦城规划、建设过程的特点,并分析成因。(7分)(2)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后期伦敦城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其背景。(8分)【答案】(15分)(1)特点:相对开放;全新规划;专业(建筑家)设计;多方投资;崇尚自然。(任答1点给1分,共3分)成因:没有军事威胁,伦敦大火,有重新规划建设的空间;资产阶级革命;君主权力受到约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崛起。(任答1点给1分,共4分)(2)变化:改善环境,建设花园广场,升级基础设施;扩张郊区,开发新区;大量中产和富人涌入新区,贫民区与富人区划分明显。(任答1点给1分、共4分)背景:城市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老化;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集;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壮大;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贫富差距扩大。(任答点给1分,共4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从17世纪起,伦敦是一座开放城市,因为没有任何军事威胁,所以能相应地扩展”可知,相对开放;据材料一“这样就有可能在同一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建造英国的首都。那时最著名的建筑家们呈交给国王一系列设计方案”可知,全新规划、专业(建筑家)设计;据材料一“伦敦出现了贵族和资产阶级土地占有者通过多种投资方式而形成的“装饰品”可知,多方投资;根据材料“他们建造的建筑物与众多私人或公用的公园、绿地相间并存;街道和广场四周是同样格式的建筑物,中间是花园”可知,崇尚自然。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一“因为没有任何军事威胁”“1666年,伦敦城区大部分和西部城郊的一半被一场大火破坏了”可知,没有军事威胁,伦敦大火,有重新规划建设的空间;据材料一“经过几十年的斗争,英国的君主政体才刚刚得到巩固,既没有权威也没有实施这些项目的经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君主权力受到约束;据材料一“伦敦出现了贵族和资产阶级土地占有者通过多种投资方式而形成的“装饰品”可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崛起。(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伦敦人在以改善环境为目的的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建设了花园广场、园林广场等意大利风格的广场。同时,郊外扩张也开始进行”可知,改善环境,建设花园广场,升级基础设施、扩张郊区,开发新区;根据材料“18世纪后期开发的重点是位于泰晤士河北岸的西部新居住区,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的贵族绅士们开始涌入这里”“伦敦的整体风格保持着内贫外富的传统城市模式”可知,大量中产和富人涌入新区,贫民区与富人区划分明显。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二“到了18世纪后半叶随着人口的密集,旧城区地下排水管网老化破损、城市道路泥泞肮脏,居民出行叫苦不迭,伦敦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了”可知,城市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老化、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壮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据材料二“内贫外富”的分布格局可知,贫富差距扩大。第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