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韩诗外传》的士人故事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82238678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韩诗外传》的士人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章《韩诗外传》的士人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章《韩诗外传》的士人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韩诗外传的士人故事论文摘要:论文关键词:韩诗外传,士人,故事卷一涉及士行与节义的有12条(第8、9、11、13、14、15、18、19、20、21、23、24章),卷二有13条,卷三9条,卷四9条,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 ,本章旨在对论题涉及的韩诗外传中的士人故事进行适当的分析、梳理,并加以归类,以彰显其共性以及不同的特点。徐复观在两汉思想史中指出外传中“士的问题的突出”,即:第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士的立身处世的立足点的问题;通过诗传,韩氏要求以节义为士的立身处世的立足点。第二个突出的问题,是站在士的立场,身与禄孰重的问题,君与亲孰重的问题,也是忠与孝孰重的问题。通过诗传所提出的答案,则是亲重于君,忠次于孝。而身与禄孰重的问答案,应联系到君与亲孰重的问题上来作判断上面前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即是士的生活贫困所及于士的德行与人格的巨大压力与抗拒。据此,本章试图分析韩诗外传中士人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士人故事所呈现的主要特点。第一节外传的体例韩诗外传共十卷,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组成的杂编,又是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书中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此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称“全取古事,证以诗”。这些故事性极强的章节,多是先秦时的历史人物故事,内容主要涉及士的节义与士行、治道、礼德等,推崇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通过推诗引典,达到将儒家思想贯穿全书的目的。韩诗外传作者韩婴,生卒年不详。燕人。汉文帝时任其为博士,景帝时任其为常山王太傅,武帝时曾与大儒辩论于朝廷。他是汉初传诗三家之一的韩诗创始人,也授易,传授地区主要在燕、赵之间。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的著作有韩故、韩内传、韩外传、韩说及韩氏易等。外传最早见于著录的版本是宋庆历间刊本,今存的韩诗外传10卷,紊乱脱落,已非原本。清赵怀玉辑韩诗内传佚文,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韩诗故二卷、韩诗内传一卷,韩诗说一卷,还有佚文散见于文选李善注及唐、宋类书。韩诗流传至今的唯一部作品是韩诗外传,清代今文学者利用外传对三家诗在广辑佚文、考证家数、比核异同、钩稽遗、阐申大义等方面卓有建树,留下诸多名作,如范家相的三家诗拾遗、冯登府的三家诗遗说、三家诗异文疏证、陈乔枞的三家诗遗说考、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等。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收辑西汉以来齐、鲁、韩三家诗说,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加以考核说明。外传是汉初三家解诗文献中一种独特体例,一般作为授课讲义之用, 再者就是著述以流传于世。外传中说诗,多数是断章取义,与诗的本意不相符合,使诗句成为一种比喻,借以牵强附会叙事说理。里面文章大部分是以叙事或者议论为主,篇末引诗的其中一两句来证明开篇的论点,一般的诗句都是靠几个事例来分别进行阐述。因此,这部韩诗外传既是一部关于诗经的著作,又是一部短文集,在汉代最初的散文创作中别具特色。对于书中最具特色的体例特点主要是引诗的形式结构,韩诗外传引诗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叙述历史人物、事件,结尾引诗。明代王世贞云:“韩诗外传杂记夫子之绪言与诸春秋战国之说家稍近于理者,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 今人汪祚民考证韩诗外传编排体例上的外在特征:“外传几乎每章皆引诗句为主题句,围绕诗句关键词或诗句比喻引申意义,来组织前人论说、故事、佳言懿行等阐释材料,构成一章的内容。”如卷一6、7两章,都以小雅大东 “维南有箕,不可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为线索。卷六第四章:子路治蒲三年, 孔子过之。入其境而善之,曰: “善哉! 由恭敬以信矣。”入其邑, 曰: “善哉!由忠信以宽矣。”至其庭, 曰: “善哉! 由明察以断矣。”子贡执辔而问曰: “夫子未见由, 而三称善, 可得闻乎?”孔子曰: “我入其境, 田畴甚易, 草莱甚辟, 此恭敬以信, 故民尽力。入其邑, 墉屋甚尊, 树木甚茂, 此忠信以宽, 故其民不偷。入其庭, 甚闲, 此明察以断, 故民不扰也。”诗曰: “夙兴夜寐, 洒扫庭内。”又如卷三第十八章:齐桓公设庭燎以招士,期年而士不至,东野鄙人以算书见,桓公起初甚为鄙视算书,鄙人一番陈辞令齐桓公以礼相待,四方之士纷至沓来。结尾引诗曰:“自堂徂基,自羊来牛。”诗被当作史料,来证明史事的真实性。如与史书中的记载互见的故事,见卷三第二十七章:晋文公尝出亡,反国,三行赏而不及陶叔孤.陶叔孤谓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一年,颜色黯黑,手足拼版。今反国三行赏而我不与清.君其忘我乎?其有大过乎?子试为我言之.”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噫!我岂忘是于栽?高明至贤,志行全成,湛我以道,说我以仁,变化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恭我以礼,防我以义,藩援我,使我不为非者,吾以为次.勇猛强武,气势自御,难在前则处前,难在后则处后,免我于危难之中者,吾又以为次.然劳苦之士次之.”诗曰:“率礼不越,遂视既.”今不内自诊过,不悦百性,将何拐之我?史记晋世家有类似的记载:从亡戏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巨,敢请罪.”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二两者比较而言,外传中晋文公的回答与史记中的记载相比,意思基本一致,只是文字有差别,前者有103字,后者只有63字。另外,查对各种引书,如后汉书注、世说新语注、艺文类聚等,大部分引用内容均存于今十卷本中。(二)直接议论,结尾引诗。这类文章都是先以几句话作为自己观点或者通篇长篇大论,直接表述观点,然后引诗作为论据。比如卷三第十二章全文:人事伦则顺于鬼神,顺于鬼神则降福孔皆。诗曰:“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再如卷二第二十章中“楚狂接舆躬耕以食”,末用“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卷一第六章“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末用邶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以强调穷而不渝其志。(三)引述先贤言论,结尾引诗。这种文章一般先引用古人的言论经验,然后在结尾处引诗作为点睛之笔。如卷二第二十五章,通篇引述子路的言论,观点是“士不能勤苦,不能轻死亡,不能恬贫穷,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并用申包胥、比干、曾子故事为论据,引诗“彼己之子,硕大且笃”做为文章结尾。(四)以“传曰”开头,结尾引诗。外传中有不少篇章以“传曰”开头,内容多为陈述道理,结尾引诗。如卷一第十三章:传曰:安命养性者不待积委而富,名号传位乎世者不待势位而显,德义畅乎中而无外求也。信哉,贤者之不以天下为名利者也。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另外韩婴外传卷九第二十二章说: “戴晋生弊衣冠而往见梁王。梁王曰: 前日寡人以上大夫之禄要先生, 先生不留;今过寡人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