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板块五 全球趋势下的多元世界 板块串讲 现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学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0898514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板块五 全球趋势下的多元世界 板块串讲 现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板块五 全球趋势下的多元世界 板块串讲 现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板块五 全球趋势下的多元世界 板块串讲 现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一、现代世界政治发展历程1条主线谁主沉浮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发展历程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3)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2)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A推动了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重申了美国对外政策理论C加速了美苏冷战格局的扩展D巩固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解析:选C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重心是争夺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是实现美国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是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战后美苏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推动了战后美苏冷战的形成,故C项正确;战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二战期间欧洲普遍衰落,欧美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故D项错误。2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奉行“两场半战争”的战略,即能够同时应付与苏联、中国,外加另一个国家的重大战争,到70年代尼克松时期调整为“一场半战争”。美国做出这一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霸权地位不复存在B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崛起C美国军事实力严重衰退 D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解析:选D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经济崛起,苏联的军备竞赛,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这种情况下美国进行战略收缩,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因而出现材料中“两场半战争”的战略调整为“一场半战争”,故D项正确。3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联盟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A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B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C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D在新格局未明的状态下世界大国蠢蠢欲动解析:选A在面对科索沃危机的处置上,传统资本主义强国持有不同的主张和目的,其实质是对于欧洲领导权的争夺,故A项正确。二、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3大线索(一)长路漫漫时期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3)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开始(1)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实行国家福利制度(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1胡佛大坝于1931年由美国总统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度假胜地。这反映出()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胡佛政府没有应对危机C大坝的竣工标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解析:选D根据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表明两任总统都关注以工代赈、民生问题,故D项正确。2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胡佛对于经济危机的措施不是自由放任而是干预经济,同时强制干预又带来负面问题,这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故B项正确。3供应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80年代该学派的理论被里根政府采纳,以应对美国当时的经济“滞胀”。受此学派影响里根政府可能采取的做法是()A部分企业国有化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大幅度降低税率 D增加社会福利开支解析:选C企业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与材料的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美元贬值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不符合“供给创造需求”,故B项错误;减低税率,可促进企业发展,刺激生产,符合“供给创造需求”主张,故C项正确;增加福利是加强国家干预的措施,故D项错误。(二)“轻重”难调时期发展历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践(列宁时代)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斯大林时代)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探索(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3)评价: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斯大林模式”的迷茫(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11924年前,苏联政府与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然盛行B战争环境不利于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背离了苏联国情D意识形态的矛盾依然尖锐解析:选D材料中苏联政府同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实际履行很少,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很小,说明苏联在经济建设上依然存在意识形态的矛盾,故D项正确。21933年,苏联开始推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按固定价格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赫鲁晓夫上台后取消了义务交售制,代之以国家采购制,即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这一制度的转变()A为工业化提供更多资金 B完全突破斯大林体制C注重了调整工农业比例 D部分承认市场的作用解析:选D利用国家采购制并非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是解决因农业集体化造成的农民积极性低的问题,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是对其进行的小修小补,故B项错误;材料仅强调的是农业方面的措施,并未牵涉工业方面或者工农比例问题,故C项错误;“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市场的作用,故D项正确。(三)如履薄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时期发展历程制度化、体系化(二战后初期)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过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2)影响:确立了美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区域化、集团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3)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全球化、规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原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2)评价: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加深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了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2.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2)成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中国加入: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对中国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120世纪60年代,有评论称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主要是针对()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关贸总协定解析:选B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得了世界支付货币的手段,即“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故B项正确。2下表是1970年西欧与美国经济对比表,对此表所反映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出口贸易西欧美国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885426钢产量(亿吨)270.3117.0汽车产量(万辆)936.4824.4水泥产量(万吨)11 120.36 405.6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导致美国经济水平下降B西欧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发展时期C欧洲的联合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地位解析:选C美国经济水平下降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故A项错误;西欧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是在50年代至70年代,70年代后经济发展停滞,故B项错误;从上表可以看出西欧出口贸易的各项数据都超过美国,这是因为欧洲联合导致实力的增强,故C项正确;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地位与史实不符,美国在出口贸易中与西欧相比处于劣势,但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故D项错误。板块综合检测A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题,共48分)1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的公有化体现在工业、农业方面,题目涉及的是分配,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19年”得知,此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保证军事上的胜利,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此项措施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此时苏俄处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目的是保证军事上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故D项错误。