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押题密卷2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80406164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押题密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押题密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押题密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押题密卷2注意:图片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大小卷面总分:27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27题练习次数:2次 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1.看书时,用红色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选择性体现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点。红笔划出重点,将重点与普通知识点进行了区分,优先区分红笔标注的重点,体现了选择性。 2.“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一些突发事件常常使人们心理上高度警醒和紧张,并产生相应的反应,这都是应激的表现。 3.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案例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观察研究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认为“教师的角色就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根据美国课程学者的归纳,课程实施主要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负责制定、调整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设置规划的机关是()。 A.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下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6.“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这反映的评价观是()。 A.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 B.评价应该多关注过程 C.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D.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题干中所引句子的意思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多一些评价标准,挖掘学生的长处,这样会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这句话反映的评价观是教师的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兴趣 D.应激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持久、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一段长时间内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心境弥散性的表现。 8.甲男和乙女通过网络恋爱。后乙提出分手遭甲威胁,乙无奈遂与甲办理了结婚登记,婚后乙得知,甲婚前就患有医学上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且久治不愈,乙向法院起诉离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院应判决撤销该婚姻 B.法院应判决宣告该婚姻无效 C.对该案的审理应当进行调解 D.当事人可以对法院的处理结果依法提起上诉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9.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途径是()。 A.组织教学活动 B.分析教学任务 C.安排课程表 D.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途径。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 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B.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其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2.某教师对学生说:“我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得干什么。”这种教师属于()。 A.仁慈专断型 B.放任自流型 C.民主型 D.强硬专断型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强硬专断型教师强调学生服从教师的一切要求。 1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学理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处于个人发展的()阶段。 A.获得基本信任感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B.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D.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14.周末,王某和赵某去踢球。在抢球时他俩发生争执,王某打伤了赵某头部。对此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学校 B.王某本人 C.王某监护人 D.学校和王某监护人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5.小高平时安静沉稳,喜欢沉思,考虑问题全面,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与克制自己,但反应缓慢,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小高的气质类型最可能是()。 A.黏液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传统的气质类型共有四种,即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黏液质的心理特点是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问答题 (共12题,共12分)1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辩证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辩证统一的规律。(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 17.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1)操作定向阶段:指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模仿阶段: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阶段:指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熟练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18.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而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性。(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在生理方面,身体的发展是“先头部后四肢,先中心后边缘”进行的。心理机能的发展顺序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喜、怒、哀、惧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要使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的发展实际,又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时间的先后上的不均衡的特性。科学研究证明,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一是身心系统发展的不平衡,二是身心系统内部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三是就每一项素质来说,其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四是从人的总体发展看,从出生到成熟的进展是不平衡的,是呈波浪型向前推进。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者要充分把握人的各项身心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3)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个体身心发展的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着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又萌发着后一阶段发展的新质。如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都是根据不同标准提出并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阶段理论。这些理论都认识到心理的发展是知、情、意的统一,是形成一种统一的人格。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也要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教育的阶段应该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相适应。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4)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人的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彼此间表现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首先个体差异性有多种层次。从群体的角度看,个体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个别差异性还表现在不同青少年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身上,也表现在群体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社区生活环境下生活的儿童群体,其发展水平、表现方式也会呈现出群体之间的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获得最佳发展。(5)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19.简述在学习中克服遗忘的策略。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的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20.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有效的说服。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包括以下几种: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2)树立良好的榜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榜样的观察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 (3)利用群体约定。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21.试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2.材料: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在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竞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却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问题:作为晓雯的班主任,应如何帮助她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针对晓雯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注重培养晓雯良好的意志品质。(1)首先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自觉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对晓雯的教育可以从确立远大的目标着手,处理好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动机冲突。 (2)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对于晓雯这样优柔寡断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3)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晓雯这样的学生,教师在工作中首先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以此来影响学生的意志品质。(4)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教师要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激励晓雯用格言、座右铭警醒自己,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对照、监督自己的言行;同身边的榜样相比较,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每天坚持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代有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分数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材料二:上课时,一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了课外书,被上课的李老师发现,李老师认为有责任将违纪情况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书有收获,班主任无法说服,请来家长,家长把孩子带回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李老师和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1)材料一中作家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目的出发谈谈你的认识。(2)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二中李老师的行为,并说说如何处理这个学生的问题。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力求解放人的自我。(2)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行为,应给与一定的宽容,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案例中的李老师对学生看课外书的行为没有正面教育,而是告知班主任,并没有履行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的职责。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喜欢教师讲的课,觉得不如看书有收获,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有效沟通,积极引导,努力使学生喜欢课堂,喜欢教师的教学。李老师和班主任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以请家长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没有使问题解决,更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对立。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李老师的课堂缺乏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程理论提出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在询问事情原因后,认真和学生进行交流。首先从教师自身来说,课堂没有吸引力,需要找原因,并进行改善;对于学生课堂看课外书的行为,也要进行合理的批评,这是不尊重课堂和老师的行为,有问题可以和老师正面沟通。另外,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兴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4.在课程评价领域,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比较注重细节的分析,旨在寻找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使课程更加趋于合理。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课程评价领域,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它比较注重总体分析,力图表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做出判断。形成性评价是计划或产品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它比较注重细节的分析,旨在寻找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使课程更加趋于合理。 25.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而讲授法则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问题教学法是指把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技能。启发式教学是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输硬灌。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启发式讲授;也可以不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进行注入式讲授。因此,讲授法不一定是注入式教学方法。 26.在新课改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新课改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中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