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押题密卷3注意:图片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大小卷面总分:61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61题练习次数:2次 单选题 (共35题,共35分)1.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基本内容范围主要有()。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2.党的()是毛泽东党建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和最核心的内容。 A.组织建设 B.党性修养 C.作风建设 D.思想建设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突出特点。 3.下列表述反映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是()。 A.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B.教育首要功能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 C.应当根据社会需要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 D.社会发展有赖于个人发展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等。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不包括()。 A.拓宽知识视野 B.更新知识结构 C.勇于探索创新 D.乐于廉洁从教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是: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D项属于“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 5.某学校二年级(1)班来了一位非常安静的新同学,班主任在介绍她时,称她为“星星的孩子”,则该新同学具备的特征可能不包括()。 A.存在社会交往障碍 B.存在交流障碍 C.兴趣广泛 D.有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患者通常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和交流障碍,存在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6.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暗示教学法 B.发现教学法 C.探究研讨法 D.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一研讨法和纲要信号图教学法是由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的。 7.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倡“平行教育”,“平行教育”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8.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的“新三中心”指的是()。 A.教师、书本、课堂 B.儿童、活动、课堂 C.儿童、经验、活动 D.儿童、书本、活动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杜威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考虑过儿童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经验、活动的新三中心论。 9.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A.夸美纽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10.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11.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这就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原理,“举一反三”和“闻一知十”所列举的都是同一类事物,不改变新学习内容的实质。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具体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活动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12.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的主要形式是()。 A.听觉 B.视觉 C.语义 D.图像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长时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有两种方式,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即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其中语义编码是主要的编码形式。 13.下列关于加盖公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落款单位应居于公章正中 B.发文机关的印章可与署名机关名称不相符 C.联合行文时,只需加盖主办单位公章 D.公章要上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发文机关的印章与署名机关名称必须相符。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 14.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试误说。 15.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项的作者与其他作品的作者不在同一个朝代() A.醉翁亭记 B.石钟山记 C.小石潭记 D.岳阳楼记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 16.根据知觉反映客观对象的特性不同进行分类,不包括()。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触摸知觉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 17.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这属于()领导方式。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迁就型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民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班主任尊重学生,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引导。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更有可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18.20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徐特立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陶行知在教学上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9.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差异是课程标准确立了()。 A.操作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体验性目标 D.知识性目标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确立体验性目标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差异。通过体验性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21.某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跟前一段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这种评价类型是()。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诊断评价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 22.人们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才能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A.暗适应 B.明适应 C.嗅觉适应 D.感觉对比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但很快就习惯了,这种现象叫明适应。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23.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有何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这体现出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A.个别性 B.义务性 C.基础性 D.免费性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基础性。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小学教育是基础。全民性。从广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从狭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24.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一般性发展目标 B.情感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 D.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25.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 D.边缘性学科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26.德育方法的运用应该依据德育内容、德育目标和学生的()。 A.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B.年龄特点和学习效果 C.个性差异和学习态度 D.个性差异和学生愿望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德育方法的运用应该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教育的社会属性表明,教育具有永恒性,即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8.教育既有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这种观点反映了教育具有()。 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题干中的观点反映了教育具有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29.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正常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A.物价水平下降或者通货紧缩 B.物价水平上升或者通货膨胀 C.就业机会减少或者失业率提高 D.通货紧缩或就业机会增加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进而扩大赤字的方式实现,这一般会导致物价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是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使得货币供给大于需求,货币贬值,一般会导致通货膨胀。 