2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作出最适度运用。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下列选项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农场B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C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农庄D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改革解析:选D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农场不能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合作社强调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定程度损害了农民利益,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农庄不是以家庭为单位,故C项错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3(2017昆明一中模拟)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在19181928年的恢复建设过程中,曾大量购买美国的钢铁和各式产品。这一举动()A造成了欧洲经济的衰落B破坏了欧洲经济的独立性C增大了美国经济的风险D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解析:选C材料中“恢复建设过程中”不是造成衰落,而是有利于恢复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购买美国的钢铁和各式产品”不代表破坏了欧洲经济的独立性,故B项错误;1929年美国从柯立芝繁荣爆发大危机,与材料中“19181928年”相符,故C项正确;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与材料中“在19181928年”不符,故D项错误。4(2018届高三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强国之鉴把美国的崛起归纳为五个台阶,即奠基与立国(16071789)、扩张与起飞(17891865)、重建与发达(18651930)、危机与调整(19301945)、称霸与冷战(19451990)。其中,第四台阶美国崛起的最主要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调整B科技革命的推动C政治制度的创新 D侵略战争的刺激解析:选A“第四台阶美国崛起”指的是“危机与调整(19301945)”即罗斯福新政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面对19291933年世界大危机,罗斯福进行了调整,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故A项正确。5下表反映了1973年苏联经济与美、法、日的对比,据此可知()苏联美国法国日本1 000人以上的大工厂占企业总数比重11.2%0.6%0.1%1.4%1 000人以上的大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占工业品总产量比重61.5%38%42.1%34.4%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C规模经济是苏联经济模式的特征D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解析:选C1973年西方爆发经济“滞胀”,纷纷减少国家干预,减少社会福利,故A项错误;此时世界经济格局依旧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苏联规模经济占比相对较大,这与斯大林模式下单一公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有关,故可知规模经济是其显著特征之一,故C项正确;不能仅凭一项数据,得出D项的结论,故D项错误。6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提出,把工人和职员的实际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特别要提高工资低的那部分工人的工资。这表明赫鲁晓夫()A注重提高民众的消费水平 B借助市场发展经济C倡导放缓工业发展的速度 D主张变革集权体制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把工人和职员的实际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得出赫鲁晓夫注重提高民众的消费水平,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赫鲁晓夫主张打破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模式,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7(2017长沙质检)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德国制造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如果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那么就实现了“工业4.0”。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B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C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D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析:选B材料未涉及全球经济的复苏,故A项错误;根据“交互”“智能联网”等可知德国经济的变革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故B项正确;根据“夯实德国制造的基石”可知德国经济的变革并不是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故C项错误;德国很早就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故D项错误。8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B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C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D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解析:选A根据题意,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把西欧拉入到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上来,加剧了两极分化,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资本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措施,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9(2017淄博诊断)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解析:选B材料中呈现的美国与法国的态度不同,并不意味着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更不等于决裂,故A、D两项错误;1964年,此时欧洲走向联合,反映的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法国战后经济恢复,坚持独立外交政策摆脱美国的影响,故B项正确;法国与美国政策不同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故C项错误。10(2017郑州质检)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材料旨在说明()A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B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D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科技革命带来了宏观经济的变化,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故B项正确。11最初,美国的居民主要来自西欧,后来扩大到非洲、东欧、亚洲和世界各地。1970年时,美国有2.03亿人口,其中外国出生的人口有970万,到了新世纪之交,在2.63亿美国人中这个数字已上升为2 260万。这()A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B有利于美国形成多元文化主义C源于二战后意识形态斗争有所减弱D说明各非主流群体在美国相互融合解析:选B由材料“1970年时,美国有2.03亿人口,其中外国出生的人口有970万,到了新世纪之交,在2.63亿美国人中这个数字已上升为2 260万”可知,大量的外国人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有利于形成多元文化主义,故B项正确。12“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A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B时间的不断更替C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D国际关系的变革解析:选D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后的时代并未强调大国对历史的影响,故A项错误;时间的更替是历史的线索,并非划分依据,故B项错误;第三个时期并未提及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国际格局的变革,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70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老大帝国”的包袱沉重,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和滞胀,被世界经济界称为“英国病”。1979年,保守党上台执政。一方面紧缩财政,放松政府管制,鼓动市场竞争,积极引进外资;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997年以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政,在继续倡导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推行了鼓励研究开发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英国模式”的社会改良。改革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1995年以后,改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那些必须依赖政府补贴才能维持经营的企业也包括进来。主要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和邮政系统。将企业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形式要求资金市场有效地运转以吸收股票投资。摘编自吴敬琏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材料二1978年开始,国家提出“扩权让利”改革。国家在计划体制内逐步调整国企与政府之间的经营管理权和利益分配。政府把国有企业一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权放给企业自主支配,并且把一部分利润让出,不断放松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1984年,对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1993年,国有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入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强调明晰产权,政企分离,完善科学的管理企业。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股份制改革成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趋势。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英国病”出现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国企改革措施的异同点。