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修日志

上传人:z**** 文档编号:80843488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修日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修日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修日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修日志)砚山县阿基中学 谢家奎通过这些天认真听了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 的课程, 尤其是对课程中的视频案例进行仔细的鉴赏后, 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先就自己的理解做一些简单的扩展性复述。人类进入 21 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因此,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当前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有了个根本性的转变: 教育不再是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 学习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 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读写、 计算能力。 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高素质、高起点的, 应能全面适应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能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整合指的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 相互渗透, 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启、 技术与学科结构、 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应该认识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 信息获取、资源共享、 多重交互、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 探究、 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 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更好地把握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做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将各种教学资源、 各个教学要素和 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培养学生获取、 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 打好全面、 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 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 并能在虚拟的环 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 大量的网络信息, 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 学习 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新的学习方式要求 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 学会利用网络通信 工具进行协商交流、 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 进行实践创造 的学习。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 在信息时代, 知识的更新率加快, 各学科间相互渗 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 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 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5、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6、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 并不在于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 或者一节课中使用了 多长时间的技术, 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 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 的事, 在高水平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 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信息技 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2. 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 从这个角度分析,判断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考察以下三点:(1)课堂是否有广泛的参与度;( 2)学生有无积极的情感投入;( 3)学生有无成就感。3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1)教师给学生提供经过精心挑选的、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资源;(2)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网上搜索。4. 学生具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课程中, 学生是否获得了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1、学生的质疑能力 2、学生自主组织信息的能力。5创新思维的培养;6. 学科知识有效应用: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课堂中, 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并且对学生对 知识目标掌握的层次和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在信息化的教学中, 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 科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 更要关注学生能否将课堂中所学的学科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 能 否有效地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 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 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 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 它 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 发,这是实现整合的必要前提;4、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实施 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5、“学教并重” 的教学设计理论整合教学设计 : 目前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 “以教为主” 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九大优化方法 1知识点切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人点来进行。在各门学 科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很多, 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 围绕知识 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 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 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 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3思维训练核心: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 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培养。4情感驱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在学科教学中,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5情境激励: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 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设教学情境, 开展课堂智力激励, 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 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 并通过增进 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 引发学习动机,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极大地 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6因势利导:在各学科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各种 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 铺设悬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了7合作探究: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 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8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 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 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 并 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利用教师提 供的资料或利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9寓教于乐: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游戏软件,把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 集为一体,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由此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操 纵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 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1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误区误区一: 部分人认为目前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 无法实现,从保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角度看是不宜采用的。误区二: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 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 也有 人认为,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好。误区三:目前很多学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 时间去准备一个精品课件参加评选 活动,而活动一结束就不再使用,对课堂上使用的实用型课件则开发不够。误区四: 很多教师认为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 色彩比较亮丽, 但这往往会分散学生 注意力,对学生的观察产生干扰,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2. 教学方法及思想上的误区 误区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 误区二:错误地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1)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教学任务 完不成;( 2)分组学习停留在形式上, 存在小组任务目标不明晰, 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3)忽视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误区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3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 误区一:对网络资源过分信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误区二:为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误区三: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 误区四: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4. 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 误区一:校园网建设重形式,轻效果。 误区二:建设资源的比例严重失调,忽视教师培训。误区三: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 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 并且更新 速度非常快,今天学的东西说不定明天就不适合了,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让 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大有收获的。同时,教 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 程的时代, 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更是一个需要文化经典和精神财富的时代。 做为教师, 尤其是计算机教师更应主动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及专业书籍, 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得到思想上 的启迪和行动上的指导, 并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能通过自己的教学, 既解决教学问题, 激励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更高层次的思考、探究中给学生指导和帮助, 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意识, 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发掘学生的潜能, 成为一名优秀的计 算机教师。 无论是从时代背景还是发展趋势来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势必成为信息技术 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作为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 主体性、 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 在实践探索中, 我们要在借鉴外 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 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但在 实施过程中,必将带来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 我相信, 通过我们所有优 秀园丁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