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分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2496552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选修三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分析一、【设计思考】1、我相信文本是朴实的,我更相信朴实才是真;举例: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 300万股,创历史最高记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美国经济陷入绝境,史称“黑暗的十月”。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了。(P46第1段)2、我相信学生能读懂白话文,但我不相信他们能把握文章的脉络(文气); 举例:P46第1、2、3段。脉络(3W):what 、why、 how3、我相信学生能读懂白话文,但我不相信他们能清晰的表达;举例: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记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美国经济陷入绝境,史称“黑暗的十月”。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了。(P46第1段)清晰表达:主语+谓语+宾语(广告词与说明书的语言)示例1: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示例2: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4、我相信学生能读懂白话文,但我不相信他们能清晰的分析;“当事方”举例:慕尼黑阴谋5、我相信老师们找新材料的能力,但我不相信这会比文本更好的培养能力、训练方法。我们曾经的口号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二、【设计思想】立足文本,以自主阅读和规范表达为中心。1、文本:除正文外,包括课前导语、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阅读思考、图表等。2、自主阅读:教师紧扣“指导意见”的“学习要求”设计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解决问题。3、规范表达:表达是对学生自主阅读效果的检测,是学生对文本的再认识。(1)表达须简洁规范,读薄文本 基本的表达模式:主语+谓语+宾语 (2)表达须史论结合,挖掘文本三、【单元分析】1、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其中,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其影响至今不衰,表现在(1)这场战争充当了历史教员,人类认识了战争的反人类性;(2)这场战争充当了历史教员,人类不断从中汲取和平发展的智慧。2、框架(1)历史背景(第1、2、3课)第1课:经济大危机等因素影响下各国的选择,一方面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一方面美国民主和平力量得到保存和发展。第2、3课:一方面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一方面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的展开;一方面西方大国绥靖,助长法西斯侵略,导致集体安全的落空;一方面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轴心集团形成。(2)战争经过第4课:爆发和西线战事:一方面德国的节节胜利;一方面戴高乐、丘吉尔的坚决抵抗。第5课:扩大:一方面德国突袭苏联、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一方面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第6课:转折:一方面在各大战场法西斯的惨败;一方面人民看到胜利曙光。第7课:胜利:一方面是盟军的反攻,一方面是法西斯的覆亡。(3)战争影响第8课:这是人类空前的浩劫(人、物、财;大屠杀;破坏文化遗产);政治格局、政治版图的变化;战后科技革命人类从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增长了智慧四、【单元教学目标】1、课标内容(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2、指导意见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要求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了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认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发展要求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说明教学本课应注意结合必修二专题六的相关内容。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了解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侵略的抵抗;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感受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为抵抗法西斯侵略所作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精神。发展要求说明教学时注意将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放在当时整个世界局势下进行考察,从而更好地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基本要求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教训。发展要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说明教学本课内容时要注意与前2课内容的联系与整合,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基本要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了解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了解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及其影响。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溃败原因的了解,汲取历史教训。发展要求说明“北非战场的激战”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基本要求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体会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大战争的过程也是不断将其自己套进绞索的过程。发展要求说明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本课内容中重大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及影响。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基本要求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体会反法西斯力量坚韧不拔的意志、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发展要求说明本课集中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阶段的四场重大战役,教学时要注意联系上一课的内容:正是政治形势的根本转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才迎来了军事形势的转折。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基本要求知道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知道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知道德国、日本投降的经过。感受反法西斯战争中杰出人物的智慧和优秀品质。发展要求探讨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说明教学本课要注意和前几课相关内容的联系,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脉络。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基本要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知道德、日法西斯所犯下的主要暴行;简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痛恨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感悟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发展要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说明教学本课内容应注意“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并重视对现实的启示。3、单元目标表述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战争的基本脉络,进程中重大事件。分析战争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概述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和表达,初步掌握 “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及规范表达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法西斯所犯下的罪行,坚定与反人类罪行作斗争的信念;认识西方大国所犯下的过错,坚定对反人类罪行决不姑息的信念;认识人类用智慧赢得的胜利,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五、【课时教学设想】第1课时教学方案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 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实足乐观。 柯立芝 1928年国情咨文问1:“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请结合书本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问2:“我国未来之前途,实足乐观”,但一年后,美国人民却乐观不起来,请指出该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问3:概述这一事件造成的影响。 生自主阅读,表达问4:简述德意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经过。问5: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就文本的其他材料设计问题。第2、3课时教学方案问1:指出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问2:面对法西斯侵略,各国(各种力量)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生自主阅读,表达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不必要的战争。”P57 【学思之窗】法西斯国家的实力远不像西方国家想象的那样强大。希特勒承认:“进入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我就不得不在一周内从埃塞俄比亚撤退”。问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丘吉尔把二战称为“不必要的战争”?(分析绥靖政策的影响)问4: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第4课时教学方案问1:根据文本,分析波兰速亡的原因。问2:阅读P62材料,指出作者是如何分析法国速亡的原因的?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生自主阅读,表达阅读P55【资料回放】张伯伦的讲话与P60 【资料回放】丘吉尔的讲话,回答 问3:两者对德国法西斯态度有何异同?揭示转变原因。 问4:结合不列颠之战,谈丘吉尔的态度。小结:在西线战事中,保留了胜利的力量(敦克尔克撤退),磨砺了胜利的决心(戴高乐、丘吉尔)。希特勒在西线受阻后,将向何处去?第5、6课时教学方案问1: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问2:分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生自主阅读,表达“互信”材料一:萧条遍及世界,“各自求生”和“以邻为壑”成为各个国家的信条。1930年5月美国提高关税,将平均关税率由32%提高到40%。这招致其他国家的怨恨和报复。材料二:英国外交大臣这样描述1932年的国际形势:“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材料三:在欧洲政治家中,许多人把德国当作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最好壁垒。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转向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材料四:1942年初,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并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英法不信任的原因。(2)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英国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3)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制约国与国之间“互信”有哪些方面的因素?(4)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的态度影响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第7课时教学方案问1:设计表格(文字变图表)二战盟国召开的重要国家会议(包括:名称、时间、与会国、内容、意义)问2:指出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问3:请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第8课时教学方案导入:在帝王死去的地方那支老枪抽枝发芽成了残废者的拐杖 北岛太阳城札记和平问1:概括二战的影响。问2: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论述二战的启示。结语:谁是胜利者?读P76三幅图片:胜利者的世界、失败者的世界、幸存者的世界斯大林曾经说过,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今天我们可以说,是人类,人类对和平的追求,人类化解危机、谋求共生共荣的智慧。六、【几点反思】1、“意见”成为纲领2、学生表达能力不断提高3、新课程理念得到体现(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 (2)教师教学方式发生转变(3)文本的功能发生了变化 七、【问题探讨】1、亲近历史:到底是亲近历史的感性,还是亲近历史的理性;是亲近历史的趣味,还是亲近史法。2、史料选集:(略)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