(17分)解析:第(1)问,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结合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制度等史实,可知“英国病”的实质是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政策的消极影响。第(2)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英国保守党和工党上台执政时的政策中归纳总结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结合材料二从1978年、1984年、1993年、2003年四个不同时期政策中归纳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然后对比总结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异同点。答案:(1)原因:国有企业多;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福利负担过大。(每点2分,共8分)(2)同: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实行股份制改革;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鼓励企业研发和制定全球化的经济政策。(每点2分,共10分)异:英国采取大规模出售国有企业方法(私有化程度高)(2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1分)中国坚持国有企业公有制为主体;(2分)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14(2017日照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以下是二战后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建立简表:名称时间备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的全球性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7年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全球性组织,1995年被世贸组织取代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苏联为首的欧洲社会主义经济共同体巴黎统筹委员会1949年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1960年石油生产国协调和统一石油政策的组织可可生产者联盟1962年非洲、南美可可生产国的合作组织77国集团1964年发展中国家推进经济团结与合作的组织欧洲共同体1967年1993年发展成为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1970年亚洲天然橡胶生产国的协作组织西方七国集团1976年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工业国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北美三国的经济合作组织20国集团1999年世界20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合作论坛金砖国家2009年中、俄、印、巴、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组织提取材料所蕴含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3条),并简要阐释。(12分)解析:该题考查的主要是二战后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从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等都可以进行作答,辅以相应的史实论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案:(示例)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全球化进程;欧共体、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20国集团、金砖国家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反映了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反映了90年代以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冷战对峙延伸到经济领域。经互会和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建立,体现了华约和北约两大集团在经济领域的对抗,阻碍了全球化进程。第三世界积极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石油输出国组织、可可生产者联盟、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以及77国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组织的建立,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力图通过加强团结协作,维护自身权益,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经济格局日益多极化。西方七国集团的建立呈现了西欧、日本的崛起;金砖国家反映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20国集团进一步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发展。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板块综合检测B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题,共48分)1(2018届高三河南六市联考)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与撒切尔夫人以上执政理念最相似的是()A美国罗斯福新政B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C苏俄新经济政策 D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解析:选C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也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21929年,苏联在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工业品产量扩大180%、生产资料生产增加230%、农产品增加55%、国民总收入增加103%的目标;同年底,斯大林号召“五年计划要四年完成”,计划指标又向上作了大幅度调整。围绕这一计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现出巩固新生政权的迫切性B促进了苏联工业的超高速发展C工业发展计划背离了客观实际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解析:选C苏联通过大力发展重工业来巩固新生政权,材料中无此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五年计划制定的各项经济目标与斯大林的号召违背实际情况,犯了“左”倾错误,不可能达到促进工业超高速发展的效果,故B项错误,C项正确;1936年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D项错误。3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解析:选A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项正确。4(2017衡阳联考)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解析:选A“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说明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的泛滥,故B项错误;“滞胀”是战后70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其深刻的根源,与罗斯福新政相隔太远,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5(2017池州联考)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要求对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其拥有的农业机械转卖给集体农庄。至1959年底,在苏联全国原有的近8 000个拖拉机站中只剩下了34个,同时,从7月1日起又取消了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代之以统一采购的办法。这一措施()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B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改革目标C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D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解析:选D这些做法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农业集体化,未能彻底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故A项错误;这些做法只是对农业集体化的小修小补,不能实现农业集体化改革目标,故B项错误;这一措施是对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的某些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6(2017临沂模拟)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A美国经济衰退 B美苏争霸处于守势C欧盟日本崛起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选A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题干中“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衰退,故A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故B项错误;欧盟是1993年建立的,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D项错误。7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A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B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C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解析:选A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实质上是在欧洲的冷战政策,导致了东西欧的分裂和对峙;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其本质是不同的,故A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故B项错误;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是西欧国家,不涉及把整个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故C项错误;北约和华约的出现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故D项错误。8(2017韶关调研)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曾于1962年创作了广为传唱的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荡:“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这首歌的广泛流行反映出当时()A美国社会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批判B美国青年反对越战的强烈愿望C美国青年的颓废与迷茫D美国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深刻反思解析:选B材料中这首歌曲创作于1962年,歌词中白鸽象征着和平,“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反映了作者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这首歌的广泛流行反映了当时美国青年反对越战的强烈愿望。