30.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活动的要求。这种意志品质被称为意志的()。 A.自制力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31.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有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 A.教师上课的心情 B.教学环境的好坏 C.教学报酬的多少 D.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包括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等。 32.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认为,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 A.学生、教学目的、课程 B.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环境 C.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D.教师、学生、教学评价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三要素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由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构成的。 33.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寅学制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壬戌学制是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学制。 34.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情景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记忆按照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35.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贯彻(),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多选题 (共10题,共10分)36.中国现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发展是目的 B.发展是保障 C.改革是动力 D.稳定是前提 正确答案: A、C、D 本题解析: 我国现阶段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坚持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37.按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 A、B、C 本题解析: 根据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38.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分组教学 正确答案: A、C 本题解析: 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 39.在活动式的教学理论体系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教师是顾问、咨询者 B.重视掌握知识的量,强调知识的积累 C.强调通过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 D.重视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热爱 正确答案: A、C、D 本题解析: 活动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布鲁纳。强调通过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质;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思维的过程,强调掌握知识的方法;强调内在动机,重视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热爱:重视教师的引导。教师是顾问、咨询者;学生是主动的分析、探索者。接受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凯洛夫。强调积累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量;重视学习的结果,重视思维的结果;强调外在动机;重视教师的讲授,教师是讲授者;学生是主动的或被动的学习者。 40.下列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B.在知识传递中,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工程师,而是苏格拉底式的“助产士” C.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D.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 正确答案: A、B、C、D 本题解析: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故A项说法正确。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教学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需要增进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故B项说法正确。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故C项说法正确。学生不是头脑空白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依据已有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故D项说法正确。 41.关于德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B.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重要导向 C.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D.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正确答案: A、B、C 本题解析: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42.内在学习动机是心理结构中自觉、最稳定、最高效、最持久的学习动机,下列属于内在学习动机的是()。 A.求知欲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表扬 D.兴趣 正确答案: A、D 本题解析: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43.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人不得被学校聘用为工作人员() A.张某曾因强奸罪被法院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B.李某曾因交通肇事罪被法院判有期徒刑两年 C.王某曾因偷开他人电动车而被公安机关拘留十日 D.赵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而且尚未痊愈 正确答案: A、B、D 本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44.陶冶的主要方式有()。 A.人格感染 B.课外活动 C.艺术陶冶 D.环境陶冶 正确答案: A、C、D 本题解析: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其方式主要有人格感染、艺术陶冶和环境陶冶。 45.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包括()。 A.成分性智力 B.经验性智力 C.实践性智力 D.情境性智力 正确答案: A、B、D 本题解析: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智力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填空题 (共11题,共11分)46.根据课程任务不同,课程类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_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正确答案: 拓展型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7._是指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阅读、写作、心算、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正确答案: 智力技能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8.教师在撰写教学目标时要尽可能清晰具体,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_和表现程度。 正确答案: 行为条件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9.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_是核心。 正确答案: 思维力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0._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正确答案: 元认知调节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1._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2.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_,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正确答案: 普通教育学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3.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新的“三中心”,即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和_中心。 正确答案: 学生(儿童)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4.概念学习在意义学习中既以代表学习为前提,又为_奠定基础,所以它是意义学习的核心。 正确答案: 命题学习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5._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儿童早期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 正确答案: 附属内驱力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6.在学校教育中应以活动课程为主、以学科课程为辅。 正确答案: 附属内驱力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问答题 (共5题,共5分)57.目前的教学评价注重质性评价,量化评价因容易造成唯分数论”,所以应弱化或取消量化评价。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不全面。