9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这反映了()A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B法国力图对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法国恢复欧洲霸主地位的战略目标解析:选C法国与中国建交以及退出北约等行动,是法国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并不是为了制约美国,故A项错误;法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保持独立,而不是为了争夺霸权,故B项错误;法国退出北约并主张西欧联合,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故C项正确;根据“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可知法国并不是为了恢复欧洲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10欧元区进程:1999年,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11国正式使用欧元;2000年希腊加入欧元区;20072011年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相继启用欧元。英国、丹麦、瑞典等拒绝加入。这一进程表明()A各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诉求存在差异B欧元区的推进对各国经济影响差异显著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各国对欧元的态度D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走向深入解析:选A面对欧元,有的国家选择在不同时间加入欧元区,而英国、丹麦、瑞典等国则拒绝加入,这就显示了各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诉求存在差异,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显示欧元区推进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故B项错误;英国、丹麦、瑞典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比德国、法国等高,故C项错误;材料中英国、丹麦、瑞典等国则拒绝加入,不能体现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故D项错误。11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时启用了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发生了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上述材料反映了()A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B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C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D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尖锐的一面,故C项正确。12(2017赣州测试)2016年经济全球化成为热门话题,出现了一系列难以预测、极不寻常的所谓“黑天鹅”事件,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退出欧盟;12月,支持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成为美国总统,大家还预计这种黑天鹅现象会越来越多。上述材料可以说明()A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B全球化进入制度化阶段C经济全球化阻碍发达国家的经济D经济全球化发生了逆转解析:选A英美政局发生重大变化说明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故A项正确;全球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走向制度化,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并未发生逆转,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邵阳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地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品的定量分配,结果便形成了一种似乎“公平分享”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1951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二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担任英国首相)上台后,英国的通胀已超过两位数,一度高达21%。撒切尔夫人将通胀视为头号大敌,认为它干扰经济活动,影响企业的理性规划,从而不利于投资与经济增长。于是,她遵循货币主义原则,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失业率从10%上升到大概12%。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场的理论指导下,还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举措,她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大力减税以刺激经济活动。她将高收入的边际税率从80%降到50%,将低收入的税率也从33%降到了30%。这样,到了1982年初,英国经济衰退开始触底,通胀也降到了8%左右。英国的经济随后进入一段久违的良好发展期;GDP增速达到5%左右,通胀则进一步降到了4%左右。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撒切尔夫人下台的前夕。因此有人评价,是撒切尔夫人挽救了英国经济。摘编自戴险峰重读撒切尔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及积极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内容,并加以简评。(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地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可知国家控制经济政策的影响;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可知二战使英国经济衰退;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外部罗斯福新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内部政党政治发展和人民斗争的推动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可知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由“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可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缓和阶级矛盾。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举措”“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大力减税以刺激经济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答案:(1)原因:二战中国家控制经济政策的影响;二战使英国经济衰退(破坏严重);凯恩斯主义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影响;英国人民斗争;政党政治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等。(任意写出四点得8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影响: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等。(任意写出两点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内容: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实行供给制改革;国企私有化;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减少财政开支;放松对企业管制(鼓励企业竞争)等。(任意写出其中三点得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评价:进步性: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一定程度上克服福利国家所造成的弊端;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缓解财政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等。(任意写出其中三点得5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局限性:造成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任意写出其中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京大学教授何顺果在其主编的全球化的历史考察中说,全球化的关键词是“交往”,它包括了五大要素:时空、动因、内容、形式和技术。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全球化与其要素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全球化与其一个或多个要素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要素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要素,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一个全球化与时空、动因、内容、形式和技术等五大要素之间关系的论点,然后用史实加以论述即可,做到史实充分、准确,表达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答案:示例一观点:全球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时空要素方面。阐述: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比较有限。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始。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活动,使得世界市场不断拓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加紧侵略扩张,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联系日益密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人类迎来真正的“全球化时代”。总之,全球化主要体现在随着时代进步,世界在空间范围上横向联系的不断加强。示例二观点:全球化进程离不开内在动因的推动。阐述: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开始于15、16世纪之交的新航路开辟时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为满足资本、原料、市场等方面的需求,以葡、西为代表的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商贸往来、殖民扩张等方式将原本分散的世界日益联系为一个整体。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加快了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推动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进行资本输出,因此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出于发展的需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联系日益密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人类迎来真正的“全球化时代”。总之,资本主义及各国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近代以来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因,推动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示例三观点:全球化内容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阐述:经济全球化,即全球分工与交流,主要表现为欧洲国家以工业生产为主,亚非拉国家主要为原料供应,全球经济联系密切等;政治全球化,即民主政治、代议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等;文化全球化,表现为启蒙思想对美洲、亚洲的影响,或西学东渐,或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利用等。(以上任选一个角度,史实充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