因为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1)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补充与革新(2)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新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突破了传统评价那种甄别与选择的倾向,建立一种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进步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3)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4)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5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根据上级通知,学校选派小学二年级数学科任老师参加两周的业务进修,并安排李老师代课,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了,李老师匆忙在屏幕上呈现课外作业:教材全解练习X,715题;优化设计专题X,18题;天天练练习X,814题。教室里顿时躁动起来次日上午李老师收作业时,有的同学交了专业的作业本,有的同学交了册子,有的同学说老师没有讲清楚什么时候交。依据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分析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课外作业的布置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李老师的作业内容不合理。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作业的内容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李老师呈现的作业均为固定设置的习题册,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效果不明显。 (2)李老师布置的作业分量过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李老师一次课留了三本习题册上的习题作业,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作业分量过多。(3)李老师的作业要求不明确。教师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交作业时学生对于作业的要求和规则不清晰,导致没有都完成作业或完成的要求不一样,这是由于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讲清楚要求,没有规定好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除此之外,李老师在布置作业的形式上,过于单一。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确定作业的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可以有如下几种:第一,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如复习、预习教科书等。第二,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提问,如朗读、阅读、复述等。第三,各种书面作业,如书面练习、演算习题、绘图等。第四,各种实践作业,如观察、实验、测量、社会调查等。李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仅有书面的练习题,并没有综合多种形式,不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5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下午的班会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一。李老师的行为,遵循了以下德育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刘老师给同学们观看纪录片,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认识;让学生讨论“有何感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讨论“我们能做什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这几个方面人手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刘老师没有灌输给学生相应的德育思想,而是通过呈现情境,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这完成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能够促进学生对外部道德要求的内化,是个体的心理活动的积极结果。(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开始,有同学把献爱心等同于捐款,并产生不满情绪,后来,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集体的影响下,大家纷纷能够转变观念,把献爱心的形式多样化,并且道德认识呈现积极倾向。这体现了刘老师能够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的积极转变。(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刘老师没有对于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认识立马纠正,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从而帮助学生促进品德认识的逐步提高。 6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辛老师了解到学生小丁学习基础较差,且因家境贫寒导致自卑心理。因此,辛老师制定并实施了“智志双扶”的措施。辛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小丁谈心,以励志的榜样故事鼓舞他树立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为他组建“学习帮帮团”,帮助他学习;让他当班级宣传委员,以发挥美术特长;对他取得的进步给予赞赏。“我们是一个友爱和谐的家”班会课上,同学们友善地接纳了小丁。针对小丁在课堂上做小动作的行为,辛老师没有当众训斥他,而是委婉地提示。一段时间后,小丁爱上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他在日记中写道:“幸福要靠自己去奋斗。努力学习吧,我能越来越好”结合案例,分析辛老师是如何依据需要层次理论制定教育措施的。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辛老师分别从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三个方面制定教育措施。(1)辛老师依据自我实现的需要制定教育措施。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材料中,辛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找小丁谈心并给他讲述励志的榜样故事,帮助小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这一层次的需要。 (2)辛老师依据尊重的需要制定教育措施。尊重的需要是指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前者是希求个人有价值,希望个人的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后者是希求别人的重视,获得名誉、地位。材料中,辛老师让小丁当班级宣传委员,以发挥他的特长,并在小丁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体现了这一层次的需要。(3)辛老师依据归属与爱的需要制定教育措施。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情感与归属的需要、社交需要,是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需要,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对集体的归属感等。材料中,辛老师组建“学习帮帮团”,帮助小丁学习;开展“我们是一个友爱和谐的家”班会课,让同学们接纳小丁;对于小丁课上出现小动作的行为,辛老师也并未当众训斥,体现了这一层次的需要。辛老师用关心、尊重与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6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有一位老师在教寓言天鹅、梭鱼和虾一课时,一边指导学生读课文,一边指导学生看插图。然后,问学生:“既然车子上的东西不算重,而大家又都在拼命地拉,为什么车轮还是不动呢?”此时,学生虽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却无一人回答。老师又及时挂出放大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大家想想,它们各自拉的方向谁对谁错?”学生看后,争相发言,有的说天鹅和梭鱼都不对,虾是对的,因为它是向前拉没等说完同学都笑了起来。这时一个学生说:“它们都对,都在根据各自的特点拉车。”另一个学生立即反问:“既然都对,车轮为什么不动呢?”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它们方向不一致!”这时教师插言道:“想想你们拔河为什么输给了(2)班?”大家回忆说,因为我们用力不一致,好多人都拉偏了最后,教师总结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才能把事情办好。”(1)该教师遵循了哪些教学规律?(2)该教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3)该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以下教学规律:第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种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在总结寓言道理时,结合了学生拔河比赛输给(2)班的经历,让学生更为直接地理解了寓言的道理。 第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通过寓言道理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第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讨论发挥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和总结,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2)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以下教学原则:第一,直观性原则。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以放大的插图,直观展现课文内容,运用了直观性原则。第二,启发性原则。教师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了启发性原则。第三,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通过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总结出寓言道理,运用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把寓言内容同学生拔河比赛的结果相联系,得出结论。第五,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团结一致的品德教育,贯彻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3)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第一,谈话法。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运用了谈话法。第二,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进行探讨,最终在讨论中辨明真伪,得出结论,运用了讨论法。第三,读书指导法。在教学开始,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读课文,一边指导学生看插图,并提出相关问题,运用了读书指导法。第四,演示法。教师通过图片的演示,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